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长线(资金集团的成功之道)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本书里,你会看到那些发生在将资金集团打造成一个极为成功的投资组织的人们身上的传奇故事。在众多成功的间隙里偶尔也出现过一些失败。   本书风格文雅、诙谐睿智、文笔流畅。查尔斯·埃利斯具有一种与弥达斯点金术截然相反的魔术。如果他点到了金子,金子就被赋予了生命。很难想象还能有哪一个作家能够把关于管理服务的讨论和过户代理功能写得这么有趣。查理对投资业务的深刻理解无人能及。读者将开始一顿丰蛊的精神大餐,祝您好胃口!

内容推荐

资金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资管理组织之一,在其成立至今7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卓越的投资绩效,管理资产超过1万亿美元。但由于资金集团拒绝任何媒体的宣传,在业外鲜有人知。在高风险的投资行业,是什么让它能经历一次次的惊涛骇浪而长盛不衰?本书首次带你走进最优秀的私人投资公司——资金集团——来领略其出色的投资风采。

作者以采访和叙事为主要形式,深入浅出地描述了资金集团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其中包括许多充满智慧和值得回味的细节。除了着重描写了资金集团的优秀投资人之外,本书还深入阐述了资金集团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长期投资战略,正是这些因素使得资金集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投资专家最想工作的地方。通过本书,读者可以首次领略世界顶尖投资公司及其主人翁的风采。

目录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公司的创建

第二章 保持活力

第三章 多元顾问制度

第四章 组织核心

第五章 共同基金的发售

第六章 破釜沉舟:资金集团

第七章 为股东服务

第八章 并购和新办企业

第九章 资金监护信托公司

第十章 全球投资

第十一章 新兴市场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

第十三章 管理

第十四章 薪酬

第十五章 投资

后记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试读章节

林德利·莫顿(Lindley Morton)13岁时离家出走,做过实验室的助手,为一家水泥公司做过销售,接着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过海军的飞行员。战争结束之后,只有20几岁的莫顿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菲尼克斯维尔发现了一家被遗弃的水泥工厂。他了解到这家工厂的所有者是本地的银行(因工厂的抵押人未能偿清债务而被取消了赎回权),就约定与银行的行长见面,并大胆地提出购买这家水泥工厂。

“你出多少价钱?”

“你要多少呢?”

“我的银行借给了原来的所有者100万美元,所以这就是我的底线。”

“很好!但是现在我只能现付1美元,其余的款项我在10年之内付清。”

“成交!”

随着时间的推移,莫顿将这家企业逐渐发展了起来,尤其是在他遇到了乔纳森·贝尔·洛夫莱斯的亚拉巴马州,他的企业发展得更好。后来,洛夫莱斯请他加入美国投资公司的董事会。1928年,莫顿将水泥厂卖掉。他看到了其他的公司所有者以极高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企业,他也知道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他卖了个好价钱,但是很快就遇到了问题。

莫顿将卖企业所得金额的三分之一投到了一个看上去十分令人激动的新的投资行业一华尔街一个新成立的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初期取得了很明显的成功,这些信托公司通过层层的控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控股公司获得了对一批经营公司的金字塔式的控制权,激起了人们对杠杆融资的极高利润额的期待心理。但是金融杠杆是一把双刃剑,而且莫顿的主要投资放在了运气不佳的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 Trading Company),而这家公司经营得很差。高盛公司的股票一下子从其最高价格下跌了98%。

尽管失去了整整三分之一的财富,林德利·莫顿仍然还是个富人。当他的儿子科尔曼‘莫顿(Coleman Morton)在耶鲁大学上大学四年级时,他选择的论文题目是经济学方面的,对银行服务收费的研究。莫顿在加利福尼亚州完成论文研究期间,被邀请到他父亲来自亚拉巴马州的朋友乔纳森·贝尔·洛夫莱斯的办公室里兼职。

