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盘古国与盘古神话
内容
编辑推荐

盘古是中国“天字第一号”的人物,是开天辟地的创世大神。“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许多唱本一开头就唱这两句,遂而逐渐成了人们的口头语。盘古神话与盘古国的关系以及盘古神话的发源地与中心区域问题是本书着力解决的中心问题,作者以大量调查资料的统计数字,把民俗调查的活态文化与古文献记录相对照,以证明广西来宾市的盘古文化最为集中而丰富,是古代盘古国的中心区域。全书共分7章,具体内容包括追问盘古、神话盘古与历史盘古国、对任防《述异记》记载的盘古国遗迹的实证考察、神话谱系等。

内容推荐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作为中华各民族认同的创世始祖神,有关盘古神话及各种故事,在中华大地流传了数千年。关于盘古神话的来源,是历来备受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众说纷纭,有南方说、中原说、苗蛮说、外来说数种,莫衷一是,亟待进一步作考察求证和探究。《盘古国与盘古神话》一书,着力解决的中心问题,是盘古神话与盘古国的关系以及盘古神话的发源地与中心区域问题。作者们以大量调查资料的统计数字,把民俗调查的活态文化与古文献记录相对照,证明广西来宾市的盘古文化最为集中而丰富,是古代盘古国的中心区域。

目录

序/段宝林

导言 实证揭开“盘古国”历史尘封

第一章 绪论:追问盘古

 一、追问盘古

 二、关于盘古神话来源的诸种观点

 三、南海有盘古国:南朝任防《述异记》的真实记述与盘古神话主源于两广地区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的历史依据

 四、桂林有盘古祠:南朝任防《述异记》的真实记述与盘古神话主源于两广地区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的又一历史依据

 五、壮侗语民族开天辟地创世神话、化生创世神话、兄妹婚再造人类神话是盘古神话的主源

 六、忽视实证调查及“鄙视邻近的小民族”是长期以来盘古神话起源研究未得出正确结论的主要原因

 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与盘古神话研究

第二章 神话盘古与历史盘古国:任防《述异记》记载的盘古国是今两广地区曾经存在的古国

 一、岭南的古国时期及社会

 二、神话盘古国是历史盘古国的反映,历史盘古国大约出现于距今4000年的古国时期

 三、盘古神话“垂死化生创世”类型来源于壮侗语民族的“碎胎化生创世”传说,来源于古越族吃人葬骨习俗

 四、与盘古神话关系密切的“啖人国”、 “损子国”居民及“乌浒人”是壮侗语民族先民,是他们缔造了盘古国

 五、任防《述异记》中的盘古国不是苗瑶民族建立的古国

第三章 对任防《述异记》记载的盘古国遗迹的实证考察

 一、南朝粱人任防《述异记》中有关盘古国的记载

 二、“桂林有盘古祠。今人祝祀”

 三、“今人皆以盘古为姓”

 四、“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

 五、盘古文化的传承

 六、盘古地名

 七、“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

第四章 壮侗语民族开天辟地创世神话、化生创世神话、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神话及其特征

 一、开天辟地创世神话

 二、化生创世神话

 三、“比侬扣某”:兄妹进葫芦躲过洪水再造人类神话

 四、壮侗语民族盘古神话的特征

 五、壮侗语民族盘古神话原始性、体系性和延续性的考古学阐释

第五章 壮侗语民族开天辟地创世神话、化生创世神话、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神话是中华民族盘古神话的主源

 一、盘古神话的三种创世类型:开辟创世型、化生创世型、再生创世型

 二、南海和桂林:任防《述异记》指明盘古神话最早流传的地区

 三、徐整与《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记》

 四、盘古开碎刨世型神话:主源于壮侗语民族的开辟神话

 五、盘古化生创世型神话:主源于壮侗语民族的化生神话

 六、盘古再生创世型神话:主源于壮侗语民族的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神话

 七、汉文化在盘古神话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 古桂林郡(治所在今来宾市)是盘古神话王国的核心区域

 一、新建的地级市——来宾

 二、以来宾市为中心的桂中地区是华南珠江流域的腹心地区

 三、南朝任防《述异记》“桂林有盘古祠”是迄今所见关于盘古庙的最早记载

 四、以来宾市为中心的桂中地区是盘古神话王国的中心

第七章 南北盘古的源流关系及盘古神话的北传

 一、最早记载的盘古神话源于“南海盘古国”

