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历史名人网络排行榜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中国第一份由网络提供的历史名人影响力排行榜这一名单是怎样产生的?评价名人影响力的标准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入选或者落选?决定名人影响力的因素有哪些?

本书将给你一个详细的答案。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如星河灿烂。数不胜数。在这些人物中,谁又是伟大之中的最伟大者昵?感谢网络,给了我们一个客观地评价名人影响力的手段。通过它,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方便地验证任何一个历史名人的影响力。这里,网络提供了中国第一份历史名人影响力排行榜。这一名单是怎样产生的?评价名人影响力的标准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入选或者落选?

目录

名人影响力的秘密(代序)/1

[第一名]孔丘/1

[第二名]老聃/7

[第三名]孙武/13

[第四名]鲁迅/19

[第五名]孙中山/25

[第六名]成吉思汗/31

[第七名]曹操/37

[第八名]苏轼/43

[第九名]诸葛亮/49

[第十名]李白/55

[第十一名]庄周/61

[第十二名]孟轲/67

[第十三名]赢政/73

[第十四名]慈禧太后/79

[第十五名]朱熹/85

[第十六名]郑和/91

[第十七名]屈原/97

[第十八名]杜甫/103

[第十九名]墨翟/109

[第二十名]李世民/115

[第二十一名]武则天/121

[第二十二名]岳飞/127

[第二十三名]朱元璋/133

[第二十四名]刘彻/139

[第二十五名]胡适/145

[第二十六名]刘邦/151

[第二十七名]白居易/157

[第二十八名]曹雪芹/163

[第二十九名]陶渊明/169

[第三十名]司马迁/175

[第三十一名]项羽/181

[第三十二名]李鸿章/187

[第三十三名]忽必烈/193

[第三十四名]梁启超/199

[第三十五名]陆游/205

[第三十六名]李清照/211

[第三十七名]李隆基/217

[第三十八名]辛弃疾/223

[第三十九名]袁世凯/229

[第四十名]曾国藩/235

[第四十一名]王维/241

[第四十二名]荀况/247

[第四十三名]玄奘/253

[第四十四名]王安石/259

[第四十五名]韩愈/265

[第四十六名]欧阳修/271

[第四十七名]韩信/277

[第四十八名]蔡元培/283

[第四十九名]林则徐/289

[第五十名]康有为/295

附录/301

五十位候选名人名单/301

五十名人的职业分布/311

五十名人的祖籍地分布/311

五十名人的年代分布/312

五十名人寿命一览表/312

试读章节

[人物生平]

孔子于公元前551年生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叔梁纥曾做过陬邑宰,孔子出生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孔子3岁丧父,孔母携子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母亲也去世了。19岁时,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次年,生子孔鲤。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孔子为委吏,管理仓库。次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齐景公会见孔子,与孔子讨论秦穆公何以称霸的问题。公元前517年,孔子再适齐,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公元前515年返鲁。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孔子为中都宰。次年,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摄相事。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去鲁适卫。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与弟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人相救。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季康子派人迎孔子归鲁,孔子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年春,狩猎获麟,孔了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修《春秋》。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孔子患病,不愈而卒。

[影响力评述]

如果把中华文化比作连绵的群山,孔子就是这群山之中的珠穆朗玛峰。在思想文化领域,孔子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中国人可以与他相比。孔子在中国被称为至圣先师,天下所有的读书人都视孔子为自己的祖师爷。朱熹评价孔子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历代帝王不断为孔子加官晋爵,孔子的嫡系子孙拥有中国历史上世袭时间最长的爵位。在中国各地都有祭祀孔子的文庙,这些文庙在传统时代是各个地方的精神圣地,为社会的和谐与心灵的净化提供支持。这些文庙已经修到了东亚各地,其实在当代,孔子所受到的祭拜在中国以外比在中国本土更加虔诚和隆重。在世界各国出版的诸如《世界十大思想家》之类的书中,孔子往往名列首位。从孔子所受到的尊敬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思想的巨大力量。思想的力量与物质的力量不同,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历久弥新。军事家、政治家的影响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化,但孔子的影响力将永远保持在高位。

