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已经成为企业得以生存、赢得竞争、夺得市场的关键所在。方法是完美解决问题的敲门砖,是打造高效组织和个人的利剑。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只懂得勤奋与敬业的员工不能再称之为好员工。员工应当树立方法的信念,找对方法,莫让功劳变苦劳。你,难道不想成功,让自己不可替代?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以方法来指导自己,做今天的佼佼者,明天的职业之星。
图书 | 赢在方法/金牌员工赢在职场系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方法,已经成为企业得以生存、赢得竞争、夺得市场的关键所在。方法是完美解决问题的敲门砖,是打造高效组织和个人的利剑。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只懂得勤奋与敬业的员工不能再称之为好员工。员工应当树立方法的信念,找对方法,莫让功劳变苦劳。你,难道不想成功,让自己不可替代?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以方法来指导自己,做今天的佼佼者,明天的职业之星。 内容推荐 方法为王的先进理念日益为当下职场所认同,找对方法对于增强员工与团队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打造高效能组织、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重大价值。凡是优秀卓越的员工必是善于找出方法、善于变化视角、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人,好的方法是他们通向职业成功的敲门砖。本书还介绍了成就方法高手的职业素养,工作中经典实用的效能工具,以及打造高效能组织的若干方法。 目录 第一章 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方法是完美解决问题的敲门砖/2 方法对了,一切都对了/4 员工要敬业,更要懂方法/6 方法比勤奋更重要/9 找对方法,莫让功劳变苦劳/12 第二章 一流员工找方法,末流员工找借口 卓越者必是找方法之人/16 很多人不是不优秀,而是找不到方法/19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找不到方法的人/22 没有笨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25 所谓没有办法是没有找到新办法/27 成为企业的“关键员工”,而不是“问题员工”/30 第三章 积极思考,在自己身上找方法 斩断心中的“罗马结”:方法就在你自己身上/34 突破自我,才能够突破困境/37 带着思考,主动工作/39 工作中不是缺乏创意,而是缺乏想象/41 用方法改写工作中的“不可能”/44 心理制胜: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47 第四章 方法为王“让问题迎刃而解 找准“标靶”:问题到底在哪里/52 此路不通就换方法/54 为问题找到更简单的办法/56 如果找不到解决办法,那就改变问题/60 分解难题,把大目标分解为小阶段/63 为问题多准备一套解决方案/66 第五章 成就方法高手的五大职业素养 善于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72 积极应对——从“危机”中找“转机”/74 灵活变通——以己变应万变/77 持续改进——把问题作为提升工作绩效的契机/79 主动反省——在问题中成长自我/82 第六章 转动思维,换个视角找方法 换一种思维,换一片天地/88 逆向思维——做一条逆向游泳的鱼/91 类比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94 侧向思维——打开思维的一扇侧门/96 纵向思维——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99 逻辑思维——观瓶水之冰而知天下寒/102 平面思维——换个地方打口井/104 迂回思维——以退为进,迂回而行/107 加减思维一分解组合,变化无穷/109 系统思维——全面把握,各个击破/111 创新思维——面前有两条路,选择第三条/114 第七章 用方法化解工作中的问题 如何突破工作中的“瓶颈”/120 如何缓解心理压力/122 如何摆脱不良的工作情绪/125 如何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127 如何保持完美的职业形象/129 如何打造个人品牌/133 如何在竞争中夺取胜利/137 如何与他人协作/140 如何协调工作与生活/143 如何打造职场人脉/147 有效晋升的完美方略/150 第八章 用对方法做对事,把工作做到最完美 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延长工作时间/156 追求高效能,而非高效率/160 专注于有效的工作,忙在点子上/164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167 发现问题,主动做好公司需要的事/170 团队比个人更有力量/174 问题在发展,方法要更新/176 第九章 工作中有用的效能工具 任务清单/180 工作计划表/182 信息过滤器/184 80/20法则/186 合理授权/190 奥卡姆剃刀/192 史密斯法则/194 第十章 打造高效能组织的方法 剥洋葱法——目标管理法/198 PDCA循环法——高效质量管理法/200 OEC管理法——日事曰毕,日清日高/203 一页备忘录——使工作简化的方法/206 VSAFE快速决策与科学决策法——合理决策法/208 沸腾效应与鲇鱼效应——提升企业活力的有效方法/212 从组织流程上下工夫——提升组织执行力的方法/2 16 透明化管理与员工参与计划——有效沟通的方法/218 第十一章 最后的忠告:走出认识误区,警惕方法“中毒” 方法是技巧,但不是投机取巧/222 重在实效,而不是流于形式/225 立足实际,灵活变通/227 行动至上——决策完美了,机会没有了/230 成功就是重复地做简单的事/233 试读章节 方法是完美解决问题的敲门砖 日本的火箭研制成功后,科学界选定A岛做发射基地。