从耶鲁大学毕业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服役之后,莫顿于1945年以初级分析员的身份加入了资金集团。一年之后,他离开资金集团加入了父亲和兄弟们的石油开采业,期待着有重大的发现。可是经过几年的开采仍没有取得显著进展,老莫顿就将儿子们召到了一起:“我一直在努力教你们如何用100美元的赌本赢钱,可是你们就连两美元的小赌博游戏也没有学会。因此你们都被解雇了!”科尔曼·莫顿于1949年回到了资金集团,努力地工作,而且干得不错。他在资金集团所挣得的股份数量一度高达10%,加上他手头的期权则达到25%,即使今天来看,这样的持股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莫顿身材高挑、英俊潇洒、很有魅力。因为成绩优异,在耶鲁大学成为Phi Beta Kappa学术荣誉协会会员。与资金集团大多数人衣着保守、态度谦恭截然相反,讲究穿着风格、充满自信、性格开朗的莫顿身上穿的是萨维尔·罗高级套装,每天都在胸前口袋里放一条不同颜色的手帕。他见多识广,做事情总讲究风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去的都是豪华俱乐部,浑身总是洋溢着一股深深的自信。他的样子就像是个CEO。莫顿富有十足的个人魅力,说话声音洪亮清晰,在公众场合是演说的高手,在资金集团一贯低调、保守的管理人员中,他是个非常显眼的证券组合经理人。莫顿的脑子里充满了新颖和大胆的想法,在资金集团的证券组合经理人中他是个具有支配力量的人物。他受到了为资金集团销售共同基金的券商和华尔街头面人物的广泛认可。但是这样的人物并非只有莫顿一个。

乔纳森·贝尔·洛夫莱斯坚信,任何管理工作的成功都离不开发掘、激励和支持杰出的人才,因此他一次又一次地将杰出人才吸引到资金集团,就像他当年将杰出人才吸引到底特律的E.E.麦克龙公司一样。  哈勒斯顿·J.“哈迪”·霍尔(Harleston J.“Hardy”Hall)1936年作为一名分析员加入了资金集团。作为证券组合的一名管理人和分析员,霍尔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当他在纽约单独做一项研究项目的那几年中贡献更大。除了对东海岸所有的公司都进行研究之外,他还担任了资金集团驻华尔街的首席联络官。作为佐治亚工学院的工程师,霍尔确信,股市一定具有某种内在的能够被理解的机制。他认为关键的问题应该是知道收益的潜在规律,因此他尤其关注季度收益下降了的公司,总是试图理解其中的奥妙。

查克·希姆普(Chuck Schimpff)在芝加哥的邓恩一布拉德斯特里特公司待了几年之后来到了资金集团,在1950年组建美国共同基金公司(资金集团的第二个共同基金公司)时,希姆普承担了组建公司所需的绝大多数工作。希姆普为人诚实,每天都认真地计算公司所需支付的销售税。他对公司给他的额外津贴甚感自豪,并希望比他年轻的人称呼他“希姆普先生”,除此之外,他还拥有一个专门留给他的停车位。由于接近退休年龄,他并不是每天都来公司上班,所以某位大楼经理开始将车停在希姆普的车位上。尽管受到了警告,但是这位经理仍然占用希姆普的车位,因此,希姆普直接采取了行动:他买了一条又长又重的钢链,将这辆入侵的车子锁在了一根柱子上。锁好之后在车上留下了一张纸条,说开锁的钥匙在他的办公室里。

在底特律办事处工作的朱尔斯·霍夫曼(Jules Hoffman)是工业公司方面的专家,尤其是汽车公司。而汽车行业越来越高的销售额又刺激了对橡胶、钢铁和所有汽车零部件的需求。霍夫曼的习惯是每天走访三四个公司,并在当天晚上就每个公司写一份长达六页的报告。利用一种省时的标准化的格式,他可以在第二天完成几份报告并将其邮寄到办事处。霍夫曼和蓝领工人相处得十分愉快,正如他所忠告的那样,“如果你总是与人为善,你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

1948年,资金集团的规模仍然很小,而且业务也不繁忙:只有16位员工和一个资产为1 750万美元的共同基金公司,外加封闭式的太平洋美国人基金,真是没有什么发展的势头。

洛夫莱斯绝妙地展示了他设计金融结构的技巧,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创建了美国共同基金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模式。接着,为了防止发生任何可能毁掉这笔交易的泄秘事件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美国共同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合并。这家封闭式的投资公司以净资产大幅折价出售其股份,所以持股人都很高兴地来到美国共同基金公司购买这些权益。这次合并将美国共同基金公司的资产一下子提高到了1000万美元,这个新的共同基金公司所带来的大量管理费使资金集团第一次有了盈利。它也给资金集团带来了经纪人能够销售的第二个共同基金公司(这些经纪人曾担心当实行许可证时美国投资公司的潜力会降低)。资金集团很快将拥有第三个共同基金公司,华盛顿共同基金(见第五章)。

