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医学特见记和沈绍九医话,医学特见记分为论文与脉法原理两部分。论文指出了当时只注重汤头歌诀而不精研医理之弊,并对温病条辨及陈修园某些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沈绍九医话有论有案,所涉内妇儿诸科;论及方剂与用药,在医学泛论中,对伤寒温病等以及先贤诸家,均反映了某与众不同的见解。
| 图书 | 医学特见记沈绍九医话/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包括医学特见记和沈绍九医话,医学特见记分为论文与脉法原理两部分。论文指出了当时只注重汤头歌诀而不精研医理之弊,并对温病条辨及陈修园某些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沈绍九医话有论有案,所涉内妇儿诸科;论及方剂与用药,在医学泛论中,对伤寒温病等以及先贤诸家,均反映了某与众不同的见解。 内容推荐 医学特见记 本书分为:论文与脉法原理两部分。论文指出了当时只注重汤头歌诀而不精研医理之弊,并对《温病条辨》及陈修园某些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所附4个临床验案,见解独到,很有参考价值。邹氏在论脉法原理中介绍了其多年的诊疗体会,所论有据,令人耳目尤新,确有“特见”之感。 本次以祥记彬明印刷社1937年初版为底本,进行整理出版。 沈绍九医话 本书有论有案,所涉内妇儿诸科;论及方剂与用药,虽略略可数,无不是沈氏独到的体会。在医学泛论中,对《伤寒》《温病》等,以及先贤诸家,均反映了其与众不同的见解。沈氏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惜幸存有限,书中所收载的临床诊疗案例,弥足珍贵,对于从事临床人员,很有参考价值。 目录 医学特见记 论文附医案第一 论汤头先生之文 论苦寒药为痘麻疹之禁忌文 评论吴鞠通《温病条辨》之错谬文 驳分《伤寒论》为治风、寒、温三大提纲 论陈修园不明时令气化病理脉法调剂注医书 论陈修园误释阳旦证定名阳旦汤 论陈修园释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为大汗脱液 [附]充分学理经验案 涌水鼻衄案 涌水堕胎案 阳浮吐血案 天行坏症案 脉法原理第二 脉波论 古人以脉三部配三才如何配治为善 脉分三部以何为是 脉至随呼吸而举头其理安在 伤寒脉浮紧热温病脉浮洪,试详言其理 论孕脉 两手同诊之比较论 听诊虚里与听诊人迎之比较论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医学特见记沈绍九医话/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邹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7096386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1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82 |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 印刷时间 | 2008-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12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R249.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4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2 | 
| 宽 | 140 | 
| 高 | 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