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五灯会元(插图本)/四库家藏
内容
编辑推荐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禅宗亦常以灯比喻可开明启智的无边佛法。“五灯”系指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北宋临济宗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北宋云门宗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南宋临济宗悟明的《联灯会要》;南宋云门宗正受的《嘉泰普灯录》5部禅宗灯录,共150卷。杭州灵隐寺释普济曾对其中重复冗赘部分进行删减、编排,合“五灯”为一书,此次我们就是在此基础上再次精心校订,留取其精要奥妙的文章,选录汇成《五灯会元》,供读者阅读参考。

除了精审精校外,本书收录作品通篇配有注音和注释。同时我们为书中部分文章配以珍贵精美的大幅木版画,展示名僧圣祖悟道成佛的经历和生平的奇闻异事。并以言辞优美,简练活泼的解说为辅助,达到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大大提高本书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内容推荐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禅宗亦常以灯比喻可开明启智的无边佛法。“五灯”系指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北宋临济宗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北宋云门宗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南宋临济宗悟明的《联灯会要》;南宋云门宗正受的《嘉泰普灯录》5部禅宗灯录,共150卷,先后于北宋景德元年至南宋嘉泰二年的近两百年间分别成书。杭州灵隐寺释普济曾对其中重复冗赘部分进行删减、编排,合“五灯”为一书,按禅宗五家七宗分卷叙述,整理成为20卷的《五灯会元》。此次我们就是在此基础上再次精心校订,留取其精要奥妙的文章,选录汇成《五灯会元》,供读者阅读参考。

除了精审精校外,本书收录作品通篇配有注音和注释。在注音工作中,我们以还原古音为基础,参考多个经典版本,对文中出现的生僻字的读音慎重推敲,力求精确无误。鉴于本书为佛教经典,其中不乏佛教专用词以及人物名号的略称等,我们也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对其中的典故、特有名词进行注释,力求浅显易懂便于读者阅读。同时我们为书中部分文章配以珍贵精美的大幅木版画,展示名僧圣祖悟道成佛的经历和生平的奇闻异事。并以言辞优美,简练活泼的解说为辅助,达到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大大提高本书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此外,鉴于《五灯会元》中的偈语、禅言多为僧人即兴而发,随性而为,言语难以记述。加注译文恐收一家之言,难免断章取义,顾此失彼,失掉经典中所蕴涵的无限禅意与意趣,灵动与智慧。故反复斟酌后决定放弃加注译文,将《五灯会元》以原汁原味的面目呈于读者案头。请读者自行体悟其中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奥妙道理。

《五灯会元》中多用日常生活中常见之事点悟、教化众人,亦可用于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加注重自身精神的修养与提升,拥有达练的处事态度,洒脱面对无常世事,助您更好的学习、工作、生活。此书如酒,愈尝愈觉其回味醇厚甘美;此书如茶,愈品愈觉其意味深远悠长。但若读者自感未从书中体悟出禅学道理,也无需遗憾沮丧,妄自菲薄。不妨将本书作为了解中古古典文化和佛教渊源的床头读物,闲来读上几页,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企望佛教经典中的警句禅语、经典故事,确能重新开启您被生活所累的智慧之眼。

目录

阅读指南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卷一

七佛

毗婆尸佛

尸弃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孙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叶佛