1954年,由于股市的坚挺,共同基金公司的销售业务也好转起来,资金集团有史以来首次完完全全地盈利了。洛夫莱斯此时充满信心地认为资金集团的利润将会持续下去,就开始将资金集团的股份卖给其他的重要合伙人。

后来被认为是洛夫莱斯所做的最重要的聘用工作看上去一定是最容易的:他聘用了他的儿子。可是这件任务并非那么轻而易举。乔恩·洛夫莱斯1950年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之后非常不愿意加入他父亲的公司。他学的专业是经济学和社会制度,并在这个专业上首次对产业心理学产生了兴趣。尽管父子之间相互十分尊重,但是他们之间的个人关系并不总是那么融洽。

乔恩·洛夫莱斯从小生长在富裕的家庭里,但是却立志要走自己的路,并且总是担心由于父亲的关系自己会被父亲所主宰或者被迫接替父亲的工作。因此,年轻的洛夫莱斯开始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在暑假期间就在洛克希德和太平洋金融公司的人事部门打工,毕业之后来到了太平洋金融公司工作。但是一年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想在太平洋金融公司长期工作,必须再找别的什么工作。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找了个机会,建议儿子来资金集团工作,“这个工作就是与人和数字打交道。而这两方面你都不错。反正你也在考虑找别的工作,为什么不来这里试试呢?我想你会喜欢这个工作的。即使你不喜欢,如果我有什么不测,了解这个公司的情况对我们的家庭也是很有用的。”1951年10月,乔恩·洛夫莱斯以统计员的身份来到洛杉矶总部,加入了资金集团。可是此时他仍然犹豫不决。他给自己设定了两个阶段:6个月和24个月。头6个月进展得不错,但是直到第18个月时,他还是没打算长期待下去。后来因为父亲的健康状况恶化,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见第四章)。

1953年,资金集团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乔纳森·贝尔·洛夫莱斯突然心脏病发作。医生要求58岁的他至少休息一年。幸运的是,洛夫莱斯又活了26年,直到1979年他84岁时逝世。这个事件对公司领导层的影响显而易见;对投资工作的影响几年之后也显露了出来。

P14-18

序言

查理每推出一部新书都令我们欢欣鼓舞,能够为他的书撰写序言令我深感荣幸。就知识而言,整个投资行业都欠了查理大大的一笔债。他是金融界的泰山北斗,思维敏捷的思想家,金融市场上敏锐的观察家。他是一位将严谨的学风和最普通的常识完美地结合到一起的作家,是一位有影响的顾问。他给整个投资行业留下了深刻、永久的印象。他所创建的格林威治合伙人公司(Greenwich Associates)以及他所撰写的文章和著作帮助成千上万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高了投资决策的档次。查理的作品已经成为投资界的经典指南。《失败者的游戏》是进入投资界的人所必读之物。《如何在失败者的游戏中获胜》为投资机构和个人如何进行有效的资产部署和分配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指南。《经典:投资者选集》(第一卷和第二卷)汇集了投资领域的主要作品,这些作品曾经帮助将投资管理这门行业从艺术上升到了科学。《华尔街的人们》(第一卷和第二卷)介绍了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等杰出人物。现在,他又推出了《长线——资金集团的成功之道》。这是一部关于世界上最大和最成功的投资公司之一的资金集团的故事。

从许多方面来说,查理·埃利斯都是讲述这个杰出公司的故事的最合适的人选。资金集团的创建和维系这个公司的价值观与查理自己的格林威治合伙人公司的发展可谓是异曲同工。促成格林威治合伙人公司成为全球最佳的金融战略咨询公司的各种因素和资金集团的成功之路十分相似。查理对资金集团的评价是“所有的工作都十分完美”。这两家公司经营原则中最重要的部分也许就是绝对的正直和“一切为顾客着想”这两个因素。在当今研究成果弄虚作假、内部交易成风、肮脏的薪酬安排和那些把公司的利益看得高于股东利益的共同基金公司盛行的时代,能让我们聊以自慰的就是,那些追求基本价值观的公司也能繁荣昌盏。这些基本的价值观就是:坚持正确的道路、目光长远、永远坚持质量和优秀。最后一点就是,很显然,资金集团和格林威治合伙人公司的领导们都是一批具有远见卓识、坚韧不拔和富有灵感的人。他们深知将一个新兴企业领向辉煌需要付出多少艰辛。

