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出奇制胜--军事院校详解人民军队实战案例(抗美援朝卷)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抗美援朝战争史。该书收录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最重要的7次战役,包括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和金城战役。该书史料翔实,语言通俗,非常详细地再现了这7次战役的全部经过,适合广大军事爱好者或研究者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是以出奇制胜——军事院校详解人民军队实战案例为主,其主要是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其内容有:不期而遇的初战—抗美援朝;立稳脚跟之战—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新年攻势—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一场前所未有的防御战;—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一次不圆满的胜利;—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东方“凡尔登”—上甘岭战役;抗美援朝的落幕之战—金城战役。

目录

引言

不期而遇的初战——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

立稳脚跟之战——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

新年攻势--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

一场前所未有的防御战——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

一次不圆满的胜利——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

东方“凡尔登”——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的落幕之战——金城战役

尾声

试读章节

1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虽然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取得辉煌胜利,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但是,面对长年战争造成的满目疮痍和百废待兴,新中国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朝鲜战争爆发前,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正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医治战争创伤上。

随着国内大规模战争的结束,为适应建国初期的形势,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面临着五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准备进军台湾和西藏;二是消灭残余土匪,安定地方秩序;三是参加生产建设工作;四是加强教育工作,提高部队的文化水平;五是整编和复员工作。然而,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美国政府立即武装干涉朝鲜内部事务,并派遣军队入侵朝鲜和中国领土台湾,打乱了中国政府的计划,迫使中国人民必须做出新的战略抉择。

朝鲜战争初期,人民军虽然节节胜利,但中共中央却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在密切关注战局发展的同时,中央估计到,由于联合国军的干涉,朝鲜局势有恶化的可能,中国对此不能疏于防范。1950年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所辖第38、39、40军和在齐齐哈尔从事农业生产的第42军,以及炮兵第1、2、8师等部队,共计25万余人,组建了东北边防军,保卫我国东北边防,并准备在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

1950年9月,朝鲜战争形势发生重大逆转。10月1日深夜,刚刚参加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庆典的毛泽东,收到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金日成和朝鲜外相朴宪永联名发出的紧急求援电,急切盼望中国人军解放军能够直接出动,援助朝鲜人民军作战。

邻人有难,唇亡齿寒。如果朝鲜全境失陷,中国大陆,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安全也将面临着严重威胁。但是面对各方面的种种困难,中共中央要作出出兵朝鲜同美国军队作战的决定,这个决心实在不好下。

1950年10月上半月,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举行会议,讨论是否出兵援助朝鲜的问题。在全面权衡利弊得失,并全面分析参战的困难和有利条件后,中央政治局会议于10月5日,最终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定立即在东北边防军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同时并决定由彭德怀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在决策出兵朝鲜的问题上,中央高层领导和军队高级干部之间存在着不同意见。据当事人回忆,出兵朝鲜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难做出的决策之一。经历了18个昼夜的苦苦思考,下达出兵命令后由于苏联方面的原因还出现过两次暂缓,最后还是决定出兵参战。

1950年10月19日,美军和南朝鲜军攻陷平壤,随后兵分多路继续向北快速推进。麦克阿瑟扬言,要在感恩节前让自己的士兵回家吃上美味的火鸡和苹果派。尽管美国政府此时已经收到来自中国的警告“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但是狂妄之极的麦克阿瑟却认为:中国人“进行干涉的可能性很小。最多,他们可能派五六万人进入朝鲜”,但是他们没有空军,如果南下,“那一定会遭受惨重的伤亡”。即使有俄国的飞机来支援中国的地面部队,也不足为患,因为“俄国空军和中国共产党的地面部队根本就配合不来”。麦克阿瑟还骄横地断言:“假如中国人要向平壤进军,那里将会有一场血腥的屠杀”。

麦克阿瑟为他的预言付出了代价,他错把一只下山的猛虎看成了长角的绵羊。正是在平壤陷落的同一天,1950年10月19日,鸭绿江边细雨霏霏,阴云低垂。新中国的英雄儿女们高唱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朝鲜战争并没有结束,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拉开了帷幕。

2  1950年10月19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毛泽东主席的命令,开始跨过鸭绿江,隐秘进入朝鲜。按照预定计划,志愿军第13兵团第40军从安东过江,向球场、德川、宁远地区开进;第39军从安东、长甸河口过江,军主力向龟城、泰川地区开进,另派一部分兵力进至枇岘、南市洞设防;第42军从辑安过江,向社仓里、五老里地区开进;第38军尾随第42军过江,向江界地区开进。

