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师弟/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曾经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美好心灵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之一。尽管题目为《小师弟》,但书中并不只有这一篇短篇小说,还有《留声机的故事》、《小辫子哥和我》、《我和阿同师傅》、《还我权利》等另外15篇。这些作品,都曾屡次获得各类文学奖,确实是一部很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结集。

内容推荐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曾经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美好心灵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精选了20世纪初至今100年间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它们具有广受小读者的欢迎,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创作生命力强等特点。该书系是最齐全的现当代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结集。它囊括了自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中国5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精英人物,入围的100位作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民族特色,同时又有海峡两岸三地的全景式呈现,百部作品涉及到现代性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是文体类型最齐全的中国儿童文学原创总汇。由当今国内最权威的儿童文学专家编写,其整体设计和包装营销都符合少年儿童的审美习惯。

本书为其中的一本。

目录

总序

留声机的故事

新米饭

小辫子哥和我

我和阿同师傅

还我权利

秘密约定

满师

小师弟

大师兄

微笑的女孩

我和甸甸

雁奴魂

黄黄的一生

黑黑的始末

作家与作品

作家相册

作家手迹

主要著作目录

本书作品获奖记录

独特的风格独特的成果。汪习麟

貌似浅露其实深邃

 ——简论沈虎根的动物童话小说@龚泽华

试读章节

           父亲买来了留声机

可是赛神会一过,好日子也就过去了,一切都恢复到那种冷落、寂寞的原状;那些活跃了一阵子的农民,有的帮人家做零工,有的到自己的地上去忙碌,有的得出远门找生计——我父亲就是出远门的一个。

这次父亲出门的日子特别长,母亲、两个姐姐和我天天盼,因为真到了“等米下锅”的窘迫地步了。祖母是祖父死后三年改嫁在附近的,不时地瞒着现在夫家的人偷点过来,并且安慰我母亲:快回了,快回了,不要心焦。

万万没有想到,父亲这次做生意回来,不买柴米,不买油盐,竟在镇里的旧货市场上买了一架破旧的留声机!

父亲把机子放在饭桌上,将那铁制的摇手把插进机子的眼孔里“轧笃笃轧笃笃”地摇几圈,又在圆盘上按一张唱片,再将手臂样的活络机头插上唱针,往唱片上一放,留声机就播放出乐器和人唱的调门儿来。顷刻之间就哄动了整个村坊,刚放过一张唱片,就里三层、外三层,连窗框上电爬满了人。不知是谁不小心把一只鸡食盆打碎了,招来不少人的白眼和咒骂;一个少年把一只破竹椅踏坍了,换来了某旁观者(自然是一个成年人)的一个“头棚”。

母亲的反应却和大家不同,她首先关心的是面粉袋里有没有米买来,一旦弄明白只买了这个“会唱戏”的,别的啥也没有时,哭叫着:“前世作孽,靠听戏会饱肚皮的么?!”大哭着奔出后门,去向改嫁的祖母告状了。约莫放过半张唱片,祖母迈着小脚,跑得飞快,长裙子。旋成蘑菇形,手中捏着一根桑条枝,嘴里嚷着:“让开!让开!我来打这个不会做人的不孝子孙!”人们怕平白无故地吃着桑条枝,下意识地闪出了一条路。她直达我父亲身边,在他的一件破棉袄上劈劈啪啪地抽打起来。父亲同往日挨祖母打一样,照例双手下垂,顺从地由老人打过,而且脸呈笑形——他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似乎从没有哭过,遇事总是笑盈盈的,即使是碰到了伤心的事也是这样。祖母也好似有条约的一样,绝不会抽打父亲的皮肉,只打在棉袄上,好似掸灰尘,顶多是起到了“意思意思”的责罚作用;祖母也绝不会损坏父亲欢喜的东西,所以也没有掼机子。最后还是众人将老人劝住了。留声机是唱不成了,于是大家只得怀着不满足的情绪散去。

当天晚上,我们一家人都老早地闭上了大门,沿着眠床静静地坐在菜油灯下,良久,没有出声。外面有几个受到大人们鼓动的少年人,为了探问晚上“洋机”唱不唱,叩了一阵子门,也败兴而归了。我们在床前愣坐了一会,母亲为了节省灯油,先是想上前在两根灯草中拨去一根,一拨两拨,索性将两根灯草的火头全部沉进菜油盏里——浸熄了。在暗里,大姐、二姐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我呢,这时还没有哭,因为我也打从心眼里欢喜这只“洋机”,但是在“大米”与“洋机”之间,我却同情母亲。我还呆想:如果父亲既买来了大米,又买来了“洋机”,那该多好啊。我们的态度,在坐法上自然而然地表现了出来:我和两个姐姐是围坐在母亲一边的,父亲则独自面对一家人坐着,好比他在接受一家人的“审判”。

