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性化设计的基础来自欧美设计界的新思潮:用户研究。
首先系统地阐述“超人性化设计”这一新的设计研究理念的理论体系,通过对新理念的开放性特征的描述,使读者理解此设计理念的重要意义和推广价值;最后介绍了研究方法和技术。
其次着重对“超人性化设计”的研究过程的四个阶段展开具体阐述。
最后是结合设计案例很好地解释了国外一些设计如何实践“超人性化设计”这一设计理念,也广泛覆盖了设计的不同类别,如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和设计管理等,为不同领域的设计师提供有针对性的研究参考。
图书 | 当代设计研究理念(用户体验超人性化设计方法) |
内容 | 编辑推荐 超人性化设计的基础来自欧美设计界的新思潮:用户研究。 首先系统地阐述“超人性化设计”这一新的设计研究理念的理论体系,通过对新理念的开放性特征的描述,使读者理解此设计理念的重要意义和推广价值;最后介绍了研究方法和技术。 其次着重对“超人性化设计”的研究过程的四个阶段展开具体阐述。 最后是结合设计案例很好地解释了国外一些设计如何实践“超人性化设计”这一设计理念,也广泛覆盖了设计的不同类别,如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和设计管理等,为不同领域的设计师提供有针对性的研究参考。 内容推荐 设计理念和方法是当今使用者体验研究(User Experience Research,中文也译作“用户体验研究”)领域里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作者结合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超人性化设计”这个概念。它以人类学人种志为核心,结合多种社会科学的研究技术形成独特的设计研究体系。本书不仅阐述了超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还从其研究框架出发,逐一介绍了每一个研究步骤所需要的方法和技术。不仅如此,为了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超人性化设计,作者通过一个真实的实践案例——“上海地铁使用者体验研究”把有关的理论知识“串”起来,使本书的知识更具可操作性。 本书适用于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业的设计师,特别是那些在用户研究、用户体验、可用性研究等领域的实战人员。 目录 一 理论篇 1 反思传统人性化设计 2 重构人性化理念 3 从人类学得到启示 4 开放性的研究 5 交叉多元的设计方法 二 实战篇 1 界定课题 2 收集素材 3 整合数据——整理流程、归类分析 4 整合数据——建立需求层次模型 5 整合数据——建立需求层次模型 6 整合数据——环节与需求层次分析的相关性.. 7 整合数据——分析影响因素 8 整合数据——分析使用者评价因子 9 案例比较 三 设计篇 1 导向系统设计案例剖析 2 室内设计案例剖析 3 工业设计案例剖析 4 体验设计案例剖析 5 其他设计案例剖析 附录1 上海地铁换乘示意图 附录2 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网络线路示意图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当代设计研究理念(用户体验超人性化设计方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戴力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1305462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4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B47 |
丛书名 | |
印张 | 1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1 |
宽 | 171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5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