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国演义人物画传/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人物画传
内容
编辑推荐

曹操、关羽、刘备、诸葛亮、赵云、司马昭、孙权、周瑜、刘禅、袁术、蔡邕、袁绍、吕布……你深入了解过这些三国人物吗?本书从《三国演义》写到的一千二百多个人物中,选取二百余人,以鲜活生动的人物画像与简练流畅的评介义字配合,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本书适合对三国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这部《三国演义人物画传》,从《三国演义》写到的一千二百多个人物中,选取二百余人,以鲜活生动的人物画像与简练流畅的评介义字配合,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评介文字既以《三国演义》为依据,对人物予以介绍:又以文史对照的方式,对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奥秘进行探析;文末再作评点,指出各个形象的精要之处。这样的文字,如果不是对《三国演义》烂熟于心,对有关史籍相当熟悉,对小说艺术深有领悟,是写不出来的。而对广大读者来说,这样的文字则会带来知识的进益和艺术的滋润,让你充分享受读书的愉悦。

目录

卷一 汉末人物序列

汉献帝/001

伏皇后伏完/003

何进/003

张角张宝张梁/004

卢植皇甫嵩朱隽/004

公孙瓒/005

陶谦/006

严白虎/006

陈登/007

王允/008

蔡邕/009

董承王子服吉平/009

杨奉/011

袁绍/012

袁谭袁熙袁尚/014

沮授田丰逢纪/016

宙~E/017

郭图/018

颜良文丑/019

袁术/020

纪灵/021

刘表/022

蔡瑁/023

吕布/024

貂蝉/027

陈宫/027

孔融/029

祢衡/030

董卓/030

李肃李儒/032

李催郭汜张济樊稠/033

马腾/034

韩遂/034

卷二 蜀汉人物序列

刘备/035

甘夫人糜夫人吴皇后/048

孙夫人/050

刘禅/052

刘谌/055

诸葛亮/056

庞统/072

徐庶徐母/072

关羽/074

张飞/082

赵云/086

马超/092

黄忠/094

姜维/096

魏延/103

糜竺/106

孙乾/107

简雍/107

马良/108

马谡/109

关平/110

刘封/111

关兴/112

张苞/114

诸葛瞻诸葛尚/116

周仓王甫/117

廖化/118

吴班/119

杨仪/120

马岱/122

糜芳傅士仁/124

刘璋/124

张松/125

法正/126

孟达/126

严颜/127

李严/128

蒋琬/128

费袢/129

邓芝/130

秦宓/131

谯周/132

黄权/133

张翼/134

张嶷/135

王平/136

吴懿/137

张任/138

张南冯习/139

夏侯霸/140

傅佥/142

黄承彦/143

司马徽/143

孟获/144

卷三 曹魏人物序列

曹操/145

卞夫人/157

曹丕/158

曹睿/161

曹彰/163

曹植/164

曹仁/165

曹洪/167

夏侯博/168

夏侯渊/170

乐进/171

李典/171

荀彧/172

苟攸/173

程昱/174

郭嘉/175

满宠/176

蒋干/177

于禁/178

典韦/179

许褚/179

刘哗/181

董昭/182

徐晃/182

张辽/185

张郃/187

车胄/189

贾诩/189

许攸/191

华歆/191

王朗/192

陈琳/194

张鲁/194

张绣/195

庞德/196

崔琰/198

辛毗/198

文聘/200

王威/201

曹休/202

杨阜/203

杨修/205

贾逵/207

曹真/208

郝昭/210

王双/210