早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之前,毛泽东在10月13日和14日,就根据掌握的敌情,初步确定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方针。当时,美军越过三八线后,还没有迅速向北进犯,毛泽东估计人民军在三八线以北尚能防御一个时期。美军如果进攻平壤,还需要一段时间。美军占领平壤后,如果向德川进攻,时间就更为延后了;如果不向德川进攻,那么已经北进到元山的南朝鲜军(10月10日占领元山),一般情况下,也不敢轻易地孤军冒进。

据此,毛泽东对志愿军的初期作战进行了构想。他认为,志愿军入朝后,应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到三道防御阵线,保持平壤、元山以北地区至少是山岳地区,不被敌人占领。在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歼灭小股敌人。如果平壤的美军和元山的南朝鲜军两路来攻,则可以用必要的兵力钳制平壤的美军,而集中志愿军主力部队,歼灭由元山方向来攻的南朝鲜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打某些孤立的美军。

毛泽东还考虑到,如果敌人在六个月内固守平壤、元山不出,志愿军就不去打平壤、元山,而应继续加强工事。在弄清楚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在苏联的武器装备运达、装备部队后,待空中和地面均能对敌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条件,再去攻击平壤、元山等处的敌人。如果志愿军在工事修好后,敌人固守平壤、元山,不敢出来进攻,则可将志愿军一半左右的兵力开回国内练兵待命,等到打大仗时再派往朝鲜战场。这样算来,大体估计志愿军应在六个月以后再谈反攻问题。

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这一战略意图,迅速对志愿军做出了“积极防御”的指示。他命令部队入朝后,应将阵地战与运动战结合起来,以反击、袭击、伏击等战法,来歼灭与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彭德怀要求部队,先在龟城—泰川—球场—德川—宁远—五老里一线,利用有利地形组织防御。如此,可以控制一定的地区,制止敌人的进攻,以稳定朝鲜局势。

但是,出乎毛泽东、彭德怀意料的是,就在志愿军入朝的同时,朝鲜战局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10月19日,美骑兵第1师、美第24师和南朝鲜第1师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已经占领了平壤。10月20日,美第10军的陆战第1师、第7师分别由仁川、釜山,运至元山港海域准备登陆。南朝鲜第1军团的首都师则由咸兴、兴南北进,占领了北青、新兴。

同日,美空降第187团在肃川、顺川地区实施了空降。西线的南朝鲜第2军团,距离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只有90至130公里;东线的南朝鲜第l军团首都师,已经进到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而此时,志愿军仅有五个师渡过鸭绿江,进到义州以东和朔州、满浦以南地区,距离预定防御区域还有120至270公里的路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先敌到达了。

毛泽东依据朝鲜战局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联合国军”分兵冒进的情况,当机立断,作出新的指示。他于21日,两次电示志愿军部队,要求其放弃原定的组织防御计划,改取“在运动中歼敌”的作战方针。

10月21日凌晨2时30分,毛泽东致电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及高岗、贺晋年,指出:

(一)伪首都师由咸兴向长津前进。伪三师似将进至咸兴。伪六师改由破邑向北,目的地第一步在德川,第二步可能向熙川。伪七八两师第一步向顺川、军隅、安州,第二步可能向泰川、龟城。以上五个师的最后目的地是江界、新义州一线。截至此刻为止,美伪未料到我志愿军会参战,故敢于分散为东西两路,放胆前进。(二)估计伪首伪三两师要七天左右才能进到长津,然后折向江界。我军第一仗如不准备打该两师,则以四十二军的一个师位于长津地区阻敌即够。四十二军的主力则宜放在孟山以南地区(即伪六师的来路),以便切断元山、平壤问的铁路线,钳制元、平两地之敌,使之不能北援,便于我集中三个主力军各个歼灭伪六七八等三个师;(三)如伪六师(较强)由破邑(在铁路线上)至德川的路上能有朝鲜人民军一部作有力的阻击,则该敌可能要到十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才能占领德川,如果我四十军(全部)能于二十三日赶至德川、宁边地区,则可以绕至伪六师的后方(由东面绕至南面铁路线附近),让出正面给他军使用(三十八军或三十九军),如果太迟,则敌将先占德川。(四)此次是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如何部署,望彭邓精心计划实施之。……

