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论专题(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一门本科阶段的专题课,本教材是将“文学原理”作为它的前导课程,而主要以具有初步的大学语言文学专业系统知识的学生为对象,冀求他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中外文学理论由古迄于20世纪的发展有一个总貌、脉络、精神、流变的了解认识,从中能获得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益启示,借以培养和训练自己的理性思辨能力,拓宽知识视野。

目录

上编 中国文论

第一讲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一、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诗教”文艺观

 二、“兴观群怨”:孔子“诗教”文艺观的代表

 三、“兴观群怨”说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第二讲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

 一、庄子的文艺观概述

 二、“言不尽意”:庄子的文学言意观

 三、庄子“言不尽意”说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第三讲 刘勰的“通变”说

 一、刘勰的文论思想概述

 二、“通变”:刘勰的文学发展观

 三、刘勰“通变”说对文章写作学的几点启迪

第四讲 司空图的“韵味”说

 一、司空图的生平与思想概述

 二、“韵味”:司空图的诗境特征论

 三、司空图“韵味”说对后世中国文论的影响

第五讲 严羽的“妙悟”说

 一、严羽的文论思想概述

 二、“妙悟”:严羽的诗歌创作论

 三、严羽“妙悟”说与克罗齐“直觉”说的比较

第六讲 叶燮的“才胆识力”说

 一、叶燮的文论思想概述

 二、“才胆识力”:叶燮的作家个性心理论

 三、叶燮“才胆识力”说对后世的启迪意义

第七讲 金圣叹的“因文生事”说

 一、金圣叹的文论思想概述

 二、“因文生事”:金圣叹的小说特质观

 三、金圣叹的“因文生事”说与“历史小说”问题

第八讲 李渔的“浅处见才”说

 一、李渔的文论思想概述

 二、“浅处见才”:李渔的戏曲雅俗观

 三、李渔“浅处见才”说对后世的启迪意义

第九讲 王国维的“境界”说

 一、新旧中西思想的融会与王国维的文艺美学理论

 二、“境界”:王国维的文学意境论

 三、“境界”说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下编 西方文论

第十讲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一、文艺本质论

 二、文艺价值论

 三、悲剧论

第十一讲 布瓦洛的诗学原则

 一、理性至上

 二、摹仿自然

 三、效法古典

第十二讲 康德的审美艺术理论

 一、审美鉴赏论

 二、艺术本质论

 三、艺术分类论

第十三讲 黑格尔的艺术哲学

 一、艺术本质论

 二、艺术分类论

 三、悲剧论

第十四讲 泰纳的实证主义艺术观

 一、艺术本质论

 二、艺术构成论

 三、文学发生论

第十五讲 克罗齐的直觉主义艺术论

 一、艺术本质论

 二、艺术分类论

 三、艺术批评论

第十六讲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文艺观

 一、意识及人格结构论

 二、艺术本质论

 三、文学批评论

第十七讲 韦勒克、沃伦的新批评派文学理论

 一、文学本质论

 二、文学构成论

 三、文学批评论

第十八讲 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

 一、潜在本文论

 二、阅读过程论

 三、文学交流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论专题(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铁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4039257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1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06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4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7: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