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彩色插页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全新上市!浅显、流畅,国学常识快速掌握,随时随地学知识,典故、渊源全知道!

全新彩色插页设置,让阅读更多彩!李娟编著的《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彩色插页版)》是写给年轻人的国学常识,一部快速提高国学素养的百科全书!不仅对整个国学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更从中撷取精华,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完美呈现。

内容推荐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严格来讲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作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国学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

李娟编著的《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彩色插页版)》这本书就像一部入门级的国学大辞典,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每一个问题压缩在数百字之中,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让读者可以更轻松、更快速地了解和掌握知识。《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彩色插页版)》不仅对整个国学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更从中撷取精华,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完美呈现。

目录

第1章 典章制度

第2章 兵事法制

第3章 四书五经

第4章 诸子百家

第5章 学术经典

第6章 文学艺术

第7章 咬文嚼字

第8章 正本清源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典章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到家事大到国事都离不开规矩,所以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典章制度的建设。首先就让我们在本章了解一下古代社会的各种基本准则。

典章制度是指什么?

典章制度,是对国家基本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各种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政治制度、财政制度、军事制度、考试制度、中央官制、皇帝制度、政府机构、官吏选拔、职官管理、行政监察等。中国自夏以来,典章制度经历了由疏陋到完备,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并形成一种跨越朝代、连续统一的制度。

典章制度是我们展望历史,尤其是了解历代统治手段沿革的窗口。大到经国之大业,小到生活之琐事,无不与典章制度息息相关。而要了解典章制度,有很多书可查考。《史记》中的“书”以及各朝正史中的“志”“录”,就留下了丰富的有关典制的记载。此外,还有很多典制专书,如《文献通考》《通典》《通志》,以及各种“法令”“律则”“典章”“会要”“会典”等。

什么是禅让制?

禅让制,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禅让制的产生,与生产力落后有关。在上古时期,人类需要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存,要推举有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进行统一的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有确切记载的禅让出现在《尚书》之中。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推举舜为继承人,在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请舜做自己的助手。尧死后,舜继位,又用同样的推举方式,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不过,禅让制传至禹便告消亡。禹的儿子启杀死原继承人伯益,自己继承王位,以禅让制为代表的原始部落共和制度被父系社会的世袭制所取代。

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过禅让之举,如公元8年西汉孺子刘婴禅让给新朝王莽、220年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等。但这些事件只是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与真正的禅让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什么?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为夏朝,史学界一般将其创立时间确认为公元前2070年。

夏朝创立者为禹。大禹治水有功,舜禅让禹为夏朝的王,这就是夏朝的开始。禹在位期间,夏部落逐渐强大,私有财产不断增加,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势也越来越大。禹死之后,禹的儿子启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权力杀死伯益,继承了禹的王位,又出兵打败对此不服的有扈氏部落,巩固了自己的王位。从夏启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夏朝共经历十四代,十七个王。末代王夏桀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后商汤起兵反夏伐桀,先后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公元前1600年,夏国亡。夏桀被放逐而饿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就此灭亡。

中国早期六大文化区系分别是什么?

在距今约8000~3000年,中国存在六大文化区系。它们平行发展并相互影响,共同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源头。这六大区系主要为:北方新石器文化、东方新石器文化、中原新石器文化、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西南地区新石器文化、南方新石器文化。

北方新石器文化,以辽西部和内蒙古中南部为核心区;东方新石器文化,则包括鲁西南和胶东两个分支文化;中原新石器文化,即中国母体文化的黄河流域文化圈,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地带,辐射整个黄河中游乃至部分下游地区。而北方、东方以及中原三个区系又汇流构成了夏商周三代的黄河文明。

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以太湖为中心,春秋时的吴越文化即由此发端而来;西南地区新石器文化,包括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两个分区,其中的江汉文化成为后来的“楚文化”的主要源头;南方新石器文化,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主轴,辐射广大南方地区。西南、南方、东南三区系则最后汇集而成了长江文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六大文化区系彻底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

“天下”的范围有多大?

“天下”是古人对于世界的一种笼统说法,不同时期所指代的地理范围也不同。

“天下”一词最早是出现在先秦古籍中,如《诗经·小雅·北山》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时的天下并不大,主要指夏商周三代王权所统治的范围,具体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流域的湖北以及江浙地区等地。到了秦代,随着郡县制的设立,“天下”的概念扩大,南边和东边都到了大海边,北边和西边则依旧没有具体边界。不过,先秦的一些哲学家认为,“天下”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如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就认为,儒家所说的“天下”实际上只占真正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不过,这种观点在当时被认为是无稽之谈。

至明清时期,中国人通常以包括中国以及周边的日本、朝鲜等附属国在内的区域为“天下”。不过,更多时候,天下已经没有了地理意义,而成为一种政治上的概念。比如明末清初顾炎武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中的天下指的仅是中国。显然他知道“天下”并没有这么小,而只是将“天下”作为一种政治概念。

“中国”到底指哪里?

“中国”一词有3000年的使用历史,最早出现于周朝。当时因为华夏民族拥有了相对先进的农耕文明,并且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礼仪制度,而周围的四夷仍旧裹着树叶兽皮靠打猎为生,于是把自己与四夷分开,以显示自己的优越。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人们将华夏民族所居住的区域称为“中国”,意即中央之国。

这时的“中国”并非指一个国家,而是一种地理与文化概念,其意与“中州”“中夏”“中原”“中华”差不多。由于国家有时统一,有时分裂,中国一词的含义在不同时代也不同,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中国”在古典文献中有时还被用作诸如京城、中原地区、天子直接统治地区、国内等意。

中国正式作为国家名称是在1912年。当时合汉、满、蒙、回、藏五个大族为一家,定名为中华,全称为“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个称谓才正式成为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政治名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简称“中国”。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彩色插页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076259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126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9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