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既是一个永恒的关于大学理念和精神的话题,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关于大学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问题。这本集子收录了作者10年来公开发表的部分文章、讲话和访谈,大体上涉及学校办学的一些主要方面,也有一些篇章是探讨我国高教改革宏观问题的。在新的世纪里,只有根据学校的实际,在遵循大学自身规律和传统的同时,勇敢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不断地求索和实践、发现和发展,才有可能真正将“大学之道”的探索转化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具体实践和成果,真正使大学走在时代的前面,走向社会的中心舞台。
| 图书 | 大学之道求索与实践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大学之道”,既是一个永恒的关于大学理念和精神的话题,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关于大学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问题。这本集子收录了作者10年来公开发表的部分文章、讲话和访谈,大体上涉及学校办学的一些主要方面,也有一些篇章是探讨我国高教改革宏观问题的。在新的世纪里,只有根据学校的实际,在遵循大学自身规律和传统的同时,勇敢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不断地求索和实践、发现和发展,才有可能真正将“大学之道”的探索转化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具体实践和成果,真正使大学走在时代的前面,走向社会的中心舞台。 目录 前 言 学习邓小平高教改革思想 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对大学自律与他律的思考 对政府与大学法律关系定位的思考 民主集中制与大学民主管理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之我见 本科教学评估与高校可持续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度保障 构建基于多元发展趋势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 我省高校应对人世挑战的思考与选择 树立“四个观念" 建设高水平大学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 安徽大学的办学定位与发展策略 弘扬大学精神 提升办学水平 大学文化精神的培育 抓好本科教育 办出地方特色 基于全面素质教育的地方综合大学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努力开创本科教学工作新局面 尊重规律 以评促建 师资队伍的全面建设观:大楼、大师、大气 再接再厉更上新台阶 崇高的职业 神圣的使命 抓好学科规划 加强队伍建设 如何进一步加强我校科研工作 为重振皖派学术而奋斗 当前我们应如何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选择学术 秉承校训精神 抒写人生华章 致2006届毕业生的一封信 倡导读书是大学和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适应时代需要 服务地方经济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教育能否承受发展之重 科学人文和而创新 一流的大学应该有“大气" 高校:怎样对待学科的冷与热 安徽大学: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理想总会实现 附 录 高雅艺术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后 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大学之道求索与实践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黄德宽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安徽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10349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1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72 |
| 出版时间 | 2007-10-01 |
| 首版时间 | 2007-10-01 |
| 印刷时间 | 2007-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9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64-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安徽 |
| 长 | 229 |
| 宽 | 170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