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首战告捷(精)
内容
试读章节

“终于到家了!”将军兴奋地说着,指示我将吉普车转入一条更窄的土路。

跟随将军已经整整七年了,我第一次看见将军如此地兴奋。七年的朝夕相处让我对将军的经历和性格都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将军的许多经历都是他亲口讲给我听的:比如他六岁那一年夏天差一点被淹没了整个村庄的洪水卷走;又比如在川北的一场恶战中,他只身突出了重围,而他的部下却全部牺牲在包围圈中。将军还跟我谈起过他的母亲。那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人。她出身于一个源远流长的绅士家庭。她的祖父是全国著名的诗人。她的父亲留下了一部《庄子》的注释。那部注释对《外篇》的独特见解导致了一个庄子研究新学派的诞生。将军对他的母亲充满了美好的回忆。他有一次甚至说,如果他的母亲仍然活着,他大概就不会远离平静舒适的生活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将军的母亲在将军十五岁那一年的冬天突然死去。将军说,她的死没有任何预兆。那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夜晚。将军的母亲像平时一样准点上床睡觉。可是第二天清早,她没有像平时一样准点轻咳两声之后在床上坐起来。大家围拢到她床边的时候,她的身体已经完全没有体温了。将军说,母亲的突然离去使他第一次对生命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带进了将军的身体。他还记得在母亲下葬的那一刻,他恐惧得连哭都哭不出来。

可是,在我们最后的那一场战役结束之前,将军从来没有跟我谈起过他的父亲。我觉得这相当奇怪,却一直没有勇气去探问他沉默的原因。我有时候想,也许这仅仅就是因为他不爱他的父亲吧,就像我一样。我不仅仅不爱我的父亲,我甚至非常讨厌他。可是,讨厌反而使我更容易谈论起他。我的谈论是我表达我对他的轻蔑的方式,是我发泄我对他的不满的方式;我有时候又想,将军之所以没有跟我谈起过他的父亲也许是因为他太爱他了吧。我见到过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将极度的爱当成最深层和最脆弱的隐私,不愿意它遭受理解或者误解的侵犯。

一直到最后那一场战役结束之后,将军才第一次跟我谈起了他的父亲。那一天傍晚,我们走进了决战战场的中央。将军在一具敌人的尸体旁边停下来。那是一具年轻的下级军官的尸体。将军蹲下去,用左手将年轻军官侧向一旁的头扶正。那张应该是非常英俊的脸上布满了血垢。正好位于眉心的弹孔让我感觉极为恶心。“这是一个永远失去了父亲的儿子。”将军低声说。说着,他抬起头来看了我一眼,好像是在等待着我的认同。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反应。我讨厌我的父亲。我早就“永远失去了”我的父亲。那种失去让我感觉轻松和自由。将军用手揩去尸体眼角上的血迹。他表情沉重地站了起来。我觉得有点奇怪。我们已经经历过那么多的战役了,死亡早已经不再能够博得我们的同情。我不知道将军的表情为什么会突然变得沉重,变得伤感……就在这时候,将军第一次跟我谈起了他的父亲。他说:“一场漫长的革命就这样结束了。”他的口气好像充满了疑惑。我们都知道,在新选定的首都,一场举世瞩目的庆典正在紧张的准备之中。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的崭新时代(我们已经不说是“朝代”)即将开始。“不知道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将军继续说。他好像是在自言自语。他的声音充满了疑惑。这是我从来没有在将军的声音里听到过的疑惑。我望着大步往前走去的将军,不知道应该怎样接应他的话题。这时候,将军突然回过头来,用一种夹带着童贞的目光看着我。“在北平安顿下来以后,我就回老家去接我的父亲。”他说。然后,他继续大步往前走去。“这是我在革命成功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他接着大声说,“这是我自己的胜利。”他夹带着童贞的声音回荡在仍然飘散着硝烟的决战战场上。