释迦牟尼佛

西天祖师

摩诃迦叶尊者

阿难尊者

商那和修尊者

优波鞠多尊者

提多迦尊者

弥遮迦尊者

婆须蜜尊者

伏驮蜜多尊者

胁尊者

龙树尊者

迦那提婆尊者

罗喉罗多尊者

僧伽难提尊者

伽耶舍多尊者

鸠摩罗多尊者

阁夜多尊者

婆修盘头尊者

师子尊者

东土祖师

菩提达磨大师

慧可大祖禅师

僧璨鉴智禅师

道信大医禅师

弘忍大满禅师

慧能大鉴禅师

 卷二

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

牛头山法融禅师

牛头山智岩禅师

牛头山慧忠禅师

天柱崇慧禅师

鹤林玄素禅师

径山道钦禅师

鸟窠道林禅师

五祖大满禅师旁出法嗣

北宗神秀禅师

嵩岳慧安国师

五台巨方禅师

嵩岳破灶堕和尚

六祖大鉴禅师旁出法嗣

江西志彻禅师

永嘉玄觉禅师

南阳慧忠禅师

荷泽神会禅师

文殊菩萨

维摩大士

善财童子

须菩提尊者

天台寒山

天台拾得

明州布袋和尚

 卷三

六祖大鉴禅师法嗣

南岳怀让禅师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

南岳下二世

百丈怀海禅师

归宗智常禅师

大珠慧海禅师

百丈惟政禅师

泐潭法会禅师

兴善惟宽禅师

五台隐峰禅师

 卷四

南岳下三世

黄檗希运禅师

大慈寰中禅师

五峰常观禅师

洛京嵩山和尚

芙蓉灵训禅师

五台智通禅师

南岳下四世

罗汉宗彻禅师

灵树如敏禅师

台州浮江和尚

漳州罗汉和尚

南岳下五世

刺史陈操尚书

长庆道巘禅师

 卷五

六祖大鉴禅师法嗣

青原行思禅师

青原思禅师法嗣

石头希迁禅师

青原下二世

药山惟俨禅师

丹霞天然禅师

京兆尸利禅师

青原下三世

道吾宗智禅师

云岩昙晟禅师

椁树慧省禅师

刺史李翱居士

米仓和尚

青原下四世

石霜庆诸禅师

渌清禅师

投子大同禅师

 卷六

青原下五世

九峰道虔禅师

郢州芭蕉禅师

观音岩俊禅师

青原下六世

新罗清院禅师

泐潭神党禅师

泐潭山明禅师

 卷七

青原下二世

天皇道悟禅师

青原下三世

龙潭崇信禅师

青原下四世

德山宣鉴禅师

青原下五世

岩头全奯禅师

泉州瓦棺和尚

青原下六世

瑞岩师彦禅师

保福从展禅师

龙华灵照禅师

长生皎然禅师

 卷八

青原下七世

瑞峰神禄禅师

大宁隐微禅师

报慈文钦禅师

报恩道熙禅师

报恩行崇禅师

龙山文义禅师

报国院照禅师

青原下八世

紫盖善沼禅师

枣树二世和尚

福林院澄禅师

青原下九世

眉州黄龙禅师

奉先慧同禅师

 卷九 沩仰宗

南岳下三世

沩山灵祜禅师

南岳下四世

仰山慧寂禅师

香严智闲禅师

京兆府米和尚

南岳下五世

南塔光涌禅师

仰山东塔和尚

武当佛岩晖禅师

南岳下六世

资福如宝禅师

黄连义初禅师

慧林鸿究禅师

南岳下七世

潭州鹿苑和尚

幽谷法满禅师

南岳下八世

三角志谦禅师

兴阳词铎禅师

 卷十 法眼宗

青原下八世

清凉文益禅师

青原下九世

天台德韶国师

观音从显禅师

永明道鸿禅师

青原下十世

永明延寿禅师

青原下十一世

云居契瑰禅师

灵隐玄本禅师

青原下十二世

灵隐延珊禅师

荐福归则禅师

 卷十一 临济宗一

南岳下四世

临济义玄禅师

南岳下五世

兴化存奖禅师

镇州万寿和尚

桐峰庵主

南岳下六世

南院慧颙禅师

西院思明禅师

南岳下七世

风穴延沼禅师

南岳下八世

首山省念禅师

潭州灵泉和尚

南岳下九世

铁佛智嵩禅师

首山怀志禅师

 卷十二 临济宗二

南岳下十世

石霜楚圆禅师

琅邪慧觉禅师

华严道隆禅师

南岳下十一世

双峰省回禅师

道吾悟真禅师

香山蕴良禅师

