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在媒介中是怎样被再现的?谁定义了风险、威胁与危险,为什么?媒介塑造的科学形象怎样影响了公众的看法?关于当前的科学争论,文化与媒介研究能作何解释?《媒介、风险与科学》的作者以一种高度有效的方式,将这些跨学科研究的多重线索带来的各种真知灼见编织在一起。详细剖析了科学通过何种程序被赋予了“新闻价值”。
图书 | 媒介风险与科学/媒介与文化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科学在媒介中是怎样被再现的?谁定义了风险、威胁与危险,为什么?媒介塑造的科学形象怎样影响了公众的看法?关于当前的科学争论,文化与媒介研究能作何解释?《媒介、风险与科学》的作者以一种高度有效的方式,将这些跨学科研究的多重线索带来的各种真知灼见编织在一起。详细剖析了科学通过何种程序被赋予了“新闻价值”。 内容推荐 《媒介、风险与科学》对于许多重要问题都进行了令人兴奋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必要的框架,可用以理解媒介如何再现科学和风险的一些关键议题。斯图亚特·艾伦(Stuart Allan)以一种高度有效的方式,将跨学科研究的多重线索带来的各种真知灼见编织在一起。他探讨的论题包括:科幻小说中科学的角色,例如《星际旅行》、《X档案》中的“伪科学”问题,以及科学博物馆是怎样展示科学的。作者特别关注科学新闻,详细剖析了科学通过何种程序被赋予了“新闻价值”。此书还用一些独立的章节来探讨媒介如何描绘环境风险、艾滋病、由转基因食品和BSE(疯牛病)等带来的食品恐慌,以及克隆人等问题。本书内容相当新颖,对于文化与媒介研究、科学研究、新闻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领域的学生和学者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目录 致谢 前言 1 导论:媒介、风险与科学 科学与公众 有风险的科学,靠不住的媒介 2 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中的科学 超科学的奇妙故事 外星世界 终极边界 3 大众文化中的科学 事实就在那里 科学家的大众化形象 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被展示的科学 4 科学新闻 科学与社会 使科学具有新闻价值 作为新闻来源的科学家 传播风险 5 媒介、风险与环境 生活在风险社会 勾画“环境”状况 核梦魇 报道环境问题 6 人身安危:艾滋病的新闻报道 一种非道德/道德恐慌 疫情的报道 傲慢与偏见 新世纪的HIV/AIDS 7 食品恐慌:疯牛病和转基因食品 媒介中的食物恐慌 发疯的牛,愤怒的人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 吸取教训了吗? 8 人的变异: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电子人和克隆人 弗兰肯斯泰因的怪物 由血肉和钢铁构成 试管婴儿,被设计出来的孩子 克隆人 关键概念词汇表 参考文献 索引 (目录、内容和作者简介的编译者为王维佳)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媒介风险与科学/媒介与文化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斯图亚特·艾伦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2412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2 |
出版时间 | 2007-06-01 |
首版时间 | 2007-06-01 |
印刷时间 | 2007-06-01 |
正文语种 | 英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06.2 |
丛书名 | |
印张 | 1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5-6603号 |
版权提供者 | 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亚洲)公司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