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如何对待问题青少年(以家庭为本的15步治疗指南)/家庭治疗经典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关于如何改变问题青少年行为的著作,采取以家庭为本的取向,提出了许多非常重要的观点,语言直接明了,叙述详尽可靠,资料来源于作者多年来成功的家庭干预,在家庭脉络下解决棘手的青少年问题。此外,本书还为心理治疗领域中研究与实务有效地相互促进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本书所提供的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简洁易懂的临床治疗模式。这是一个精彩的实务案例,是一项杰出的研究,同时还是实务与研究两者精妙结合的典范。

内容推荐

本书在整合结构治疗和策略治疗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有行为问题的青少年,提出了15步以家庭为基础的应对模式。既有针对问题青少年特点的系统分析,又有实务操作的技巧指导,并附有典型生动的案例介绍,理论密切结合实践,内容阐述深入浅出。本书适合关心青少年的一切人士阅读,包括青少年研究和教育工作者、教师、社区工作者及家长,尤其可供社会工作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作为辅助教材。

目录

译丛总序

关于作者

致谢

原版序一

原版序二

致中国读者的信

第一部分 为问题青少年设计的15步家庭治疗模式

 第一章 导论

为什么要用家庭模式

谁是问题青少年?

治疗的基本原则

本书计划

 第二章 切入点——为什么他们容易成为问题青少年

不适宜的权力阶层

错误地借用外在力量

行为问题的保护功能

快乐原则

超前两步地思考

发起挑战的技巧

 第三章 15步家庭治疗模式

第1步:约定

第2步:对问题的界定和重新界定

第3步:增强父母的能力

第4步:制定清晰的规则和奖惩方法

第5步:仔细检查

第6步:改变冲突的时间和过程

第7步:青少年要求重新获得权力

第8步:压制青少年的5张“A”

第9步:与外界合作

第10步:青少年功能的增强

第11步:重建抚育和亲密

第12步:其他家庭问题的表面化

第13步:预言故态复萌

第14步:保持变化或故态复萌

第15步:跟踪随访

第二部分 特殊的原则和指引

 第四章 制定清晰的规则和奖惩方法——治疗的基础工作父母的绊脚石

制订有效的规则和奖惩措施的策略

仔细检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变冲突的时间和过程

策略1:寻找并压制开关

策略2:为将来的改变寻找例外和可能性

策略3:告诉父母如何不作反应地、平静地应对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压制青少年的5张“A”

A1:离家出走

A2:逃学和学校表现差

A3:自杀威胁或自杀行为

A4:暴力威胁或暴力行为

A5:蛮横无理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重建抚育和亲密

从哪里开始

重建抚育和亲密的策略

开启抚慰的沟通序列

整合协调:分阶段实施7个抚育策略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特殊的治疗问题和环境

 第八章 与外界合作

了解行动的领域

使与外界合作更有效的策略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单亲家庭:分享父母职责

策略1:在围墙的两边工作

策略2:规则与奖惩的结合

策略3:争取其他孩子的协助

策略4:社区家庭咨询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离婚和再婚家庭问题

棘手的离婚:处理可控情境的策略

再婚家庭问题:处理不切实际期望的策略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滥用酒精和药物:“我没有问题”

策略1:确定青少年使用药物的程度

策略2:动员多元支持系统

策略3:对使用药物和酒精实施严厉的惩罚措施

策略4:处理其他的家庭和环境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部分

研究发现和对未来的意义

 第十二章 过程一结果研究和家庭为本模式——主要理论概念的精练和操作化

精神健康照顾研究中的挑战和争论

本研究的目标

开发15步模式:任务分析取向

21世纪:结论和未来启示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要对问题青少年进行治疗,首先要找到他们之所以有这些问题的原因。而对导致青少年产生严重行为问题原因的分析,基于家庭模式提出的以下6个基本假设:

第一,不适宜权力阶层的存在。在这样的家庭里青少年比父母承担更多责任且拥有更多权力,每当父母试图行使权威时,青少年就会采取极端的行为(如离家出走、逃学、自杀威胁等),以胁迫父母把权威归还给他们。