华岩普孜禅师

南岳下十二世

大沩慕喆禅师

寿宁齐晓禅师

南岳下十三世

普照晓钦禅师

福严真禅师

南岳下十四世

法轮彦孜禅师

万寿慧素禅师

南岳下十五世

瑞岩如胜禅师

 卷十三 曹洞宗一

青原下四世

洞山良价禅师

青原下五世

曹山本寂禅师

白水本仁禅师

洞山道全禅师

京兆蚬子和尚

青原下六世

蕲州广济禅师

百丈超禅师

紫陵匡一禅师

 卷十四 曹洞宗二

青原下七世

益州崇真禅师

鹿门谭禅师

袁州仰山和尚

双泉道虔禅师

五峰绍禅师

青原下八世

谷隐知俨禅师

北禅怀感禅师

青原下九世

谷隐契崇禅师

药山利昱禅师

青原下十世

福严审承禅师

梁山善冀禅师

青原下十一世

芙蓉道楷禅师

青原下十二世

丹霞子淳禅师

净因法成禅师

鹿门法灯禅师

青原下十三世

长芦清了禅9币

天童正觉禅师

青原下十四世

天童宗珏禅9币

大洪法为禅师

青原下十五世

雪窦智鉴禅师

超化藻禅师

 卷十五 云门宗一

青原下六世

云门文偃禅师

青原下七世

德山缘密禅师

香林澄远禅师

披云智寂禅师

北禅寂禅师

湘潭明照禅师

青原下八世

韶州大历和尚

智门光祚禅师

祥符云豁禅师

青原下九世

洞山晓聪禅师

白马辩禅师

青原下十世上

云居晓舜禅师

承天惟简禅师

 卷十六 云门宗二

青原下十世下

天衣义怀禅师

圆通居讷禅师

智海本逸禅师

青原下十一世

蒋山法泉禅师

归宗慧通禅师

大梅法英禅师

惠林宗本禅师

法云法秀禅师

临安智才禅师

天钵重元禅师

青原下十二世

清献赵抃居士

法云善本禅师

华严智明禅师

青原下十三世

雪峰思慧禅师

天台如庵主

慧林怀深禅师

 卷十七 临济宗三

南岳下十一世

黄龙慧南禅师

南岳下十二世

黄龙祖心禅师

黄檗惟胜禅师

泐潭洪英禅师

南岳下十三世上

黄龙悟新禅师

泐潭善清禅师

内翰苏轼居士

清凉慧洪禅师

石头怀志庵主

 卷十八 临济宗四

南岳下十三世下

罗汉系南禅师

宝相元禅师

荐福道英禅师

育王净昙禅师

参政苏辙居士

南岳下十四世

万年法一禅师

圆通道曼禅师

中岩蕴能禅师

南岳下十五世

荐福择崇禅师

报恩法常首座

南岳下十六世

万年昙贯禅师

 卷十九 临济宗五

南岳下十一世

杨歧方会禅师

南岳下十二世

白云守端禅师

南岳下十三世

五祖法演禅师

南岳下十四世

昭觉克勤禅师

南岳下十五世上

径山宗呆禅师

虎丘绍隆禅师

 卷二十 临济宗六

南岳下十五世下

龙翔士珪禅师

黄龙法忠禅师

南岳下十六世

教忠弥光禅师

玉泉宗琏禅师

南岳下十七世

净慈昙密禅师

报恩法演禅师

试读章节

罗睺罗多尊者

原文

罗睺罗多尊者,迦毗罗国人也。行化至室罗筏城,有河名曰金水,其味殊美,中流复现五佛影。祖告众曰:“此河之源,凡五百里,有圣者僧伽难提居于彼处。佛志:‘一千年后,当绍①圣位。”’语已,领诸学众,溯流而上。至彼,见僧伽难提安坐入定②。祖与众伺之。经三七日,方从定起。

祖问曰:“汝身定邪,心定邪?”提曰:“身心俱定。”祖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提曰:“虽有出入,不失定相。如金在井,金体常寂。”祖曰:“若金在井,若金出井,金无动静,何物出入?”提曰:“言金动静,何物出入?言金出入,金非动静。”祖曰:“若金在井,出者何金?若金出井,在者何物?”提曰:“金若出井,在者非金。金若在井,出者非物。”祖曰:“此义不然。”提曰:“彼义非著。”祖曰:“此义当堕。”提曰:“彼义不成。”祖曰:“彼义不成,我义成矣。”提曰:“我义虽成,法非我故。”祖曰:“我义已成,我无我故。”提曰:“我无我故,复成何义?”祖曰:“我无我故,故成汝义。”

