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史家绝唱,一曲无韵离骚。《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一部无与伦比的百科全书。2007年,百家讲坛年度主讲人王立群,一位研读《史记》四十年的学者,将从一代帝王汉武帝入手,以问题引出故事,以故事讲解人物,以人物解读历史,以历史启迪智慧。帝王本纪、王侯世家、将相列传、布衣游侠,人物群像奔来眼底;国运兴衰、王朝更替、事件始末、命运浮沉,沧桑往事涌上心头。

内容推荐

此为王立群“百家讲坛”录制年度大型系列节目《读史记》之汉武大帝。

本书以节目内容为蓝本,针对图书需要,进行润色、增补。全书分为9个大章,共36集;分别从汉武帝与司马迁、武帝继位、武帝新政、武帝军事外交、武帝朝堂、武帝平叛、武帝弄臣、武帝家庭关系、武帝功过,9大块进行精彩讲评。

目录

司马迁与《史记》

 1. 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 千古佳作

武帝继位

 2. 潜龙在渊:汉武帝继位 思念迭生

 3. 宫闱角逐:五女人争宠 悉数登场

 4. 立储风波:太子位角逐 暗斗明争

 5. 继位太子:皇十子胜出 吉人天相

 6. 景帝清障:皇长于自尽 干系难脱

 7. 平安太子:周亚夫就范 除却心患

武帝新政

 8. 董生对策:仲舒定大政 独尊儒术

 9. 窦婴为相:汉武帝钦点 新政栋梁

 10. 太后下政:汉武帝隐忍 皇权旁落

 11. 田窦交恶:权力更迭口 干戈必起

 12. 窦婴之死:离奇兔假案 武帝缄默

武帝军威

 13. 汉匈交兵:苟和至绝路 唯有一战

 14. 马邑之谋:汉武第一击 诱敌聚歼

 15. 初露锋芒:大将军卫青 汉武恩宠

 16. 李广难封:血性一男儿 命蹇吋乖

 17. 凿空西域:汉武帝海选 张赛胜小

武帝朝堂

 18. 公孙丞相:八十岁终老 官运奇异

 19. 煽风点火:公孙弘弄权 机关算尽

 20. 惜刀杀人:主父偃屈死 公孙谗方

 21. 以死杀人:一命换四命 张汤昭雪

 22.童言无忌:巧语胜直言 汲黯败阵

武帝平判

 23. 淮南大家:刘皇叔谋逆 恩怨久长

 24. 皇室恩怨:淮南王策反 杀父仇深

 25. 一错再错:汉武帝平叛 兵不血刃

武帝弄臣

 26. 另类奇才:厚待东方朔 匪夷所思

 27. 庐山真面:经纬天地才 屈尊界臣

 28. 琴挑文君:千年一骗局 劫色劫财

 29. 情变之谜:卓文君胆识 成就情圣

武帝家事

 30. 宠信江充:小人竟得志 武帝受骗

 31. 金屋藏娇:轻狂不自知 命中必废

 32. 一代将星:卫青霍去病 双子星座

 33. 太子失宠:汉武帝多疑 杯弓蛇影

 34. 巫蛊之祸:戾太子蒙冤 武帝丧子

 35. 临终托孤:汉武帝罪己 顾托得人

武帝功过

 36. 千秋功过:文治与武功 谁与评说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个女人,薄皇后。她是汉景帝的第一个皇后。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祖母就给他指定了这个皇后。

汉景帝的祖母是谁?她也姓薄,即薄太后。这个薄太后曾经是魏王魏豹的一个嫔妃。后来,魏豹兵败荥阳,被刘邦所杀,薄姬被刘邦收留。身为败将妻眷,薄姬在刘邦军中只能做一个普通女工。一次,刘邦偶然发现薄姬长得很漂亮,就把她选人后宫。当时正是楚汉战争的荥阳会战时期,历时漫长。刘邦的结发妻子吕后正在项羽的大营里做人质,刘邦身边早已聚集了很多女人。老实巴交的薄姬并没有引起他的关注。刘邦的这些嫔妃里有两个是薄姬的“发小”,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姐妹淘”。有一天.这两个女人聊天,嘲笑薄姬,说:我们姐妹曾经约好了,将来无论谁被皇上宠幸,千万别忘记了另外两个伙伴。现在我们都被宠幸了,就剩薄姬,运气不好,魅力不大,还在后宫里傻等着呢!这话刚好被刘邦听见,他顿生怜悯之心,就召见薄姬,要她伴寝。

