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北外陈德彰老师曾在《环球时报》开辟的“翻译辨析”专栏结集而成。书中分析了常见的错译、误译和尚需要改进的译文;例子丰富,包括学生常犯错误,报刊所见,以及名家的笔误乃至字典上出现的错误;分析的同时举一反三,并适当涉及翻译理论,讲解翻译标准、常用翻译方法、选词、句子结构、工具书的使用、文化习惯等,尤其突出我国学生易犯的错误。本书对广大翻译工作者很有帮助,并可供广大英语学习者和教师参考。
图书 | 翻译辨误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根据北外陈德彰老师曾在《环球时报》开辟的“翻译辨析”专栏结集而成。书中分析了常见的错译、误译和尚需要改进的译文;例子丰富,包括学生常犯错误,报刊所见,以及名家的笔误乃至字典上出现的错误;分析的同时举一反三,并适当涉及翻译理论,讲解翻译标准、常用翻译方法、选词、句子结构、工具书的使用、文化习惯等,尤其突出我国学生易犯的错误。本书对广大翻译工作者很有帮助,并可供广大英语学习者和教师参考。 内容推荐 《翻译辨误》收集作者已发表的和未发表的短文共计259篇。全书分析常见的错译、误译和尚需要改进的译文,尤其突出我国学生易犯的错误。分析的同时还适当涉及翻译的相关理论,如翻译标准、常用翻译方法、选词、英汉语言的不同、语言和文化、工具书的使用等。文章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例证丰富多样,兼具针对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 借鉴别人的翻译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本书作者陈德彰教授在北外英语学院从事本科和研究生翻译教学长达二十余载,出版译作和有关翻译的书籍多本。他目前担任全国翻译证书考试委员会副主任,并主持《中国日报》网络版翻译擂台赛。由他主持的《环球时报》“翻译辨误”专栏自刊登以来,国内几十家网站转载,读者好评如潮,不少教师收集剪贴作为教学参考资料。他在翻译方面的心得和体会不仅对广大翻译工作者很有帮助,也可供广大英语学习者和教师参考。 目录 1 “成家”与“有孩子” 2 “许多朋友”还是“不一样的朋友”? 3 and总表示“和”吗? 4 到底是怎么死的? 5 是“睡得晚”还是“起得晚”? 6 理想的好父亲 7 “正在来”到底表达什么意思? 8 Day一定是“一天”吗? 9 谎言怎么“给”法? 10 谁告诉谁什么? 11 该咳多少? 12 “没有意见”和“没有看法” 13 “美国农村”还是“农村美国”? 14 希望消失了吗? 15 不同的“慢”法 16 到底怎么放桌子? 17 怎么个“又好又生气”法? 18 问题能被“偷”吗? 19 “名声”怎么“开始”? 20 到底修好丁没有? 21 “不想”还是“不烦”? 22 冒牌的爵士? 23 怎么爱好法? 24 “爱狗”与“爱乌鸦” 25 “问题”能打败吗? 26 “行走的骷髅”是什么? 27 “天气”会“打人”吗? 28 他“野”吗? 29 懂得什么? 30 “话”和“心情” 31 “忧伤”的响声 32 法官、父亲,和儿子 33 是“犯浑”吗? 34 开始做什么? 35 到底表扬了没有? 36 要分清坏人和好人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翻译辨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德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06758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7-08-01 |
首版时间 | 2007-08-01 |
印刷时间 | 2007-08-01 |
正文语种 | 英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315.9 |
丛书名 | |
印张 | 12.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3 |
宽 | 141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