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坐在黄昏时的轻便马车里(二十世纪美国抒情散文经典)/外国文学名著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二十世纪美国文坛上的三十二位作家的五十篇抒情散文代表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家都是名家,如欧内斯特·海明威、威廉·福克纳、切斯劳·米洛兹等。每篇文章体现不同时代的心态和情感,传递时代气息,并且每篇文章皆情真意切,能让读者在精神上和情感上受到一次纯净的洗礼。

内容推荐

本书辑录了美国文坛上的三十二位作家的五十篇散文代表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家都是名家,如欧内斯特·海明威、威廉·福克纳、切斯劳·米洛兹等。他们瞩目大干世界,深入芸芸众生之心灵,爱抚生命之奥秘,点化人生之正误,化尽人间之痛苦,创造永生之爱情。每篇文章体现不同时代的心态和情感,传递时代气息,并且每篇文章皆情真意切,能让读者在精神上和情感上受到一次纯净的洗礼。

目录

真情:文章之生命/1

欧内斯特·海明威/1

克拉克河谷怀旧/2

威廉·福克纳/5

日本素描/6

切斯劳·米洛兹/11

西伯利亚大铁路/12

紧身胸衣钩/13

厄尔罗之乡/14

诗歌创作态/16

坐在黄昏时的轻便马车里/17

田纳西·威廉斯/19

成功的灾变/20

E.B.怀特/25

再去湖畔/26

纽约/31

兰斯顿·休斯/33

拯救/34

詹姆斯·鲍德温/37

土生子札记/38

阿尔弗雷德·卡津/47

布朗斯维尔/48

詹姆斯·艾吉/53

诺克斯维尔:一九一五年之夏/54

弗兰西斯·拉塞尔/59

最后的山/60

詹姆斯·赖特/63

欧洲通信/64

威尼斯札记/66

意大利瞬间/68

大卫·伊格内托/71

一个孤独诗人的遐思/72

罗伯特·弗朗西斯/83

诗人日记/84

黛尼丝·莱维托夫/91

说出这句话/92

埃德加·比洛威茨/97

山中纪行/98

罗伯特·布莱/103

八月雨/104

一束玫瑰花/105

冰上曲棍球赛/105

上弦月和下弦月/107

海星/108

坐在肖湾的岩石上/109

死海豹/109

弗雷德里克·特纳/111

太平洋之梦/112

唐纳德·霍尔/125

秋思/126

W.S.默温/135

巢/136

初月/137

八月/138

清澈的湖/139

海港/139

阿娜依斯·尼恩/141

摩洛哥/142

威廉·H.加斯/151

市容/152

洛伦·艾瑟利/161

黄蜂/162

拉塞尔·贝克/171

心愿不及的夏天/172

辛西娅·奥基克/175

入学第一天:华盛顿广场一九四六年/176

N.斯科特·莫马迪/183

通向雨山之路/184

约翰·柯利/191

八十岁的恶与乐/192

琼·蒂黛虹/199

回我家/200

来自洛杉矶的报告/203

娜拉·爱弗龙/207

重聚/208

艾丽斯·沃克/215

妈妈们的乐园在哪里?/216

安妮·第拉德/225

像黄鼠狼那样的生活/226

劳拉·坎宁汉/231

闺房/232

朱迪·西弗斯/237

我要一个妻子/238

试读章节

引擎早被关死。阴沉的云团向高处徐徐退远,你怎么也不会有速度之感。直到你突然瞥见了飞机的影子从蓬松的山峦急速掠过,这时,你才感到了速度,看飞机和它的影子没命地相互追逐,样子像是执意想头碰头地一起撞毁。

窜出云层,飞机再一次往下抛出自己的影子,这一次是一个岛上了。它看着像陆地,与机窗外任何初见的陆地相仿,不过你总明白这是岛屿,似乎你一睁眼就看见了它夺目的、让海怀抱的两肋,像看幻灯片似的清晰。这远比在旷然的大海发现威克岛,甚至关岛,有更多奇迹般的快意。终究这里坐落着一个文明的、富于风化纲纪的、源远流长的人类同质体。

