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千年文化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秋雨文化》丛书之一,是余秋雨的最新力作。翻开此卷,余秋雨将带你再次翻越中国文化的千山万水,带你走进甲骨文,走进老子、孔子、墨子,走进曹氏父子;告诉你他对中国文化的最新感悟和洞见,告诉你中国文化的长寿之谜和六大缺憾……

内容推荐

《秋雨文化》丛书是迄今最新最全的余秋雨文集。《秋雨文化》丛书共分四卷:《千年文化》、《游走废墟》、《回望两河》和《舞台哲理》。

《千年文化》是余秋雨的最新力作。翻开此卷,余秋雨将带你再次翻越中国文化的千山万水,带你走进甲骨文,走进老子、孔子、墨子,走进曹氏父子;告诉你他对中国文化的最新感悟和洞见,告诉你中国文化的长寿之谜和六大缺憾……

一套精致的《秋雨文化》丛书是当代中国人的案头必备。读《秋雨文化》,再次感受余秋雨带来的文化大餐和文化震撼;读《秋雨文化》,静心全览余秋雨数十年的文化耕耘和文化开拓。

目录

卷一 文化透视

问卜中华

古道西风

黑色光亮

丛林地带

长寿之谜

六大缺憾

卷二 贬官风骨

洞庭一角

柳侯祠

苏东坡突围

流放者的土地

卷三 小人身影

历史的暗角

遥远的绝响

关于名誉

关于谣言

关于嫉妒

卷四 书院风雨

笔墨祭

风雨天一阁

青云谱随想

藏书忧

千年庭院

试读章节

洞庭一角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恢复名誉。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例子太多了。这次去洞庭湖,一见岳阳楼,心头便想:又是它了。一O四六年,范仲淹倡导变革被贬,恰逢另一位贬在岳阳的朋友滕子京重修罢岳阳楼,要他写一篇楼记,他便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直到今天,大多数游客都是先从这篇文章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楼的。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已成为一般中国人都能随口吐出的熟语。

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楼,已被这篇文章重新构建。文章开头曾称颂此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于是,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上刻这两句话。进得楼内,巨幅木刻中堂,即是这篇文章,书法厚重畅丽,洒以绿粉,古色古香。其他后人题咏,心思全围着这篇文章。

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奇事:先是景观被写入文章,再是文章化作了景观。借之现代用语,或许可说,是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罢了。在这里,中国文学的力量倒显得特别强大。

范仲淹确实是文章好手,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响亮。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忧后乐的哲言,让人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吞纳。

于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了成了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

但是,洞庭湖没有这般小。

范仲淹从洞庭湖讲到了天下,还小吗?比之心胸湫隘的文人学子,他的气概确也令人惊叹,但他所说的天下,毕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大一统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于是,忧耶乐耶,也是丹墀金銮的有限度延伸,大不到哪里去。在这里,儒家的天下意识,比之于中国文化本来具有的宇宙意识,逼仄得多了。

而洞庭湖,则是一个小小的宇宙。

你看,正这么想着呢,范仲淹身后就闪出了吕洞宾。岳阳楼旁侧,躲着一座三醉亭,说是这位吕仙人老来这儿,弄弄鹤,喝喝酒,可惜人们都不认识他,他便写下一首诗在岳阳楼上:

朝游北海暮苍梧,

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

朗吟飞过洞庭湖。

他是唐人,题诗当然比范仲淹早。但是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迹掩盖了,后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这位道家始祖。若把范文、吕诗放在一起读,真是有点“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庄与顽泼,执著与旷达,悲壮与滑稽,格格不入。但是,对着这么大个洞庭湖,难道就许范仲淹的朗声悲抒,就不许吕洞宾的仙风道骨?中国文化,本不是一种音符。

吕洞宾的青蛇、酒气、纵笑,把一个洞庭湖搅得神神乎乎。至少,想着他,后人就会跳出范仲淹,去捉摸这个奇怪的湖。一个游人写下一幅著名的长联,现也镌于楼中: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史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泪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他就把一个洞庭湖的复杂性、神秘性、难解性,写出来了。眼界宏阔,意象纷杂,简直有现代派的意韵。

