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资本战争(金钱游戏与投机泡沫的历史引进版)
内容
编辑推荐

《货币战争》引进版:更久远的发展历史,更细节的描写;《伟大的博弈》精华版:更宽阔的视野,更恢弘的笔法;《资本战争——金钱游戏与投机泡沫的历史》。

了解过去,为了更好地预知未来!昨天别人的故事,今天可能是我们的现实!

一部引人入胜的金融股市发展史;一份惊心动魄的财富积累手册;一本生动活泼的投资教科书。

这是一本独具特色的金融发展史。它以欧美两千年来重大的资本投机活动为主线,勾勒出一条清晰生动的资本发展轨迹,以及循环递进、螺旋状生长规律。它令人信服地指出,历史不是帝王、英雄创造的,操纵历史演进变化的是政治背景后面看不见的资本角逐和铁一般无情的经济规律。

全书信息丰富,资料翔实,论断精辟,情节生动,与最近国内热销的商业历史书《货币战争》、《伟大的博弈》相比,内容更全面,视角更客观,《货币战争》的部分章节段落即取材于本书。

2007年国内股市的投机热潮,与书中描述的历史惊人相似,借古鉴今,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中文版补充了大量图片和注释,使读者更易领会本书内容。

内容推荐

从《圣经》中的犹太先知约瑟到当代金融大鳄索罗斯,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热到20世纪末的巴林银行投机案,历史总是不厌其烦,周而复始地搬演着同样的剧情。本书详细记述了从古至今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投机事件的来龙去脉,以丰富鲜活的事例说明:资本是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原动力。“假使没有金钱,没有与之相伴的投机活动,历史肯定将呈现另外一副情形。”

目录

前 言/1

第一章 金钱游戏的开始/3

从物物交换到货币交易3/旧约中的投机活动5/世界货币——古希腊的德拉赫马7/战争成为投机对象9/金钱贵族统治罗马10/通货膨胀和价格监管13

第二章 银行的威力/16

——文艺复兴时期最大托拉斯的兴衰

哈布斯堡王朝和投机商的利益联盟17/富格尔家族取得了垄断地位18/无休止的竞争——最终被击溃20/同国王和教皇做生意22/修道士愤怒了25/祸不单行26/投机失败128

第三章 金融界交易所的诞生/30

交易所游戏的开始30/“东印度公司”的光辉开始34/投机活动获得许可37/债券投机热40

第四章 热衷于鲜花的投机商们/43

郁金香来自东方44/郁金香热迅速蔓延45/繁荣之后的经济危机48

第五章 投机者的殖民地梦/50

来自苏格兰的财经专家50/约翰·劳发现了殖民地52/甘康普瓦大街里喧闹的股票交易所54/行情上涨开始停滞57/是大笔贷款,而不是黑人奴隶61/可怕的结局66

第六章 法国的货币“革命”/70

革命获得了货币70/“指券”的苦难经历74/又一种新纸币77

第七章 金融世家的闪耀崛起/79

从犹太巷开始80/罗斯柴尔德家族成为“第六大强国” 82/滑铁卢的突然行动84

第八章 蒸汽中的铁路投机客/89

蒸汽时代开始了90/英国人是铁路先驱92/投机者的美好时光95/罗斯柴尔德家族发现了铁路97/罗斯柴尔德为巴黎人建造了一个玩具

99/竞争对手登场100/铁路来得恰是时候103/柏林交易所里的疯狂投机活动105/从蒸汽船到铁马107/第一批铁路之王110/1857年的交易所恐慌112/生死搏斗115/宏伟的建设项目和大投机者118

第九章 杰·古尔德的黄金阴谋/122

华尔街的“内部圈子” 123/有备而来的突然行动125/杰·古尔德瞒天过海128

第十章 开创者的年代:投机者的盛世/132

以战争开始133/数十亿法郎流向了德国136/大诈骗者和小诈骗者138/在维也纳,经济开始崩溃140/危机恶化144

第十一章 20亿法郎消失丛林/147

梦想成真141/英国“占领”了苏伊士运河152/巴拿马运河百万法郎补给156/戏剧的最后一幕158

第十二章 物价节节上涨/161

债务升级162/胡戈·施蒂内斯利用了通货膨胀170/俄国的卢布“革命”173/法郎之战174

第十三章 华尔街崩盘/178

咆哮的20年代178/有瑕疵的繁荣182/股价飚升的华尔街185/谁预感到了不祥之兆?188/信任不复存在191/波及到欧洲195/深度危机198

第十四章伊瓦·克鲁格的火柴王国/202

白手起家的“火柴大王” 203/借助火柴享誉全球205/火柴大王的神秘倒台207

第十五章 ISO的发迹与陨落/212

科恩费尔德的学习期和学徒期212/基金大量搜刮投资者的钱216/伯尼的苦恼218/幸运的伯尼·科恩费尔德220/世界性的证券投机热潮222/海外投资服务公司命运的一年226/世纪骗局229