“你不想想家里有四个人等着你,难道叫大家吃西北风么?”母亲开始审问。

“唉唉,心里实在闷呀,闷得活不下去啊……我,我实在欢喜它……只有它才,才能打,打动我……”父亲这样语无伦次地断断续续地回答着。

“你到底怎么会买这个东西的?我真疑心你在交‘梦柯运’呢!”母亲音问着。

于是父亲用了忧伤和愤怒的语调讲述了全过程。他这次出门做野皮生意,在深山区里赊到了两张珍贵的豹皮,讲定了价钿,约好等他在城里卖掉后回账,卖得高算是他的赚头。他觉着这回运气真是好极了,卖到嘉兴许家皮行保险可赚一二石米钱。他晓行夜宿,忍饥耐寒地跑了二百来华里,赶到嘉兴老相识的许家皮行投售。老板一看这珍贵货色,乐得眉开眼笑了。不料,这许老板知道他的生活困窘,压价低到使他一场白辛苦为止。他心里很气,想到这镇里还有几家皮行,过去不曾打交道,这次倒可以去试一试。谁知,在他离开许家,走了一条街时,撞见了一个警察。警察说他的豹皮是偷来的,理由是像他这样穷的人买不起这种珍贵皮货的,要没收。他本来心里有气,听到说他是贼,一股火起就冲口说:“我若是贼,你就是强盗!”那警察扭住他算账,两人竟在街上打了起来。那警察抽空档警哨一吹,赶来一群警察,将他一阵痛打,绑到了警察局里要给他上“老虎凳”……正在这时,他忽听见从外面屋里传来了许老板的话:“我纷纷扬扬地听说提了个大贼,有二张豹皮的赃物,我就担心是老季,他是我的常客,因为在我这里价钿讲不合才去换行的。”他对那批警察说:“这个人看看不上眼,可是从山里收来的都是好皮,人也是规矩的。”父亲听到这里就高叫起来:“许老板快来救我!”许老板闻声踏进里间来,连声叫“松绑”……就凭许老板几句话,把他连人带豹皮都保了出来。经过这一番周折,他只好将两张豹皮,按许老板原来的开价贱卖给许家皮行,这样,难得的赚钱机会,落得个空欢喜,还加一场虚惊一身伤。更气人的是,当他住在镇里一位朋友家里养伤时,从这朋友嘴里得知,警察扣押的事是许老板设下的圈套,许老板对人说:“孙行者总归逃不出我如来佛的手心。”他想去找许老板评理却又没有把柄,对方又有势力……这还不算,更倒楣的是他在归途中又遇到了土匪,口袋里的钱全部被摸去,只剩下藏在吕宋帽里的一部分钞票。他脱身来到了一个小镇上,想到自己一番辛苦,反弄得山里的欠账也还不了,真灰心极了,若没有孩子,自杀也会的。就在这种心境中,他在旧货市场看到了这架留声机,挑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他想,日子总归弄不好,苦了一世就让自己也开心一阵吧。于是就把藏在吕宋帽里的一部分钱拿出来……

父亲一讲完这个过程,两个姐姐已是“呜呜呜”地哭出声来。我从母亲身边跑到了父亲这一头。母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

“买已买来了,明天你就唱个痛快吧。柴米油盐的困难,我再想办法……”

P12-16

序言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曲折而辉煌的历程。回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我们心潮涌动,激情难抑。

在中国,“‘儿童文学’这名称,始于‘五四’时代”(茅盾《关于“儿童文学”》)。更具体地说,作为一种新式文学类型的儿童文学是从20世纪初叶开始逐渐为中国人所认识和流传开来的。当时代进入五四新文化运动,这种具有现代性观念和形式的文类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因而“儿童文学”这名称很快被国人所接受。“儿童本位”、“儿童文学”,一时成了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最时髦、最新鲜、兴高采烈、提倡鼓吹”(魏寿镛等《儿童文学概论》1923年版)的热门话题。

尽管“儿童文学”这名称是在20世纪初才出现在中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儿童也即我们的祖先对文学的接受是一片空白。正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有其独特性一样,在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学传统的影响和作用下,中国古代儿童接受文学的方式与阅读选择也有其明显的独特性,这有民间讲述、蒙学读本传播和儿童自我选择读物三种途径,尤其是民间讲述。证诸史实,中国古代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民间群体生产的口头文学作品,其中大量体现为民间童话与童谣。学界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民间童话的遗产相当丰富,例如“灰姑娘型”文本《酉阳杂俎·吴洞》比之欧洲同类型童话还要早出七八百年。因而有论者这样断言:“中国虽古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周作人《古童话释义》)正因如此,当我们回顾历史时,那种认为中国儿童文学是从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印《童话》丛书,或是从1921年叶圣陶创作《小白船》开始的说法是需要商榷的。如果我们承认民间文学是文学,民间童话与童谣(已被古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作品)属于儿童文学范畴,那么,很显然,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自然可以提前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我们认为,那种对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是需要加以讨论和正视的。对待历史,我们必须采取审慎和“同情的理解”的态度。