费耀/211

公孙渊/212

曹爽/213

桓范/214

夏侯令女/215

夏侯玄/216

邓艾/217

钟会/220

陈泰/222

华佗/223

左慈/224

管辂/225

张缉/226

王经/226

诸葛诞/227

王基/228

文鸯/230

师纂/231

王瑾/232

卷四 孙吴人物序列

孙坚/233

吴国太乔国老/235

孙策/236

孙权/238

孙亮 孙休/243

孙皓/245

周瑜/247

鲁肃/250

程普/252

黄盖/253

韩当/255

周泰/256

潘璋 朱然/258

徐盛/260

丁奉/261

太史慈/262

董袭/263

吕范/264

阚泽/265

吕蒙/267

陆逊/269

张昭/272

张绂/274

诸葛瑾/275

顾雍/277

徐氏/278

甘宁/279

凌统/281

周鲂/282

诸葛恪/283

孙峻/284

孙徘/285

张悌/286

陆抗/287

孙秀/288

于吉/288

卷五 晋人物序列

司马懿/289

司马师/292

司马昭/294

司马炎/296

司马孚/297

辛宪英辛敞/298

杨综/298

贾充/299

司马望/301

裴秀/302

成济/302

苟晶/303

卫瑾/304

田续/305

羊祜/305

杜预/307

王浚/307

试读章节

             汉献帝

汉献帝名刘协,字伯和。灵帝妃王美人所生。何皇后嫉妒,鸩杀王美人,皇子协养在董太后宫中。灵帝崩,何进扶立太子刘辩即位皇帝。董太后降旨,封皇子协为陈留王。宫中遭遇十常寺之乱,宦官张让、段珪劫持少帝及陈留王夜奔北邙山。少帝与刘协躲在草堆中,被庄主崔毅发现,迎入庄内。众大臣陆续来到,救驾回京。路上遇到西凉太守董卓来迎,少帝吓得战栗不能言,陈留王勒马向前,责问董卓:“既来保驾,天子在此,何不下马?”董卓大惊,慌忙下马,拜于道左。董卓暗自称奇,已怀废少帝立陈留王之意。(第3回)

董卓一手把持朝政.中平六年九月废少帝为弘农王;立刘协为帝,时年九岁,改元初平。董卓自任相国,独揽大权。献帝一切均听命于董卓,敢怒不敢言。(第4回)

董卓挟持帝、后迁都长安,烧毁宫殿和居民住宅,纵士兵抢财物淫人妻女。(第6回)

董卓被杀后,部将李催、郭汜攻入长安,把持朝政。催、汜反目交兵,献帝被李催劫持至郧坞,以腐肉朽粮为帝饮食。献帝骂道:“逆贼直如此相欺!”献帝见皇甫郦有生命危险,令其速回西凉,免去一死。乘李催、郭汜交兵混乱之机,杨奉、董承千辛万苦,九死一生保护献帝、伏后东去洛阳,重建帝都。(第13回)

献帝进洛阳,一片荒芜,幸有河内太守张杨送来饮食布帛。献帝封张杨为大司马。命太尉杨彪赴山东催曹操到洛阳,封曹操领司隶校尉,假节钺,录尚书事。为了控制献帝,曹操请帝驾幸许都,献帝不敢不从。曹操迎驾至许都,建宫殿,修城郭,封官封爵,自任大将军武平侯,大权在握。朝中政务,先禀曹操,再奏天子。从此,献帝又在曹操的控制之下。(第14回)

曹操灭了吕布,收降张辽,留玄德在许都。献帝设朝,操表奏玄德军功,引玄德见献帝。献帝问玄德:“卿祖何人?”玄德奏道:“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献帝令宗正取宗谱检看,果然不差,论辈份,玄德乃帝之叔。献帝大喜,请玄德人偏殿,叙叔侄之礼,心里暗想:“曹操弄权,国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遂设宴款侍,拜玄德为左将军宜城亭侯。

曹操欲行王霸之事,试朝臣对自己的态度,请献帝到许田打猎。献帝说:“田猎恐非正道。”曹操说:“今四海扰攘之时,正当借田猎以讲武。”在许田猎场,从荆棘中赶出一只大鹿,帝三射不中,让曹操射之。曹操拿过天子宝雕弓,金纰箭,一箭射中鹿背。群臣将校以为天子射中,齐呼万岁。曹操纵马向前遮住天子,接受欢呼,众人大惊失色。献帝回到宫中,流着泪对伏皇后说:“朕自即位以来,奸雄并起,先受董卓之殃,后遭催、汜之乱。今得曹操以为社稷之臣,不意专国弄权.擅作威福。朕每见之,背若芒刺。今日在围场上,身迎呼贺,无礼已极,早晚必有异谋,吾夫妇不知死所也!”此时国丈伏完进宫,为帝谋划,密赐车骑将军董承衣带诏。(第20回)