第二,父母常常会借助外在力量(如法院、警察、咨询师、医院等)力图阻止孩子的问题行为,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经意地破坏了自己的威信。

第三,青少年问题通常是有意或_庀意地试图将家庭注意力从更为严重的问题上转移开,如婚姻冲突、抑郁症、酗酒或吸毒等。一旦父母及其他家人将注意力关注在青少年问题上,那么其他的问题就会玻忽略。

第四,青少年的行为是以快乐原则为基础的,或者是以他们当时感觉较好来行动。青少年宁可承受因自己的行为而最终带来的痛苦,而不愿放弃一时的快乐。

第五,问题青少年通常拥有超前两步思考的能力:他们会预见到打破规则和奖惩制度后必然会出现的步骤。

第六,他们懂得如何用言语和行为来启动父母而使他们发怒并失去控制。通过控制双方争吵的情绪和方向,青少年往往能赢得他们的权威地位。

不适宜的权力阶层

有严重行为问题的青少年在权勺阶层方面往往比他们的父母更有权威。当父母要求一个问题青少年遵守某项规章制度的时候,这个孩子通常会以口头威胁甚至暴力行为的方式进行反抗以维持他自己的权威。杰罗姆·帕莱斯称之为“虐待父母”。他指出这是青少年利用破坏行为的能力,目的在于通过打击、胁迫和制服父母而使自己能够为所欲为。这种权力与吸毒上瘾颇为相似。父母偶尔受孩子控制并不见得是坏事。但是,如果父母一直受到孩子的控制,那么这些孩子就会不断地增加破坏性行为。

当“上一下”权力阶层倒转的时候,实际上是把青少年置于两难境地:如果青少年的行为不导致问题,那么他就会失去权力和控制;如果要想保持权力和控制,那么青少年就必须加强问题行为。因此,青少年不可能同时既没有问题行为又保持权力和控制。这样的青少年被迫挤在岩石与硬地的夹缝里。

临床案例

14岁女孩玛丽的父母说他们无法让女儿整理房间或做其他家务事。他们说每当他们要她做什么事的时候,玛丽就会哭闹不停直到他们放弃为止。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求父母不再放弃,直到玛丽做完家务为止。然而·玛丽自然不愿意失去她的权力,为了重新赢得权力,她从哭一直发展到父母熟睡时持刀威胁要杀死父母。这样,玛丽便陷入了两难境地:她无法同时既放弃权力又被控制。

以上情况是治疗有严重问题的青少年时常见的,他们认为放弃任何权威都是不可接受的损失,便会采取一切手段维持自己的权力和控制。

错误地借用外在力量

当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一再持续甚至不断加剧的时候,父母通常会向家庭以外求助以恢复自己的权威并帮助孩子,这些外在刀量包括警察、司法系统、心理医生、药物治疗、精神科咨询等。

很遗憾,这样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最主要钓一点是借助外力会更加削弱父母的权力。也许一开始这些力量的介入会产生某些效果,但很快就会失效。一旦这些外力失效,青少年就会把父母看成是无能的。

临床案例

每当13岁的迈克尔威胁说要从窗口往下扔砖头的时候,他的单亲母亲就会把警察叫来。每一次警察都会对迈克尔劝说一番不要再威胁母亲,然后就离开。开始几次确实会起到预期的效果,迈克尔会暂时不再威胁母亲。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警察介入不再那么有效。往往在第二天迈克尔叉会以暴力威胁。此外,警察局也会对这个母亲不断的求助感到不耐烦,于是不再上门劝解。当迈克尔发现外力并不能阻止他的行为的时候,他的母亲真的变得无能为力了。

当外在求助涉及到住院治疗或院舍照顾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可能会在那样的环境下得到缓解甚至消除,但这是由于治疗师或机构环境的缘故,父母在孩子的这一变化中并没有起作用。在最初的“蜜月”以后,“虐待父母”的情况又会重新出现,那是因为青少年依然拥有着权力。此外,父母会把这些外在机构看作阻止孩子行为的唯一选择,于是孩子便会陷入到不断进出这些机构的恶性循环之中。