第十六章 亨特家族的银币惨败/232

亨特兄弟酷爱赌博233/亨特家族冒险出击235/亨特家族灯尽油枯238

第十七章 投机泡沫破灭/242

投机泡沫的膨胀242/投机氛围越来越浓厚246/泡沫破灭248/系统出现混乱249/出人意料的援助250

第十八章 不平静的年代/253

——20世纪90年代的股市震荡

被牢牢控制在债权人和投机家手中的阿根廷254/巴林银行的倒闭256

第十九章 日本崩盘1990~1992/262

日本的全盛时期262/“黄祸” 264/投机热中的国家265/太阳变得昏暗起来266/日本进入了10年的漫长衰落期268

第二十章 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270

最后预演?索罗斯大败英格兰银行(1992) 271/令人嫉妒的成就273/自找的困境275/猎人正伺机而动276/又一次惨烈战役,1998~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机281

第二十一章 “新经济”垮台/284

万事开头难286/新发行股票之战287/更加贪婪288/出现不足290/转折和死亡清单291/烧焦了的钞票294/股价高估297

第二十二章 恐怖主义袭击股市/299

恐怖袭击300/媒体无意之中成了恐怖分子的帮凶301/股市上的连锁反应302/内幕人士和恐怖主义进行交易?303

结束语/305

参考文献/306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金钱游戏的开始

男人必须有能力使财产增值。一个人死后的账册表明,他后天取得的要比继承的多,那他才是个受人尊重并且具有高尚精神的人。

——罗马元老院贵族加图给儿子的告诫

谁能靠其财产的利息组建并供养一个军团,谁才能称得上是富有。

——富可敌国的古罗马统帅克拉苏的名言

从物物交换到货币交易

使用信用卡和现金购物在当今看来是再自然不过了,几乎所有的商品和服务我们都可以毫不费事地用货币购得。然而这一切却绝非自古而然。在远古时期,交换就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因为交换的一方必须首先找到一个确需此物的交易伙伴,同时对方愿意出让的物品又为自己所需。这样对于那些手持生活必需品(比如粮食)的人来说,交换就会容易得多。然而粮食又有不易储藏、质量不稳定以及价值低等一系列缺点。所以高价值的大宗交易在当时很难实现——它必须调动整个车队,还要严防偷袭,消耗很大。

用金银充当媒介,交换就大大简化了。这些金属满足了作为交换媒介的一个重要前提——它们稀少并因此珍贵,而且不易腐蚀。没有人愿意用珍贵的东西同身边随处可得的物品进行交换。而贵重金属恰恰需要人人苦苦搜寻、采掘、冶炼、提纯。

这样的交换媒介到底从何时开始引入已经很难考证了。但在公元前15世纪有一神庙碑文记载,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就曾让那些被其征服的亚洲部落用黄金支付战争赔款。而在此之前的一千年里,以黄金作为交换媒介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两河流域已经很普遍了。

要避免对交换媒介进行反复称量和品质鉴定,就必须将其统一。这一点最终是通过以标准重量铸造硬币来实现的,铸币上还刻有相应的标识。这种标准必须是普遍认可的,并依赖于一定的机构或者权威,应当由它们负责在金属小片即硬币上印刻合适的标记和图案。已发掘的硬币表明,最早的硬币产生于小亚细亚。它们很可能是在公元前7世纪在小亚细亚的吕底亚铸造的。当时的东地中海地区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正因为贵重金属制成的硬币可以方便地使用,其价值又被普遍认可,所以这些硬币——亦即货币——对当时的世界贸易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货币的产生也为早期的投机活动和金融冒险扫清了道路。因为它除了可以作为交换媒介和保值工具使用外,还是绝好的计价单位。

