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相关史料,寻踪研究历程,吸纳最新成果,兼容多元声音。
金庸是当代文坛大家,拥有众多“金迷”,本书精心挑选五十年来对金庸的各种评说文字,汇集大量信息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性和可读性,读者能从中读出一个真实的金庸,不仅对于金庸的研究者对于广大“金迷”,都是一本很重要的书。
图书 | 金庸评说五十年/名家评说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博采相关史料,寻踪研究历程,吸纳最新成果,兼容多元声音。 金庸是当代文坛大家,拥有众多“金迷”,本书精心挑选五十年来对金庸的各种评说文字,汇集大量信息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性和可读性,读者能从中读出一个真实的金庸,不仅对于金庸的研究者对于广大“金迷”,都是一本很重要的书。 目录 丛书主编谈 对步入文学异常的“金大侠”之观察 本书编者前言 环顾“金庸热” 访谈 金庸与池田大作对话录(节选) 钩沉 难忘金庸在衢州的日子 我的哥哥金庸 王牌人物金庸 我的老板金庸 故实 香港第一老子查良镛 “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金庸的几篇旧文 揿起历史的一角看金庸 查良镛在联合高中 为天龙八部所见 金庸的另一面 金庸、梁羽生当年的一场笔战 散写金庸 争鸣 授予金庸诺贝尔文学奖的倡议书图雅等 我看金庸(节选)王朔 拒绝金庸鄢烈山 金色的金庸柳苏 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 ——在查良镛获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仪式上的贺辞严家炎 垂暮者的“童话”,青春者的精神“白面” ——也谈“金庸热”黎鸣 金庸:当大侠走下神坛黄莺 再说雅俗一以金庸为例袁良骏 金庸:雅俗共赏的神话王彬彬 金庸给我们编了什么梦?吴思 金庸,你为何不急流勇退?马鼎盛 学者论金庸:他现在退出来了,还算一个武侠中人曾进 金庸:江湖人物没有退隐江湖,也就没有退路吴锦勋 互联网上的金庸葛涛 论列 关于金庸小说的两封信陈世骧 谈我看过的武侠小说(节选)古龙 读金庸冯其庸 平心细读金庸书刘绍铭 金庸、梁羽生合论佟硕之 侠义英雄的荣与衰——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解述何平 金庸小说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刘再复 文学的雅俗对峙与金庸的历史地位严家炎 超越“雅俗”——金庸的成功及武侠小说的出路陈平原 文化虚根时段的想像性认同 ——金庸的现代性意义王一川 论金庸小说的艺术价值徐岱 “想像的记忆”、文化差异与金庸文化宋伟杰 金庸小说与20世纪中国文学陈墨 回归传统,革故鼎新 ——试论金庸对中国传统小说的改造和发展孙立川 一个伟大写作传统的复活李陀 金庸版本学林保淳 附录 金庸私房档案 金庸大事年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金庸评说五十年/名家评说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葛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3124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07-01-01 |
首版时间 | 2007-01-01 |
印刷时间 | 2007-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