提曰:“仁者师谁,得是无我?”祖曰:“我师迦那提婆,证是无我。”难提以偈赞曰:“稽首提婆师,而出于仁者。仁者无我故,我欲师仁者。”祖以偈答曰:“我已无我故,汝须见我我。汝若师我故,知我非我我。”难提心意豁然,即求度脱③。祖曰:“汝心自在,非我所系。”语已,即以右手擎金钵,举至梵宫,取彼香饭,将斋大众,而大众忽生厌恶之心。祖曰:“非我之咎,汝等自业。”即命难提分座同食,众复讶之。祖曰:“汝不得食,皆由此故。当知与吾分座者,即过去娑罗树王如来也。愍④物降迹,汝辈亦庄严劫中已至三果而未证无漏者也。”众曰:“我师神力,斯可信矣。彼云过去佛者,即窃疑焉。”

难提知众生慢⑤,乃曰:“世尊在日,世界平正,无有丘陵,江河沟洫,水悉甘美,草木滋茂,国土丰盈。无八苦、行十善,自双树示灭八百余年,世界丘墟,树木枯悴,人无至信,正念轻微,不信真如,唯爱神力。”言讫,以右手渐展入地,至金刚轮际,取甘露水,以琉璃器持至会所。大众见之,即时钦慕,悔过作礼。于是,祖命僧伽难提而付法眼。偈曰:“于法实无证,不取亦不离。法非有无相,内外云何起?”祖付法已,安坐归寂。四众建塔。当前汉武帝二十八年戊辰岁也。

注释

①绍:继承。

②入定:佛教徒修行的一种方法,闭眼静坐,控制思想,不起杂念。

③度脱:指超度解脱人世的生死苦难到达仙佛境界。

④愍:可怜,怜悯,哀怜。

⑤慢:轻慢,看不起。

僧伽难提尊者

原文

僧伽难提尊者,室罗筏城宝庄严王之子也。生而能言,常赞佛事。七岁即厌世乐,以偈告其父母曰:“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愿哀愍故。”父母固止之,遂终日不食。乃许其在家出家,号僧伽难提。复命沙门禅利多为之师。积十九载,末尝退倦。每自念言:“身居王宫,胡为出家?”

一夕,天光下属,见一路坦平,不觉徐行。约十里许,至大岩前,有石窟焉,乃燕寂于中。父既失子,即摈①禅利多出国,访寻其子,不知所在。经十年,祖得法受记已,行化至摩提国,忽有凉风袭众,身心悦适非常,而不知其然。祖曰:“此道德之风也。当有圣者出世,嗣续祖灯乎?”  言讫,以神力摄诸大众,游历山谷。食顷,至一峰下,谓众曰:“此峰顶有紫云如盖,圣人居此矣。”即与大众徘徊久之。见山舍一童子,持圆鉴②直造祖前。祖问:“汝几岁邪?”曰:“百岁。”祖曰:“汝年尚幼,何言百岁?”童曰:“我不会理,正百岁耳。”祖曰:“汝善机邪?”童曰:“佛言:若人生百岁,不会诸佛机,未若生一日,而得决了之③。”祖曰:“汝手中者,当何所表?”童曰:“诸佛大圆鉴,内外无瑕翳。两人同得见,心眼皆相似。”彼父母闻子语,即舍令出家。祖携至本处,授具戒讫,名伽耶舍多。

他时闻风吹殿铃声,祖问曰:“铃鸣邪?风鸣邪?”舍多曰:“非风铃鸣,我心鸣耳。”祖曰:“心复谁乎?”舍多曰:“俱寂静故。”祖曰:“善哉!善哉!继吾道者,非子而谁?”即付法眼。偈曰:“心地本无生,因地从缘起。缘种不相妨,华果亦复尔。”祖付法已,右手攀树而化。大众议曰:“尊者树下归寂,其垂荫后裔乎!”将奉全身于高原建塔,众力不能举,即就树下起塔。当前汉昭帝十三年丁未岁也。