自从西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以后,儒家思想就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思想教化与浸淫,儒家思想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之中。我们的说话、思考、行动,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一个中国人,即使他没有受过系统的儒学教育,如果他翻开《论语》通读一遍,也会有一种亲切和熟稔的感觉,因为论语中的很多话已经成为我们生活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说,儒家精神和我们传统社会的治理结构是同构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才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孔子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在孔子的心目中,理想世界的一个标准就是人人互相爱护。但是,孔子的爱和墨子的爱不同,孔子的爱是有差等的爱,是在既定的社会秩序里中规中矩的爱,因此孔子又说:“发乎情止乎礼义。”孔子的“仁”的概念充分地体现在他的统治思想中,国家的统治者对于老百姓要行仁政,这种仁政是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而非后人所想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思路那样肤浅。孔子的统治思想在孟子那里得到极大发展和完善。孔子还强调“义”的概念,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义”的概念,也经过孟子以及后世儒家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外在化,就是“关公”形象的出现。“关公”之所以在后世成为与孔子平起平坐的“武圣人”,其实还是儒家道德理想的合理发展。孔子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礼”。在孔子看来,“礼”是维持国家社会稳定和谐的一套行为规范和制度,没有“礼”,社会不可能和谐,人民生活也不可能幸福。孔子对周朝的礼仪制度赞美有加,“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他的政治理想就是“克己复礼”。他对东周社会“礼崩乐坏”的现实痛心疾首。“礼”的概念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庶民百姓,其行为都要合乎“礼”,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中国也因此被称为“礼仪之邦”。费孝通先生在分析中国社会和西洋社会的区别时,把中国社会叫做“礼治社会”,以和西洋“法治社会”相区别。在孔子的思想库中,除了“仁、义、礼”之外,还有“智、信、温、良、恭、俭、让”等诸多范畴,这些范畴都对后世中国人的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

孔子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另一个领域是教育。在传统中国,私塾里都会摆放孔子的塑像或悬挂孔子的画像。每一个进入私塾的学子都要向孔子像行叩拜之礼。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也是第一个平民教育家。是他首先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伟大教育思想,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平等主义的宣言。孔子有弟子3000,其中著名的有72人。他的弟子曾参将孔子的言论集结起来,编纂成了《论语》,从而将孔子的思想形诸文字。本来孔子崇尚的是“述而不作”的原则,如果不是他的弟子们的努力,孔子的思想就可能因为缺少文本而不易发扬光大。在教育领域,影响中国最大的是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中的主导思想就是儒家思想。每次科举考试的题目,都是出自四书五经中的一句话或仅仅几个字。从一个角度来说,这是对思想的束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却是最有效的意识形态控制。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有效的意识形态控制都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应当说,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护佑了中国两千多年。

孔子的论述甚至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法律制度。《论语·子路》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孔子的这段话直接开启了中国法律中“亲属互为容隐”的原则。从汉宣帝始,如果家庭成员有人犯罪,他的亲属不负有检举揭发的责任。不宁唯是,子孙告发父母、祖父母甚至要以不孝的罪名受到惩罚。西汉时衡山王刘爽就以“告父不孝罪”而被弃市(死刑)。如果孔子在天有灵,他也会因为自己一句话所具有的生杀予夺之力而感到震惊吧。

孔子还是中国第一位历史学家。孔子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春秋》。在此之后,中国历史上才有了准确且连续不断的纪年。孔子修《春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记录历史,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针砭和监督。《春秋》其实是一面道德之镜,直到现在,我们还把用语言影射某人称为“春秋笔法”。因此有人说,“孔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司马迁在评价《春秋》时说:“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屑,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又说:“《春秋》者,礼仪之大宗也。”春秋成书之后的两千多年里,围绕着它而进行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今天。左氏、公羊、毂梁三派都认为自己的注释是孔子的真传。仅仅这种争论就已经表明,《春秋》对中国历史和思想的影响有多大。

孔子还是一个文艺家,他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为我们保存了华夏民族滥觞时期民俗民风的原生态图景。有些人认为,孔子不仅搜集整理了《诗经》,同时也篡改了《诗经》。但是即使仅仅读一读《诗经》的开篇《关雎》,我们就可以知道孔子并没有进行大幅度的删改。如果同样的工作让朱熹来做,《诗经》还不知道要变成什么样子呢。孔子非常重视《诗经》,他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孔子重视音乐对于教化的作用。《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还是一个体魄非常强健的人,绝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文弱书生。在孔子教授的“六艺”之中,就包括“御、射”等武术内容。