旧约中的投机活动

早在旧约中就记载了一位极有远见的大投机家,他同统治者紧紧勾结在一起从事投机活动。

有一次埃及法老梦见,先是出现7头肥肥的奶牛,随后又跟出7头极其瘦弱的;接着7个鼓鼓的麦穗被7个干瘪的吞噬了。这个神秘但又似乎很重要的梦境难倒了所有的解梦者。只有刚刚从监狱释放出的约瑟能够解释这个神谕。他说此梦预示着7个丰年和7个灾年,并且向法老建议,在丰收的年份要大量贮存收获的庄稼,以备随后的歉收年之需。法老顿时恍然大悟,并且深受感动。他任命聪明智慧的约瑟为全埃及的宰相:“在埃及全地,若没有你的命令,不许人擅自行事。”(1摩西,41,42)

约瑟于是利用这个预言策划了一个长期的投机战略。在收成好的年份他以低价购进大量粮食,在贮仓中囤积起来。估计农民们当时还暗自庆幸,有“国家干预基金”购进丰年多余的粮食,这样粮价就稳定了。但他们高兴得太早了!当7个歉收年真正到来的时候,约瑟和他的生意搭档法老展现出了作为投机家的出色才华。对于一个信奉“神”的人来说,约瑟绝对是在毫无廉耻和肆无忌惮地工作。法老和约瑟利用他们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供应商的垄断地位,强迫购买者接受不公正的价格。他们第一步先将国内的货币占为己有,随着购买者的支付能力越来越弱,为了免于挨饿,他们不得不出让自己的牲口。最终这些贫穷的埃及人还要被迫交出土地,要想生存,他们只能卖身给法老做农奴。至此,人们对这位约瑟宰相彻底失望了。爆管后来农民被允许保留了耕地,但约瑟就此引入了高达20%的收入税。这样,这场投机活动不仅在当时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整个国家的土地在事实上都落入法老之手,而且它的成功是持久的,因为这次投机使埃及的自由民沦为法老的附属,并且在可预见的时间内,统治者都可以通过税收的形式源源不断地攫取收益。如此规模的投机效果,几个世纪以后的股票大炒家也望尘莫及。

埃及的法老们还积极涉足其他的大宗买卖。所有的采石场和矿山都由统治者自己负责开采。统治埃及长达3个世纪直至公元前夕的托勒密王朝甚至还插手工业领域——他们占有制革厂、纺织厂、炼油厂和莎草纸厂。几乎所有的城市或国家统治者都成为了该地区最大的企业家和银行家。不过在金融方面,他们也并非总是很在行。波斯国王们就曾要求在其大帝国内以白银交纳贡金和赋税,随后他们将白银装入容器并储存在国库里。当时,人们对再投资对于国民经济的意义还不甚了了。贵重金属在国王官邸堆积如山,在市场上却少而又少。全国的交换媒介因而变得越发的紧缺和昂贵,这样就出现了通货紧缩(货币紧缺),商品贸易因此大受其害。

为了避免通货紧缩,斯巴达开始控制本国货币同外国货币的兑换。今天我们称其为外汇管理。尽管在同国外的贸易往来中仍然是用贵重金属进行支付,但在斯巴达内部流通的却是一种铁片制成的货币。注意,这里说的是“铁片”,也就是说这种货币的购买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实际商品价值。直到亚历山大大帝时期,斯巴达才有了贵重金属制成的货币。

世界货币——古希腊的德拉赫马

根据小亚细亚流传下来的碑文记载,古希腊的金融业已经很发达了。据记载,当时的米莱托城向邻镇借了一大笔贷款,在另一次的筹款行动中又允许城民购买有价证券。当然发行债券首先要经过议会的批准,然后公民们才能认购。发行价当时为:3000德拉赫马,其中首付不得低于2/3,剩余部分可以年底付清;利率为每年10%,按月支付。在考古发掘出的碑文中还有有关贷款抵押的凭证。可惜没有记载这些债券是否可以交易,如果可以的话,那绝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证券交易。

至于米莱托城拿这些钱干什么,是投资颇有收益的生意还是为了偿还债务,在碑文中没有记载。当时,希腊的其他城市更多地是在考虑如何堆积财富。占领了洛林的银矿以后,强大的雅典变得极其富裕,它的城堡里储存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雅典在战胜波斯以后建立的阿提卡海洋联盟也拥有极其可观的贵金属储备,特别是在提洛的寺庙岛屿上。此后人们逐渐将这些宝贝转移到雅典的阿克波利斯。这些钱主要是用于军事行动,当然也服务于政治。在组建“德拉赫马帝国”的过程中,为了拉拢其他国家参与联盟,雅典给它们提供了大量的贷款。随着希腊经济的迅速膨胀,资本变得日益稀少。尽管贵重金属的发掘不断发展,世界贸易也带来滚滚利润,但长期贷款的利率仍然不下10%~12%。