薄姬一直是只默默无闻的“丑小鸭”。不过,给刘邦伴寝的这天晚上,她突然开了窍,变得很会说话。她说:我昨天晚上梦见苍龙盘腹,今天您就宠幸了我。这是一个贵征啊!意味着刘耶就是将来的“真龙天子”。薄姬这样善良木讷的老实人,也学会了不失时机地自我营销,可见宫闱竞争之激烈。不管此话是真是假,反正刘邦听了十分欢喜。为这一夜情,薄姬很幸运地怀孕了。这个孩子就是高祖刘邦八子中的第四子刘恒。这是她第一个幸运。

薄姬的第二个幸运之处在哪儿呢?就是她的不受宠。刘邦活着的时候,除了和薄姬有过一夜情,再也没有召弛过她。在后宫的众多妃嫔中,薄姬最受冷落。所以,吕后掌权时,她把刘邦的屺嫔全关在宫中,唯独放走了这个薄姬。为什么?吕后觉得薄姬无足轻重,量她到哪里也成不了气候。

薄姬到哪儿去呢?她去了代地,和她的儿子代王刘恒生活在一起。在戚夫人等众多妃嫔受迫害的时候,薄姬1F常意外地被放出了宫。

这还没完,吕后“清君侧”的第二步就是剪除皇子。在吕后最后疯狂的高后七年,三任刘姓赵王被害之后,H后召薄姬之子刘恒改任赵王,刘恒借口为嫡母守边,婉辞相拒,远离了这次对刘姓诸皇子的大屠杀。我们不知道刘恒顺利躲过这一劫,薄姬是不是发挥了作用无论如何,刘恒躲过去了,薄姬也躲过去了。这是薄姬的第三个幸运。

薄姬的守拙,如同《庄子·逍遥游》中的臭椿树。它的树干长满疙瘩不合绳墨,树枝弯弯曲曲也不合规矩;长在路边,木匠都不愿回头多看一眼。正是臭椿耐的“一无是处”,才保全了性命。

这就说到薄姬的第四个幸运高后八年(前180),齐王刘襄起兵,周勃、陈平、刘章内应,里外夹击,一举消灭了京城诸吕。荡平诸吕谁的功劳最大?齐王刘襄和他的弟弟刘章。但是,最后在继承人问题上,大臣们各自打了一番“小儿九”,不愿意拥立刘襄和刘章。因为他们年龄虽小,却非常能干。大臣们断定,如果这兄弟二人上台,以后局面将难以控制。倒是那个驽钝愚呆的代王刘恒,最适合做个傀儡皇帝;而且,刘恒的母亲薄太后非常谦恭,她的娘家人也奉公守法,不会造成外戚专权的局面。吕后临朝称制、手握帝位的废立大权,对西汉之后的历代王朝都是一个深刻教训。在立谁为帝的问题上,皇室子弟的娘家素质也成了一项重要标准。

于是,刘恒被拥立为皇帝,即汉文帝。汉文帝初一上位,马上露出了真面目,这是后话。我们要说的薄姬的第四个幸运就是:她的这个儿子刘恒,别人除诸吕浴血奋战的时候,他在代地休息;等诸吕除完了,他不费吹灰之力当了皇帝,薄姬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太后。