 二、从伏羲位于“三皇五帝”之首看中原始祖神话谱系

 三、从“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看南方盘古神话的北传

 四、南方古越族文化北传举要

 五、茅盾关于盘古神话产生于两粤而后逐渐北传的论断毋庸置疑

第八章 “咽盘”与“勒勾”:盘古一词源于壮侗语民族先民的磨石崇拜和葫芦崇拜

 一、壮侗语民族的磨石崇拜

 二、壮侗语民族的葫芦崇拜

 三、磨石、葫芦-盘勾-盘古:壮语“盘古”的原始意义

第九章 从族群记忆看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和创世史诗丰富而汉族至今没有产生创世神话和创世史诗的原因

 一、创世神话、创世史诗

 二、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和创世史诗的丰富性及其原因

 三、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和创世史诗的特点

 四、中原汉族地区迄今尚未发现创世神话,盘古神话是三国以后由南方传入的

 五、中原汉族地区迄今尚未发现神话史诗、创世史诗

 六、《黑暗传》不是神话史诗,也不是创世史诗.而且不纯属汉族

 七、族群记忆的多元化:汉民族没有产生创世神话和创世史诗的主要原因

第十章 伏羲神话、女娲神话与盘古神话是三个不同的神话谱系

 一、伏羲神话

 二、女娲神话

 三、伏羲、女娲洪水后结婚再造人类神话,是对南方盘古神话的移植和套用,与原来的伏羲、女娟神话自相矛盾

 四、正本清源:盘古、伏羲、女娲各尊其位

 五、盘古神话永远是中国的第一神话

第十一章 盘瓠、盘王非盘古

 一、盘瓠与盘王

 二、盘王非盘古

 三、盘瓠非盘古

附录:河南、湖南、广东盘古文化考察

 一、河南省泌阳县盘古文化考察

 二、湖南省沅陵县盘古文化考察

 三、广东省花都市盘古文化考察

 四、广东省肇庆市盘古文化考察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三、南海有盘古国:南朝任防《述异记》的真实记述与盘古神话主源于两广地区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的历史依据

近年来,在人类社会发展、文明的起源和古史分期问题上,学术界提出了“古国、方国、帝国”三部曲理论。古国是指高于部落以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在距今四五千年间或五千年前的若干个地点都已涌现出来。像辽西的红山文化,距今5000年,以祭坊、女神、积石冢和成批套的玉质礼器为标志,已是古国的形态,即是原始国家形态。古国之后是方国,方国是比较成熟、比较发达的高级的国家。距今约4000年,夏商周都是方国之君。夏以前的良渚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分别为中国南北早期方国的典型例子。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岭南也有自己的‘夏、商、周’。”按照“古国、方国、帝国”模式,岭南地区最早的古国,见诸文献记载的是苍梧古国。苍梧古国与中原华夏集团的尧舜古国同时存在,其分布范围主要在今湖南湘江流域及其南部地区,广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广西的东北部和东部地区。在此范围内发现的古文化遗址都应是古苍梧族所创造。广东石峡文化就在此范围内。学术界已公认,石峡文化已出现私有制、阶级分化和王权政治,其年代距今约4900至4700年,与苍梧古国活动时间相符。桂南地区的石铲文化,分布很广,中心遗址面积数千平方米,在当时来说已是很大的祭祀场地,它并不亚于红山文化中的祭坛。举行如此大的祭祀活动,必定有众多的人口,有严密的组织制度和权威的组织者等。由此可知。石铲文化也应是桂南地区的古国文化遗存,其创造者当是在这个地区活动的古骆越国先民。约在距今4000多年,岭南地区有不少的古国实体,限于考古发掘比较少,或是已经发掘了我们尚未认识,因此,很难统计其数字,也叫不出其名称。

