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粤商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最富有却最沉默的商帮,独具异彩的经营智慧首次呈现!第一部系统解密新粤商的扛鼎之作!

新粤商方阵中的领军企业是竞争性产业领域的一批标杆企业集团:地产业的合生创展、万科、恒大、碧桂园;家电制造业的TCL、美的、格兰仕、创维;电子通讯业的华为、中兴;金融业的平安、招商;汽车业的广州本田、丰田;传媒业的南方报业、广州报业和羊城报业;

与此同时,在占企业总数99%的广东中小企业的“生态群落”里,还有大量的隐形冠军,它们在各自的行业里占有极高的市场份额。在这里你可能找不到企业明星,举目所见却是卧虎藏龙!

内容推荐

2005年4月,《财富》杂志中文版封面故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其中有7位是广东企业家。这仅是粤商影响力的一个例证。在中国各省综合经济实力的排名中,广东一直稳居第一,继赶超香港地区和新加坡之后,有望在2008年赶上台湾地区。粤商是一个谜样的群体,他们拥有显赫的财富,但却缺少与之相匹配的文化认同。本书将首次系统呈现中国这一沉默商帮独具异彩的经营智慧。

本书极具可读性和商业研究价值,作者从历史溯源开始,对粤商和粤商文化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新粤商怎样在传统商帮的基础上蜕变,引领中国经济新的发展方向。家电业的TCL、格兰仕,地产业的万科、合生创展,通讯业的华为、中兴以及金融业的平安、招商……本书精选了粤商在各个领域的经典成功案例,具体指明面对全球性的竞争,中国企业家所应采取的策略和行动,包括民营企业如何做大做强以应对产业升级的挑战;如何明确企业的核心定位,大胆“拿来”国际化准则;如何起用职业化管理团队,迎接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与近年来声名鹊起的新浙商等相比,新一代粤商秉承其“不语”的性格,埋头走自己的路。新粤商方阵正在集结,他们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重大影响呢?

