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历史主义的手法,以“论从史出”的方式,对“废止中医”思潮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作了系统的爬梳和科学的分析,资料翔实,以史带论,史论结合,说理清晰,论断新颖,出语警策,视野广阔,眼光独到,持论公允,行文流畅,重点突出,深入浅出,一气贯通,发聋振聩,图文并茂,颇具学习和收藏价值。
| 图书 | 无知与偏见--中医存废百年之争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历史主义的手法,以“论从史出”的方式,对“废止中医”思潮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作了系统的爬梳和科学的分析,资料翔实,以史带论,史论结合,说理清晰,论断新颖,出语警策,视野广阔,眼光独到,持论公允,行文流畅,重点突出,深入浅出,一气贯通,发聋振聩,图文并茂,颇具学习和收藏价值。 目录 引论:“废止中医”的沉渣为何又泛起? 以近代科学作为衡量和评判中医学是否科学的价值观念,已根深蒂固 近代中医学界争取生存权、发展权的斗争,并未取得完全胜利 建国后发展中医的基本思路,存在着悖论 主角:余云岫其人其论 根由:“废止中医”思潮的背景与根源 被迫向西方学习与崇洋心理 全盘西化与唯科学主义 废科举、废五行、废汉字 中医成为西化之最大障碍 效日本侈言“废医” 方案:“废止中医”的著名人物和言论 俞樾:医可废,药不可尽废 汪大燮:决意今后废去中医,不用中药 汪企张:用政治手段,仿照日本当时取缔汉方医办法, 摈绝而消除 余云岫: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 汪精卫:凡属中医不准执业,全国中药店限令歇业 斗争:反“废止中医”的抗争及结局 1913: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引发首次请愿 1929:声震国门的两次大请愿 1934:为争取中医药行政管理权而抗争 1946:为争取中西医平等而绝食请愿 蜕变:中医自己改变自己 外部形式现代化 内部结构科学化 中医理论的易辙和失语 分析:中医在近代缘何“废”而“不止”? 西医数量不敷足用 有一批能起沉疴痼疾的名医 广大群众尚相信中医 西医在内科疗效上尚不及中医 余音:“余云岫现象”时隐时现 余云岫的“梦想”在解放后曾一度变成了现实 从中医进修到西医学习中医 “中西医结合”的蓬勃发展 “中西医结合”精神实质 网络上的风波 出路:世上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 上书请愿:还有没有用? 随便集会游行:法律是不允许的 尴尬的现实:“现在的现代化是假的现代化” 可行出路:只有回归中医,才可能有辉煌的明天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无知与偏见--中医存废百年之争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效霞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14815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0 |
| 出版时间 | 2007-09-01 |
| 首版时间 | 2007-09-01 |
| 印刷时间 | 2007-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0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R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0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山东 |
| 长 | 240 |
| 宽 | 168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