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化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专刊各种阐述中国近代文化问题的学术论文、笔谈、书评及学术信息,融会各家观点,推陈出新,努力为推进中国近代文化的研究而作出新贡献。
《近代文化研究》开设专论、丛谈、文献研究、文化交流、海外文化研究、探索与争鸣等栏目,力求全面反映学界研究状况,准确把握学术前沿,力争把本辑刊办成展示学科研究最新成果的一个窗口。
本书为《近代文化研究》第1辑。
| 图书 | 近代文化研究(第1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近代文化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专刊各种阐述中国近代文化问题的学术论文、笔谈、书评及学术信息,融会各家观点,推陈出新,努力为推进中国近代文化的研究而作出新贡献。 《近代文化研究》开设专论、丛谈、文献研究、文化交流、海外文化研究、探索与争鸣等栏目,力求全面反映学界研究状况,准确把握学术前沿,力争把本辑刊办成展示学科研究最新成果的一个窗口。 本书为《近代文化研究》第1辑。 目录 学术史 龚书铎等:清代理学的分期、特点及历史地位 李帆:汉宋关系与嘉道之际的学术转换 史革新:晚清程朱陆王之辨 罗检秋:国学与汉学——清末民初学术传承的再探讨 民族精神论 陈其泰:辛亥革命的思想动员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郑师渠:梁启超的中华民族精神论 文化与社会 胡伟希: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保守政治与知识分子运动 张昭军:科举制度改废与清末士人阶层的分流 林辉锋:马叙伦与民初北大的新旧之争 中外文化交流 刘桂生:关于“中西交会,古今贯通” 王晓秋:晚清王治本的日本漫游与文化交流 王先明、张海荣:晚清“中体西用”论的再思考 郑大华:论“东方文化派” 黄兴涛:自省与“他者”:明恩溥与清末民国的民族性改造话语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近代文化研究(第1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郑师渠//史革新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5336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1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07-06-01 |
| 首版时间 | 2007-06-01 |
| 印刷时间 | 2007-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3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203-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0.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7 |
| 宽 | 168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