现在,我们的吉普车离将军的家已经很近了。从喜气洋洋的首都出来,一路上,我们尽可能不去惊动地方上的官员。将军说,他很害怕他的行动被人当成是带有封建色彩的“衣锦还乡”。这种理解会玷污他的身份、他的境界和他的情感。将军穿着最普通的便装。在沿途的三个大城市里,他只拜访过他那几位奉命南下的挚友。一路上,他不断地回忆和讲叙他的父亲。他对他父亲将在北方开始的新生活也充满了憧憬。将军已经决定将他位于东单附近的寓所里最好的房间留给他的父亲。那寓所的前一任主人是将军的敌人阵容中间一位名声显赫的将军。那位将军的名声主要不是来自他的战绩,而是来自他的书画水平。在起义的前一天,那位将军和他的家人被起义的领导者“放生”,匆匆飞往了南京。他将自己的许多作品都遗留在了自己充满文化气息的故居里。其中最著名的那一幅就挂在将军准备留给他父亲的房间里。将军第一次走进那房间的时候,就觉得那幅名画不像是匆忙之中遗忘的物品,而像是前一任主人有意留给新主人的礼物。将军心领神会地决定让那幅技艺精湛的国画仍然挂在原处,而且决定将那房间留给他的父亲。那是一幅象征长寿的国画,将军觉得那就是对他的父亲最好的祝福。尽管将军知道,说服自己的父亲离开祖居之地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他对这最后的胜利充满了信心。将军一路上说过好几次:他说,说服他父亲来北方居住才是他要面对的最后一仗。他说他一定要赢得这最后一次战役的胜利。否则,对他来说,革命就还没有成功。

一路上,将军不断回忆和讲叙他的父亲。将军说他的父亲是一个身材十分高大而心理却极为脆弱的人。他心理脆弱的重要表现是他对“亲密”近乎疯狂的依赖。他拥有闻名遐迩的财富,可是物质上的富足一点也不能冲淡他对“亲密”的依赖。他的生活是靠他的脆弱来维持的。将军母亲的突然死去对将军的父亲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有一次对家里最老的长工说,他的世界因为那突然的变故已经崩塌掉一大半了。将军说他的父亲从此变得郁郁寡欢。他唯一的安慰来自对孩子们的溺爱。除了将军以外,他还有一男一女两个更小的孩子。P1-5

书评(媒体评论)

“美丽、干净、温暖:是文学的祖国,也是思想的家园。”——何怀宏

“殿多的读者与我共口乌,让薛忆沩金子般的文字不再寂寞。”——何怀宏

“他不属于文学界,因为他只属于文学;薛忆沩就是这样的经典作家。”——周国平

目录

自序

首战告捷

广州暴乱

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

一段被虚构掩盖的家史

老兵

铁匣子

死去的与活着的

永远无法战胜的敌人

那场永远不会结束的战争

上帝选中的摄影师

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

附录

序言

个人与历史的冲突是我的文学着力探索的一个主题,而战争为我提供了进入这个主题的特殊通道。早在我二十四岁那年写下的《遗弃》第一版中,战争的位置就非常显著。小说中的第一次“遗弃”是主人公图林摆脱体制的禁锢,成了一名“自愿失业者”。这积极的“遗弃”马上就蒙上了战争的阴影:一个星期之后,图林接待了两位来自西南前线的士兵。他们是弟弟的战友。他们带来的关于弟弟的消息让图林嗅到了死亡的气息。最后,这部“关于生活的证词”果然以弟弟在前线的自杀结束,图林最初的嗅觉得到了“生活”最终的确认。毫无疑问,是弟弟对生命的“遗弃”将图林自己推进了“遗弃世界”的结局。

战争不仅是《遗弃》主人公面对的一种生存情境,也是他本人写作的一个主题。收集在这部小说集里的《老兵》和《铁匣子》就出自这位悲观的虚构人物。这两篇作品“以小制大”,用极短的篇幅对战争和革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它们让厌战和反战的情绪从主人公的生活空间蔓延到了主人公的想象世界。这是“尚武”的中国文学中罕见的气象。

九十年代初,因为《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发表,我不得不与文坛不辞而别,“遗弃”文学创作达五年之久。“重返”尽管是命中注定,其困难程度却远远超乎我自己的想象。当时引人注目的《天涯》杂志对我的支持在这“重返”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老兵》、《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和《首战告捷》相继在那里发表,不仅为我重新赢得了读者,也为我重新赢得了信心。而且,这一组发表还让“战争”系列小说变成了我个人文学地图中越来越清晰的版块。稍后,《一段被虚构掩盖的家史》和《广州暴乱》分别发表于《花城》和《收获》杂志。这两次发表拓宽了我的“战争”系列小说的影响,也标志着我艰苦的“重返”到上世纪末已经基本完成。