那么,就下洞庭湖看看吧。我登船前去君山岛。

这天奇热。也许洞庭湖的夏天就是这样热。没有风,连波

光都是灼人烫眼的。记起了古人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个“蒸”字,我只当俗字解。

丹纳认为气候对文化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以前很是不信。

但一到盛暑和严冬,又倾向于信。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是九月十五日,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秋空明净,可让他想想天下;秋风萧瑟,又吹起了他心底的几丝悲壮。即使不看文后日期,我也能约略推知,这是秋天的辞章。要是他也像今天的H子来呢?衣冠尽卸,赤膊裸程,挥汗不迭,气Ⅱ嵩吁吁,那篇文章会连影子也没有。范仲淹设想过淫雨霏霏的洞庭湖和春和景明的洞庭湖,但那也只是秋天的设想。洞庭湖气候变化的幅度大着呢,它是一个睥性强悍的活体,仅仅一种裁断哪能框范住它?

推而广之,中国也是这样。一个深不见底的海,顶着变幻莫测的天象。我最不耐烦的,是对中国文化的几句简单概括。哪怕是它最堂皇的一脉,拿来统摄全盘总是霸道,总会把它丰富的生命节律抹煞。那些委屈了的部位也常常以牙还牙,举着自己的旗幡向大一统的霸座进发。其实,谁都是渺小的。无数渺小的组合,才成伟大的气象。

终于到了君山。这个小岛,树木葱茏,景致不差。尤其是文化遗迹之多,令人咋舌。它显然没有经过后人的精心设计,突出哪一个主体遗迹。只觉得它们南辕北辙而平安共居,三教九流而和睦相邻。是历史,是空间,是日夜的洪波,是洞庭的晚风,把它们堆涌到了一起。

挡门是一个封山石刻,那是秦始皇的遗留。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巡游到洞庭,恰遇湖上狂波,甚是恼火,于是摆出第一代封建帝王的雄威,下令封山。他是封建大一统的最早肇始者,气魄宏伟,决心要让洞庭湖也成为一个驯服的臣民。

但是,你管你封,君山还是一派开放襟怀。它的腹地,有舜的女儿娥皇、女英坟墓,飘忽瑰艳的神话,端出远比秦始皇老得多的资格,安坐在这里。两位如此美貌的公主,飞动的裙裾和芳芬的清泪,本该让后代儒生非礼勿视,但她们依凭着乃父的圣名,又不禁使儒生们心旌缭乱,不知定夺。

岛上有古庙废基。据记载,佛教兴盛时,这里曾鳞次栉比,拥挤着寺庙无数。缭绕的香烟和阵阵钟磬声,占领过这个小岛的晨晨暮暮。吕洞宾既然几次来过,道教的事业也曾非常蓬勃。面对着秦始皇的封山石,这些都显得有点邪乎。但邪乎得那么长久,那么隆重,封山石也只能静默。

岛的一侧有一棵大树,上嵌古钟一口。信史凿凿,这是宋代义军杨么的遗物。杨么为了对抗宋廷,踞守此岛,宋廷即派岳飞征剿。每当岳军的船只隐隐出现,杨么的部队就在这里鸣钟为号,准备战斗。岳飞是一位名垂史册的英雄,他的抗金业绩,发出过民族精神的最强音。但在这里,岳飞扮演的是另一种角色,这口钟,时时鸣响着民族精神的另一方面。我曾在杭州的岳坟前徘徊,现在又对着这口钟久久凝望。我想,两者加在一起,也只是民族精神的一小角。  可不,眼前又出现了柳毅井。洞庭湖的底下,应该有一个龙宫了。井有台阶可下,直至水面,似是龙宫入口。一步步走下去,真会相信我们脚底下有一个热闹世界。那个世界里也有霸道,也有指令,但也有恋情,也有欢爱。一口井,只想把两个世界连结起来。人们想了那么多年,信了那么多年,今天,宇航飞船正从另外一些出口去寻找另外一些世界。

杂乱无章的君山,静静地展现着中国文化的无限。

君山岛上只住着一些茶农,很少闲杂人等。夜晚,游人们都坐船回去了,整座岛阒寂无声。洞庭湖的夜潮轻轻拍打着它,它侧身入睡,怀抱着一大堆秘密。

回到上海之后,这篇洞庭湖的游记,迟迟不能写出。

突然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有关洞庭湖的新闻,如遇故人。新闻记述了一桩真实的奇事:一位湖北的农民捉住一只乌龟,或许是出于一一种慈悲心怀,在乌龟背上刻名装环,然后带到岳阳,放入洞庭湖中。没有想到,此后连续八年,乌龟竟年年定时爬回家来。每一次,都“将头高高竖起来,长时间地望着主人,似乎在静静聆听主人的教诲,又似乎在向主人诉说自己一年来风风雨雨的经历”。