确实,这部书所代表的是一种完美的结合:投资界最敏锐的观察家之一和有史以来最杰出的投资公司的一次珠联璧合。查理不仅充满了睿智,他还是一位职业听众。在准备撰写这部书时,他采访了资金集团的那些创业者们,并且让所有接受过他采访的人都深信,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至关重要。他意识到了将一群精英融为一个有机体是多么重要,而且深知不断提高优质标准的重要性。能以如此娴熟的技艺和既挑剔又充满理解的眼光讲述资金集团的故事,这个人选非查理·埃利斯莫属。

然而,从另一个意义上讲,查理又是写这部书可能性非常小的人选,我也是给这部书撰写序言可能性非常小的人选。查理和我乃神交。我们都认为,不断地选择股票是一种必输无疑的游戏,职业投资忠告中最有用的功能就是要根据不同投资者的需要、情况和偏好来选择合适的资产组合,而不是根据所看到的价值的变化从一种股票转到另一种股票。其实,要想挽回输掉的游戏,你必须利用投资基金买进和持有那些包含具有广泛市场指数的股票(以及证券和房地产投资信托股)。在查理和我共事的一个投资基金委员会上,他曾经严厉地批评我对指数化的支持不够热情(我建议开始时只将证券组合的一半指数化,空理想做的则要多得多)。查理认为我们的股票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人才济济而且又都锲而不舍,所以没有谁能够“做得此别人好到哪里去,尤其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更是如此”,可是他为什么又要撰写一部书来赞扬一个公司,而这个公司存在的理由又是对证券组合进行积极的管理呢?

就资金集团的美德写一部书至少应该有两个正当的理由,即使对像查理和我这样坚定的倡导指数化的人来说也是这样。

要赞扬资金集团的积极的管理人员的第一个理由源自于有效市场理论中的一种基本的反论。假如市场永远是那么完美无缺地有效率,职业人士就不会受到激励去获取那些能够迅速反映在市场价格上的信息了。市场需要一些职业人士来保障信息能够迅速地体现在市场价格上,而那些职业人士也必须得到高于市场的回报来补偿他们做基础研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我坚持认为,人们在寻找定价错误的证券上花费了太多的精力,而从这种做法上真正获得收益的投资者却寥寥无几。但是如果人人都在指数化证券投资基金上投资,那么市场也不可能有效率。尽管听起来或许有些似是而非,但市场还是需要像资金集团这样的企业来保证让低成本的指数化真正成为一项制胜的战略。

第二个理由是,资金集团是取得了丰厚的长期投资回报的资本管理公司中真正的凤毛麟角者。由资金集团所管理的共同基金的记录都公开,我们可以对比广泛的指数化基金来检查这些基金的长期结果。在下面的表格里,我将资金集团所管理的国内普通股票共同基金的结果与标准普尔500企业和威尔希尔(Wilshire)5000企业指数的收益做了比较。标准普尔500企业和威尔希尔5000企业的收益是按照30年的期限所展示的,而普通股共同基金的收益也是根据同一时期做的比较。根据表格的显示,假如投资者们当初是在资金集团所管理的那些共同基金里投的资,他们是会得到更大的收益的。投资公司的确为其投资者们取得了高于平均数甚至是远远高于平均数的市场收益。

那么资金集团的秘诀是什么呢?当大多数的公司都在赔钱(至少就投资结果而言是在赔钱)的时候,为什么这个公司却能在投资的竞赛中脱颖而出呢?在这本书里,查理讲述了资金集团的故事,并且告诉世人这家公司的组织是如何为了持续性的成功而打造的。

在资金集团成功背后众多的因素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第一个因素是,在一个“明星”和傲慢十分普遍的行业里,资金集团具有组织自己“知识工人”的独特方式。资金集团在聘用、培训和开发自己杰出的投资分析员的过程中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在公司里没有骄傲自大的明星大腕,那些不利于员工在一起有效工作的等级标记完全取消。该公司成功地创造了一种相互信赖、相互尊重和人际间愉快相处的和谐局面。