一个小时后,毛泽东又发出一封电报,要求志愿军部队应争取战机,迅速完成战役部署。

电报指示:十三兵团部应即去彭德怀同志所在之地点和彭住在一起,并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以便部署作战。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

与此同时,早期入朝、因电台缘故失去两天联系的彭德怀,在大洞与金日成会谈后,也根据敌情的最新变化,致电邓华并报毛泽东和高岗指出:

鉴于敌人疯狂向北进犯,决心改变原定进至朝鲜蜂腰部组织防御的计划,采取以运动战方式歼灭敌人的方针。

时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的杨迪同志,在五十多年后回忆当时的情景时,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彭总的电报与毛主席的电报是一致的,最高统帅与战区统帅的决心不谋而合!”

P1-6

序言

作为军事行动的一条主线,三八线见证了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战争从三八线开始,又回到三八线附近,终点即是起点,历史在这里画了个圆。

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953年7月27日结束,历时2年9个月。此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进行了维护朝鲜停战协定的斗争和帮助朝鲜人民恢复家园的工作,直至1958年10月全部回国。

抗美援朝战争晚于朝鲜战争开始整整四个月,但二者同时结束。从战场态势而论,朝鲜战争是从“三八线”开始,又回到“三八线”附近,打成了一个势均力敌的休战平局;而抗美援朝战争则是从鸭绿江边开始,将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率领的百万“十六国联军”击退500公里,将战局稳定在“三八线”,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被迫参加的第一场反侵略战争,是中国人民以志愿军名义出境参加的一场大规模现代化局部战争;是新中国与美国互为主要对手进行的一场极不对称的较量。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演了一出威武雄壮的活剧,经受住了各种严峻的考验,最终打败了美国侵略者,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谱写了我军战争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篇章。

1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其第25集团军同时攻人朝鲜北部。由于没有遭遇强大的抵抗,苏军在朝鲜境内长驱直入,并于8月19日解放平壤。此时,距离朝鲜最近的美国地面部队还远在600英里以外的冲绳岛。

1945年8月10日深夜,美国国务院一陆军部一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在五角大楼举行紧急会议,商讨盟军在朝鲜的受降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助理国务卿邓恩、陆军部助理部长约翰·麦克洛伊和海军部高级官员巴德等五人。会上,邓恩提出美国军队应赶到尽可能北面的地区去受降,但马歇尔的一位年轻参谋人员迪安·腊斯克上校指出,军方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时间和空间的因素,美国军队在苏军进入朝鲜北部地区之前抵达北部纵深地区有困难。这时,麦克洛伊便请腊斯克和另一位上校查尔斯·博尼斯蒂尔到第三休息室去,要求他们搞出“一条尽可能向北推进”,但又不致“被苏联拒绝”的界线。于是,两名上校在研究朝鲜地图30分钟后,按照南北面积基本相等的原则,沿着北纬38度线划出一条笔直的受降分界线。

8月15日,杜鲁门向斯大林发出密电,通报有关日本武装部队投降细节的“总命令第~号”,该命令的内容之一就是以“三八线”为界,划分美苏军队在朝鲜半岛的受降区域。8月16日,斯大林复信表示“基本上不反对命令的内容”,对于有关朝鲜分界线的问题也没有提出异议。

9月2日,麦克阿瑟在东京湾密苏里号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后,发布了“总命令第一号”,其内容根据斯大林提议略有修改。命令提到:“驻北纬38度线以北的韩国、满洲、库页岛、千岛列岛等地的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苏联远东军最高司令官投降;日本帝国政府大本营和驻日本本土及其周围诸岛以及驻北纬38度线以南的韩国、琉球列岛等地的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美国太平洋地区陆军最高司令官投降。”

就这样,“三八线”作为美苏两国在朝鲜受降和实行军事占领的分界线便被明确地规定下来。受降命令传到战地时,分兵进击的苏联军队已经越过“三八线”,正沿着公路向汉城运动。但他们一接到关于分界线的命令,就迅速撤回到“三八线”以北。9月8日,首批抵达朝鲜的美国军队第7步兵师在仁川登陆,占领了整个南朝鲜并接受当地17万日军的投降。

这条约300公里长的“三八线”斜穿着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截断了75条小溪和12条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过崇山峻岭,穿过18l条小路、104条乡村土路、15条道际公路和8条高级公路,以及6条南北铁路线。对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来说,以及从地理的角度来看,“三八线”都是一条极不合理的分界线。