古国之后是方国,岭南地区的方国至少产生在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逸周书·王会解》后附有《商书》中《伊尹朝献》佚文,文载商初成汤命伊尹制定诸侯向商朝的贡纳制度,伊尹作“四方令”,其中正南诸侯国有“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所献方物为“珠玑、玳瑁、象齿、文犀、菌鹤、短狗”。从“四方令”中记载的南方诸侯国纳献方物情况看,他们大部分是岭南地区的方国实体,他们与商的关系是纳贡的关系。约在战国前后时期,在广西大部分地区,广东的部分地区出现了西瓯、骆越两大方国。这是岭南地区方国的鼎盛时期。如果不是秦始皇发动统一岭南的战争,西瓯、骆越两大方国必然在战争中兼并,合二为一,实现岭南统一的格局。与西瓯、骆越方国同时存在的句町国,也是壮族先民建立的方国实体。

方国之后是帝国。壮族没有独立发展的帝国形态,尽管在春秋战国时期,西瓯、骆越分别统一了广西南北地区,相信他们是在各自的地域内用武力征服吞并了不少的小方国。但是,作为一个民族并没有形成大统一,因而仍属方国的性质。他们与全国各地的方国一样,最后统一进秦汉大帝国之中。

根据上述岭南古史分期的情况,我们认为,南朝梁人任昉《述异记》说的“南海中有盘古国”,指的可能就是在两广地区曾经出现过的古国,它与苍梧国一样,是岭南越人在距今约4000年前建立的众多古国之一。根据考古资料,那一时期华南珠江流域经历了一场大洪水,盘古神话传说就来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经历。“洪水遗民”是盘古神话的主要内容,也是真实的历史记忆。它是发生在最后冰期的故事回放,这一点我们又可以从顶蛳山文化现象中找到线索。大约就在同一时间,可能因为大洪水,大型河旁台地聚落的顶蛳山居民已经搬走。

关于盘古国的存在,我们还通过大量的调查资料得到证明。根据任昉《述异记》关于“桂林有盘古祠”、“南海有盘古墓”、“今人皆以盘古为姓”等记载,一是岭南地区有大量的盘古庙。我们课题组目前只初步调查了来宾市的盘古庙,共有28座。二是两广地区民间目前还有大量的盘古信仰习俗,有盘古庙的地方,每年都举行隆重的祭祀盘古活动。三是两广地区目前还有大量的以盘古命名的地名,包括村庄名、山岭名、岩洞名、泉水名、田峒名等。我们只初步调查了来宾市的盘古地名,据清嘉庆《武宣县志》和民同《武宣县志》记载,境内的盘古村有5个,其中庙王区1个(1960年石龙分为二县时划归象州县,现为象州县妙皇乡盘古村),桐岭区2个,禄新区2个。目前已知的地名还有,兴宾区良塘乡来国村有盘古山一座;武宣县桐岭乡大祥村有盘古山l座,盘古洞1个;大林乡大林村有盘古岭1座。四是今两广地区还有大量的盘姓居民。仅广西容县就有1000多户,4000多人。五是民间还大量流传盘古神话,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盘古神话体系。

这就充分说明了任防《述异记》关于盘古国的记载是真实的,是盘古神话主源于两广地区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的重要历史根据。

四、桂林有盘古祠:南朝任防《述异记》的真实记述与盘古神话主源于两广地区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的又一历史依据

自汉武帝平南越后,将秦原在岭南所置三郡析为九郡,其中在郁林郡置桂林县,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境;三国时代,孙权建立吴国统辖该地,孙浩凤凰三年(274年),又分郁林郡置桂林郡,郡治武安县,治所亦在今象州县境;隋朝分潭中、中溜两县置桂林县;开皇十二年(592年)置象州,此为象州得名之始。今“桂林”之称,自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设置桂州府,治在始安县(今临桂县),是为广西称桂之始;唐代在今广西设置桂州总管府,治所今临桂县;明初在桂州设静江府,到了明洪武初改静江府为桂林府,治所在今桂林市。这便是自“桂林”为政区之称从郡、县、州到府的历史变迁。

距今1600多年前的南朝任防《述异记》关于“桂林有盘古祠”的记载,是迄今所见有关盘古庙的最早记载。这一记载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当时桂林郡境内有盘古庙,这一点经过我们的调查已经得到证实,如前所述,至今在来宾市境内仍保留有众多的盘古庙。二是指当时桂林郡治所在地有盘古庙,这一点经过调查也得到证实。