资金集团组织特色的第二个因素(也是相关的因素)是其对证券组织管理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多元顾问制度”(multiple counselor system)。一个公司的证券组合并非交给一个经理去管理,而是交给若干个经理(其中可能包括该公司的某些研究分析员),每个经理只负责所有证券组合基金的一部分,并做出直接投资的决定。这个制度保证不会出现明星大腕经理,而且有效地解决了投资组织所特有的一个问题:随着管理的资产规模的越来越大,一个证券组合的经理的灵活度往往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最后一个因素是,资金集团在时尚不断变换和投资风格不断改变的大潮中始终注重长期。在注定要出现的经营低潮期时,资金集团对“你们准备怎么变化?”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不准备改变”。当竞争对手们将时尚的产品(比如新的互联网或者高科技基金)带到市场上时,资金集团并没有推出类似的产品。资金集团不出风头。资金集团的领导人对传颂自己基金的故事没有兴趣(尤其是对传颂那些热门故事更不感兴趣),因为他们知道投资者们往往是在最糟糕的时间把钱投入到这种基金当中,而这时候投资结果很可能变得微不足道。资金集团甚至根本不使用“表现”这个术语来形容投资结果,因为该公司认为,“表现”只能用来形容好莱坞或者纽约的演员们的表演。

在本书里你会看到那些发生在将资金集团打造成一个极为成功的投资组织的人们身上的传奇故事。在众多成功的间隙里偶尔也出现过一些失败。《长线——资金集团的成功之道》风格文雅、诙谐睿智、文笔流畅。查尔斯·埃利斯具有一种与弥达斯点金术截然相反的魔术。如果他点到了金子,金子就被赋予了生命。我很难想象还能有哪一个作家能够把关于管理服务的讨论和过户代理功能写得这么有趣。查理对投资业务的深刻理解无人能及。读者将开始一顿丰蛊的精神大餐,祝您好胃口!

伯顿·G.麦基尔

《漫步华尔街》作者

后记

学习和思考资金集团始于1967年我在加州卵石滩的时候,我当时乘坐巴士正准备去旧金山机场。当巴士慢慢开出车道的时候,我很惊讶发现迈克·沙纳汉正朝车窗慢慢走过来,他向我招手并温和地笑着。我们三天前在一个证券组合投资管理集中研讨会上刚见过面。这次研讨会上,我的权贵引发了关于几个投资难题的讨论,与会的二十多位“壮志凌云”的证券投资组合经理人都真诚地交换了意见。沙纳汉是个直言不讳的人,在讨论中他有时会妥协有时也会寸步不让,和我在好几个问题上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我知道在那几天的交往中我们都彼此互相尊重,但是他如此热情地为我送别还真出乎我的意料。

这时,坐在我和车窗之间那位瘦小的女士也向迈克招手。“你认识那个人吗?”我问她。“对,他是我儿子。你认识他吗?”“可以这么说吧,我们前几天刚见过面。我们在投资管理各个方面集中讨论了整整三天,我发现他是我所见过的最敏锐最棒的思想家之一。我知道他在一家有名的机构里工作。”

沙纳汉夫人说:“那么你可不可以帮我一个忙,你能不能告诉我我儿子到底是做什么的。他不好意思自己告诉我,也许他认为我不会理解他干的那一行。”

我们有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这个时间足够让我们交谈。那时我刚开始认识到,个人才能、组织形式、核心价值、职业修养、人际交流这些因素是如何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如何帮助塑造了现在的资金集团。在此后的35年中我将了解得更多,特别是在过去的六年中,我得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特权(过去还没有人有过此特权,因为资金集团对公开宣传不感兴趣,并且有意避开公众视线),来采访资金集团中几十名合伙人,而且采访是在一系列长时间真诚的讨论中进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与1967年沙纳汉夫人向我询问关于资金集团的情况以及资金集团领军人物的工作时相比,这本书给出的回答远比我当时给她的回答要好得多。

