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成功课)
内容
编辑推荐

美国成功学大师、《成功》杂志创始人奥里森·马登经典巨著!励志成功大师拿破伦·希尔最推崇的成功学圣经!美国总统 威廉·麦金莱、中国文学大师林语堂推荐给青年人的成功励志经典著作!

本书不是写给所有人的,它的无穷力量属于慧眼识货之人,属于坚持阅读完全书之人。他们将突破局限,获得巨大的财富和成功。

内容推荐

这本书所要阐明的一个道理就是:纸上谈兵的人从来都不会成为真正有所作为的人。一个没有财富的人同样可以变得非常富有;一个不能成为总统或者国会议员的人同样能够获得成功。与那些只知道悲叹命运不公的人相比,善于把握机会的人要伟大得多;与具有高尚品格和良好道德素养的人相比,那些固守着粗俗的财产和行为野蛮的人真可谓卑劣至极。有很多东西比财富珍贵得多,比名声荣耀得多。能够懂得如何走向成功的人生,就是本书的目的所在。

目录

序言:成功就在不远处/1

第1堂课 做一个真正的人/l

第2堂课 发现自己的潜能/6

第3堂课 机会将是下个金矿/11

第4堂课 选择属于自己的职业/20

第5堂课 付出多于报酬/31

第6堂课 仪容与自信相随/42

第7堂课 言谈中见智慧/50

第8堂课 善于观察与机遇近一点/63

第9堂课 平凡中见辉煌/69

第10堂课 出淤泥而不染/76

第11堂课 个人魅力让你更出众/90

第12堂课 积极暗示收获成功/100

第13堂课 学校之外的自我提升/109

第14堂课 勇敢地亮出你自己/117

第15堂课 有志者事竟成/133

第16堂课 思想成就未来/145

第17堂课 果断地抓住机遇/155

第18堂课 敏感会埋没自我/163

第19堂课 细节决定成败/168

第20堂课 做事善始善终/178

第21堂课 逆境中求生存/192

第22堂课 行动并等待/201

第23堂课 你真的失败了吗/213

第24堂课 成功的基石/222

试读章节

第5堂课 付出多于报酬

你的工作质量将决定你的生活质量。养成永远坚持做到最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不要为自己找任何借口。就算你得到的报酬很少,但是总有一天你的工作态度会得到大家的认可,成功会来敲你的门。

如果员工除了老板给他的工资之外什么都没有得到,那么他被骗了,他在自己骗自己。

无论是刚入职场的新人还是打拼多时的熟手,如果仅仅是为了工资而工作,再没别的更高层次的追求,那么他在欺骗自己。在工作中掺假,毫不用心,浑浑噩噩地混过几年后,就算以后再怎么努力,也换不回当初失去的一切。

如果只允许我对每个站在人生创业起点的年轻人说一句话,我会说:“年轻人,不要一开始就过于在意你的薪水。而是应当多想想你对自己的表现打多少分。你是否锻炼自己的能力,是否增长了见识,是否使自己站到了新的高度。年轻人也好,成年人也好,工作都会给自己品格和人格的塑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生活在这所社会学校里,会给我们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开发我们的智力,使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

据说俾斯麦在德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担任秘书时,挣得工资少得可怜,但就在这个时候,他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因为在他做这份工作的时候,他掌握了大量的外交策略和方法,这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非常勤奋、高效地工作,德国对他工作的认可程度比大使本人都高。如果俾斯麦在工作中只是为了赚钱,那么他可能永远只是个职员,而整个德国又将处于战火纷飞的局面。

我从没见过一个成长得很快的员工,把工资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对他来说,每周六晚上的工资袋中所装的都远远比工资要多。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从工作中得到的乐趣并不只是简单地获得工资。

工作带来的收获之一就是给员工机会去吸收老板成功的经验,从失败中得到教训,学习他的领域或职业中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空间的扩展能够使自己知识更加广泛,眼界更加开阔,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在一个有规律的环境中,实用的技能和执行的技能都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系统地、充分地提高。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它所带来的价值是无法计算的。我的员工朋友,只有在这样有规律的环境中,才能为你提供必要的设备,让你得到系统地培养和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么好的机会,能让一个稚嫩的青年成长为强壮、有头脑、高效率的人,我们不仅不用付钱,反而还能得到钱。

那些为自己的工资斤斤计较的年轻人,很少能意识到将为自己熟练的技能,开阔的知识面和快速的成长付出多少代价。

和工作中更大的收获相比,工资就好像是雕刻家用凿子凿出来的点点碎屑,而自己将可能得到从大理石中雕刻出来的雄鹰。

当你对工作有着坚定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时,你发现自己会有更多的收获,这些对你的补偿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你发现老板给你的工钱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他付给你一美元,但是你得到的却是无价的经验,良好的培训,更加系统的知识,更好的表达能力。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个聪明的老板会给员工薪水之外的奖赏。他会给员工鼓励和同情。他激励员工去尝试更有挑战性的事,并鼓励他们做得更好。