最后,如果使用医院治疗或药物冶疗,对青少年行为问题的界定便会从需要父母管教转移到某些不该为青少年行为负责的人或机构身上。0确实,药物治疗和医院治疗对有些个案来说不失为有用的治疗方法。假如青少年有自杀的危险或父母在一开始不愿或不能提供必要的支持,那么就需要医院治疗或院舍照顾。这样做的危险在于父母会相信他们的孩子是精神病人,因此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就不行。如果那样的话,人们就不会像对待正常青少年那样的对待他们,也不会认为他们需要通过父母教导来摆脱暂时的困境。

临床例

当16岁的里克拿自己的拳头去打窗户以后,他的父母就立即把他送进了医院。第二天,咨询师问父母为什么把孩子送来医院而不是叫警察。咨询师告诉父母他们的儿子是正常的,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并没有精神方面的疾病。P8-10

序言

《如何对待问题青少年》一书为有问题的青少年解决其家庭问题提供明智的、策略性的方法,该书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当问题青少年而不是父母控制家庭的时候,必须首先改变家庭的权力阶层(hierarchy)。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治疗师能始终得到研究资料的支持。

一直以来我都参与了作者斯科特·塞尔斯的研究,我非常欣赏他表述思想的有条不紊。他思路清晰,表达精准,主题明确、他希望内尔·斯切夫和我为他的研究提供一个案例,因此,我们首先领略了塞尔斯博士的观点。那是一个十分棘手的个案,我们投入了28节治疗才得以解决。斯切夫博士是这个个案的治疗师,我是双面镜后面的合作者。在这个个案中,所有的面谈均作了系统的转录和整理,我们通过录像带一步一步地展开评论,最后,通过父母担负起家庭责任,这个家庭里问题棘手的儿子的行为才得以纠正。事实上,我们所做的只是不厌其烦地进行评论,直到塞尔斯博士收集到他所需要的资料为止。本书既是创造性研究的成果,也是智慧性实务的结晶。

我时常回忆起家庭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介入青少年对抗父母的情形。治疗师会很自然地对青少年报以同情,因为他们的父母只知彼此争吵,而不懂得欣赏孩子。治疗师不知道从权力阶层视角去思考,因此不会注意到当他加入到青少年一边来对抗父母的时候,其实是在给予青少年权利。今天,在家庭治疗领域里,普遍的做法是帮助父母组织好家庭以使他们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本书为此提供了十几种方法,以表达对家庭权威的关注。多年前,我们不会想到青少年会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帮助和稳定处于困扰中的父母,这一动机理论使人们有可能对关心父母的问题青少年表示欣赏。对问题青少年家庭的治疗艺术在于:一方面治疗有问题的青少年;另一方面治疗彼此冲突的父母亲。

这是一本将研究思想有机地嵌入实务之中的极有价值的著作,对从事问题青少年及其家庭工作的治疗师将会带来臣大帮助。

后记

感谢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对《家庭亲职模式与青少年发展》课题的资助,使译者能全力投入家庭和青少年问题的计究。这部译著也是本课题成果的一部分。

感谢浦东新区青少年社工吉嘉和闵行区青少年社工马丽华的帮助,她们不但校对了本译著的部分译稿,而且将本书所倡导的以家庭为本的15步治疗指南运用到针对社区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中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沈志宏老师,他对家庭治疗和青少年的关怀令我感动,感谢他对本译丛的全心投入。

感谢我的研究生白娟、陈刚、杜鹏飞、黄超和周弟,他们细心地通读并校对了全书,给本书增色不少。

感谢我亲爱的儿子汤之豪,每当我在翻译中遇到对现在的青少年不太理解或产生困惑时,他总能以同龄人的思想和情感来开导我,使我加深了对这一代青少年的理解。

感谢我的丈夫和婆婆,他们默默的付出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

韩晓燕

2007初夏于华东师大丽娃河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如何对待问题青少年(以家庭为本的15步治疗指南)/家庭治疗经典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斯科特·P·塞尔斯
译者 韩晓燕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835860
开本 16开
页数 2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5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5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5
16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