目录

序 全球竞争中的新粤商/1

第一部分 文化和承诺

第一章 历史寻根:粤商文化基因/3

1.财富千年/3

2.岭南文化三原色/7

3.粤商思维/13

4.伍秉鉴,在全球贸易中获利《案例1》/19

5.李嘉诚长和系战略解读《案例2》/23

第二章 春天的故事:新粤商横空出世/29

1.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29

2.喜剧的诞生:珠三角工业家登上历史舞台/37

3.战略承诺:粤商当自强/4l

4.格兰仕制造《案例3》/45

5.王石的登峰之路《案例4》/52

第三章 文化大融合,重塑新广东/59

1.孔雀东南飞/59

2.大碰撞,大融合/62

3.黄宏生在文化冲突中的立场《案例5》/71

4.情系御温泉《案例6》/85

5.品质电子厂的人性化管理实践《案例7》/89

第二部分 战略创新

第四章 专业化:“孤注一掷”的选择/99

1.为何要“孤注一掷”/99

2.“红海之战”的胜利者/103

3.朱孟依,大盘教父《案例8》/105

4.指甲钳成就“世界冠军”《案例9》/1ll

第五章 创建企业网络/121

1.产业集群,合纵连横/121

2.会展经济/131

3.广汽,图谋中国“底特律”《案例10》/133

4.方达集团和“中国五金模具重镇”《案例11》/137

第六章 再造“有形之手”/145

1.大企业战略/145

2.职业经理,大展宏图/148

3.何享健,产业先锋《案例12》/151

4.马明哲,打造金融航母《案例13》/159

第七章从模仿到创新/171

1.自主创新:走向“中国创造”/171

2.再造价值链/177

3.3G英雄传:华为《案例14》/181

4.马化腾,QQ帮主《案例15》/188

第八章 创意经济:钻石就在你家后院/195

1.“软文化”变身“硬产业”/195

2.文化大省之路/200

3.南方的声音——广州报业的文化竞争《案例16》/211

4.旅游地产中的“故事新篇”《案例17》/218

第三部分 使命

第九章 粤港联手,迎战全球化/239

1.粤港联手/239

2.战略和远见/244

3.TCL“出海记”《案例18》/249

附录 参考书目/257

试读章节

价值观:合作

人们容易发现,广东人(广府)天生不喜欢抱团和“拉帮结派”,广东的商会数量很少又都流于形式,这在内地人看来是一个很明显的缺点。

大家更为欣赏的是浙江人、温州人:温州商会是知名度最高、最有面子的民间组织,仅温州就有130多个商会和行业协会。同时,像蒲公英一样飞往全国乃至海外各地经商办厂的300多万浙商,也在全国各个省份以及大中城市建立了无数个商会。在中国和海外,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浙江人,只要有浙江人的地方就会形成类似军队的班排连营团师军的完整建制。这个依靠血缘、宗族、同乡之传统关系凝结而成的网络,强调内部的凝聚力、向心力、认同感、归属感,由此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有人批评广东人这个不喜欢抱团的特性,我的看法恰恰相反:这是优点,不是缺点。读过福山的名著《信任》的人都知道,大型民营组织的建立有赖于较高的信任度,即与陌生人建立信任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团结奋斗、自我牺牲的感人事迹,然而现实生活里更多的情形却是在企业内部搞“窝里斗”,在市场上造假行骗。缺乏信任文化,阻碍着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虽然目前广东的民营企业多数是家族制(目前华商的共同点),但是企业内部“帮派”色彩很少。广东人缺少了浙江人“抱团”的气势和扩张力度,但是却利于建立契约型的、广泛的人际合作,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粤商文化最利于实施公司治理、科学管理及大量起用职业经理人。

美的集团何享健只读过高小,他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大胆起用“外人”。在企业管理架构上,何享健一直在努力避免美的变成家族企业,主张美的要有一个开放型的企业文化。在家里,他不准家人谈公司的事,两个儿子都没有在公司任职,他还通过“杯酒释兵权”让创业元老们陆续退出。美的推行事业部制,使张河川、方洪波等一大批企业管理精英脱颖而出。在美的,如果某人几年前还是一名普通员工,几年后,就成为掌管几亿乃至上十亿资产的事业部老总,这不是什么“神话”。

“我的理想是要把美的打造成一个现代企业,要建立一个所有者、董事会与经营层‘三分开’的完善的治理结构,我相信美的最终会向这个方向演变。”何享健说,“在美的,地缘、血缘、亲缘这三个传统的用人观念被彻底打破。美的20世纪60年代用北活人,70年代用顺德人,80年代用广东人,90年代用中国人,2l世纪要用全世界的人才。”

珠三角地区的“小狗经济”模式,也可以提示一种粤版的“抱团打天下”。珠三角的企业分工很细,如美的、科龙、格兰仕等几家顺德企业,从产出总量来说个个都是大型企业,但是他们的很多零部件由周边的中小企业提供。有时候可能是一个乡一个镇都在分工合作,生产一种或者一类产品,形成块状经济。如果顺德的企业联合起来“组装”成一个大集团,那么就会有1000个车间,气势非凡,而现在是1000个小企业,每个企业生产一个部件。这是一种很强的分工合作意识,利益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契约和信任关系联合起来,有钱大家赚,形成强大的产业优势。

过去流行一句话:东西南北中,发财在广东。我认为,不妨改为:东西南北中,整合在广东!合作,就是整合文化资源,将没有血缘、地缘关系的人们联合起来一起工作。这是移民大省正在当代中国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社会实验”。

因此,岭南文化高信任度的文化性格,在中国传统之中是“特例”,却是非常好的文化资源,为传统粤商文化向新型的现代商业文化转变埋下了好种子。

关于“粤商文化”,我们还可以讲一个有关联的奇妙故事,就是风行全球的美国畅销书《共好》。这本书的内容是真人真事,讲的是“罗斯福2号工厂”濒临倒闭,有一对印第安人伍俐夫妇被选中负责拯救。他们以“印第安人的方式”发现了企业管理的“共好”法则,据说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得自中国人的传说,大意是承诺与共识的达成。通过这一法则,重建信任文化,激发了每一个员工的动机和团队精神。两年时间,“罗斯福2号工厂”竞成为全美明星企业。后来,“共好”作为基本的管理法则在美国成为商学院的热门主题,并得到了企业界广泛的共鸣和推广。