曹操不先奏明献帝,杀了董承、王子服等全家七百余口。怒气未消,带剑人宫,来杀董承之妹董贵妃。此时贵妃已怀五个月身孕,曹操闯入后宫,献帝大惊失色。操说:“董承谋反,陛下知否?”帝战栗说:“朕实不知。”操说:“忘了破指修诏耶?”帝不能答。操叱武士擒董贵妃至。帝日:“董妃已有五月身孕,望丞相见怜。”操说:“若非天败,吾已被害,岂得复留此女,为吾后患?”伏皇后也为之求情,帝泣对妃说:“卿于九泉之下,勿怨朕躬!”言罢泪如雨下,伏后亦大哭。操叱道:“犹作儿女态耶。”董妃乞留全尸,勿令彰露。曹操令武士牵出勒死于宫门之外。(第25回)

建安十九年十一月,一日曹操带剑人宫,献帝慌忙起身,战栗不已。曹操说:“孙权,刘备各霸一方,不尊朝廷,当如之何?”献帝说:“尽在魏公裁处。”操怒道:“陛下此言外人闻之,只道吾欺君也。”献帝说:“公若肯相辅则幸甚,不然,愿垂恩相舍。”曹操闻言,怒目视帝,恨恨而出。伏后及二子被曹操所杀,献帝连日不食,曹操命将己女曹贵人立为皇后。(第66回)

延康元年(即建安二十五年),相国华歆等一班文武官员人见献帝。言魏王功德,汉祚已终,逼献帝效尧、舜之道禅让帝位。献帝大惊,说:“朕虽不才,初无过恶,安忍将祖宗大业等闲弃了?”李伏、许芝等又以事先编造附会的吉兆、谶语为根据,进一步逼迫献帝。献帝说:“奈何以虚妄之事而欲朕舍祖宗之基业乎?”次日.官僚又集于大殿,曹洪、曹休等带剑入宫,进一步威逼。献帝大骂他们是乱贼,共造逆谋。献帝被逼出殿,痛哭道:“卿等皆食汉禄久矣,中间多有汉朝功臣子孙,何忍作此不臣之事?”华歆纵步向前,扯住龙袍,变色道:“许与不许则发一言!”曹洪又喝令武士斩了符宝郎祖弼。献帝只得同意禅位,令陈群捧出玺绶到魏王宫献纳。曹丕两次假意推辞而受禅,华歆令献帝降诏筑“受禅台”,十月庚午日寅时,献帝请魏王曹丕登台受禅。台下大小官员四百余人,帝亲捧玉玺奉曹丕。丕受之。台下群臣跪听读册。魏王曹丕受八般大礼,登了帝位。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大魏。曹丕降旨封刘协为山阳公。刘协含泪拜谢,上马到封地去了。(第80回)