读者朋友有权利了解并判断我全部观点的出发点,特别是因为这些观点十分鲜明。三十年里我大部分时间是格林威治合伙人公司主管合伙人(managing Partner),在这期间我一直给200多个优秀的机构投资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做研究性的咨询工作。这些公司主要是在美国,但是也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欧洲的公司。我是这些机构长期的机要顾问,这个非同小可的特权位置让我理解投资机构和他们的领导人所遇到的各种挑战。

从几个方面来看,写这本书都是一次了不起的个人经历:首先,我有特权去学习资金集团作为一个机构是如何运作的,这种特权从职业角度来看是相当诱人的。尽管我知道对资金集团的惯常评价是“管理精湛”,但是身临其境之后,这个机构良好的管理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过去的40年中,我作为顾问,认识了100多家领先的投资机构和另外100家其他领域的专业公司,据我所知,资金集团是所有这些公司中管理最好的投资机构。我确信资金集团也是全世界最好的机构之一、全世界管理最好的专业公司之一,而在公司设计、员工组合方面很可能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公司。

令我深深感激的是,资金集团的几十位资深合伙人在谈到这个优秀组织在历史上所经历过的重大决定和重要发展事件时,对我都是坦诚相告。资金集团一贯坚持绝对隐私权,但是资金集团里几乎所有的高管都愿意拿出足够的时间和我进行多次的详细讨论。尽管所有的评价和解释都是由我来做,但是在说明资金集团所执行的一些深思熟虑的政策时,资金集团的合伙人给了我巨大的帮助,在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准确性上他们也帮助很大。写作此书也是去亲身经历这个独特机构怎么运作的另一种途径,去认识如此多出色的职业人,在资金集团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大型投资机构如何汇聚他们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了解资金集团不同部分的合伙人们(还有其他人)不厌其烦和坦诚地为我提供信息,他们都对本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几位还邀请我去他们家里进行详谈,有些讨论会持续几个小时。之后又多次请我去他们家里。他们是(按照英语字母顺序排列):

Antoine van Agtmael  Marj Fisher  Jon Lovelace

Tim Arinouf Heidi Fiske  Rob Lovelace

Bill Bagnard  Jim Fullerton  Jack MacDonald

Dick Barker  Bill Grimsley  Mitch Milias

Joe Beles Paul Haaga  George Miller

Bob Cody  Ed Hajim  Coleman Morton

Don Conlan  Graham Holloway  Bernie Nees

Gordon Crawford  Bill Hurt  Bill Newton

Mark Denning  Mike Johnston  Ng Kok Song

Jim Drasdo  Bob Kirby  Shelby Nortkin

Jim Dunton  Karin Larson  Vic Parachini

Bob Egelston  John Lawrence  Jason Pilalas

David Fisher  Jim Lovelace Henry Porter

Jim Ratzlaff  John Seiter  Ursula Van Almisick

Steve Reynolds  Mike Shanahan Thierry Vandeventer

Claude Rosenberg  Nilly Sikorsky  Shaw Wagener

Julie Roth Don Smith  Cathy Ward

Jim Rothenberg  Wally Stern  Edus Warren

Ted Samuels  James Stewart Pat WoOlf

Howard Schow Don Valentine  Jim Zukor

在结束的时候,我要表达三个愿望。第一个愿望很明显,那就是让读者通过此书了解资金集团和该公司的员工、理念、工作风格以及价值观,而阅读此书的过程是一种享受。

第二个愿望是,我所描述的资金集团是准确和客观的,应该达到资金集团合伙人的期待,也应使我感到不辱使命。

第三个愿望是,我非常希望资金集团在当时接受这个建议时是正确的:这个建议就是,通过全面了解这个出色的机构,资金集团应该和那些有着浓厚兴趣的人共同分享一些有价值的经验。

当读者回过头来再思考资金集团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希望你们能够思考一些我感觉最有意义的见地和教训:

·如果你正在寻找工作,请留心资金集团是怎样为特别有能力和自律的人提供工作机会、让他们为一个重要的机构贡献力量、以此来体验个人和职业成就感——所有这些都是杰出人才和有志职业人最终的目标。如果你是一名认真的学生,在学习怎样最好地领导并管理当今的专业机构时,你会在这里发现灵感:资金集团创造了一个能使人充分施展才能的环境,它吸收并培养了很多杰出人才,反过来这些人又是资金集团的主力军——不管是对于公司的创优环境还是最终的成果都是主力军。我希望读者同意,我们都可以从这个职业机构中学到很多,因为尽管资金集团很大,但是它的组织结构却是以人为本的。