本世纪初,我的文学创作因为我自愿的背井离乡而再度中断,时间将近两年。我完全没有想到奇迹会再度降临到自己的身上:二○○三年春天,再度勃发的文学激情让我在地球的另一侧创作完成了《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这是我在异域的迷宫里创作的第一篇作品,也是我整个“战争”系列小说中最有影响的作品。它最初刊登于非文学类的《书城》杂志上,后来通过《小说选刊》以及《文学中国》等渠道进入了文学的视野。二○○九年,在花城出版社推出的“中篇小说金库”中,这篇作品因为与《阿Q正传》等十一种经典并列于金库的第一辑而引起了更多读者的好奇。

从二○一○年春天开始,我的创作进入了一条奇特的弯道:我开始重写自己的旧作。这“愚公移山”般的过程始于对有口皆碑的短篇小说《出租车司机》的重写,途径用汉语重写最初是用英语完成的长篇小说《白求恩的孩子们》,最后以对充满传奇色彩的长篇小说《遗弃》的重写而达到高潮。  二○一二年夏天以来,我的作品出乎意料地创造了一系列的出版“神话”(包括《白求恩的孩子们》在台湾的“闪电式”刊发以及重写的《遗弃》在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遴选过程中的“戏剧性”入选)。这些“神话”让我重写的欲望变得更加强悍。它最后竞贪婪地盯上了包括《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在内的“战争”系列小说和完成于一九八九年春节前夕,已经“出名”却仍然没有“出版”的长篇小说《一个影子的告别》。

我为这贪婪付出了五十二天的时间。从圣诞节第二天的晚上开始一直到农历蛇年初六的中午,我每天写作十一个小时以上,睡眠五个小时以下,在蒙特利尔的蜗居里完成了这最后一轮不可思议的重写。

已经持续了三年的重写让我发现了汉语和写作的许多奥秘。我知道,这“奇特的弯道”是我坎坷的文学探索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抵达这必经之路的尽头,我的眼睛已经花了,我的头发已经白了……当然,我个人的文学地图也变得非常清晰了:这份地图上凸显着三部长篇小说、五部小说集以及三部随笔集。它们是我卑微的生命对汉语和写作最真挚的感激。

当然,这只是一张“现在”的地图,或者说是一张“过去”的地图。当我的读者们翻开这部小说集的时候,我肯定又已经在语言和想象的带领下重新出发了。我将去寻找文学的祖国更遥远的边界。我希望自己“未来”的文学地图能够呈现更加辽阔的疆域。

薛忆沩

二○一三年二月二十二日于加拿大蒙特利尔

内容推荐

薛忆沩编著的《首战告捷》共收入12篇短篇小说。在书中,个人与历史的冲突是作者着力探索的一个主题,“战争”提供了进入这个主题的特殊通道。

与直面死亡而获得向死而生的生存方式不同,《首战告捷》中心灵苦闷的“苦思冥想者”,从起初认为“走出去”是最重要的事情到最后意识到“回到哪里”才是重要的事情,这种转变呈现了死神笼罩下生命积极的意义。生之本质在于死,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恐惧。死亡并不是存在敞开的唯一可能,正如死亡可以照见存在,欢乐也同样可以使存在呈现。这样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存在主义。

编辑推荐

在薛忆沩编著的《首战告捷》里,个人再一次成为历史偶然性的牺牲品。将军选择了革命,而革命欢迎他的选择。小说中的那个指挥官认为,从这一点看,“革命恰好是最人道的”。但这“最人道”却令将军的父亲心碎。他终于放弃了他的努力,他原来一直想劝说自己已经参加革命的儿子放弃冲动的向往,跟他回到富足安稳的物质生活中去。他终于决定不再跟在革命队伍后面苦苦哀求了。结局值得期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首战告捷(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忆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510548
开本 32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14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2013171371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0
13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