孔子在他的一生中周游列国,但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施展。但在他死后,他的思想却支配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达两千多年。也许是因为孔子生活在一个诸侯争霸的时代,他的思想对于现代的国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试想,如果在国际关系中适用孔子的这一原则,世界上该减少多少恐怖与战争。

孔子的另一重要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这是孔子针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说的话,但同样可以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惜的是,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目前还没有被人类广泛认同。可以预料,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更广泛的传播,孔子的思想也会随之远播天下。也许,用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的话来评价孔子最为贴切:“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腧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腧焉。”

P2-6

序言

名人影响力的秘密

(代序)

[评价名人影响力的客观标准]

代表一个民族对人类贡献大小的标志是什么?是她为人类贡献了多少伟大人物。中华民族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如星河灿烂,数不胜数。在这些人物中,谁又是伟大之中的最伟大者呢?每一个人都会对这个问题持有自己的答案。评价一个人物的伟大程度有两条途径,一是听取专家的意见,让他们以较为理性和专业的方法,研究一个人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二是采取投票的方法,让群众说了算。国外的很多新闻媒体就经常组织读者选举他们心目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专家的意见固然可贵,但他们选出的对历史最有影响的人物,有些大众并不认可,况且专家之间的意见也不相同。群众投票的方式也有偏颇之处,因为参加投票的群众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人。我们是否还有其他的方式判断名人的影响力呢?

感谢网络。网络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客观地评价名人影响力的手段。我们通过简单的搜索,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物对中国或世界的影响。网络是虚拟的,但网络所反映的世界却是真实的。一个人的名字在网络中出现的频率,是他或她对现实世界的影响的准确反映。网络是最公平的世界,一个人名字的出现频率,完全取决于他在网络作者心中的影响力。网络中大量的文章是新闻、史料、评论、书籍和网民的帖子,我们通过搜索工具,将出现在这些文章中的人名进行统计,就可以获得评价历史人物影响力的相对客观的指标。这一指标的另一个好处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方便地验证任何一个历史名人的影响力,他所花费的,仅仅是几个字的输入和一次轻轻的点击,也许还有零点零零几分的上网费。通过这种方法,没有任何争议,我们就能找出对中国和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任何长度的人物名单。

[名单怎样产生]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原理是非常简单的,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这件事情就是这样。首先,网络虽然是客观的,但选择哪些人进行搜索却是由搜索者决定的。如果你坚决不把“孔子”这个词纳入你的搜索名单,孔子就不会出现在你搜索后的人物名单里。因此,选择怎样的一个候选名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怎样保证我们选取的候选名单包括所有可能进入某一个名次的人物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搜索范围。

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当你被问及某一个人是否属于什么“十大人物”的行列时,你可能回答:“我不知道某某是否属于这个领域最伟大的十个人物,但我知道他一定是这个领域里最伟大的二十个人物之一。”当我们的渔网足够大时,漏掉大鱼的机会就缩小了。这次,我采取的就是这样的方式。我首先选取了最有可能进入中国五十名人排行榜的一百个名人,然后对这一百个名字进行搜索,最后得到前五十人的名单。应当承认,备选的百人名单受到了我自己个人因素的影响。但前五十人的最终名单,却完全是由网络告诉我的。为了给读者一个交代,我把后五十个人的名单作为附录列于书后,以供读者争鸣。

人名搜索的第二个问题是,很多名人有不止一个名字。例如,李隆基更常用的名字可能是“唐玄宗”或“唐明皇”。很多中国人还有西文名字,如孔子叫做“Confucius”,忽必烈叫做“Klablai:Khan'’等等,我必须搜索他们所有的名字。在西文文献中搜索中国人的名字,还面临一个拼音体系不同的问题。在我们建立自己的汉语拼音体系之前,国际上通用威托玛拼音拼写中国人的名字。比如孙中山叫做"St-n’Yat—sen'’,必须穷尽名人的所有中西文名字,搜索的结果才可能是客观的。这其实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仅仅一份名单的出炉就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