这不是古代的传说。新闻注明,乌龟最后一次爬回,是一九八七年农历五月初一。

至少现代科学还不能说明,这个动物何以能爬这么长的水路和旱路,准确找到一间普通的农舍,而且把年份和日期搞得那样清楚。难道它真是龙宫的族员?

洞庭湖,再一次在我眼前罩上了神秘的浓雾。

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进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因此,我每每以另一番眼光看娥皇、女英的神话,想柳毅到过的龙宫。应该理会古人对神奇事端作出的想像,说不定,这种想像蕴含着更深层的真实。洞庭湖的种种测量数据,在我的书架中随手可以寻得。我是不愿去查的,只愿在心中保留着一个奇奇怪怪的洞庭湖。

我到过的湖可谓多矣。每一个,都会有洞庭湖一般的奥秘,都隐匿着无数似真似幻的传说。

我还只是在说湖。还有海,还有森林,还有高山和峡谷……那里会有多少蕴藏呢?简直连想也不敢想了。然而,正是这样的世界,这样的国度,这样的多元,这样的无限,才值得来活一活。

P120-126

序言

中国盲文出版社来信,他们正在把我的部分文章翻译成盲文,征询我的意见。我当然立即答应,并深深地感谢他们。

小时候,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我们只要在路口见到一位盲人想过马路,总是立即冲过去扶持。当我们的小手挽住盲人的那一刻,就像触电似地体验到了最初的人生责任感。到了马路对岸,我们总是嫌路太窄,距离太短,舍不得放手,愿意多做一会儿“拐杖”。

当年想到这个比喻我就非常满意,觉得把自己看做别人的“拐杖”,既有三分自谦,又有七分自豪。后来,我经历了很多危难时刻,总喜欢对着同时陷于危难的朋友喊一句:“走吧,别怕,我是你的拐杖!”

奇怪的是,这样一喊,首先被救助的不是身边的朋友,而是我自己。我顷刻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相信人们只要互助,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在这一点上,帮助者和被帮助者,很难区分开来。以我的经验,帮助者从被帮助者那儿获得的,往往更多。

美国大富豪和大慈善家贝林先生告诉我,他在六十岁之前就达到了自己所制定的全部经济目标,突然觉得极度无聊,甚至对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怀疑。直到二OO一年三月的一天,他随手用一张轮椅帮助了一位六岁的残疾越南女孩儿,看到了这位女孩儿眼睛中闪现的光彩,才重新找到人生的意义。因此,他把那位女孩儿当做自己的老师和恩人。

为此,我要对我的盲文读者说几句话——

这些年,我走了很多路,先是寻找中华文明的一个个废墟,写出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接着又走遍了人类重大文明的发祥地,在空间对比中来了解中华文明,在时间对比中来了解今日世界,因此又写了《千年一叹》和《行者无疆》。此外,我还根据很多读者的要求,写了一本讲述如何走出人生废墟的书叫做《霜冷长河》。我已经被国际媒体称之为世界上走得最远的文化历险者和考察者,但是,当中国盲文出版社的动议出现在我眼前,我又立即明白,我仍然是你们的“拐杖”。

人是有分工的。我这个人有很多弱项,但有足够的眼力和脚力,因此我负责赶路、考察,并把一路所见写下来,送给不便出行的学生、老者和盲人。正因为他们在期待我、阅读我,我的行走和写作就具备了意义。现在,我的读者中又增加了你们,意义就更大了。

一切都回到了小时候搀扶着盲人过马路的情景,只不过这次的路有点长。当年我不是总嫌马路太窄、距离太短吗?这次没有了这个缺憾了,我很满足。

请听我再说一句:我是你们的拐杖。

但需要加一句:你们使我的行走和写作增加了意义,因此是我精神上的拐杖。

谢谢!

余秋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千年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秋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盲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225799
开本 16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6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30
15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