它看得见,听得到,讲得出,也写得下:这人与人的交流,是用话说得出的;你听得到,也看得见。但到了我这个西方人的眼睛中、耳朵里,这种交流就是对牛弹琴了,因为它与我眼睛平时所习见的风马牛不相及;也找不到衡量它的尺度,没哪样好让记忆和习惯含糊其辞:“哦,这好像是那个表示房子、家庭或幸福的词。”这交流不仅玄奥,而且简直是藏头诗,似乎噼里啪啦的字符、音节不光贮存着信息,还蕴藉着更关键、更迫切的意义,指点着某种终极智慧,或者寄托了人类救赎的玄机的知识。那么就让我浅尝辄止吧。西方人的记忆里没有打量它的规尺,既然没有倾听的心灵,就让耳朵去收听这些叽哩喳啦、呜哩哇啦的声音吧,像听孩子们嘴里鸟儿的啼唤,女人、少女嘴里哼出的音乐。

这些脸:凡·高和莫奈一定会一见倾心的:它们是朝圣者拄着圣杖,肩披着被席,面蒙奔波的灰垢,迎晨曦向神庙拾级攀登的那种。那夹袍卷到大腿根的俗家弟子,也许是帮佣吧,蹲在寺院门前,等着敲开,或已经敲开这一天的日子——他这样的脸,也是在门下兜售花生、让游客去喂鸽子的老妇的脸:一张倦于挨日子、倦于搜索过去的脸,似乎一生太仓促,每一呼吸的吐纳都是急需,好让连绵的细皱纹来得及蚀刻她的脸;这经久耐磨的脸,现在竞成了她的慰藉,终于能将种种伤痛哀愁拦在它的背后,逍遥于心死意灰、丧夫失子、苦度难熬的尘念俗意之上。总算有个从没读过福克纳的人了,不知道,也不在乎他来日本干吗,至于他对海明威的看法什么的,更是屁也不想放一个。

他,忙得来不及操心自己是否幸福。那个脏劲!他有五岁了吧,可看来与自己的过去毫无联系,显然跟爹妈也是毫无联系的,只自顾自在阴沟里玩扔下的烟头。

群山怀中的湖面上,刮着凛凛的劲风,像在大风口似的。有那么一阵,我们揣想,收起主桅上的帆篷已为时过晚:可其实还来得及呢。这只是一艘小艇,但在西方人眼里,它俨然是中国平底船,经得住风浪,硬是跟别的船不一样,由美式舱外发动机推助。舱里,油纸伞下,女人裹在和服中。如果是在阳光明媚的泰晤士河上,这样的伞将毫不起眼,可这是在疾风裹挟下的湛蓝的湖中央,它的脆弱与刚强,就宛若台风漩涡中的一只蝴蝶。

艺伎的发髻墨云般黑亮,头盔般扣在她厚施脂粉的脸上,又像近卫军的高顶熊皮帽,威临、加冕在这娇弱的身子那有分寸的、仪式般的姿势上,它的沉重叫人替她娇嫩的脖子捏一把汗。这涂画而成的脸,板着,冰封了一切表情,甚至超然于一切训练有素的矫揉造作:粉盖,死样的面具后面掩藏了某种迅捷、活泼和机灵:甚或不止机灵:俏皮:甚或还不止俏皮:冷嘲热讽,一种善演喜剧的天赋,可是这还不止:善演滑稽戏,善作讽刺画:为了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向人类报复。

和服。它罩住了从喉咙到脚踝的一切,人插进里面像插一朵花那样有女人味,这女人味或许还像放孩子进摇篮。手是可以裹在双袖中的,那时,全身就似一只完整的圣杯,其谦卑,昭示着它的女人味,在这种女人味中,裸体也仅能展示哺乳动物的雌性而已。这样的谦卑招摇着它的桀骜不驯,似玉指轻弹粉红的玫瑰,抛下阳台窗下——这谦卑,还有什么能比它更高傲的呢,难怪它是女人最贴心的财产。她当能用生命来捍卫它。

忠诚。衬衣和裙子这样的西式服装,让她成了无处着墨的年轻的矮胖女人,然后,裹在和服里,她熟巧稳定的快速碎步,显然也让她走进了女性魅力的遗产中她自己的那一份。当然她还能分享得更多。她还分享了这块土地上女人的其他品格,这些品格并不是通过衣服而赋予她们的:忠诚、坚贞、守信、不图回报——至少人们希望如此。她不会讲我的语言,我也不会她的。可两天后,她晓得我有天一亮就睡不着的乡下人的习惯,于是,以后每天清晨睡眼初开,就见到阳台桌上已经端放的咖啡托盘。她知道我散步回来爱在空气新鲜的房里用早餐,于是一切就绪:那一天的房间已准备好,桌子收拾干净了,晨报等待主人去读。她无言地问我今天为何没有衣服要送洗,无言地征得我的同意给我钉纽扣儿,补袜子。她管我叫聪明人,老师,背后与别人谈起我,我又两者都不是了。她因我做了她的房东而自豪,但愿由于我全力争取而不辜负她那份自豪,用礼貌去面对她的忠诚,能称了她的意。这块国土上多的是散漫的忠诚,于是,她这样的忠诚,即使一点点,也是忽视不得的。但愿所有的忠诚各得其所,至少也能被人珍惜,像我努力去做的那样。