如果一个年轻人已经拥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却还抱怨老板工资太低。这样的年轻人思想也太狭隘了,完全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

不要觉得你的老板看不到你的优点,不给你应得的奖励和晋升。如果你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老板带来明显的效益,老板自然会对你另眼相看。成功人士伯克·考克兰说:“一个在工作中不断追求完美的人一定会成功。他能够把手头的平凡的小事做得十分出色,说明在更高的位置上,他也一定能创造出相应的价值。升职能够带来更高的工资,他自己也会为维护和巩固自己取得的成绩付出更多的努力。”

你觉得像安德鲁·卡内基,约翰·沃纳梅克,罗伯特·奥格登一样的商界成功人士,他们在创业之初会和老板为了工资喋喋不休吗?如果他们当初是这样的话,那么现在一定还在别人手下为微薄的工资辛苦工作着。大家要的不是工资,而是工作的机会,一个能够学习到商业精髓的机会。当他们在认真学习,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的时候,由于时机不成熟,所得到的工资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罢了,但是当他们熬过这段艰苦岁月,最终会获得了成功。那些能有一番作为的人肯定不是当初为工资吵来吵去的人。

我们经常看到曾经靠着一点点微薄的工资工作了好几年的年轻人,一夜之间,像童话一样,到更高层次更有权利的层次工作中。为什么?就是因为当他们的老板每周支付他们几美元的时候,他们也在不断地为自己增加“筹码”——出众的工作质量,对工作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对工作和任务的高标准高要求和业务商业能力的提高。

西部联合电信公司的主席陆军上校罗伯特·克罗瑞,少年时期曾经做报信员好几个月,而没有一分报酬。但是对于这段经历,他认为自己得到了比工资更有价值的报酬。我们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而且都觉得很骄傲自豪。

纽约的一位百万富豪曾给我讲述过他起家的故事。他说:“我从家乡新英格兰走到纽约,在那儿,我找到了一份商场清洁员的工作,每个星期赚3.5美元。在年末,我得到一家公司的邀请,希望我能够在那工作五年,并每周支付我7.5美元。就在这份合约还没有到期的时候,我得到了另外一家纽约大公司的邀请,希望我做它们外国事物的代表,并支付我每年3000美元。我告诉这家公司的经理,我现在的合同还没有到期,等我的合同期满后,我会很乐意跟他在商量这份工作的事情。”就在他与原公司的合约即将到期的时候,他被叫到总部的办公室,经理希望他能继续留在公司,并起草了一份3000美元年薪的新合同。他对经理说一年多以前另外一家公司的经理就已经决定支付他这个数目的年薪,但是他没有离开,因为他不想毁约。原公司说他们会再考虑这件事,并尽快想出方案。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没过多久,原公司就传出了消息,说他们愿意与他签订十年的合约,并支付每年10000美元的薪酬,而他最终也接受了这个新合约。他对我说,当他和妻子在纽约生活,每个月只有8美元的时候,他们省吃俭用并搞投资,最后已经拥有117000美元的财产。在这份合约的末期,他已经成为公司的合伙人,最后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百万富翁。

设想一下,如果这个人年少时听了同事的话:“乔治,你怎么这么傻啊,没日没夜的在这工作,可是却没有人能注意到你。你为什么晚上还加班,这些根本就不是你该做的。”如果他自己也这么想,这一辈子就注定给别人打工了。这个步行了100多英里才到纽约的少年,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它的闪光之处,因为他自己并不清楚到底自己以后会干出什么名堂来。自从他在商场做清洁工开始,他察觉到自己将来有能力做一个了不起的生意人,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做到。他觉得机会就是工资,机会就在他自己的手中,他有机会学习到他想了解的东西,有机会看到商人是怎么做生意的,他们的工作流程是怎么样的,他了解到了他们的秘密——所有这些都是工资,都是收获。和这些比起来,3.5美元简直太微不足道了。他时时刻刻都在寻找机会,锻炼着自己的能力。他决不允许自己错过或忽视任何重要的信息和细节。他好奇心求知欲很强,就算是休息,他也在观察别人,向每一个接触过的人请教,学习所有值得学习的东西。他告诉我在纽约待了十二年,他很喜欢研究商场,去吸取所有知识。因为他有信心,总有一天,他会成为商场的合伙人或拥有一家自己的商场。

看一个少年有能否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只要观察他一天,看他怎么打扫店铺,怎么接待客人,就会发现他的潜质。你可以从他对工作的态度和投入的热情中来判断他是否有扩展的空间,是不是有向上的理想抱负,是不是想出人头地,或者有推卸责任,好逸恶劳的倾向。