在象州县城南部18千米处有一个妙皇乡,妙皇原名庙皇,意为庙中之王,新中国成立后改名。庙皇因境内有一座高楼山,山顶上有一盘古大庙而得名。高楼山海拔932米,是象州、武宣两县境内最高的山。高楼山南侧有一个村,叫盘古村。全村有3个自然屯,190多户,1100多人,全部是壮族。该村原来的居民全姓盘,大约在明清之际,其他姓氏的居民搬来后,有一部分盘姓居民搬走,有一部分改从覃姓。该村旁现有一座盘古庙,据说大约是明代从高楼山上搬下来的。2005年,象州县有关部门派人上山考察,找到了盘古庙遗址的石头墙基。我们认为,任防《述异记》关于“桂林有盘古祠”的记载,指的可能就是这座盘古大庙。

这就说明,任防《述异记》关于“桂林有盘古祠”的记载,是真实的,是盘古神话主源于两广地区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的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根据。P12-16

序言

盘古是中国“天字第一号”的人物,是开天辟地的创世大神。“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许多唱本一开头就唱这两句,遂而逐渐成了人们的口头语,谈起中国的历史来,顺口就会把这两句话说出来。中国的广大民众过去多不识字,但是对中国古史却耳熟能详,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口传的历史——神话、传说、民歌、唱本、戏曲等。

口传的历史究竟能传多久呢?

《盘古国与盘古神话》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清晰的回答。在中国,神话、史诗还活着,还活在民众的口头,活在民众的生活习俗之中。覃乃昌、覃彩銮、潘其旭、郑超雄和蓝阳春等同志合著的《盘古国与盘古神话》一书,通过田野作业的全面调查,对中国最古老的神话人物盘古的情况作了很深入的研究,这是对活态神话研究的新的重要成果,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收获,值得我们重视。

我们知道,神话是远古原始社会中产生的口传文学。

原始社会以后,往往就不会产生神话了,这是一般人的看法。但是在缺乏科学文化知识的人群之中,仍然会有原始思维的成分。通过幻想在创造或传承神话。这就是活态神话,还活在人民口头和人民生活中的神话。

活态神话在现代化的国家中大多已不存在,但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偏远农村、山区,却仍然存在。由于地处偏远,远离文化中心地区,活态神话往往隐身山后,不为学者们所知,但有时也偶露峥嵘,引起人们的兴趣。

1966年初,四川陈钧在当地民众口中记下了几篇古代神话故事,这些活态神话的调查成果,受到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的肯定,发表在《民间文学》双月刊上,这是一个新的突破。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河南大学的张振犁教授带着几个年轻人如程建君等在河南的桐柏山等地进行“中原神话”调查,收获颇丰,出了专书。他们也记录了许多活态古神话。

神话作为一种活态的口头文学,其存在形式是立体的,有立体性,因此在记录时需作立体描写,才能全面地保持它的原貌,可惜过去的神话记录对此缺少自觉,未能将与神话有关的民俗,演唱或讲述的目的、讲说或演唱的表演情况、文化空间、讲说或演唱者传承人等情况作详细的立体描写。这是一种历史的局限。

可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立体描写的科学记录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调查中越来越自觉,其研究成果为科学问题的索解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证据,显示出立体描写这种科学方法的巨大优越性和高效性。

自2003年9月至2007年3月,覃乃昌等五位民族学家多次在广西来宾市对盘古神话进行了自觉的全方位的立体调查,不只记录盘古神话的各种异文,而且调查盘古民俗,有了丰硕的成果。他们发现众多的盘古庙,还有庙会祭祀、专门诵经的仪式、抬盘古像求雨、杀牛祭盘古等民俗,还发现了好几个盘古村、盘古岭、盘古洞等文化遗址,还发现了许多盘古山歌、唱本、戏剧(师公戏)等盘古文化载体。这就立体地展示了盘古神话的活态情状,这是盘古神话还活在民间的有力证明。

这些调查成果生动有力地回答了口传神话究竟能传多久的问题。由这些资料,我们可以说,来自远古的盘古神话代代相传,流传了几千年。这些山乡的壮族民众,相信盘古是自己最古老的祖先,相信神话是可信的历史,在神圣的场合对它传承不绝,这是令人信服的事实。