我们一方面需要尊重历史,同时需要用发展的观念考察和疏证历史。尽管中国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可以追溯到“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出现之前,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则是全部中国儿童文学历史中最为丰富最激动人心最值得大书特书的篇章。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是指起始于20世纪初叶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现现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与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是一种自觉地全方位地服务服从于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至今已有一百年上下的历史。1902年黄遵宪尝试用白话文创作的儿童诗《幼稚园上学歌》,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孙毓修编译的童话《无猫国》,1919年《新青年》杂志刊发周作人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女儿》,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生发兴起的重要文学事件与表征。特别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周作人于1920年发表提出全新儿童文学观念的论文《儿童的文学》,郑振铎于1921年创办中国第一种纯儿童文学杂志《儿童世界》,叶圣陶于1923年出版中国第一部原创短篇童话集《稻草人》,冰心于1923年推出原创儿童散文《寄小读者》,这是中国儿童文学新观念、新作品、新思维形成与奠基的标志性象征与成果,其中的重中之重当数叶圣陶的《稻草人》。这部辑录了23篇短篇童话,体现出“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郑振铎《〈稻草人〉序》)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儿童文学思想的童话集,得到了鲁迅的高度肯定与赞誉,被誉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表〉译者的话》)。“稻草人”的道路实质上就是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成长、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经由上个世纪20年代叶圣陶开创、30年代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的推进,源远流长地延续至今,形成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主潮,体现出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规范与审美追求。这主要有:

第一 ,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始终紧贴着中国的土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这中间有一个转换。20世纪早中期的儿童文学创作与观念,主要直面的是成年人所关切的中国现代社会问题和历史课题,围绕着成年人的革命、救亡、战争、运动、意识形态等展开艺术实践,从中展现出中国儿童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观念更新所带来的最深刻变化,就是将以前的“成人中心主义”转向以儿童为中心,直面的现实则由成年人的现实转向儿童的现实,努力贴近儿童的现实生存与生活状况,贴近儿童的精神生命“内宇宙”,贴近儿童的审美意识与阅读接受心理,使儿童文学真正走向儿童。这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革命性位移”。新时期儿童文学蔚为壮观的原创生产的突破、变革与发展,正是这一“革命性位移”的审美嬗变的结果。

第二,强调文学的认识、教化功能与作家作品的社会责任意识。从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提出儿童文学要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稻草人〉序》),郭沫若提出儿童文学要“导引儿童向上,启发其良知良能”(《儿童文学之管见》),30年代茅盾提出儿童文学“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构成了他将来做一个怎样的人的观念”、“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关于“儿童文学” 》、《再谈儿童文学》),张天翼提出儿童文学要告诉儿童“真的人,真的世界,真的道理”(《〈奇怪的地方〉序》),50年代陈伯吹提出“儿童文学主要是写儿童”、“要以同辈人教育同辈人”(《论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几个问题》),到80年代曹文轩提出“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承担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天职”(《觉醒、嬗变、困惑:儿童文学》),新世纪初曹文轩又提出“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文学应该给孩子什么?》),受这些20世纪重要儿童文学观与价值取向的深刻影响,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在与社会与时代无法也无须割舍的联系中,一以贯之地承担起了自己对未来一代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并创造出自己的象征体系与文类秩序。