很多中国读者,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既然这个“共好” (Gung Ho)来源于中国文化,那么,“Gung Ho”到底是哪种中国方言,跟中国的何种文化传统相关呢?其实,从语音和词义来说,“Gung Ho”完全就是粤语的“讲好”。

在广东,人们常说:“‘讲好’的事,怎能反悔?”那是一句事关个人信用的很重的话,意思上接近于北方的“季布一诺”。既然如此,我们还要继续提问:两者之间的区别何在呢?“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属于高度的理想主义人格,是圣人而不是平民百姓能做到的。在内地,平时你看到某人信口开河、随便许诺,你往往会认为那人有些小缺点,不必“上纲上线”,这种风气之下很难区别一个人是热情还是成心欺骗——后果是为社会上的讲大话、讲假话提供了温床,降低了人际交往的信任度。与之相反,广东人的“讲好”则是社会约束普通人的为人处世准则,做人就应该“讲到做到”,否则,“没口齿”的人会被认为存在个人品质问题。

所以,我们发现广东人(包括能融入广东文化的新移民)都“不善”言谈,那是因为从小就接受的人生教育,要少说话、多做事,所以人人心里都有清楚的规则:不要信口开河,不要承诺办不到的事,如果你“没口齿”,别人就不和你做生意,这样就“断了财路”,是“大件事”(头等大事)。上述文化价值观,就是粤商在市场上和企业内部建立相互信任、开展广泛合作的文化根基。

我们还可以再讲一下香港李嘉诚的“讲好”事例。李嘉诚商业哲学的核心是“以诚为商”,就是讲到做到,建立信任关系。李嘉诚在全球雇佣了20万人,包括许多出身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商业精英,建立了华人组织罕见的高信任度、融合度的企业文化。他的员工非常敬佩自己的老板,同心同德开创伟业。李嘉诚和黄集团的企业文化缺乏涕泪交零的故事,不事声张,以专业立场研判应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文化之一,为我们揭示了全球化时代建立有效组织的最佳示范。

李嘉诚最希望我们分享的并非“财技”,而是这样的告诫:“重要的是要建立个人和企业的良好信誉,这是在资产负债表中见不到但价值无限的资产,今天我也是靠这个才能使生意比较顺利。”“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应该努力坚持走一条正路,这样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赚钱你可以赚,正直赚钱是最好。”

P16-18

序言

全球竞争中的新粤商

本书旨在剖析这样一个问题:广东通过20多年的奋斗迅速实现工业化,今日令全世界为之瞩目的“中国制造”很大程度上就是广东珠三角的经济奇迹,但是广东的商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却没有像其财富成绩那样得到普遍肯定。

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广东经济及广东企业家本身就一直是一个引人注目、备受争议却又“说不清楚”的话题。

一些重要的信息也因此被忽略了。比如,2005年4月,《财富》杂志中文版的封面故事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其中有7位是广东企业家(任正非、李东生、王石、侯为贵、马明哲、黄光裕、何享健)。

同样的,由北京大学和《经济观察手鼢共同主办的2004年度“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活动于2005年4月26日揭晓,评选出的20家企业,除了惠普等5家跨国公司,其余的15家最受尊敬的内地企业,有7家在广东(平安、中兴通讯、招商银行、万科、TCL、华为、广本)。

上述评选并没有考虑地域文化因素,但却是对“粤商”现状和实力的有力说明。与近年来声名鹊起的“浙商”等相比,新一代粤商秉承其“沉默”性格,埋头走自己的路。

在中国,成就一项事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如果特定时期的优惠政策和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属于天时、地利,那么广东的“人和”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需要到粤商文化中去寻找答案。