我们感叹薄姬“吉星高照”。没有任何护佑,也从来与世无争;不存在朋友,也就无所谓敌人。她始终处于政治斗争的盲点,即使在枪林弹雨中也毫发无伤。

但是,人的心气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儿子当了皇帝,自己成了皇太后,如今的薄太后既不是当年的织布女工,也不是不受宠的普通妃嫔;她现在日思夜想的就是,如何让帝国荣光从此照进娘家人永享富贵。儿子,薄太后已经管不了了。事不宜迟,就从孙子着手。薄太后的孙子正是当时的太子,日后的汉景帝。薄太后处心积虑,要为孙子选妃,点名薄家孙女。太子妃是什么前景啊?太子即位是皇帝,太子妃将来就是皇后。当年吕后不是专门给姓刘的皇子配姓吕的后人,刘吕配?薄太后也要“拉郎配”,搞刘薄配。可是,太子能喜欢祖母给他选的这个太子妃吗?不能。但是没有办法,这是老太后钦点的,在那样的环境之下,如果不服从,他极有可能丢掉太子之位。

这个太子妃在汉景帝即位以后,就是薄皇后。同样姓薄,薄太后是命超硬,薄皇后却实在命太薄。

景帝为太子时,薄太后以薄氏女为妃,及景帝立,立妃日薄皇后。皇后毋子,毋宠,薄太后崩,废薄皇后。

薄皇后的一生,始终没有生孩子。这在“母以子贵”的帝王之家是致命伤!汉景帝有十四个儿子,分别出自六个妃嫔,唯独这个正牌皇后没有儿子,的确匪夷所思。汉景帝的生育能力没有问题,他有十四个儿子为证啊。莫非薄皇后有问题,不具备生育能力?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汉景帝不喜欢薄皇后,导致皇后无子。吕后也曾为她的儿子汉惠帝选了一个亲外甥女,做惠帝的皇后。汉惠帝和后宫的宫女生了六个儿子,和这个张皇后却一个孩子也没有。这里面恐怕还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

因此,“皇后无子”,无非两个原因,一是不能生,一是不受宠。这就在汉景帝的宫闱之中,造成了非常复杂的局面。毕竟汉景帝即位以后,是要立太子的,“立嫡”无所依凭,皇后的位置能够坐得稳吗?一场宫闱角逐,就因为薄皇后无子、无宠而引发了。

“宠幸”突然变得很玄。薄太后因“无宠”而“幸”,薄皇后却因“无宠”而“不幸”。《庄子·逍遥游》中另有一说:农家有两只雁,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主人杀掉了那只不会叫的罹招待客人。薄家两代女人的“同途殊归”,恰恰对应了臭椿“无用”而保全、大雁“无用”而被杀。所以,故事的荒谬可以是滑稽,但人生的荒谬往往是残酷。

正因为“皇后无子”,汉景帝的十四个儿子都有了被立为太子的可能。这样,刘彘突破了“立嫡”第一关。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还有第二关——“立长”。排行第十的刘彘距离太子之位依然遥遥无期。这时,刘彘生命中第二个重要的女人出现了。P12-16

后记

《王立群读(史记)》的汉武帝部分终于于版了,这是我自2006年在《百家讲坛》开讲以来出的第一本书。

“读《史记》”何以从汉武帝读起?

《史记》共130篇,其中112篇是人物传记;《百家讲坛》是电视讲座节目,二者共同决定了我的读《史记》只能是以讲人物为主。但是,《史记》中的人物非常繁杂,大体集中于春秋战国、西汉开同、汉武帝三个时期。就汉代部分而言,西汉开围,有易中天教授的“汉代风云人物”系列,我去年也已经讲过项羽、吕后。因此,《史记》中的西汉中期人物就成为我此次“读《史记》”的首选。

西汉中期,人才辈出。如果一个一个人物单独开讲,势必支离破碎,缺乏相互照应。因此,我有必要采取一个妥当的办法,这就是选择此期的一个重要人物,以他的一生为线索,将其他人物穿插其中而这个中心人物非汉武帝莫属。

这就有了本书的“武帝继位”、“武帝军嘁”、“武帝朝堂”等若干单元。这些单元的取舍,颇费周折,而且,难免失衡。我只能尽其所能,保持一个相对的均衡。

本书所述人物以外,武帝朝还有些人物非常重要,但是,不得不舍,如桑弘羊。他是汉武帝一朝经济政策的主要制订者,但《史记》无传。再如苏武,《史记》也无传,我既是“渎《史记》”,为名正训顷计,只有忍痛割爱。