·如果你负责管理的是彼得·德鲁克所说的“知识型工人”,我建议你还是谨慎为好。对于职业服务组织的管理人员来说,试图去适应或采用资金集团的部分管理程序是件非常诱人的事情。但是如果对资金集团的整个管理过程没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并全身投入,那么对其个别管理经验的借鉴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个管理过程的主要内涵包括:全力以赴地实现优秀的投资效益、致力于为个人和机构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严格的绩效考核、客观公正的决策和奖惩、灵活机动的组织机构以及以结果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而且从另一方面讲,对资金集团管理程序的完全照搬照抄也是非常危险的。资金集团的领导层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每一位有疑问的来访者,资金集团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充分论证的,即使这样也没有哪一项是永恒不变的。除了永争第一和为公司的三类主顾:投资者、合伙人和所有者提供优质服务这两大长期目标以外,公司的其他方面存在着无数的变量。

·如果你要寻找一个投资管理公司,而且还认为资金集团适合你或你的家族抑或是你所关心的机构,那么我在这里要提醒你一个事实:如果你要找寻的是能和你长期合作的投资管理者,那你在选择时就不能仅仅考虑其近年的投资成果、目前的资产状况和某一个或几个投资经理。相反,应该像选择配偶一样,更多地去注意一些持久的方面,例如性格、价值观、信仰、能力、人品等等。对于一个商业机构来说,这些因素就是它的企业文化,即所谓的软因素。它们不像那些硬因素,例如投资表现那样来去匆匆,而是任凭时间流逝,情况变化而贯彻始终。

任何投资机构中真正持久的元素就是其文化或叫做企业价值观。年复一年,它吸引着大批优秀的员工为公司研究调查、制定投资决策,从而使公司不断达到其实际的、长期的目标。对于资金集团的领导层来说,他们的工作重点不是优秀的投资结果,而是实现这些投资结果的手段,比如:招募、发展、组织和奖励那些有才能、有献身精神的高效率的员工,这样做不仅能够保证持长久优秀的投资结果,而且可以吸引、培训、鼓励后来者。

最后我还要说一点。读者朋友都知道,我对资金集团评价极高,它作为一个机构、一种文化、一个天才和忠诚之士的集合体赢得了我的敬意。在我研究投资管理的三十多年里,资金集团的能力是最卓越的。我相信资金集团是独一无二的。但是问题来了。假设你是个阿拉帕霍部落的侦察兵,在穿越亚利桑那大沙漠时骑马走在部落的最前头。突然你来到了雄伟壮阔的大峡谷边缘,面对此情此景,你会做些什么?这时大部队在你身后几英里开外,你会掉转头回去向后面的人描述你的见闻吗?或者是心里明白别人一定会认为你在夸张,就故意轻描淡写以便使描述听起来更可信?但是如果即使那样做了,大部队还是认为你是在吹牛,又该怎么办?或许什么也不说心底里暗暗希望他们能够亲自到大峡谷边缘去看看更好。然而倘若他们阴差阳错,没有看到大峡谷的这处边缘,反倒顺着科罗拉多河而下了呢?

很久以前我就做了个决定:“看见什么就说什么。”我今年已经66岁,想改变本性恐怕也已经晚了。我酷爱卓越,现在既然已经找到了它,我诚心和大家分享这条好消息。

资金集团创办至今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其打造者和领导者是两位十分杰出的人才:乔纳森·贝尔·洛夫莱斯和乔恩·洛夫莱斯。作为资金集团的创始人,乔纳森·贝尔·洛夫莱斯赋予了公司核心的价值观:注重长期;高度关注创新及创新者的,始终如一地要求职业高标准,坚持以充分论证为基础的稳健投资;珍视一流人才及这些人才被合理组织起来时所产生的效应;一贯地重视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在资金集团真正向全球化迈进、规模和国际投资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作为公司长期的主要负责人,乔恩·洛夫莱斯顺利完成了几项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设,培育了公司的内部力量。和父亲一样,乔恩·洛夫莱斯尊重和爱护有投资天分、对客户服务尽职尽责的员工;拥有长期的战略洞察力;对个人投资者的利益怀有深深的责任感;数理能力极强,客观公正谦虚谨慎;此外对棒球还非常痴迷。