关于口传历史的可靠性问题,西方学者在非洲调查时曾作过实验研究,他们记录了黑人的一些历史人物的传说,在100年后又记录了同一传说,将二者对比,惊奇地发现,在历史的主要点上,二者竟然完全一样。这就说明:作为“严肃故事”的神话、传说,在人们心目中是神圣的、严肃的,关系到祖先的历史,所以一定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它们的“真实可信”,不能虚构,如发现“讹误”,大家都会起而纠正,所以就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神话、传说的历史性与可信性。盘古神话所以历经几千年而传承不衰,又一次证实了民间文学的重要历史意义,证实了远古神话之巨大生命力。

当然,盘古神话之所以能传承几千年,还由于它是“立体的文学”,它是活在有关盘古的民俗生活之中的,只要每年有祭祀盘古的活动,有纪念盘古的诵经仪式,盘古神话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讲说、吟诵,而不会遗忘和消失。

广西民族学的研究队伍是一支水平相当高、打过硬仗的队伍。他们在布洛陀经诗(神话史诗)的研究中,把29种古壮字抄本作了对照汉译,出版了八大本《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研究资料文献(500万字。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年)。又对布洛陀文化进行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出版了《布洛陀寻踪——广西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考察与研究》一书(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年)。他们曾经同泰国人类学家合作,对壮泰民族文化作过全面的比较研究,出版了五大本《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300万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这些最新成果,不只是资料丰富,而且作了系统研究和理论分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

《盘古国与盘古神话》一书,同样是把全面的调查研究与深入的理论分析结合起来的科学著作。如果只是调查报告和资料汇编,虽然也很有用处,但还不算较大的突破。我们看到,199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也出版过马卉欣编著的《盘古之神》。这是把各民族盘古神话资料与自己调查9个月、行程3万里在20几个省市调查盘古神话的资料汇编。资料工作是研究的前提,但总还不是深入的研究。我以为《盘古国与盘古神话》的研究的最可贵之处,还在于从实际出发,对大量调查资料——三个资料库(书面文献,考古文物与民俗文化调查资料)的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理论思考,提出了并尽可能科学地解决了一些重要学术问题。例如:盘古神话的发源地问题,盘古一布洛陀、布伯的关系问题、盘古神话在何时由何人经何途径传入北方的问题、盘古神话与女娲、伏羲神话的关系、盘古与盘王、盘瓠的关系问题以及汉族至今尚未发现神话史诗等问题。

该书着力解决的中心问题,是盘古神话与盘古国的关系以及盘古神话的发源地与中心区域问题。

作者们以大量调查资料的统计数字,证明广西来宾市的盘古文化最为集中而丰富,是古代盘古国的所在地。在调查中列表说明在广西盘古国故地有盘古庙44座,其中来宾市竟有34座,其中三开间的盘古庙19座,院落式的10座,一开间的12座,岩洞式的3座。这是古老文化的活的遗存。作者们从民族学、语言学和神话学角度,研究盘古的含义,认为在壮语中“盘”是磨刀石之义,“古”为葫芦之义。这正好是“盘古兄妹”神话中所说的兄妹结婚生肉团像磨刀石以及兄妹躲避在葫芦中逃过了洪水大劫的情节之关键。在壮族中磨刀石崇拜和葫芦崇拜在许多神话、史诗、唱本、歌谣和习俗之中都多有表现,故“盘古”之名绝非偶然。此外,广西新石器时代遗址众多,古文化发达,也是一个外部条件。

作者还对盘古村中的壮族居民的姓氏做过调查,发现他们多姓盘,与南朝梁任防《述异记》中所记“南海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之事颇为吻合。《述异记》还说,“桂林有盘古祠,今人祝祀”,但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如今把民俗调查的活态文化与古文献记录相对照,这种研究方法是有科学性与说服力的吧。所以我以为此书确是一个神话学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值得我们重视。

当然,在许多问题的论证上,虽然有理有据,但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充分,情况还是不一样的,由于作者人数较多,有些地方尚需协调统一,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中会不断深入,取得更多理论新成果。我十分感谢作者的辛劳与执著,同时希望在创世神话的研究中能扩大视野进行国际、国内的比较研究,进行更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理论探索,争取更大的胜利。

