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孤独者(鲁迅小说)/名典书坊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集了我国“民族灵魂”鲁迅所创作的全部小说,其中《孔乙己》、《狂人日记》、《故乡》、《阿Q正传》、《祝福》等是国人所耳熟能详的篇章。现在,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精彩文笔。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鲁迅先生的小说精品数十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充分显示了鲁迅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非常值得一读。

目录

前言(钱理群王得后)

呐喊

自序

狂人日记

孔乙己

明天

头发的故事

风波

故乡

阿Q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社戏

彷徨

祝福

在酒楼上

肥皂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孤独者

伤逝

故事新编

序言

补天

理水

铸剑

非攻

试读章节

寒石山离城是旱道一百里,水道七十里,专使人叫连殳去。往返至少就得四天。山村僻陋,这些事便算大家都要打听的大新闻第二天便轰传她病势已经极重,专差也出发了;可是到四更天竟咽了气,最后的话,是:“为什么不肯给我会一会连殳的呢?”

族长,近房,他的祖母的母家的亲丁,闲人,聚集了一屋子,豫计连殳的到来,应该已是入殓的时候了。寿材寿衣早已做成,都无须筹画;他们的第一大问题是在怎样对付这“承重孙”,因为逆料他关于一切丧葬仪式,是一定要改变新花样的。聚议之后,大概商定了三大条件,要他必行。一是穿白,二是跪拜,三是请和尚道士做法事。总而言之:是全都照旧。

他们既经议妥,便约定在连殳到家的那一天,一同聚在厅前,排成阵势,互相策应,并力作一回极严厉的谈判。村人们都咽着唾沫,新奇地听候消息;他们知道连殳是“吃洋教”的“新党”,向来就不讲什么道理,两面的争斗,大约总要开始的,或者还会酿成一种出人意外的奇观。

传说连殳的到家是下午,一进门,向他祖母的灵前只是弯了一弯腰。族长们便立刻照豫定计画进行,将他叫到大厅上,先说过一大篇冒头,然后引入本题,而且大家此唱彼和,七嘴八舌,使他得不到辩驳的机会。但终于话都说完了,沉默充满了全厅,人们全数悚然地紧看着他的嘴。只见连殳神色也不动,简单地回答道:

“都可以的。”

这又很出于他们的意外,大家的心的重担都放下了,但又似乎反加重,觉得太“异样”,倒很有些可虑似的。打听新闻的村人们也很失望,口口相传道,“奇怪!他说‘都可以’哩!我们看去罢!”都可以就是照旧,本来是无足观了,但他们也还要看,黄昏之后,便欣欣然聚满了一堂前。

我也是去看的一个,先送了一份香烛;待到走到他家,已见连殳在给死者穿衣服了。原来他是一个短小瘦削的人,长方脸,蓬松的头发和浓黑的须眉占了一脸的小半,只见两眼在黑气里发光。那穿衣也穿得真好,井井有条,仿佛是一个大殓的专家,使旁观者不觉叹服。寒石山老例,当这些时候,无论如何,母家的亲丁是总要挑剔的:他却只是默默地,遇见怎么挑剔便怎么改,神色也不动。站在我前面的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太太,便发出羡慕感叹的声音。

其次是拜;其次是哭,凡女人们都念念有词。其次入棺;其次又是拜;又是哭,直到钉好了棺盖。沉静了一瞬间,大家忽而扰动了,很有惊异和不满的形势。我也不由的突然觉到:连殳就始终没有落过一滴泪,只坐在草荐上,两眼在黑气里闪闪地发光。

大殓便在这惊异和不满的空气里面完毕。大家都快快地,似乎想走散,但连殳却还坐在草荐上沉思。忽然,他流下泪来了,接着就失声,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这模样,是老例上所没有的,先前也未曾豫防到,大家都手足无措了,迟疑了一会,就有几个人上前去劝止他,愈去愈多,终于挤成一大堆。但他却只是兀坐着号,铁塔似的动也不动。

大家又只得无趣地散开;他哭着,哭着,约有半点钟,这才突然停了下来,也不向吊客招呼,径自往家里走。接着就有前去窥探的人来报告;他走进他祖母的房里,躺在床上,而且,似乎就睡熟了。

