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杂剧形成史/中华文史新刊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中国戏剧史的专著,作者运用发现的唐宋杂剧、金元院本方面的新材料及大量的已知的材料,对杂剧发生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杂剧”观念的演化、宋代杂剧演化机理、脚色的由来及其意义、官本杂剧与金元院本剧目考释、剧目的分类与方法论意义、元杂剧的表演形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对“斫拨”、“则剧”、“合生”等戏剧史中的难题作出了新的诠释。本书提出的新理论——“类群理论”,是作者的研究课题及获奖项目,对杂剧的形成作出了新的形态描述和理论阐释,为戏剧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此课题被评为国家社科项目优秀成果,相关的著述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是具备一定学术水平的著作。此外,本书采用的“表演转向”的研究路径,从中国民间表演伎艺的“格式化框架内的套袭与变异”这一方法去考察戏曲发生与发展的路径,也颇具新意。

目录

前言 理论与方法

 一 总论——从新材料到新路向

 二 类群理论——杂剧形成的形上之思

第一章 杂剧的发生

 第一节 有关唐代杂剧的四条材料

 第二节 “杂剧”的观念史

 第三节 《教坊记》“杂剧”条之歌舞戏疏证

 第四节 唐代杂剧的形态

 第五节 早期杂剧的演出方式——以热戏为例

第二章 唐代杂剧释疑

 第一节 “斫拨”与唐代杂剧形态

 第二节 “则剧”解谜

 第三节 “合生”与唐宋伎艺

 第四节 类群理论在唐代杂剧研究中的运用

第三章 宋代杂剧及其演化机理

 第一节 新发现的北宋杂剧史料及其分析

 第二节 杂剧形成的机理

 第三节 宋代杂剧类群的相关群落

 第四节 “南戏”本义与发源地

 第五节 “鹘伶声嗽”与南戏体制渊源

第四章 脚色的起源

 第一节 关于脚色制的本体思考

 第二节 末色缘起

 第三节 净色由来

 第四节 何以先有副净后有净——兼论副净的起源

 第五节 旦色得名

 第六节 亚脚色诸名考

第五章 宋代官本杂剧剧目研究

 第一节 学术史的回顾和本书的视点

 第二节 剧目类型与伎艺类型

 第三节 和曲之剧剧目考

 第四节 爨体之剧剧目考

 第五节 脚色之剧剧目考

 第六节 酸体之剧剧目考

 第七节 杂体之剧剧目考

第六章 金元院本研究

 第一节 何谓院本

 第二节 学术史的回顾

 第三节 金元院本的著录、分类及其考释的依据与方法

 第四节 《四道姑》、《呆秀才》院本的发现及现存金元院本

 第五节 “上皇院本”的蕴意及剧目考

 第六节 “霸王院本”的英雄渴望及剧目考

 第七节 “拴搐艳段”释义、形态及剧目考

 第八节 “打略拴搐”解题、剧目考及方法论意义

 第九节 “冲撞引首”解题、形态及剧目考

 第十节 “诸杂大小院本”的形态及剧目考

 第十一节 “诸杂院爨”的形态及剧目考

第七章 元杂剧的表演形态

 第一节 元杂剧与南戏中人物上下场的表演按语

 第二节 作为插演的戏曲

 第三节 元杂剧中的“坐演”方式

主要引用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杂剧形成史/中华文史新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晓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57850
开本 16开
页数 5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10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5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809.2
丛书名
印张 3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2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