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穷人的诚信(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花落孟加拉国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序及其亲手所创办的格莱珉银行(孟加拉语为乡村银行)。尤努斯创办格莱银行数十年,一直致力为贫困阶层的人群服务,成功为全世界树立了通过小额信贷来实现减贫、扶贫目标,同时还能实现商业上的盈利的典范,这个由尤努斯创立的模式便被称为经典格莱珉模式。本书描述了格莱珉在危机中力挽狂澜、浴火重生的精彩历程,读来感人至深。两位作者都是尤努斯的学生,第二作者还是目前格莱珉的第二领导人。无论第一代还是第二代格莱珉银行,其精髓和信念是一贯的,即如同书名所说,穷人总是守信的。

内容推荐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花落孟加拉国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及其亲手所创办的格莱珉银行(孟加拉语意为乡村银行)。尤努斯创办格莱珉银行数十年,一直致力于为贫困阶层的人群服务,成功为全世界树立了通过小额信贷来实现减贫、扶贫目标,同时还能实现商业上盈利的典范,这个由尤努斯创立的模式便被称为经典格莱珉模式。

然而,经典格莱珉模式并非没有问题,当1998年孟加拉遭遇特大洪水灾害时,格莱珉银行也触发危机。由此,尤努斯决心改造格莱珉模式,使其更灵活、更贴近穷人的需求。历经四年的改造,他们成功地建立了被称为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新业务模式。

本书就是描述这个大型金融机构在危机中力挽狂澜、浴火重生的精彩历程,它独特的员工激励计划、业务管理模式和风险控制机制。

目录

从相信穷人到关爱客户

前 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经典的格莱珉银行及其影响

第三章 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贷款产品

第四章 动员储蓄:从一塔卡到三万亿塔卡

第五章 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历史演变

第六章 员工激励和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具体实施

第七章 教育贷款和极度贫困人群工程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加齐·阿卜杜勒·马利克(Gazi Abdul Malek)是格莱珉银行法特哈巴德分行的会员,该分行自1983年开始就一直是格莱珉银行的母分行。加齐加入银行的时候已有40多岁了,他一贯按期偿还债务,是模范会员。到2001年底,他还有2400塔卡的债务尚未还清,根据银行的新规定,他需要往一个特殊储蓄账户里存人60塔卡,也就是相当于未清偿债务余额2.5%的金额,作为贷款的保险。同时,加齐从银行获取了更多的贷款,并由于持续的良好表现,他得到大额的特别投资项目贷款。不过,尽管加齐不清楚自己的实际健康状况,他还是很担心,害怕自己一旦遭遇不测,从银行借贷这么多钱会给家人留下巨额债务。

加齐于2002年6月26日去世,当时还欠银行118278塔卡。他谢世后,格莱珉银行随即通过贷款保险基金收回了全部债权,此外,银行还归还了他的贷款储蓄账户中最开始存人的60塔卡。

本书从讲述这个普通人的故事开始,是因为它反映了格莱珉银行迅速的重建过程中几个关键的方面:基本贷款、个人储蓄账户、特别投资项目贷款、贷款保险,以及最为重要的一点——用全体银行会员积累起来的保险基金来偿还未清偿的贷款余额。除了经济方面的影响以外,这个故事还揭示了第二代格莱珉银行(GrameenⅡ)取得的重要社会成就:作为该银行的会员,人们更有把握在去世的时候免除债务的继续拖累。在孟加拉国这样的穆斯林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几乎所有的居民,无论贫富,都渴望实现这个目标。对穆斯林而言,举办葬礼时有一个重要的祈祷仪式,家里的长子会祈求真主宽恕逝去的父母,并且承诺继承他们的债务。格莱珉银行的安排可以使贷款人解除死者的债务,让儿子平静地安葬再没有负担的父母,那本身就是一项崇高的荣誉。第一代格莱珉银行有个长期奉行的政策,就是派代表去参加已故借款人的葬礼,并给死者的家人带去一笔附送的人寿保险偿补金,以帮助他们负担丧葬费。如今,在新的格莱珉银行的业务模式下,分行经理在参加葬礼时,会在死者下葬前公开宣布免除他欠银行的债务,并把贷款储蓄账户中的余额返还其家人。不用说,这种在去世之后不给后人留下债务负担的愿景,对会员来说颇有吸引力。不是银行会员的人,也会对格莱珉银行免除穷人债务之举感到吃惊。许多女性借款人,包括格莱珉银行所有通过选举产生的董事,都要求该保险计划把自己的丈夫也覆盖进来,以保证女性借款人在自己的丈夫意外死亡时免于陷入贫困。于是,银行最近就把保险范围拓展到了借款人的丈夫。