经过长久的准备,当进入可以实际发射的阶段时,A岛的居民却群起反对火箭在此发射。于是全体技术人员总动员,反复与岛上居民沟通、谈判,以寻求他们的理解。可是,交涉却一直陷入泥淖状态,虽然最后终于说服了岛上的居民,可是前后却花费了3年的时间。 后来,大家重新检讨这件事情时,发现火箭的发射并不是非A岛不行。然而此前,却从来没有人发现这个问题。当时只要把火箭运到别的地方,那么,3年前早就发射了。由于当时太执著于如何说服岛民的问题上,所以连“换个地方”这么简单而容易的方法都没有想到。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销售经理也经常对业务受挫的推销员说:“再多跑几家客户!”上司常对拼命工作的下属说:“再努力一些!”但是这些建议都有一个漏洞,那就是并没有提供给他切实可行的方法性指导,如果销售经理让业务员掌握了推销技巧,上司让下属了解该如何努力,他们的工作就不会长期不见起色。 从下面这个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主人公是怎样用方法来完美解决问题的。 一次,一家贮藏水果的冷冻厂起火,等到人们把大火扑灭,才发现有18箱香蕉被火烤得有点发黄,皮上还沾满了小黑点。水果店老板便把香蕉交到鲍洛奇的手中,让他降价出售。那时,鲍洛奇的水果摊设在杜鲁茨城最繁华的街道上。 一开始,无论鲍洛奇怎样解释,都没人理会这些“丑陋的家伙”。无奈之下,鲍洛奇认真仔细地检查那些变色香蕉,发现它们不但一点没有变质,而且由于烟熏火烤,吃起来反而别有风味。 第二天,鲍洛奇一大早便开始叫卖:“最新进口的阿根廷香蕉,南美风味,全城独此一家,大家快来买呀!”当摊前围拢的一大堆人都举棋不定时,鲍洛奇注意到一位年轻的小姐有点心动了。他立刻殷勤地将一只剥了皮的香蕉送到她手上,说:“小姐,请你尝尝,我敢保证,你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美味的香蕉。”年轻的小姐一尝,香蕉的味道果然独特,价钱也不贵,而且鲍洛奇还一边卖一边不停地说:“只有这几箱了。”于是,人们纷纷购买,18箱香蕉很快被销售一空。 鲍洛奇用他的聪明头脑向我们演绎了一场精彩的“创意推销剧”,丑陋的香蕉在他的手里瞬间成为具有南美风味的“奇物”,根本原因在于他善于从工作的困难中寻找突破口,并且积极地将自己的创意运用到工作中。 方法对了,一切都对了 一天清晨,一个牧师正在家中准备第二天的布道词,他的小儿子约翰无所事事,烦躁不安,哭闹个不停。牧师随手抓起一本旧杂志,翻了翻,看见一张色彩鲜艳的世界地图。于是他把这一页撕下来,然后把它撕成小片,丢在客厅的地板上对小儿子说:“约翰,你把它拼起来,我就给你一块巧克力。” 牧师心想,他至少会忙上半天,自己也能安静地思考明天的布道词。谁知不到10分钟,儿子敲响了书房的门,他已经拼好了。牧师十分惊讶,约翰居然这么快就拼好了。每一片纸都在它应在的位置上,整张地图又恢复了原状。 “约翰,你怎么这么快就拼好了?”牧师问。 “噢,”约翰说,“很简单呀!这张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的图画。我先把一张纸放在下面,把人的图画放在上面拼起来,在拼好的图画上再放一张纸,然后翻过来就好了。我想,假使人拼得对,地图肯定也拼得不错。” 拿破仑·希尔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你对了,整个世界就对了。”当你的工作或生活中出现僵局的时候,换一种方法,换一种思路,事情就会豁然开朗,因为,方法对了,一切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1956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金龟车进入美国市场已经10年了,却仍被消费者冷落,因为它的马力小,结构简单,档次低,形状也古怪得像一只甲壳虫,既没有劳斯莱斯的豪华气派,也没有马自达的优越性能,更没有尼桑的美观时髦。金龟车无法打开美国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的心理障碍——这种汽车曾经被希特勒当做纳粹时代的辉煌象征之一而大加鼓吹——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浩劫的人们,自然从心理上排斥它。 美国“广告创意革命”大师威廉·伯恩巴克接下了金龟车的广告业务。他与广告主一起投入了艰难的思索,并提出一个问题:“既然已有那么多同样的产品,为什么还要有这个产品?”经过认真分析,细心的伯恩巴克发掘出了金龟车独特的优点:“价格便宜,马力小,耗油低,是一种可靠的车子——结构简单而实用,质检严格而性能可靠。” 随即他推出了一系列广告,其中一个广告的画面上有大片空白,左上角有个小小的金龟车图案,广告标题是《想想小的好处》。正文是: “我们的小车并不标新立异。许多从学院里出来的家伙对它不屑一顾,加油站的小伙子也不会问它的油箱在哪里,没有人注意它,甚至没有人看它一眼。其实,驾驶过它的人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它耗油量低,不需要防冻剂,能够用一套轮胎跑完40000英里的路。这就是为什么您一旦用上我们的产品就会对它爱不释手的原因。当您挤进一个狭小的停车场的时候,当您交纳少量保险金的时候,当您支付一小笔修理费账单的时候,或者当您想换辆新‘大众’的时候,请想想小的好处。” 非凡创意的广告使大众金龟车在美国的销路打开了,而且长盛不衰。同样身为广告大师的大卫·奥格威羡慕不已地说:“就算我活到100岁,我也写不出像金龟汽车那种策划方案,我非常羡慕,我认为他的广告开辟了新的途径。” 金龟车的成功无疑证明了伯恩巴克选择方法的正确。将视线从车子的缺点转移,发掘出它的独特优点,并将这一优点大张旗鼓地宣传,使之深入人心,自然也就使车子的销路瞬时打开了。