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少年时代的杨尚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记录杨尚昆同志青少年时期生活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平凡的起点坚实的足迹”,为史料型文章,介绍了尚昆同志青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和革命历程中的大致轨迹。第二部分:共42篇文章,为纪实型作品,以事件不虚构的原则撰写。第三部分:附录,是供读者阅读的参考性和辅助性资料。这样编写的目的,是希望能使这本书,既能为读者提供有关尚昆同志青少年时代的史料;又能让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喜闻乐见,易于接受。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记录杨尚昆同志青少年时期生活的纪实文学作品。记述了杨尚昆从双江镇杨家五少爷成长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团政委的人生历程。书中桑园赛文、夜逛“老猪巷”、智斗包打听、巧改标语、“赔了夫人又折兵”等一个个趣味盎然而又意味深长的故事,鲜活地再现了杨尚昆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读书、投身革命及其在长征中的生动场景。同时,为了更清楚的展现一代伟人的成长轨迹,附录中特意收入杨尚昆青少年行年纪略(1907—1935),以供读者参阅。

目录

引言平凡的起点坚实的足迹/1

1.巴蜀古邑双江镇130

2.双江来了户客家人133

3.少七房有家“邮政局”135

4.娶了县令女又得昆山玉140

5.桑园赛文144

6.缴“枪”放“脚”在行动153

7.“水押儿”露“水”了158

8.“永绥祠”闯祸165

9.“兄弟树”的故事174

10.书馆出了《革命军》179

11.夜逛“老猪巷”191

12.新学第一讲196

13.吃大户的人们/102

14.能掐会算之谜/109

15.当了一回“炮司令”/114

16.避难下渝州/121

17.“水上漂”留下的问号/124

18.香港室的演讲/129

19.打“水漩”学潮1 136

20.悼念列宁/144

21.苦涩的年节/153

22.悲愤的旅程/160

23.未入团的“团书记”/168

24.人生的抉择/175

25.“十里洋行”ABC / 180

26.初到莫斯科中山大学/184

27.智斗包打听/188

28.白区斗争中的困惑/190

29.第一次见到毛主席/198

30.杨政委任命“运输队长”1205

31.把酒别雩都/209

32.抢渡孙家渡智取茶山关/218

33.历史的转捩,铭心的一课/224

34.杨政委巧改标语/231

35.女红军小侠妹/233

36.三顾弄染/236

37.神兵天降三股水/242

38.《新新新闻》消息/245

39.战地歌声/249

40.座上客、牛皮糖、冷板凳/253

41.“赔了夫人又折兵”/263

42.胜利走完长征路/273

附录1 杨尚昆青少年行年纪略(1907—1935)/278

附录2 磨不灭的马掌铁/288

——记杨尚昆的四哥、早年革命的引路人杨闇公烈士

附录3 中共潼南第一个党支部书记/298

——记杨尚昆的二哥杨衡石

附录4坎坷的历程,丰硕的一生/302

——记杨尚昆夫人李伯钊

后记/319

试读章节

杨尚昆说他的青少年时代很平凡,说起来也有他的道理,出家门——进校门——出校门——便跨进革命之门。这不就同许许多多革命者所经历的青少年时代一样的平凡么?然而,当笔者追溯杨尚昆70多年前所走过的那段青少年的人生旅程时,在他平凡的途程中,分明看到的是,他留下的一个个坚实的足迹。

(一)

清康熙三十五年,有一个壮年的汉子,带着全家长途跋涉,辗转湘贵,从湖南辰州府辰溪县(今湖南怀化市黄溪镇)风尘仆仆地来到四川蓬溪县涪江岸边的姬家坝(即今之重庆市潼南县新林乡)安家落了户。从此,他便在这里过着自耕自食、捕鱼为业的农家生活,繁衍着子孙后代。这便是杨尚昆的迁蜀始祖杨光基。