尽管美苏两国军队进驻朝鲜半岛时曾一致声明,“三八线”仅仅是两国军队在朝鲜驻扎时所划定的界线,并不具有政治意义。但是历史的发展表明,“三八线”对于所谓受降的军事意义只是表面的和暂时的,美苏两国对“三八线”的确认本身已经包含着深远的政治意义。

“三八线”的划分,为美苏两国在远东和朝鲜半岛的冷战格局奠定了基础,成为美苏两国势力在朝鲜半岛对垒的既定疆界。

“三八线”的出现,埋下了朝鲜民族长期分裂的种子,而这颗祸种必定是要发芽的。

2

1948年8月15日,长期流亡美国的朝侨李承晚在美国扶植下,联合其他派别在“三八线”以南建立了大韩民国,定都汉城。

李承晚(1875—1965),生于朝鲜黄海道平山郡一个自称为朝鲜末代王朝李氏王朝后裔的家庭。幼年就读于私塾,接受封建传统教育,青年时期进美国教会学校,接受洗礼后成为教员。后来先后就读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1919年朝鲜爆发“三一”反日运动,李承晚从美国跑到中国上海,组织成立了临时政府,任临时政府“总统”。“三一”运动失败后,李承晚提出“把朝鲜交给美国委任统治”的主张,并以“朝鲜临时政府”代表的名义流亡美国。日本投降后,李承晚于1945年10月被美国送回汉城,成为美国在朝鲜的头号代理人。

1948年9月9日,在苏联帮助下,金日成领导的朝鲜劳动党在“三八线”以北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临时定都平壤。

金日成(1912—1994),生于朝鲜平壤市万景台。1925年随父亲到中国吉林,曾就读于吉林市毓文中学,其间组织了朝鲜共产主义青年同盟。1932年创建反日游击队,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坚持抗日武装斗争。1936年创建朝鲜祖国光复会。同年,率队参加中国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失败后,转入苏联,任苏军朝鲜支队支队长。1945年率队返回朝鲜,配合苏军解放朝鲜北部地区。1946年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和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委员长。

朝鲜的南北政权建立后,都自称是朝鲜的唯一合法政府,从一开始就处于敌对状态。北朝鲜称南方是“南伪集团”,提出要“解放南方”;南朝鲜称北方是“北傀政权”,高喊要“北进统一”。

1948年底到1949年6月,苏联和美国的军队先后撤出朝鲜半岛。也正是这个时候,中国的革命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朝鲜劳动党受到极大鼓舞。

1949年内,南北朝鲜的军事对峙加剧,“三八线”两侧不断发生武装冲突,并且愈演愈烈,朝鲜半岛的形势更趋恶化。

南朝鲜军队于1946年1月开始组建,以日本统治时期的朝籍军人、伪满警察和一批在国民党军队中服过役的朝籍官兵组成,至1949年夏天时拥有8个师10万余人。

朝鲜人民军于1948年2月8日正式组建,最初的基干力量是1945年回国的东北抗联朝籍老战士,在1949年夏季以前扩编为三个师,在实力上不如南朝鲜军队。

中朝两国老一辈的革命者们,早已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建立了亲密的个人联系。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有许多朝鲜人先后参加了红军、八路军、东北抗日联军和人民解放军。即便是朝鲜劳动党的领袖金日成本人,也曾于193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长期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抗日战场上。在中国的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旅居着近百万朝鲜人,其中有数万人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四野的部队中,还组建了三个基本上都是朝鲜人的独立师,他们作战勇猛、功勋卓著。毛泽东对此有过高度评价: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灿烂的五星红旗上,染有朝鲜革命烈士的鲜血。

1949年5月,朝鲜人民军总政治部主任金一访华,代表朝鲜劳动党中央请求中共中央允许朝鲜籍官兵回国效力。两个月后,驻守东北的朝鲜籍解放军第163师、第164师回国,编为人民军第5师和第6师。

1950年初,朝鲜政府又派金光侠来华,请求接回解放军中其他朝鲜籍官兵。之后,在华南地区执行剿匪任务的第165师也成建制返回朝鲜,并编为人民军第7师。此外,其他解放军各部队中的朝鲜籍官兵也陆续携带武器回国。

至1950年6月前,朝鲜人民军已拥有12个步兵师15万人,其中包括几万名在中国受过多年战争锻炼的老骨干,此外还建立了许多地方警备部队,加之装备了大批苏制坦克、火炮、飞机等重型武器,朝鲜北方在兵力、装备、士气和作战经验等方面都占有很大优势,实力的天平开始向北倾斜。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时40分,三八线一带黎明前的黑暗被雷霆般的炮火划破。

3

朝鲜战争爆发了!