P1-2

序言

《三国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古代长篇通俗小说成书最早的一部,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长篇通俗小说已经产生和基本成熟。然而,这部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久传不衰的长篇巨制到底成书于何时,学术界至今还存在着很大分歧,认识并不一致。自上世纪20年代起,成书于“元末明初”的结论被延续下来,直到目前,在学术界和教学领域,“元末明初说”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一些学者提出《三国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的观点缺乏可靠的证据.笔者经过多年研究,论证了《三国志演义》成书于明中叶弘治初年。这一观点的产生最基本的论据是明弘治七年(1494年)庸愚子蒋大器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撰写的《序言》。蒋《序》是今见最早把《三国志演义》小说与作者罗本字贯中结合在一起的可靠记载。在此之前,明初(永乐末年)成书的(《录鬼簿续编》中,虽介绍了一位罗贯中,但他只是一位戏曲作家,并没有提及他写过小说,而且这位戏曲作家罗贯中入明后杳无音信,“不知其所终”,不能认定他就是《三国志演义》的作者。蒋(饽》中不仅肯定了《三国志演义》是明代作品,作者是东原人罗本贯中,所创作小说书名为《三国志演义》,而且说“书成,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誉录,以便观览”。连书写成时深受读者喜爱,争相传抄,先睹为快的情形也说得那样肯定,言之凿凿,仿佛耳闻目见。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序》末题署为“弘治甲寅仲春几望庸愚子拜书”,其中“拜书”二字,纯属给同时代熟人或朋友写书序的口气。而《三国志演义》(也包括《三国志演义》)其他版本序末题署中,从未见“拜书”二字,由此可见这位写序的庸愚子蒋大器与《三国志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不仅是同时代人,而且是熟人或朋友。自然,这部《三国志演义》小说产生于明中叶弘治初年,而不是此前一百三十年的元末明初,何况此前还没有把罗贯中与《三国志演义》小说结合在一起的记载,也没有记载此书流传的资料。(见李伟实《<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中叶弘治初年》,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4)

《三国志演义》成书于明中叶弘治初年,书名为《三国志演义》,最初以抄本形式流传。28年后的嘉靖元年(1522年),以修髯子张尚德为首的一班人受命整理、雕板印刷了第一个刻本,通常称“嘉靖壬午本”,书名仍为《三国志演义》,这是一个官刻本,相当精美,无图。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另一个早期刻本为《通俗演义三国志史传》,题署为“东晋罗本贯中编次”,“书林苍溪叶逢春彩像”,卷首有嘉靖二十七年钟陵元峰子序。此本通常称“嘉靖二十七年序刻本”(原本藏于西班牙),简称“叶本”,上图下文,是个坊刻本。叶本也有加工过的痕迹,但比起嘉靖壬午本,显得粗糙古朴,即叶本比壬午本更接近原著风貌。两种刻本虽都来自抄本,但“壬午本”在抄本的基础上做了更多的加工整理,使之更加雅化。此后两种刻本各有子孙本,各按自己的系列发展,也互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借鉴。壬午本系列通常称为“通俗演义”系统;叶本系列通常称为“志传”或“史传”系统。叶本是否为“志传”系统的最早刻本,尚不能肯定。两种系统版本在万历年间空前繁荣。“通俗演义”系统的版本有夏振宇刊本、周日校刊本、李卓吾评本等。“志传”系统刻本有繁本与简本之分,其繁本有余氏双峰堂本、汤宾尹本、联辉堂本等;简本有朱鼎臣本、黄正甫本等。据英国学者魏安博士调查统计,迄今所发现的《三国志演义》明刊本已不下三十几种,而遗失的还不知有多少种,可见这部小说影响之大,流传之广。到了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以“通俗演义”系统的李卓吾评本等为基础,又参考了其他版本,加工整理,并撰写了大量评语,还写了一篇具有导读性质的《读三国志法》。此本通称“毛本”或“毛评本”。毛本强化了以蜀汉为正统的思想倾向,删除了很多诗文,情节更加紧凑,谬言更加精练,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毛本出现后压倒了此前其他所有版本,成为最畅销、最流行的《三国志演义》刻本,众多的明刊本几乎不再流行。  《三国志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它归在讲史类,《三国志演义》作为讲史类小说,其来源可以上溯到说话和平话。以“三国”为题材的说话在北宋时已经流行,大文学家苏轼在其《东坡志林》中就记载了里巷中儿童听“说三国事”的说话,当时的民间艺人说“三国”就已有尊刘贬曹的倾向。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还记载了宋徽宗崇宁、大观年间东京汴梁的瓦肆中就有艺人霍四究专门说三国故事。到了元代,已有供读者阅读的《三国志演义》出现,现在保存下来刊刻于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的《三分事略))和至治年间重刊的《三国志平话》(两者文、图基本一致),已经具备了后来的《三国志演义》的骨架、主要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全书共7万多字,是供读者阅读的。由听说话到看平话,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与后来的《三国志演义》小说相比,毕竟情节简略,人物很不丰满,语言也粗俗得多。明中叶的小说家罗贯中,以《三国志平话》为骨干,以《后汉书》、《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等史料为依据,叉吸收了杂史稗编、杂剧、传说等多方面素材,不拘于原有史实,采取移花接木、虚构、夸张等多种手法,创作出史诗般的长篇通俗小说(仨国志演义》。