这一方稻田与我在本土看到的稻田一模一样,阿肯色斯、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都有,不过那儿经常与棉花套种。这一块要更小一些,种得也密集得多,就这样它一直延伸到那行长在灌溉渠边的豆垄。这里手工做的事在我们那儿是让机器代劳的,我们那儿机器比人多。自然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经济。

P6-8

序言

这是一部抒情散文选。重在情字。

情有真假,不可不辨。是真情,大洋不隔,百代不竭;是假情,无病呻吟,绞杀文章之灵魂。本集中文章,皆系抒发真情之佳作。

真情高如天,深似海,变化万端,千姿百态。真情是文章之精髓,文章之核心,文章之生命。集中诸篇文章,不仅抒发真情,且将情与志、情与物、情与景、情与心灵,有机地融合起来。

集中文章多出名家之手。何谓名家?文坛扬名,世所公认。何得扬名而公认?盖因他们如观音菩萨,手托净水瓶,瞩目大千世界,深入芸芸众生之心灵,爱抚生命之奥秘,点化人生之正误,化尽人间之痛苦,创造永生之爱情。爱无穷,美无穷,生活波涛无穷。

然而,后浪推前浪,新人换旧人。二十世纪已逾九旬,早生者逝去作古,后来者雄心勃发。年轻新人独辟蹊径,刻意创新,不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者。故集中文章兼及新人之佳作。新老相继,前后纵观,可窥见二十世纪美国散文之发展。

社会变化,时事各异。散文的风格,作者的感情,不同时代各不相同。形式体现内容,形式亦有内容,形式不断发展变化。感情体现心灵,感情就是心灵,感情沟通时代。集中文章体现不同时代的心态和情感,传递时代气息,富于时代精神。

文学不同于绘画,不靠色彩,而靠语言。文字运用是作家的技巧。文字是作家的手段,恢复作家的经验,物化作家的感受。文字是作家的工具,承载作家的主题,表现作家的情感。文字是作家与读者交流的媒介,由读者接受也影响读者。文字不仅传递作者的信息,而且还提供了解作者的线索。作者的感情和心理,信仰和态度,观察和体验周围世界的方式,无一不诉诸语言文字,隐现于字里行间。故作家运用语言的独特方式,便形成他自己的独特风格。风格包括修辞和句法,也包括节奏和声音、比喻和含蓄、讽刺和幽默,以及形象语言的运用。散文是最能体现风格的文类之一。所以本集特别注意不同语言风格的作品,力图为读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欣赏和借鉴。

随着时代的变迁,同一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不同读者的接受和理解也出现差异。编选、翻译外国作品,难免有编者、译者的偏好;译出之后,难免扩大原作与新读者之间的距离。因此,阅读集中文章,似乎应注意以下几点:原作思想感情产生于不同环境,进入语言的条件不同;原作的时间地点不同,与译文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原作的原接受条件不同,与译文面对的是不同的读者;原作所用的语言不同,译文中必然有得有失。提出这样几点意在说明外国作品有其内在的特点和异国情调。集中每篇文章之前,简述作者之生平,提供必要之参考,而评点文章之情要,则旨在抛砖引玉,引起读者之思考。

翻译不同于写作。译者肩负双重责任:对作者的责任,对读者的责任。本集文章的译者对这双重责任不敢稍忘,一方面力图表达原文的思想感情,把原文艺术之美充分移植于译文之中;另一方面尽量以流畅的中文译出,既防止战战兢兢的忠实,过于刻板,又防止为流畅而偏离原文,失于放纵。但译事之难,众所周知,而抒情之文尤难。本书译者虽竭尽全力,亦难免有不当之处。谨求大家理解其难之际,不吝指正。

至于选题,鉴于资料和水平有限,时间仓促,虽定有原则,尽心尽力,亦恐难称完美。衷心期望读者批评,赐教。

一九一一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坐在黄昏时的轻便马车里(二十世纪美国抒情散文经典)/外国文学名著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逢振//张子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44736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4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8: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