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传统所形成的地域论述了滇云文化。内容包括:滇云文化释名、地域范围、文化内涵、文化分期、文化特征、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对滇云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了缕析,揭示了滇云文化在构筑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传统特征,对当今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图书 | 滇云文化(精)/中华地域文化大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传统所形成的地域论述了滇云文化。内容包括:滇云文化释名、地域范围、文化内涵、文化分期、文化特征、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对滇云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了缕析,揭示了滇云文化在构筑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传统特征,对当今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滇云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滇云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 高原波状起伏 二 高山深谷相间 三 富饶坝子棋布 四 大江激流纵横 五 高原湖泊星罗 六 立体气候,差别显著 第二节 滇云文化的周边环境 一 云南地理区位和文化环境 二 云南与中国内地的文化地缘关系 三 云南与古代中华文明和南亚印度文明的地缘交通关系 四 云南与东南亚邻近国家的地缘文化关系 第三节 滇云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域 一 元谋入所在的金沙江流域 二 滇人活动的滇池地区 三 昆明人游牧的横断山区 四 哀牢人称雄的永昌地区 五 越人生长的滇南丛林 第四节 创造滇云文化的民族 第五节 地理环境对滇云文化的影响 一 地理环境在滇云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二 滇云文化的地域特点 第二章 滇云文化根植的经济土壤 第一节 农业经济与畜牧经济相结合 一 稻米之路 二 坝子的耕田邑聚 三 夏处高山冬入深谷的畜牧 四 刀耕火种与滇云生态 五 直上云天的梯田 六 明清云南屯垦与山区开发 …… 第三章 滇云文化依托的社会结构 第四章 滇云文化的起源于发展 第五章 滇云哲学思想 第六章 滇云宗教文化 第七章 滇云教育 第八章 滇云史学 第九章 滇云文学 第十章 滇云艺术和科技 第十一章 滇云名胜 第十二章 滇云风俗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滇云文化(精)/中华地域文化大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林超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115244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741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726 |
出版时间 | 2006-12-01 |
首版时间 | 2006-12-01 |
印刷时间 | 2006-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6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127.74 |
丛书名 | |
印张 | 4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内蒙古 |
长 | 268 |
宽 | 200 |
高 | 4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