如上所述,《三国志演义》问世后,经历了150多年的流传和修改,特别是经过毛氏父子的加工整理,《三国志演义》小说已相当完美,它标志着我国古代长篇通俗小说创作已完全成熟。《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被誉为明代“四大奇书”,毛本《三国志演义》还被誉为“第一才子书”,“四大奇书”的前三种加上清初的《红楼梦》又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三国志演义》能获得如此之高的声誉,自然由于作品本身是一部精品。其一,作者罗贯中从汉末的军阀混战、中原逐鹿,经魏蜀吴三国鼎立、连年攻战,到晋统一中国近百年间纷繁复杂的史料中,以平民出身的刘备立志复兴汉室的奋斗一生为主线,以刘备、诸葛亮两个人物为核心,合理剪裁,编织故事,按照叙事文学的一般原则,把全书设计成几大板块,每一部分内都是大故事套着小故事,三国之间又有合纵、连横的故事交叉,运用了网状的叙事方法,使故事情节繁而不乱。其二,作品紧紧抓住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张飞、赵云、袁绍、吕布、周瑜等众多典型形象。这些典型形象,生动、活跃,既具备不同阶层人物的共性,又具备鲜明的个性特征,两者有机地结合塑造人物。小说描写关键在于塑造人物。正是由于《三国志演义》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典型人物,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津津乐道。其三,本书成功地运用了虚构和夸张手法,比如孔明设空城计、骂死王朗,张飞在长坂桥上一声断喝吓死夏侯杰,使曹操百万大军全线崩溃。为了表现主要人物,又采取移花接木等手法,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突出。《三国志演义》小说中上述手法的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在500年前长篇小说刚诞生之时,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正是由于它成功地艺术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生活,不仅给人们以高雅的审美享受,而且对人的智慧启迪、情操陶冶、建功立业思想的培养,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他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世代流传不衰的根本原因。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中国优秀古典小说也深受国外读者的喜爱和欢迎。不仅在亚洲我们周边国家《三国志演义》早已流传,而且在欧美各国也有多种译本流传。因此,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学、文化宝库中的一件瑰宝,也是世界文学、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人物画传》是吉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助理、编审贾淑文博士应广大读者要求策划组稿的,该书一套四册,本书是其中之一,由我和张淑蓉同志共同编写。所谓“画传”,即给《三国志演义》小说中人物立传配画,人物立传所依据的是小说中提供的素材,而非史书中的史料。我们采用的底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整理本的重版印本,所配人物绣像均采自民国年间的石印本(仨国演义》人物图像。本次编写,限于篇幅,只能选取书中的主要人物和比较重要的人物,共二百多人,为其立传。尽管如此,也不能做到每人一像——这已经是穷其所有了。本书编写的目的,是供各层次的读者茶余饭后翻检、阅读,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由于编写时间紧迫和我们水平所限,粗疏浅陋,难以避免,在此,只能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中国《三国志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沈伯俊先生对本书的编写出版给予大力支持,为本书写了《序言》,我们表示由衷的感激。

在编辑定稿的后期工作中,贾淑文编审为本书付出了大量心力,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李伟实

                   2006年12月1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国演义人物画传/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人物画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伟实//张淑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6051609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3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2
出版地 吉林
245
173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6: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