粤商,是广东这个“移民大省”产生的一种新式“商帮”。

广东历来就是移民大省,历史上曾有几次大的移民潮。第一次移民潮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大批秦军南下;第二次大移民是中原战乱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事频繁,南方比较稳定。到近代,广东出现了更多的移民潮,尤其是解放后的大军南下,在广东安家落户;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孔雀东南飞”,大量创业者和打工族涌向广东。这样一次次的大规模移民,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

目前每年都有几千万外省人到广东打工,全国有1/3的流动人口集中在广东。目前广东省人口已经超过1.2亿,其中将近四成是外省人。

移民改造着广东人的血统,也为广东文化注入了大量新元素。现在人们用“新客家人”来称呼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广东人。

广东人善于经商,历来有艰苦创业、精于买卖的传统。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发迹的粤商不计其数,成为华商中富翁最多的一个群体。很有意思的是,粤商是一个直观地“看”起来十分清晰、归纳起来却“说”不清楚的商帮,原因恐怕在于“粤商”并非那么血统纯正。

如何定义“A”商?一般来说,有两种分法:传统地域型和移民型。传统地域型是根据地域文化血统而定义,“A”商即A籍商人,比如晋商、徽商、浙商等;移民型是带有复合文化性质, “A”商包括A籍商人以及外籍到A地创业的商人,比如京商、沪商、港商、穗商、深商。

历史地看,过去的粤商本身就带有浓厚“移民型”色彩,究其原因如下:首先,广东是移民大省,并且广东文化包括风格差异明显的广府、潮汕、客家三大分支;其次,华南中心城市广州是延续两千多年的商埠和对外贸易城市,具有类似香港和深圳那样的大范围移民城市性质(历史跨度更大而已);再次,珠三角和港、澳均属于广府文化地区,而广府文化是一种极其开放兼容的区域文化,这一点对于当代粤商的影响尤为深刻。

举例来说,清代十三行富可敌国,介绍粤商的成就不免要以十三行商人为典范。当年伍、潘、卢、叶四大富商,凭着十三行的垄断经营,跻身世界级富豪,据说其家产总和比当时朝廷的国库收入还要多。

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做过一个统计评选:过去一千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十三行的买办伍秉鉴赫然入列。据专家考证,十三行商人中有许多外省人,其中伍秉鉴就是闽籍人士。

所以说,在广东的历史上没有必要区分纯正血统的“粤商”。改革开放之后的今天,广东新一代成功商人与企业家英雄辈出,例如华为任正非、万科王石等都是外省人,那么是现在,或者是几十年之后我们才把他们视为“粤商”?答案是很简单的。

在本书,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新粤商——一个处于剧烈变革中的企业家群体,他们最值得关注的是迎接时代挑战时采取的策略和行动。

新粤商方阵中的领军企业是竞争性产业领域的一批标杆企业集团。它们包括但不限于下述企业:金融业的平安、招商集团;地产业的合生创展、万科、富力、侨鑫、恒大、宏宇、城启、碧桂园、金业;家电制造业的TCL、美的、格兰仕、科龙、格力、康佳、创维、步步高;电子通讯业的华为、中兴;传媒业的南方、广州、羊 城报业集团;汽车业的广本,等等。

与此同时,数量占99%的广东中小企业的“生态群落”里,还有大量的隐形冠军。那是一些在各自行业里占有极高市场份额的企业。在这里你可能找不到企业明星,举目所见却是卧虎藏龙。在中国最富庶的珠江三角洲沃土上,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中小企业集群在大放异彩。

新粤商,这是传统商帮概念在中国大地上的锐变——当中国企业开始在世界产业链条上寻找新战略地位的时候。

与目前的内地企业比较,新粤商所显示的最显著特点是回应产业升级和迈向大企业主导时代的新主题:企业战略方面清晰的核心业务定位,公司治理及内部管理方面洋为中用、大胆“拿来”国际化准则,起用职业化管理精英团队。

人们常说,粤商是沉默的商帮。在沉默无语中,新粤商方阵正在集结,一个坚强有力的集团军在整装待发——新粤商,他们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粤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兆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13752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2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15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1
18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7: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