注释

①摈:排斥,弃绝;把某人赶出去。

②鉴:镜子。

③决了之:了悟人生真谛。P24-27

序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世人眼中,禅悟之道正如此偈语般,是玄而又玄的东西。一般人难以窥得其中奥妙,且与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格格不入。然而紧张的生活节奏,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使人精神焦虑,倍感疲惫。偶尔静思,却发现自己沦为了工作的机器,金钱的奴隶,精神家园早已经在物质的洪流中被冲得支离破碎。

于是,便有人愿意执起一卷经书,细细研读,慢慢品味。经卷中禅师僧众的一问一答、一嬉一笑、一怒一喝,蕴含了无限的禅意与哲理,给人以启迪,在讲述禅道间抚平创伤,涤荡心灵,平添一份安宁祥和。

如有僧问道于赵州禅师,答曰:“吃茶去!”吃饭、饮茶、穿衣、言谈坐卧间皆有道,又何处去求道。这不正如生活,我们总是抱怨生活中的不顺遂,难得有发自内心的快乐满足,其实快乐与满足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宗元与道谦外出参学时曾说,有五件事是别人无法帮忙的:走路、吃饭、饥、渴、排泄。独立自主、追寻自我、完善自我,这便是佛家修行的最大特色之一。其中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豁达洒脱,令人心向往之。而何为“禅”,何谓“道”。这些太过艰深玄妙的东西反而淡了。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禅宗亦常以灯比喻可开明启智的无边佛法。“五灯”系指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北宋临济宗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北宋云门宗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南宋临济宗悟明的《联灯会要》;南宋云门宗正受的《嘉泰普灯录》5部禅宗灯录,共150卷,先后于北宋景德元年至南宋嘉泰二年的近两百年间分别成书。杭州灵隐寺释普济曾对其中重复冗赘部分进行删减、编排,合“五灯”为一书,按禅宗五家七宗分卷叙述,整理成为20卷的《五灯会元》。此次我们就是在此基础上再次精心校订,留取其精要奥妙的文章,选录汇成《五灯会元》,供读者阅读参考。

除了精审精校外,本书收录作品通篇配有注音和注释。在注音工作中,我们以还原古音为基础,参考多个经典版本,对文中出现的生僻字的读音慎重推敲,力求精确无误。鉴于本书为佛教经典,其中不乏佛教专用词以及人物名号的略称等,我们也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对其中的典故、特有名词进行注释,力求浅显易懂便于读者阅读。同时我们为书中部分文章配以珍贵精美的大幅木版画,展示名僧圣祖悟道成佛的经历和生平的奇闻异事。并以言辞优美,简练活泼的解说为辅助,达到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大大提高本书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此外,鉴于《五灯会元》中的偈语、禅言多为僧人即兴而发,随性而为,言语难以记述。加注译文恐收一家之言,难免断章取义,顾此失彼,失掉经典中所蕴涵的无限禅意与意趣,灵动与智慧。故反复斟酌后决定放弃加注译文,将《五灯会元》以原汁原味的面目呈于读者案头。请读者自行体悟其中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奥妙道理。

《五灯会元》中多用日常生活中常见之事点悟、教化众人,亦可用于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加注重自身精神的修养与提升,拥有达练的处事态度,洒脱面对无常世事,助您更好的学习、工作、生活。此书如酒,愈尝愈觉其回味醇厚甘美;此书如茶,愈品愈觉其意味深远悠长。但若读者自感未从书中体悟出禅学道理,也无需遗憾沮丧,妄自菲薄。不妨将本书作为了解中古古典文化和佛教渊源的床头读物,闲来读上几页,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企望佛教经典中的警句禅语、经典故事,确能重新开启您被生活所累的智慧之眼。

书评(媒体评论)

切见禅宗语要,具在五灯。卷帙浩繁,颇难兼阅。谨就景德灵隐禅寺,命诸禅人,集成一书,名日五灯会元,以便观览。

——沈净明

禅师的最明显的特质是在于强调内心的自证。这种自证,和庄子的坐忘、心斋和朝彻是如出一辙的。

——铃木大拙(日本佛教学者)

外以儒行修其身,内以释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歌诗琴酒乐其志。

——白居易

桑塔亚纳认为宗教是对自然生活所作的一种诗意的变形,以便使自然生活获得一种道德秩序,宗教成为理性的化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五灯会元(插图本)/四库家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释普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94567
开本 16开
页数 3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5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0
171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