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第一本比较全面、系统地阐释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著作。它从中国的立场、中国国家发展的需要来探索国际关系的理论研究,着重思考新时期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书中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学术规划。
本书既可作为国内高等院校国际政治、政治学等相关专业的专业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图书 |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比较全面、系统地阐释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著作。它从中国的立场、中国国家发展的需要来探索国际关系的理论研究,着重思考新时期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书中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学术规划。 本书既可作为国内高等院校国际政治、政治学等相关专业的专业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比较全面、系统地阐释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著作。它从中国的立场、中国国家发展的需要来探索国际关系的理论研究。该书着重思考新时期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包括国家统一、国家安全、国家发展、国际文化、外交关系等方面。为此,书中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学术规划,并对涉及的国家理论、安全理论、发展理论、文明理论、秩序理论和外交理论等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阐述。 本书既可作为国内高等院校国际政治、政治学等相关专业的专业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导论 全球化时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诉求 第一节 当今时代的主题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历史使命 一、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与主题: 和平·发展·合作·民主 二、 当今时代国际关系领域中的问题和挑战 三、 当今时代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历史使命与分析范式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比较与综合 一、 权力·自由·正义: 三大流派的争鸣与共鸣 二、 主流理论的合流与非主流理论的崛起 三、 国际政治的变化蕴含理论创新的时代契机 第三节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第四节 中国崛起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历史使命 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二、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历史使命 小 结 第一章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及其学术规划 第一节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图谱: 三个来源,三个组成部分 二、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四大问题 第二节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学术规划 一、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规划 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关系理论 第三节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一、 宏大理论的失灵与国际关系普遍理论的终结 二、 微观经验理论与国际政治学中的行为主义革命 三、中层理论的兴起: 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方法论 小 结 第二章 中国国家建设理论与新国家观 第一节 国家建设与国家统一: 对中国国家建设的理论总结 一、现代国家建设的一般规律与新中国国家建设的历史回顾 二、 一国两制与中国国家建设理论的主要矛盾 三、 新国家观: 中国国家建设理论的新方向 第二节 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 中国国家建设之精神纽带转型 一、 全球化时代现代国家的认同危机 二、 民族认同的国家化: 从文化认同走向国家认同 三、从民族主义到爱国主义: 中国现代国家认同的基础变迁 第三节 国家主权与国际制度: 全球化时代中国的新主权观 一、 现代主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内在矛盾 二、 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挑战 三、 新主权制度的重构 第四节 综合国力及其合法性: 中国国家行为的双重约束 一、 权力·实力·综合国力: 国家行为的“硬约束” 二、 合法性危机: 全球化时代现代国家的软制衡 三、 综合国力与合法性的合奏: 中国崛起的合法性建构 小 结 第三章 中国外交新思维与新外交观 第一节 国际社会发展催生了一场外交学革命 一、 外交与新外交的兴起 二、 外交多元化趋势与多元化外交 三、 全球化时代外交学的革命 第二节 全球政治时代的新外交观 一、 全球化时代外交新思维: 机制主义与治理外交 二、 全球化时代外交新思维: 多边制度外交的强化 三、 全球化时代外交新思维: 公共外交的日益强调 四、 全球化时代外交新思维: 虚拟外交或者电子外交 第三节 中国的外交新思维与外交理论的发展 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环境的变化 二、 全球化时代中国外交理论研究的方向 小 结 第四章 全球发展理论与新发展观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及其对发展理论的挑战 一、 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问题 二、 发展观及其演变 三、 全球化时代的新发展观 第二节 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发展道路 一、 全球化时代中国发展的特殊性 二、 中国发展观的演变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 三、 科学发展观的国际内涵: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全球发展理论研究 一、 科学发展观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取向 二、 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发展理论的重点与方向 三、 中国的全球发展战略: 全球合作的综合发展战略 小 结 第五章 发展模式多样化理论与新文明观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政治文明观 一、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与文明问题 二、世界多样性: 全球化时代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 全球化时代的差异政治文明观 第二节 和谐世界: 一种国际政治新文明观 一、 中国国际政治文明观的演变 二、 和谐世界的提出及其内涵 三、 和谐世界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新文明观 第三节 新文明观与模式互动理论 一、 新文明观与发展模式多样化 二、 全球化时代的多模式互动及其规律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前景光明 小 结 第六章 国家安全理论与新安全观 第一节 安全内涵的扩大与国家安全的研究困境 一、 全球化时代安全特性的变化 二、 安全化: 安全的泛化、软化与非传统安全的提出 三、 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研究的困境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观 一、 安全观问题 二、 当今世界的几种安全观 三、 全球化时代新安全观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的新安全观与安全理论的新发展 一、 中国的新安全观 二、 中国新安全观与安全理论的发展 三、 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与工作机制 小 结 第七章 国际关系民主化与新秩序观 第一节 国际体系变革与国际秩序的变迁 一、 变革中的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变迁 二、 国际秩序中的正义问题: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提出 三、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 全球治理秩序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的新秩序观 一、 国际格局多极化与合作精神的成长 二、 经济全球化与多边制度主义的兴起 三、 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全球政治秩序民主化 四、 发展模式多样化与新区域主义秩序 第三节 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与国际秩序变革 一、 争论中的国际新秩序观 二、 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与国际秩序理论的发展 三、 参与但不依赖: 中国与国际秩序改革 小 结 结论 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前景 一、 中国道路呼唤中国理论 二、 中国理论孕育中国学派 三、 中国学派缔造中国模式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可金//倪世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05355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4 |
出版时间 | 2007-04-01 |
首版时间 | 2007-04-01 |
印刷时间 | 2007-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80 |
丛书名 | |
印张 | 2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