伯恩巴克创意的成功还说明,一个人之所以成功,很多时候并不是看他是否勤奋和努力,更多的是看他能不能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最轻松的方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方法正确,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当我们的工作出现僵局的时候,我们应该停下来检讨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的工作方法有没有问题,只要我们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顺利解决。P2-P5 序言 企业和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好方法 一、方法,卓越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 有这样一个园子,里面种满了花草树木,有高有矮,有大有小,不一而足。 突然有一天,刮了一阵大风,下了一场大雨。暴风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这个园子,顿时,园子里一片狼藉。 风雨过后,我们看到的是很多树倒下了,很多花凋零了,唯独那些小草没有受到致命的伤害。 我们在怜花惜木的同时,也会有这样的疑问:经历了同样的风雨,为什么高大的树木和美丽的花朵都过早地失去了活力,而只有小草仍旧生机勃勃? 小草明白自己的弱小与处境的危险,并且一直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最后,它找到了,那就是将根深深地扎入土壤,从土壤中最大化地吸收养料,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足以抵挡暴风雨的袭击。 我们不禁感叹,小草是何等的聪慧!它一定是经历了许多次的风雨,每一次风雨中,它都在主动地找方法让自己更好地生存下去。也许一种方法会让它失败,但它不会放弃,也不会固着于此,而是立刻去尝试其他的方法。就像它的根须在地下穿梭,碰到了坚硬的石头,它自然不会退缩,更不会“以卵击石”,而是绕道而行,寻找一条新的路径。它的方法经过一次次的改进、一次次的完善,最终,即便是面临更强大的暴风雨,小草也岿然不动。 这是个故事。 这又不只是一个故事。 因为,有一个类似的园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园子叫做市场,其中的花草树木就是遍布各行各业的众多企业组织。我们曾经疑惑,为什么在同样的市场浪潮冲击下,诺基亚、摩托罗拉能够引领手机的发展潮流;联想能够从中关村异军突起,将四海远远地甩在身后;海尔能够走出国门,发出“海尔世界造”的口号? 我们不妨将真正强大的企业视为园中的小草,它们之所以能够在残酷的环境下幸存,并且健康地成长,靠的就是小草那种找方法的精神。 方法应该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企业与市场对接的手段。找方法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不只是寻求一种办事的技码或方式,更是一种管理模式的优化和企业文化的实践。方法对了,一切都对了。方法错了,纵使你占有无穷资源,也会陷入管理的混沌状态而难以寻得出路。 所以说,方法,已经成为企业得以生存、赢得竞争、夺得市场的关键所在。 优秀的企业都是将正确的工作方法放在崇高的位置上,加以奉行和实践。 宝洁公司的“一页备忘录”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界的经典案例。崇尚简洁的宝洁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将工作备忘录缩减为一页纸,将核心观点和方法简明扼要地陈述在一张纸上,避免了沟通的不畅,提高了工作效率。 惠普公司实行流动性办公。这种方法既直接产生了高效节能的功用,又减少了各部门员工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为公司实现透明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福特公司则专门成立了“员工参与计划”。此计划的实行,大大激发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积极找方法改进工作状况,对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起到了难以取代的作用。 美国保险公司MBL面对烦琐复杂的保单申请程序,毅然决定进行流程再造。打破了原有的工作界限,削减了上百个原有岗位,设立了专案经理。这样做,不仅大大压缩了线形序列的工作,而且取消了中间管理层,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海尔公司将0Ec管理法视为“海尔管理之剑”,企业上下坚决执行。努力把企业核心目标量化到人,把每一个细小的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海尔员工的身上,建立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精细化管理制度。 格兰仕公司对待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和方法,并将岗位职责范围设置得既精又宽。这种方法既给员工提供了一个大的舞台,使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同时又给了他们压力与责任,促使员工主动想办法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这些企业重视方法,并依靠科学合理的方法一步步从优秀走向强大。同时,他们也明白,要想真正赢得市场,屹立于世界优秀企业之林,依靠的是善于找方法的员工。只有员工找方法,企业才能有办法;只有员工有思路,企业才能有出路。善于找方法的员工永远是企业的财富源泉,企业从没有停止过对他们的召唤。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在工作中主动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企业的“关键员工”,而不是“问题员工”;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让问题止于自己,而不是将问题推向老板;如果每一个人都能用对的方法做对事,而不是喊着很忙却投身于毫无价值的事,那么,这些员工就是不可替代的、人人渴求的金牌员工,这个企业就是充满竞争力的、基业长青的卓越企业。 