尽管洛夫莱斯父子两代人都对资金集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坚持认为许多人都为公司的发展壮大付出了心血,公司的成功一直是而且将永远是广大员工辛勤工作的积累和沉淀。

仆人型的领导人在优秀职业机构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他们是一批拥有特殊洞察力的强者。他们是非常优秀的父母:可能不清楚他们的孩子将来会做什么,多年来他们所做的只是尽心尽力去关注孩子意志力和技能的健康成长,等有一天孩子成熟了,可以自己做决定了,优秀的父母就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与之相似,一个机构仆人型领导者的工作重点也集中在内部和心理上:聘用和培养有才干的员工、培育企业文化和企业风气、确保分权和自律的、促进精确客观的信息交流、处理麻烦事和清除闲言碎语。同时,一个公正合理的财务、职业和个人奖惩制度也要由上层领导来保障。该制度必须建立在一种能够激发个人和整个组织为了公司既定的外在目标和战略而奋力拼搏的价值观之上。

资金集团的仆人型领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这用亚里士多德对三种领导风格的概括来解释再合适不过了:

1.理性。理智逻辑的推论,它能说服人们去接受并追随某一特定的计划或战略。

2.感性。富有感情、鼓舞人心的领导风格,它能劝诱人们去跟随某一个人。

3.气质。终极目标或者承诺目标的价值和重要性,它能让人们忠实于领导人的价值观。

亚里士多德认为大多数领导人的风格充其量只涉及这其中的一种。他惧怕以感性为领导基调的人物,尊重将理性和气质巧妙结合的管理者。资金集团的仆人型领导们致力于对员工权利的保障和对企业财富的追求,他们正是使理性和气质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典范。

资金集团许多职业人抱着“要做就做得最好”的信念,为了自己的事业不断奉献。而资金集团的冒险故事就是这种人类精神的最好体现。鉴于过去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可能很难想象资金集团将怎样继续保持它过去的发展速度,怎样继续为大量的职业人提供工作机会。显然,挑战是巨大的。但是资金集团旗下大量年轻职业人的创造力及其可行性极强的企业计划都预示着公司未来的成功。

读者有权利了解我的想法,但是我坚决认为我的观点不应该和对资金集团的客观描述混为一谈。这毕竟是他们的故事。所以我在本书的每一章节前都附上了“给读者的提示”,目的是为读者研究资金集团所面临的挑战提供视角,当然这些挑战也是其他投资公司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尽管资金集团的几十位合伙人为我真正理解这家公司都提供了大量的帮助,但我书中只援引了其中几位合伙人的原话。还有很多重要的个人尚未被提及。其实,有几百位合伙人都为资金集团的发展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为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很显然,我们不可能对他们一一详述。同样我们也无法罗列绝大多数能决定资金集团未来命运的人。正像乔恩·洛夫莱斯所说:“公司真正的力量体现在无数有才干有献身精神而又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员工身上。”但是用少数的合伙人来代表一个人数众多的团体对于资金集团的个案是可行的,因为在资金集团,只有通过充分公开的讨论得出一个广泛的大致上一致的结论后才能最终做出任何决定,因此本书就拿单个的员工来代表资金集团这个可能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职业知识型员工的组织。

书评(媒体评论)

资金集团由一家因个人兴趣而成立的小型投资公司,壮大成美国三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和全球最大的独立投资研究组织之一。70多年的发展历程,让这个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投资者之一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受推崇的投资管理公司,展现了她的核心价值观:注重长期投资、密切关注创新和创新者、始终如一地要求高职业标准,坚持以充分论证为基础的稳健投资、珍视并合理地组织一流人才,一以贯之地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资金集团的故事见证了美国金融市场的跌宕起伏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更反映了其独特的投资理念和管理体制。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基金业来说,足资借鉴。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刘遵义

“资金集团的故事就像约翰。格里沙姆的惊悚小说那样让人爱不释手……欢迎了解世界上公认最好的基金管理组织。”

——英国《金融时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长线(资金集团的成功之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查尔斯·埃利斯
译者 吴文忠//吴陈亮//常长海//王元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07627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4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7.123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5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京权图字01-2006-0662
版权提供者 John Wiley&Sons,Inc.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