可是这并不妨碍早期的投机者投身到高风险同时高利润的投机活动中去。生活在公元前384~前322年的亚里士多德就记载了这样一次投机活动:“某人用别人存在他那儿的钱将铁矿上的铁一购而空。这样他就成了独家经营,市场上的所有买家都必须来找他。无须过高地抬高价格,他也足足赚了50到100塔伦特。狄奥尼索斯得知后尽管没有没收他的收益,但不再允许他留在息拉柯斯,因为此人发现了对自己不利的赚钱手段。”由此投机家们得知,最赚钱的买卖,统治者们还是愿意自己做。

事实上,此时的德拉赫马早已成为世界货币了,甚至比今天美圆的规模还要大。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亚历山大大帝就将其帝国的边界从希腊北部扩展到意大利。在其鼎盛时期,希腊帝国一度达到今天苏丹的北部边境和苏联内部,巴基斯坦、波斯、伊拉克、叙利亚和土耳其都在其内。在这个帝国内部,希腊硬币自然是支付手段。亚历山大极其慷慨地挥霍着波斯历代国王积攒下来的帝国宝藏,甚至都导致了通货膨胀。有多么慷慨,从一场军官集体婚礼就能看出来。在这场婚礼上,军官们同新帝国的漂亮姑娘结婚,亚历山大自己也同当时最漂亮的罗可萨娜成婚。为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亚历山大替所有的士兵偿清了他们过去的全部债务。

战争成为投机对象

传说罗马是建立于公元前1753年4月21日。那么罗马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上升时期以后,应该又过了300~400年,国王才逐渐破产,伊特拉斯坎的占领者才被驱逐,进而罗马才成为了我们从史书上认识的共和国。在早期,货币,也就是铜币是十分稀缺的,就像台伯河丘陵地区的农庄一样。不过罗马的农民军表现得特别英勇,在一个世纪里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在意大利“靴子”的南部,他们也曾和希腊来的定居者狭路相逢,并且领教了在那儿流通的贵金属硬币的威力。大约到公元前200年,罗马人才开始铸造自己的金币。

对于罗马来说,这一时期最好的投机活动就是战争。同今天所不同的是,当时发动战争并不需要购买大量昂贵的军火,因为只要能将士兵们很好地动员起来,他们就会自己带着刀枪上阵。无须太大的经济投入就能获得丰硕的战利品。一场战争的胜利所带来的利益是绝对可观的:通过对强大的迦太基的第一次布匿战争,统帅斯奇比奥获得了120000磅白银。此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个北非的贸易中心每年还须向罗马缴纳200塔伦特的白银,相当于足足6.5吨。马其顿及其国王安蒂奥克古战败以后,每年须支付35吨白银作为战争赔款。另外,从迦太基手上夺来的西班牙还拥有丰富的银矿。这样,台伯河市的财政实力日益壮大起来。

此前,迦太基也是由于占领了西班牙的银矿而跃居为世界强国的。当时城中大约生活有100万居民。面对这个强大而嚣张的敌人(其统帅曾出现在罗马城门前),罗马的军备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不过,这也让众多的罗马人富裕起来了,资本主义的原始形式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连年征战使得农民军逐渐贫穷,因为他们不能够正常地耕种土地。大地主开始乘机收购农田,购买大量奴隶进行耕作,不过这种经营不是特别有效率,因为奴隶大多毫无工作积极性可言。此外,这种“古老机器园”还造就了极好的买卖。常胜的罗马军团身后也跟来了一大群商人,其中一些就是购买战俘做奴隶的。一个统帅远离罗马,身边带有几百个,甚至数千个奴隶该怎么办?商人们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大型的奴隶交易市场,如埃及的提洛岛,人们可以像今天拍卖二手车一样将廉价劳动力卖给出价最高的人。那儿也不单单交易物美价廉的奴隶劳工,也有高雅的、甚至是值得炫耀的奢侈品买卖。并不是所有的奴隶都必须在烈日和皮鞭下从事最苦的工作,这个“职业阶层”中毕竟也有一些幸运的人,比如替罗马富人打理生意的代理人。

世界资本不断涌入罗马,这使得很多精明的商人和金融家有机会迅速积累财富。当时赚钱最快的生意都和西班牙的银矿有关。当时的银矿是出租给私人的,对于高级官员来说,通过高额的贿赂,大量本应纳入国库的白银就这样流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