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成功是建立在第一代模式的革命性观念之上。1983年,在孟加拉国一所大学附近的乡村,一位曾在美国接受过教育的经济学家突然萌生了与传统思维截然不同的念头。他想到,尽管穷人的经济状况很不稳定,但他们依然非常注重自身的信用。他坚信,如果建立一个向穷人提供信贷的体系,就可以鼓励他们投资于能创造收入的项目,改善自身的经济条件。他还有一个信念:即使不存在没收抵押品的约束,穷人依然会按时归还贷款。此外,他认为穷人虽然没有受过训练,却非常清楚应该如何通过小额贷款争取最大的收益,因此,金融机构只需要及时给他们提供资金即可,无需更多的干预。于是,这位名为穆罕默德。尤努斯的经济学家创建了一个崭新的信贷体系,就是今天广为人知的格莱珉模式。

首先,我们来看看孟加拉国一个普通的国有银行或私有银行的经理人是如何打发一天的时光的。这位仁兄通常会坐在城区内装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多半会用相当多的时间来和那些没有如期还款的借款人通电话,恳请每位顾客按照已经修订过的贷款计划认真偿还。他非但不能发火,反而要彬彬有礼,因为他很清楚,如果借款人就是不还债,银行其实并没有太多办法。同时借款人也知道,银行所谓要打官司或者向征信局(Credit Information Bureau)报告的威胁并不可怕,他们只需要雇一名昂贵的律师,就可以在法院得到不利于商业银行甚至中央银行的判决,阻止银行回收欠款的企图。即使自己的名字被征信局盯上、列入了拖欠商业银行贷款人员的名单,借款人同样有应对办法。虽说一旦上了那个名单,就无法再从任何商业银行获得贷款,但借款人完全可以假借自己亲戚的名义,从另外一家银行获得款项。一种很常见的情况是,某个有权势的违约人正拖欠着国有银行的贷款,却又当上了某私有银行的董事。这些赖账的家伙可以在很优惠的条件下重组贷款计划,利用董事会里的人际关系来帮自己通过审批。那些银行经理人的困境,不免让人想起美国石油巨头约翰。格蒂(John Getty)的名言:“欠银行100美元,头疼的是你;欠银行1亿美元,头疼的是银行。”

背负着商业银行大笔欠债的家伙都住在最繁华的城区,他们名下的豪宅几乎都是用银行的钱买的,他们拥有的最新款进口SUV汽车也来自不断膨胀的贷款计划。他们的孩子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和本国的私立学校念书。如果他们想归还银行的钱,完全有这个实力,但他们并不想还,因为他们知道没有这个必要。

然后,我们来看看格莱珉银行的职员在孟加拉国一个偏远乡村的工作。这位职员就住在分行办公室的楼上,他每天都会去村里访问银行会员,旅途将花费相当长的时间,通常是骑自行车。借款小组的成员会在指定地点集合,也就是会员们自己出资修建的“会面中心”(Center house)。会员们分小组坐好,然后银行职员来到前面,在相互问候之后,大家如数拿出自己本周应付的还款。偶尔会有一两个会员爽约,但多数人都会如期归还。与上面那些富人不同,这些借款人都和自己的大家庭一起住在极简陋的房子里,在拜访邻村的亲戚或前往当地的集市时,往往要靠步行,只能偶尔坐坐人力车或乡下的出租车。他们的孩子在拥挤的公立小学就读。他们还经常遭遇各种危机:洪水的冲击、河岸的侵蚀、健康的损害、警察和匪徒的骚扰。他们到政府开的健康诊所看病,需要走好多英里路;即便到了,也不能保证医生在岗;就算医生在,货架上也不能保证就有他们需要的处方药。人们可能要给医务人员好处,才能就诊和开药,这让许多人为治疗亲人的慢性病花光了全家的储蓄。他们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特別是洪水,可以席卷他们的庄稼、住房、牲畜甚至孩子,水位的长期上涨还会吞噬附近的耕地,让他们一无所有。