也有些人物,《史记》写得过于简清,仿佛流水帐,寥寥几句,某年某月某事而已,缺乏细节,人物形象难以确立,当然不适合在电视上讲,只能舍弃。

因此,本书名为“读《史记》之汉武帝”,并非备述武帝一朝的所有人物,只是扼要地介绍了武帝一朝的一些主要人物,为读者进一步阅读《史记》原文扫清一些障碍而已。

大家或许还会疑虑,《史记》中的《今本纪》(《武帝本纪》)早已佚失,“读《史记》”何以还从汉武帝人手? 

《史记》中《今上本纪》确实早已佚失,但是,《今上本纪》佚失了,不等于汉武帝不能讲,也不等于我不能从汉武帝人手讲《史记》。因为,我所讲的“汉武帝”,是从《史记》其他传记中抓取、提炼、重塑的一个汉武帝。

事实上,司马迁在《史记》武帝一朝的所有人物传记中都写到了汉武帝,我们很容易发现诸多朝臣、众多嫔妃的背后都站着一个血肉丰满,令人爱恨交织的汉武帝。所以,相对于本纪而言,阅读以列传为主的史料,反倒使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的汉武帝。

同理,“读《史记》”虽然理所当然以《史记》为主,但是,必须兼及《汉书》《资治通鉴》《汉纪》等史料。这是研究历史的常识。

历史上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一切我们只能称之为第一历史,而第一历史是永远无法再现的,一旦过去,就永远消失了。史学家们记载下来的历史我们称之为第二历史,第二历史是对第一历史的再现。第二历史由于史学家本人的观点、立场、视角不同,即使是同一历史事件,记述得也往往很不相同。

比如司马相如赴卓王孙之宴请,《史记·司马相如传》的记述是:“相如不得已强往”;《汉书·司马相如传》的记载是:“相如为不得已而强往”。这一“为”字深刻地揭露了司马相如极想去赴宴而又故作姿态的心理,实在是妙不可言。如果没有《汉书》的记载,我们对司马相如的作秀可能还看得不那么深刻,由于有了《汉书》的记载,我们才可以更深刻地解读司马相如“琴挑文君”的真相。

因此,广泛占有第二历史的资料是我们尽可能真实地还原第一历史的关键。  这里的资料还不仅仅是指史学文献,相关的文献资料也必须充分占有。我们还以《琴挑文君》为例。

最早提出司马相如劫财的是特别仰慕司马相如的西汉著名作家扬雄,他的《解嘲》一文中说:“司马长卿,窃赀于卓氏。”扬雄此文名气极大,又收在《昭明文选》之中,古代哪个“文化人”没有读过《昭明文选》?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说:“司马长卿,窃赀无操。”唐人司马贞《史记索隐》说:“相如纵诞,窃赀卓氏。”司马贞的《索隐》是《史记》“三家注”之一,读《史记》者又有谁不读《史记索隐》?因此,我提出司马相如劫财,只不过是对古人的定评作了论证。

至于《百家讲坛》主讲人讲的历史,则是第三三历史,是主讲人心中理解的历史,同样甚至更多地需要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进行综合研究,得出自己的看法,再通过通俗的讲述,让受众了解一个王朝,一段历史。

汉武一代,辉煌威武,值得讲述的人和事很多很多,本书因受种种条件限制.不可能尽现,是为遗憾,亦为必然。

借此机会,向全国广大观众,向《百家讲坛》,向长江文艺m版社,向为本书审稿的原“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历史学家、河南大学教授朱绍侯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大可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赵生群教授、俞樟华教授,河南大学巩留柱教授等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的博士生郭宝军、刘九伟、张自然,硕士生侯冬梅、胡晓杰、段黎、王晓阳,参与了本书最后的制表、文献覆核等工作,在此一并答谢。

王立群2007年4月5日于河南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立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34531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9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4.2-49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1: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