当然也有其他的敛财手段。比如搜刮利息就变得极其普遍,人们也投机地产和奴隶。没了财富,罗马人也一文不值。加图。在写给他儿子的小册子中说,“寡妇的财产可能会日益减少,男人必须有能力使财产增值。一个人死后的账册表明,他后天取得的要比继承的多,那他才是个受人尊重并且具有高尚精神的人。”

当时也出现了股份公司的原始形式。上面所提到的加图就曾建议投机者,不要自己购买一艘商船,而是要和其他49个出资者合作,经营50艘商船。如果有元老参与,那么这种参股的利润是极其可观的,因为当时官方是禁止私人购买商船的。  P3-10

序言

这部有关投机活动的简史,即金钱与金融寡头们的历史,同我们在学校中阅读的史书是迥然不同的。在我们通常所认识的历史中,到处是勇敢的统帅和骄傲的国王,他们谱写历史,制造战争,变革世界;他们似乎从来无须为必要的资金而犯愁。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金融和世界历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一次,一个忧心忡忡的女邻居来找古都拉·罗斯柴尔德,当时古都拉·罗斯柴尔德的五个儿子控制着整个欧洲金融界。于是这位老妇人在法兰克福的犹太人居住地很肯定地说:“不会发生战争的——因为我的儿子们不会为此出钱!”另一佐证发生在16世纪初。当时特瑞乌尔佐简洁明了地对法王路易十二说:“发动战争需要三样东西——钱,钱,第三还是钱。”我们还可以再引用一位权威统帅的话——阿尔布雷希特·文策尔·奥泽比乌斯·瓦伦斯坦。用一个公式表达了他的观点:“没钱就没有火药,自然也就没有战争。”假使没有金钱,也没有与之相伴的投机活动,那么历史肯定是另外一副情形了。

然而即使没有这层与世界历史的联系,投机活动以及相关投机家的历史本身也是极其生动的。交易所里经常会有一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几乎所有的公民在一段时间内都只热衷于股票、债券或郁金香的交易。本书除了介绍大投机家和金融家以外,这些重大投机时期的背景、主角以及轶事趣闻也包括在内。在这部历史中涌现出了精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和极富经验的德克萨斯人纳尔逊·巴克·亨特。郁金香也曾同火柴和白银发挥着同样的作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大投机家们在投机活动中通常是亲自登台亮相的,而后来的投机家大多转为幕后操纵。因此,在日本经济滑坡和新经济泡沫中人们觉得是历史将行情推向这样或那样的方向。事实上仍然是投机巨头们利用融资公司、基金和媒体,在资本市场上投入高额资金,肆无忌惮地玩着他们的“金钱游戏”。

即便这样,他们也足以让整个世界惊心动魄:比如索罗斯和他的追随者就曾让英格兰银行屈膝;纳尔逊·巴克·亨特身边的投机集团在1980年春天制造了一场白银热,从中攫取了2亿盎司白银,相当于100亿美圆;又如尼克。里森,因为他的投机活动失败,古老而享有盛誉的巴林银行不得不宣告破产。

从交易所成立之日起,价值数十亿的投机活动就一次又一次地上演。这样的游戏所带来的利润是极其可观的,它足以使投机者远离他们的投机给世界带来的贫穷和困苦。像亚洲四小虎空前的经济繁荣就断送在一次巨大的投机浪潮之中。

尽管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新经济框架内的投机活动竞同133年前那次宣告经济繁荣终结的股市崩溃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投机活动的工具以及操作技术可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运行机制和对投机者本人及整个经济的影响,百年来丝毫未变。

因而,我们即使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也需提高警惕——历史上有时会有几十年的时间极其平静,仿佛谨慎的股东和监管者已经完全占据了上风。可是一旦大投机家们尝到了甜头,希望迅速聚敛财富,投机的欲望就会迅速膨胀,一场“暴风雨”就到来了。

股市崩溃的历史不仅是变幻莫测和惊心动魄的,它也时常会给一些自认为置身事外的投机者和局外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有趣结局。因为交易所是经济的组成部分,而我们今天正处在无所不至的经济事件当中。无论是企业主、自由职业者、职员还是退休人员,至少我们的收入均需来源于经济——那些远离交易所的人也概莫能外。这本书是一份直观教材,至少对下一次的投机浪潮会有所启示。请相信,它必然会到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资本战争(金钱游戏与投机泡沫的历史引进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彼得·马丁//布鲁诺·霍尔纳格
译者 王音浩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951675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8
出版时间 2008-02-01
首版时间 2008-02-01
印刷时间 2008-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5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1.9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50
172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