当你开始一份新工作的时候,就把它想象成自己的事业,像为自己工作一样。尽量得到更多的报酬,但是要记住,这些只是问题的一小部分。重要的是你有机会能够接触到真正重要的核心部分,有机会学到知识和了解行业的秘密,有机会了解到创业之初所需要的所有信息,所有这将会成为你将来一笔无价的财富。

你得到的每一点工作感悟,你掌握的每一点知识,都将成为你的财富和资本,在你的创业之初,这些比金钱的资本更重要。

P31-35

序言

序言:成功就在不远处

奥里森·马登

我在很久以前就决定,要在有生之年竭力写出一本激励人努力成功的书,鼓励那些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增强他们的雄心和抱负;鼓励那些希望有所成就而又苦于缺乏机会的年轻人,激发他们将自己的抱负付诸实施的斗志。

无论在美国还是英国,都有很多写给青年人的书,这些书无不宣称能够教给他们“成功的秘诀”,但是我发现很少有哪本书能够真正满足年轻人的渴求,因为年轻人渴望了解成功人士的足迹,希望了解成功人士在获得成功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获得前车之鉴,为他们在社会上打拼积累更多的经验。我认为,对于青年人来说,最理想的书应该包括各种各样具体、真实的例子,能够告诉他们从日常生活细节到为人处世的方法,从做事的态度到心理的调整诸多方面的知识。这样一来青年人便可以将它们作为完善、激励自我的基础。它的内容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充满活力的、催人奋进的,并且能够为青年人提供良好的建议,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空洞的说教;它应该既远离物欲,又避免使用低俗的语言;它应该包含大量激动人心的例子,讲述成功人士是如何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为了能够完成这本书,我将十年来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了出来,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摧毁了我所有的书稿和笔记。一想到在写作过程中克服的种种困难,我就决心重新书写这本书。于是,经过数年的积累,这本书终于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我写作的目的就是,激发那些处于困惑中的青年人,希望他们能够像哥伦布一样去发现自己真正潜能的新大陆;告诫青年人不要沉迷于过去,也不要局限于对未来一味的幻想中,而要充分利用时间,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我鼓励青年人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都将其看作人生的转折点,因为究竟哪个机会能够推动个人的发展和进步都是无法预知的;向青年人阐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不应该等待机会的降临,而是应该努力去争取机会;告知那些自认为生不逢时的青年人如何摆脱困境;帮助他们找到在生活中最适当的坐标;告诉那些总是犹豫不决的青年人:在一个鞋匠和农民都能够成为国会议员的国家里,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限制一个有知识、意志坚定的青年人对成功的追求。在本书中,对任何人物的评价不是看他们拥有多少金钱,而是看他们奋斗的过程;不是看他们在社会中的位置,而是看他们的个人能力;不是看他们个人的财富,而是看他们的人格力量。

这本书所要阐明的一个道理就是:纸上谈兵的人从来都不会成为真正有所作为的人。一个没有财富的人同样可以变得非常富有;一个不能成为总统或者国会议员的人同样能够获得成功。与那些只知道悲叹命运不公的人相比,善于把握机会的人要伟大得多;与具有高尚品格和良好道德素养的人相比,那些固守着粗俗的财产和行为野蛮的人真可谓卑劣至极。有很多东西比财富珍贵得多,比名声荣耀得多。能够懂得如何走向成功的人生,就是本书的目的所在。

如果这本书能够将某些人的狭窄的生活之门开得更宽一些,能够唤醒他们尚未知晓的潜力的话,我会觉得那是对我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此书并不声称有多少原创性。这本书是我在繁忙的生活中的点滴积累,仅仅是以一种崭新的方式讲述一些走向成功的故事。这些故事却蕴藏着“世界中所有智慧的精髓”。“虽然这是古老的思想,也是一种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是最有意义的思想的精粹”。

书评(媒体评论)

马登的书对所有具有高尚思想和远大抱负的年轻读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我认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马登的书更值得推荐给每一个美国的年轻人。

——美国第二十五任总统 威廉·麦金莱

我几乎读了马登的所有著作,他促使我发展了积极思想的生活哲学。在我看来,马登与梭罗、爱默生、卡耐基同样都是最伟大的作家,他们同样都是思想的倡导者。

——美国成功学家 拿破仑·希尔

对于时代青年所经历的烦闷、消极等等滋味,我亦未曾错过,自读马登的原书后,精神为之大振,人之观念为之一变。谨将马登的书介绍给同病的青年,希望他们从马登的书中,能获得同样的兴奋影响。

——中国文学大师 林语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成功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奥里森·马登
译者 付丽佳//刘大可//郭慧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41124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1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0
16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