段宝林  2007年5月2日于北大中关园

后记

本书是“来宾市盘古文化研究”的课题成果。

2003年9月,应中共来宾市委、来宾市人民政府的邀请,我们到该市进行壮族文化调查。来宾是一个新设的地级市,壮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0%,是这个市的主要民族。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该市的文化面貌和文化特征,给该市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和民族文化产业进行定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意外地发现来宾市有保存比较完好的盘古庙,民间流传有大量的与盘古有关的神话传说,民众中还保留着对盘古的信仰和崇拜,每年都有祭祀盘古的活动和与之相关的文化活动,当地还有不少以盘古命名的村庄、山岭、岩洞等,所有这些,构成了内容丰富的盘古文化。这一发现令我们兴奋不已。我们查阅了有关的历史资料,其中我国南朝任防的《述异记》中就有“桂林有盘古祠,今人祝祀”的记载,这是有关盘古庙的最早记载。而当时的桂林郡,其治所就在今来宾市象州县境,所辖范围几近当今的整个广西。我国老一辈著名学者茅盾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撰文论述了盘古神话源于我国南方的两粤(广东、广西)。据此,在来宾市壮族文化调查完成以后,受中共来宾市委、市人民政府委托,我们成立了“来宾市盘古文化课题组”,对来宾市的盘古文化开展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课题组从2003年9月到2007年2月,用了近三年半的时间,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多次深入到来宾市各区、县,对每一个盘古庙进行实地勘测、拍照、画图,找当地老人和专家学者开座谈会并进行个别访谈,采访记录与盘古有关的神话传说和民俗活动。二是了解整个广西境内的盘古文化,先后到柳州、玉林、贵港、贺州、河池、南宁等市,对部分盘古庙及与盘古有关的文化事象进行调查研究。三是先后分别赴河南省泌阳县,湖南省沅陵县,广东省花都市、肇庆市,贵州省黔南、黔西南自治州,对当地的盘古文化活动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文献记载和前辈学者已有的成果,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终于揭开了厚重的历史尘封,还“盘古国”的历史面目,展现盘古神话源于华南-珠江流域“盘古国”的史实。在此期间,于2003年12月10日,经中共来宾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我们在来宾市举行了“广西来宾市盘古文化重大发现新闻发布会”,有40多家亲闻媒体参加了发布会,有近100家新闻媒体发布了这一消息。

本书由覃乃昌初拟出编写提纲,经过课题组多次反复讨论修改。其间,潘其旭研究员提出从盘古国研究人手解决盘古神话来源的地区和民族的意见,得到大家的赞成和采纳,又由覃乃昌再次拟出现在的提纲,由大家分头撰写,最后由覃乃昌统稿。

中共来宾市委、市人民政府为本课题研究和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包括经费在内的各种条件,并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市委书记覃瑞祥、市长张少康多次听取课题组工作情况汇报并做指示。市委副书记杨和荣(2005年调离来宾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卢运福不仅在提供工作条件方面为课题组做了大量工作,而且认真阅读有关材料,与课题组讨论调查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广西师范学院过伟教授在课题调查过程中参加了讨论,为本书的写作提供资料,并提出宝贵的意见,书稿完成后参加了审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原主席韦纯束十分关心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本书的编写,他不仅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还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副主席、广西壮学学会名誉会长、《壮学丛书》总主编张声震研究员听取了本课题组的汇报,审阅了书稿并主持了专家审稿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原副主席农冠品研究员、广西民族大学农学冠教授在本课题调查过程中参与了讨论,书稿完成后参加了审稿工作。  本书写作的分工如下:

覃乃昌:第一章第一、三、四、五、六、七节;第三章第三、四、六、七节;第四章第三、四、五节;第五章;第六章第一、二、四节;第七章第五节;第八章;第九章;参考本目;后记。

郑超雄:第二章。

覃彩銮:第一章第二节;第三章第一、五节;第四章第二节;附录。

潘其旭:导言;第四章第一节;第六章第三节;第七章第一、二、三、四节。

蓝阳春:第十章;第十一章。

覃乃昌

2007年6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盘古国与盘古神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覃乃昌//覃彩銮//潘其旭//郑超雄//蓝阳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5084395
开本 32开
页数 4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32.2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