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世界一片惊恐。美国政府认为:这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向“自由世界”的挑战,苏联显然是在冒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至少是苏联对美国抵御共产党阵营“扩张决心”的一个试探,或是挑起一场全面战争的前奏。作为自由世界的领袖,美国对此不能视而不见,美国必须在朝鲜采取行动。

基于上述判断,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立即作出了武装干涉的决定。6月27日晚间,第一批美国作战飞机飞临朝鲜上空,第二天上午,更多的美国飞机对“三八线”以南地区进行了狂轰滥炸。与此同时,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从菲律宾开赴台湾海峡,公然宣称将制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作战行动。

1950年7月7日,美国还趁苏联代表和中国合法代表缺席的机会,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组建“联合国军”的非法决议。7月10日,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为侵朝“联合国军”总司令。

朝鲜战争期间,先后派兵参加“联合国军”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土耳其、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16个国家。

朝鲜战争爆发后,人民军迅速发起第一次战役(汉城战役),开战当天便击溃了“三八线”附近的南朝鲜军,两天内前进50公里。6月26日,李承晚带领政府主要官员仓皇逃往大田设立临时政府。6月28日朝鲜人民军攻占汉城,第一次战役结束。

汉城战役后,人民军继续挥师南进,又连续发动了第二次战役(汉江战役)、第三次战役(大田战役)、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至9月中旬,迅速解放了南朝鲜大片地区,将美军和南朝鲜军压缩在朝鲜半岛东南一隅的釜山地区,看上去只差一步就可以把敌人赶下大海,统一整个朝鲜半岛了。

然而,此时的朝鲜人民军,由于经过近两个月的连续作战,主力部队损失很大,人员装备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充,加之战线拉长,后勤补给出现困难。朝鲜战局陷入了僵持。

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五天,麦克阿瑟亲自飞往南朝鲜战地视察,并在汉江大桥边目睹了南朝鲜军溃败的场面。在二战中太平洋战场上曾多次成功组织实施两栖登陆的麦克阿瑟坚信,改变南朝鲜军败局的唯一办法是投人美国的地面部队,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出路就是在人民军侧后实施登陆。虽然这一想法得到美国军方的一致认可,但是在具体登陆地点的选择上却出现了重大分歧:麦克阿瑟坚持要把登陆点选在仁川港;美国陆军和海军方面却坚决反对,理由是仁川港的地形、水文、潮汐条件决定其是朝鲜海岸最不适宜实施登陆作战的地方,而在群山港或在仁川以南20英里的海岸登陆,成功的机会可能要大一些。

然而,麦克阿瑟把仁川登陆比作一场“投下5美元,可以赢回5万美元”的豪赌。他坚持认为,所有关于仁川不适合登陆的观点,“恰恰有助于保证出奇制胜的效果”。他断定,人民军的所有主力已经投入到洛东江前线,在仁川肯定没有进行充分的防御准备。尽管在仁川登陆存在许多地理上困难,但依靠美国海军的经验和装备,均能够予以克服。而仁川登陆一旦成功,最大的收益是可以彻底切断人民军的后勤补给系统,从根本上扭转朝鲜战场上的不利局面。麦克阿瑟的观点得到杜鲁门总统的认可,他于8月28日批准了这一计划。

1950年9月13日,美军开始攻击仁川港外人民军的要塞月尾岛。美军舰艇在压制月尾岛火力的同时,清除了人民军在飞鱼峡布设的水雷,扫清了通往仁川的航道。

9月15日凌晨6点30分,在麦克阿瑟亲自指挥下,代号为“铬铁行动”的仁川登陆作战开始了。经过一天激战,到次日清晨,人民军守备部队损失殆尽,麦克阿瑟取得仁川登陆作战的成功。

仁川登陆后,美军和南朝鲜军转入全面反攻,人民军腹背受敌,功亏一篑,朝鲜战场的形势出现重大逆转。美军和南朝鲜军于9月28日攻占汉城,次日,美第8集团军推进到三八线,并准备越过三八线继续北进占领整个朝鲜。而此时的人民军主力基本上被隔绝在三八线以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出奇制胜--军事院校详解人民军队实战案例(抗美援朝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清丽//王计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71889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9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9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1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2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