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用悖论讲述的哲学史。
作者用悖论的方式叙述了三千年的哲学历程,让人们切身感受到哲学每一次进步所面对的复杂困境,以及哲人们突破这种孤绝之境的犀利智慧。
| 图书 | 悖论简史(哲学和心灵的迷宫)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用悖论讲述的哲学史。 作者用悖论的方式叙述了三千年的哲学历程,让人们切身感受到哲学每一次进步所面对的复杂困境,以及哲人们突破这种孤绝之境的犀利智慧。 内容推荐 上帝能否创造一块他自己也举不动的石头?如果他不能创造这么一块石头,显然他不是万能的。如果他创造了这么一块石头,那么他将举不起来,所以他不是万能的。上面的这个悖论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个逻辑游戏。悖论像是撕开遮盖着真理殿堂的帷幕的一条裂口,让人如此诧异,却又难以捉摸。哲学进步的历史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惊艳悖论的迸现和解决。 作者用悖论的方式叙述了三千年的哲学历程,让人们切身感受到哲学每一次进步所面对的复杂困境,以及哲人们突破这种孤绝之境的犀利智慧。 目录 图表目录 中译本序言 前言 第一章 阿那克西曼德和起源之谜 第二章 毕达哥拉斯对公分母的求证 第三章 巴门尼德论所非 第四章 西西弗斯的巨石和芝诺悖论 第五章 苏格拉底:诘问悖论 第六章 麦加拉学派的同一性危机 第七章 欧布里德与说谎者政治学 第八章 对“柏拉图”的一个脚注 第九章 亚里士多德论宿命论 第十章 克律西波论人的构成 第十一章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与正名的无限倒退 第十二章 奥古斯丁的亲证悖论 第十三章 阿奎那:上帝也可能有传记吗? 第十四章 奥康和不可解悖论 第十五章 布里丹的诡辩 第十六章 帕斯卡的不可能的计算 第十七章 莱布尼兹的充足理由原则 第十八章 休谟通吃一切的观念 第十九章 托马斯·里德的常识 第二十章 康德和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 第二十一章 黑格尔的矛盾世界 第二十二章 罗素的集合 第二十三章 维特根斯坦和一个语法笑话的深意 第二十四章 奎因的标点符号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悖论简史(哲学和心灵的迷宫)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英)罗伊·索伦森 |
| 译者 | 贾红雨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1638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2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20 |
| 出版时间 | 2007-04-01 |
| 首版时间 | 2007-04-01 |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9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O144.2-4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25 |
| 印次 | 5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9 |
| 宽 | 155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5-5794 |
| 版权提供者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