到了清嘉庆末,杨尚昆曾祖父杨世绥由姬家坝迁至双江镇弃农经商,经营小本生意。杨世绥有七个儿子,号称双江杨氏少七房。杨世绥略晓书文,善于经营,最初经营农作物加工的米生意,嗣后开起了“川元通”盐号,经营遂宁、蓬溪、潼南等县的盐业生意,最后又开起“杨三泰”大商号,盛极一时。杨世绥生意做大后,便大置田产,大兴土木,拥有数千亩土地和九座深宅大院。当时遂宁曾有这样的说法:“关起城门的曾鸿泰,打开城门的杨三泰”,即是说遂宁城内数曾鸿泰生意最大,遂宁城外数杨三泰田土最多。

杨尚昆的祖父,杨传鼎,字定九,排行第七,为族中的幺房,时值年幼,人言微轻,在那强食豪夺的族权社会里,他家在掌握族权人的眼中自然就低下多了,所以分家时,别房都分有深宅大院,而他家只分得北街当时作为双江邮政代办的一幢街房,故后人相约成俗,称他家叫“邮政局”。到了杨尚昆的父亲一代,子女众多,经济负担沉重,家境更是每况愈下。

杨尚昆的父亲杨淮清,谱名宣永,字作舟。喜好读书,娴熟经史,精通中医。淮清先生的青年时代,正处于中华民族面临各国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最危急的年代,先后爆发了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海战,紧接着发生胶州湾事件,沙俄强租旅大,英国强租九龙半岛及威海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等等事件,最终均以清王室屈膝求和、丧国辱权而告终,这一切曾激起青年杨淮清的爱国之情,他很敬佩和推崇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的爱国气节。这一切形成了淮清先生的爱国反帝、同情革命的思想基础。因此,淮清先生当时的家境尽管已经衰落窘迫了,但他仍然不惜卖田当土送子女外出求学,以图振兴民族,报效祖国。杨尚昆的长兄杨尚荃,东渡日本求学九年,为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会员。二兄杨尚麟就读四川铁道学堂、唐山路矿学堂,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后为中共潼南县第一个党支部书记。四兄杨尚述,即杨闇公烈士,初读南京陆军辅助教导团,后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后来为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相当于四川省委)第一任书记。

杨尚昆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P1-3

后记

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是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的故乡,他曾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并从这里走出去,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从上海到莫斯科,再回到上海,到中央苏区,26岁的杨尚昆即成长为一名红军军团政委。作为一名潼南的杨氏族人,我一直致力于搜集、整理有关他的这段人生历程的资料。在潼南县政协的热忱支持下,我从1989年9月至1991年6月期间,曾到尚昆同志青少年时代学习、工作过的地方,沿着他战斗过的长征路,进行实地采访,搜集资料;历时15年,五易其稿,完成了这部《青少年时代的杨尚昆》的书稿,今以此化作一瓣馨香,献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杨尚昆同志的百年华诞。

该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平凡的起点坚实的足迹”,为史料型文章,介绍了尚昆同志青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和革命历程中的大致轨迹。第二部分:共42篇文章,为纪实型作品,以事件不虚构的原则撰写。第三部分:附录,是供读者阅读的参考性和辅助性资料。这样编写的目的,是希望能使这本书,既能为读者提供有关尚昆同志青少年时代的史料;又能让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喜闻乐见,易于接受。

在书稿撰写过程中,参阅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纪事》、《杨尚昆回忆录》、《李伯钊文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中国革命》、《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战斗历程》、《红军长征在遵义县》、《双江杨氏族谱》等书籍;同时,得到遵义县党史研究室、遵义会议纪念馆、安顺市党史研究室、镇宁县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党史研究室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杨尚直、杨尚明、杨尚溥、杨尚滨、杨尚友、杨尚智、别淑娟、彭迪先、杨尚瓒、杨尚颜、杨肇中、杨赤花、杨肇侠、杨肇甫、杨肇熙、杨肇玮、杨肇鸿、柘远增等同志曾提供口述材料。同时还得到贵州的杨华山山、杨明道、朱存福等同志的热情支持。谨此一并致以谢意。

由于笔者的水平所限,挂一漏万和谬误之处更所难免,希望专家和读者多多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少年时代的杨尚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95995
开本 32开
页数 3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4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10.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