第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追求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统一,思想性、艺术性与儿童性的统一,追求儿童文学至善至美至爱的文学品质。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是一种具有“文学的现代化”特质的全新文学。儿童文学的现代化首先体现在“儿童观”的转变上。从视儿童为“缩小的成人”的传统观念,到五四时期的“救救孩子”、“儿童本位”,到共和国成立后的“红色儿童”、“革命接班人”,到新世纪的“儿童权利”、“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的各个历史时期无不与中国人儿童观的更新与转型紧密相联。儿童观导致建构儿童文学观,儿童文学观影响制约儿童文学的创作、批评与传播。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所经历的重要文学事件与理论交锋,例如20年代的“神话、童话是否对儿童有害”的辩论, 30年代的“鸟言兽语之争”,40年代的“儿童文学应否描写阴暗面”的讨论,50年代有关童话体裁中幻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讨论,60年代的对“童心论”、“古人动物满天飞”的无端批判,80年代以后关于儿童文学的教育性与趣味性、儿童化与成人化、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探讨,无一不与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相关。特别是新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儿童文学理论观念,如“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儿童反儿童化”、“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儿童文学的双逻辑支点”、“儿童文学的成长主题”,以及“儿童文学的文化批评”、“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儿童文学的童年记忆”等,同样无一不是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的更新的表征与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提升了儿童文学的学术品质,促进了儿童文学创作生产力的解放。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正是在螺旋式的矛盾张力中发展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批评家为此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思想交锋与艺术探索和实践,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学现代化”更深刻地体现在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变革,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儿童文学文体建设与审美创造方面,这是一个关系到儿童文学之所以为儿童文学的复杂的艺术课题。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探索与创造,中国儿童文学不仅在如何处理诸如“儿童文学与政治”、“儿童文学与教育”、“儿童文学与童心”、“儿童文学的继承与创新”、“儿童文学与外来影响”、“儿童文学与儿童接受”、“儿童文学与市场”、“儿童文学与影视网络”等这类艺术难题方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不断作出自己的思考与选择,而且在创作方法的选择,文学语言的规范,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儿童戏剧各类文体的内部艺术规律的建构,如小说中的成长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童话方面的幻想性、逻辑性、夸张性、象征性问题,诗歌中的幼儿诗、儿童诗、少年诗,幼儿文学中的图画书、低幼故事、儿歌,以及文学名著“少儿版”的改写等等,经由几代作家以极大的艺术匠心前仆后继的创造性劳动,终于在世界儿童文学艺术之林中树立起了充满鲜活的中国特色与审美趣味的艺术华章。也正是在这样的艺术探索和审美追求过程中,终于产生了叶圣陶、冰心、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曹文轩、秦文君这样的足以显示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达到的水平的标志性作家,以及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著名儿童文学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戏剧家、儿童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他们艰苦卓绝的艺术创造所获得的百年儿童文学经典,已经成为滋养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文学养料,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并且创造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新的人物谱系(20世纪中国文学创造的人物谱系除农民、知识分子、妇女外,还有儿童形象的谱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与世界儿童文学的艺术宝库。

文学是人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那些曾经深深感动过少年儿童的作品,将使人终身难忘,终生受惠。在今天这个传媒多元的时代,我们特别需要向广大少年儿童提倡文学阅读。文学阅读不同于知识书、图画书、教科书的阅读。文学是以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心弦的艺术意境,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语言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我们认为,用优秀文学作品滋养少年儿童的心田,培育未成年人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来一个我们民族自己的原创经典儿童文学的社会化推广与应用,是一件意义重大、十分适时的新世纪文化建设工程。为此,我们特选编《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以下简称《百年经典》),并由一贯重视打造高品质、精制作图书品牌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精编精印出版;同时,《百年经典》的选编出版,也是对已经过去的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的百年回顾、梳理和总结,用以承前启后,借鉴历史,促进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

经典性、权威性、可读性和开放性是《百年经典》锁定的主要目标。

第一,《百年经典》是有史以来中国儿童文学最大规模的系统梳理与总结。我们将精心选择20世纪初叶至今100年间的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百年经典》的入围尺度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其作品的社会效果、艺术质量、受少年儿童欢迎的程度和对少年儿童影响的广度,是否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界限的精神生命力。二是看其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贡献,包括语言上的独特创造,文体上的卓越建树,艺术个性上的鲜明特色,表现手法上的突出作为,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意义。三是看作家的创作姿态,是否出于高度的文化担当与美学责任,是否长期关心未成年人的精神食粮,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百年经典》是现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最齐全的原创作品总汇。这表现在:囊括了自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中国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入围的100位作家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多民族特色,同时又有海峡两岸三地的全景式呈现;百部作品涉及到现代性儿童文学的所有文体,因而也是文体类型最齐备的中国儿童文学原创总汇。

第三,精品的价值在于传世久远,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我们认为,只有进入广大少年儿童的阅读视野并为他们喜爱、接受的作品,才具有经典的资质与意义。我们将以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审美习惯与阅读经验的整体设计和策划组合,让新世纪的小读者和大读者接受并喜欢这些曾经深深感动过、滋养过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同时,我们也把《百年经典》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儿童文学品牌工程,计划在今后收入更多新人的优秀之作,努力将本书系打造成新世纪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建设、推广基地。

《百年经典》既是有史以来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我们坚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在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高贵品质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全的精神性格、文化心理、国民素质产生更加积极、深广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文/王泉根)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高端选编委员会

          2005年7月16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师弟/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虎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336927
开本 32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6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2
出版地 湖北
211
14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