人名搜索的第三个问题是,有些字串不仅仅是一个人名,它同时还有其他的意义。例如,如果我们搜索“管子”,搜索的结果就不仅仅包括“管仲”,还包括被俗称为“管子”的“管道”。因此我进行第一次搜索时,“管仲”的排名在前十位之列。这引起了我的怀疑,加上了适当的限制词,才使“管仲”的名次降到相对正常的位置上。用汉语拼音搜索西文中的中国人名,陷阱就更多。例如,你想搜索“张衡”的汉语拼音“Zhang Heng'’,其实你搜索出来的结果的中文原文可能是“张恒”、“张横”或者是“章恒”、“章横”,甚至是一家叫做“章亨”的企业。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办法,就是在汉语拼音名字前面加上人物的头衔或限定词,如“Poet Li Bai”,“Mili‘tary Sun wu”等等。这样搜索出来的名单才可靠。

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中国第一份由虚拟的网络给出的名人影响力排序表终于诞生了。

需要解释的一点是,本名单没有收入现代政治人物。这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现代政治人物目前仍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发挥着影响,因此他们的历史作用仍需要时间的检验。相应地,对现代政治人物的争议较大,很多争议是无法调和的。其二,由于有关这些现代政治人物的历史档案仍未解密,而没有资料就没有发言权。基于这两点,对他们的评价还是留给后人来进行吧。

[他们为什么入选]

区区五十人的一个名单,入选的都是中国历史上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很多人物类别,入选的仅仅只有一个人。例如,民族英雄入选的,只有岳飞,连文天祥都落选了;名相入选的,只有诸葛亮,连魏征都无此殊荣;古代改革家入选的,只有王安石,商鞅都名落孙山。那么,这些入选的人入选的原因是什么,落选的人落选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通过对这些人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了影响名人影响力的几个因素:

一、是否有多方面的事功。

中国古人对一个人不朽的评价标准是所谓“三不朽”,即“立功”、“立德”、“立言”。用这个标准来评价名人的影响力,屡试不爽。凡是在这三种事功中有两项者,他们的排名就非常靠前。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名人在三个方面都有成就。诸葛亮是一个最接近“三不朽”的人物,但由于他的形象传奇色彩太浓,因此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三不朽”。

二、是否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

这个因素和上一个因素有联系,但不完全相同。很多名人虽然只有一个方面的事功,但其贡献仍然是在多个领域。例如,欧阳修的事功主要是“立言”,但他是在两个领域立言——文学和史学。凡是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的人,他的排名就会靠前;或者在单个领域的贡献不足以使他入选五十人名单的话,一旦他在多个领域有贡献,他就进入了这个顶级人物的名单。再以欧阳修为例,如果他不是拥有“文学家”和“史学家”两个头衔,他是进不了这个五十人名单的。在这方面,最出色的当属苏轼,他在诗、词、文、书法方面都是顶尖人物。

三、是否是传奇人物。

所谓传奇人物,是指一个人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他还演化成了文学形象和舞台形象。例如,诸葛亮、曹操能在名单中有如此靠前的位置,就是《三国演义》和无数的“三国戏”助了他们一臂之力。而玄奘能够入选这个名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西游记》的功劳。

四、是否悲剧人物。

一个人命运的悲剧色彩也在影响他的影响力。悲剧是最能够给人以震撼的力量,悲剧人物也最容易被人们所回忆和怀念。在汉民族抵抗外侮的历史上,比岳飞贡献大的大有人在,但岳飞却成为了忠君爱国的象征,这就是因为他的死是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历史上的英雄不计其数,而项羽却最常被人记起,也是他身上的悲剧色彩在起作用。

五、时间的影响。  一个人的网络影响,主要还是他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影响的反映。因此,距离我们时间较近的人物就占了很大的便宜。清代以前影响巨大的名臣很多,但大多都没有进入这个五十人的名单,而清代的名臣就有两人入选——曾国藩和李鸿章。他们的入选,就是因为他们距离现在还不太远。随着时尖的推移,这个名单必然发生改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历史名人网络排行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永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04445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5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0
16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