尽管这样的生活多灾多难、充满风险,当地的很多穷人却能在规定时间如数归还贷款。甚至在有的账目早已被银行注销后,借款人仍然会找上门来,继续归还:如今,格莱珉银行每天要回收380万塔卡的“坏账”。还有些时候,某位借款人去了海外,并在外国生活多年,在回国之后,他依然会去银行归还早就被注销的贷款。在孟加拉国和世界其他地方,许多和穷人打交道的人们也发现,他们迟早会归还自己的贷款。P2-6

序言

我的两位学生阿西夫·道拉和迪帕尔·巴鲁阿合作撰写了这本关于格莱珉银行的专著,令我颇感欣慰。他们两位均曾就读于我20世纪70年代任教的大学的经济系,并参与了邻近的乔布拉村的格莱珉银行的事业。迪帕尔积极参与我在该村的工作,并与我携手工作至今,他是格莱珉银行的主要创办者之一,目前是该行的第二号领导人。阿西夫后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但仍与格莱珉银行保持着联系。几年前,他利用学术休假的机会来格莱珉银行考察,并在各种专业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关该行的文章。

格莱珉银行的创立向那些认为穷人缺少信用的人提出了有力的质疑,证明了他们原来的观点有多大的错误。它也改变了贫困妇女原有的观念:以为自己既不懂赚钱,也不会用钱。

为了方便那些贫穷而没有文化的借款者,我们曾采用简单明了的借款规则,并且没有太多考虑规则的灵活性。后来,为了弥补缺乏灵活性的缺陷,我们又在项目中增加了许多特殊规定,但并没有改变基本规则的简明结构,因为我们认为这些规则已经深深地根植于借款人的心中,很难改变。我们还必须考虑改变规则对世界各地采取的类似格莱珉银行模式的项目产生的影响,这些项目采取了同样的简单易行的贷款方法,新框架会给它们带来困难。

经历了25年后,我们决定回过头来审视先前的规则,大胆地采取下一步措施。我们认为,格莱珉银行的全部借款人和格莱珉银行的模仿者已经足够成熟,如果他们认识到对自己有利,那就能够接受一种新的、改良的方法。经过精心准备,我们全力以赴地拥抱了变革。我把变革过程称为从第一代格莱珉银行(GrameenⅠ)向第二代格莱珉银行(GrarncenⅡ)的转变。第一代格莱珉银行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信贷模式,或者说是经典的格莱珉模式;而第二代格莱珉银行是“量体裁衣”的信贷模式,或扩展的格莱珉模式。

本书记录了这变革过程,剖析了体制的变迁,及其对格莱珉银行、借款人和银行职员的影响。我对实行这一转变的决定颇感欣慰。新体制大大方便了借款人,也让员工感到工作更好开展了,工作业绩的评价更透明了。本书为政策制定者、从业人员以及更大型的发展组织详细介绍了第二代格莱珉银行。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特点中认识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优势:开放的储蓄存款,灵活的贷款产品,对储户有吸引力的一系列存款产品,分行实行自负盈亏,在资金来源上不依赖于捐助,保持利率接近于商业利率水平,同时使每家分行从开业次年开始盈利,推出保险产品、养老基金、教育贷款、针对乞丐的贷款,分行层面会计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部电子化,消除员工对文书工作的依赖,将小额信贷从团体担保、连带责任和诉诸法律的传统误区中解脱出来。

本书很好地抓住了格莱珉银行的精髓,即穷人一贯是守信的,这并不是出于恐惧,而是因为他们充满智慧。他们明白,偿还贷款更符合自身的利益。穷人在资金管理、平衡长短期需求方面也显示出了高超的技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穷人,并且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创造一个摆脱贫困的世界。

穆罕默德·尤努斯

2006年4月11日 孟加拉新年

于格莱珉银行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极好地抓住了格莱珉银行最坚定的信念——穷人总会还款……我愿此书的读者都能够积极投入为世界消除贫困的事业中。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穆罕默德·尤努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穷人的诚信(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加拉)阿西夫·道拉//迪帕尔·巴鲁阿
译者 朱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09133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3.544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1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京权图字01-2007-2024
版权提供者 Kumarian press,Inc.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