二、找对方法,做企业不可替代的人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边的食物。 那只红蚂蚁来到墙根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当它爬到大半时,就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一次次迅速地调整一下,重新开始向上爬去。而黑蚂蚁则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黑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用起来。 这时,红蚂蚁仍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读了这则故事,你也许会不禁一笑——红蚂蚁真笨,做着无谓的坚持。 然而,我们希望你读过之后能够深思——是否觉得,有时自己像极了那只红蚂蚁? 其实,红蚂蚁与黑蚂蚁正是代表了工作中的两种人:红蚂蚁对应的是遇事脑袋一根筋,不会变通,不会主动找方法的末流员工;黑蚂蚁对应的则是带着思想去工作,思维灵活,用方法高效解决问题的优秀员工。 方法是完美解决问题的敲门砖,是打造高效组织和个人的利剑。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只懂得勤奋与敬业的员工不能再称之为好员工。员工应当树立方法的信念,找对方法,莫让功劳变苦劳。 我们周围有许多“红蚂蚁”,他们不是抱怨工作太难做,就是叫嚣着方法太难找,他们对出现在眼前的机会视而不见,“高效地工作”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他们总会有找不完的借口,上班迟到会抱怨闹钟不准时、公交车晚点,而从不想办法让自己做事更高效;他们工作做不好会抱怨别人不配合,抱怨领导要求高,而从不想办法交出完美的答卷。 我们的身边也不乏“黑蚂蚁”,他们相信: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找不到方法的人。只要勤于观察、积极思考、灵活思维、持续改进、主动反省,就能够找到完美的解决办法。“黑蚂蚁”的字典里找不到“借口”二字,他们认为用对方法做对事,就能将工作做到最完美。他们随时都会在自己身上找方法,并挥舞着方法的利剑,让自己不可替代。 对于企业而言,我们期待更多的“黑蚂蚁”。善于找方法的员工任何时候都是企业的宝藏,他们会用适当的方法化解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会用正确的方法将企业的危机变成转机。 对于个人来说,我们要做“黑蚂蚁”,斩断心中的“罗马结”,用方法改写工作中的不可能。 看看我们身边的“黑蚂蚁”们,他们是怎样用方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又怎样用方法赢得了个人的事业成功。 华人首富李嘉诚当初在推销塑料洒水器时,用实地演示产品功效的方法打动了消费者,取得了难以匹敌的销售业绩。 微软的唐骏不断改进Windows中文版,使之更贴近国内用户的需求,并减少了开发成本,为企业赢得了高额的利润。 鸿达电信的刘杰在小灵通的营销活动中,巧妙地将自己的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等级,并运用迂回的方法缩短了销售距离,最终创下了销售658台小灵通终端的纪录。 金星笔厂的周子柏用“自己埋单”的方法引起永安公司对“金星”金笔的注意,最终使“金星”金笔在永安公司站稳了脚跟。 这些人都是找方法的高手,他们身上折射出了优秀员工应具备的主动性与创新精神。他们不会坐在家里静待机会,而是主动出击,用智慧和方法将前方的障碍一扫平。他们将找方法视为自己的责任,将为企业创造效益视为自己的使命。他们不会将思路局限于一点,而是尽力开拓自己的头脑,用多元思维分析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 他们不但懂得应该用怎样的方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更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他们懂得如何突破事业停滞期,如何走出不良的工作情绪,如何在竞争中夺取胜利,如何与他人协作,如何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以及如何打造个人品牌。 正是这样一群人,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始终屹立在潮头,用尽智慧找方法,为自己赢得职业长青的同时,也赢得了企业的长青发展。 你,难道不想加入这群人的行列,让自己不可替代?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以方法来指导自己,做今天的佼佼者,明天的职业之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赢在方法/金牌员工赢在职场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玮//王非庶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04537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08-02-01 |
首版时间 | 2008-02-01 |
印刷时间 | 2008-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272.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5.7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