隔了两日,是我要动身回城的前一天,便听到村人都遭了魔似的发议论,说连殳要将所有的器具大半烧给他祖母,余下的便分赠生时侍奉,死时送终的女工,并且连房屋也要无期地借给她居住了。亲戚本家都说到舌敝唇焦,也终于阻当不住。

恐怕大半也还是因为好奇心,我归途中经过他家的门口,便又顺便去吊慰。他穿了毛边的白衣出见,神色也还是那样,冷冷的。我很劝慰了一番;他却除了唯唯诺诺之外,只回答了一句话,是:  “多谢你的好意。”

P6-7

序言

将鲁迅小说编为一册,并非只是为了给读者的阅读提供方便,也还包含着一种阅读方法上的更新的奢望:希望读者将鲁迅小说推到一定距离之外,从整体上去把握它,更加注目于其前后一以贯之的追求,所显示的总体精神特征与艺术境界,从而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对鲁迅小说的独特价值作宏观的观照与总体的估价和发现。——这其实也是近年来鲁迅小说研究的主要趋向;因此,这篇前言必然带有很大的综述成分。

曾经有过从政治革命的角度与思想革命的角度对鲁迅小说的整体观照,并在实际上成为好几代人把握鲁迅小说的特殊视角。这几年沿着已经积淀为传统的这一思路,又有对鲁迅小说文化内涵的全面而深入的开掘。一篇题为《(祝福):儒释道“吃人”的寓言》的文章,虽然讨论的是《祝福》“这一个”具体作品,其结论却几乎可以涵盖鲁迅全部小说:即认为鲁迅小说提供(创造)了一个独立的“鲁镇”世界——有时鲁迅又称之为“未庄”(《阿Q正传》等)、吉光屯(《长明灯》)等等;“鲁迅有意以鲁镇显示传统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几乎全部内容:从风俗到制度,从思想到宗教,从日常生活到行为准则”,鲁迅几乎是通过“文献式描摹”,“赋予鲁镇一种带有原始多神教意味且杂糅着儒释道多种成分的混沌性质”,进而观照生活于“鲁镇”的各式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历史命运:他们无论怎样挣扎,终不免为“鲁镇”社会、文化、历史所吞噬。结论是:鲁迅的全部小说可以概括为“儒道释‘吃人’的寓言”,从这些寓言里传递的主要信息是鲁迅(以及他的同代人)“对于以儒道释为主体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性的否定”。与“吃人”主题模式相适应的是“探寻死因的内在结构”,一篇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探求《祝福》“叙述奥秘”的文章即指出,《祝福》的文本结构是“她的死(主语)乃由造成”,但鲁迅所创造的是一个“不完全句子的文本”,“叙述者自己自始至终并不提供任何完全的、真正的谓语,而宁愿让它向读者进一步追寻——他的解释开放”,也就是说,“叙述者提供许多部分真实的谓语,但它们的总和绝不等于完全的、真正的谓语”,“真正的凶手就隐藏在部分谓语的总和的背后”——其实,鲁迅不少“吃人”主题的作品都是可以这样去解读的。

不过,近年来人们似乎更热衷于从作家创造主体与作品的关系的角度去接近鲁迅小说的本体;人们这样做自有其充分的根据:鲁迅自己在《呐喊·自序》里早已有过明白无误的交代:“我在年青时候也曾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又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这里分明说明着:构成鲁迅《呐喊》(及其全部小说)的“来由”的,不仅是以往的外在的生活积累、经验,而且还包含着鲁迅年轻时的“梦”——主观的精神发展、内心体验的历史。正是那些“梦”的“隐意”构成了鲁迅小说内在的心理内容。——研究者根据鲁迅在《呐喊·自序》里的自述,又进一步指出:作为潜在的痛苦记忆深藏在鲁迅心灵深处永远不能忘却的,是那“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的“恶梦”;“于是,‘恶梦’中的‘荒原’——不只是‘荒原’的意象,而且包含着‘荒原’隐意中的先驱者的‘荒原’感,以及冲破‘荒原’(荒原感)的希望,这两者之间的撞击、交汇”,构成了《呐喊》(及其全部小说)“内在的潜流”。

应该说,这种“荒原”意象,“荒原”感以及冲破“荒原”的“挣扎”,是二十世纪中外作家所共有的,这个事实本身即已显示出鲁迅小说的世界性。但作为一位中国现代小说家,鲁迅的“荒原”意象,“荒原”感,又有着自己的独特内涵与独特把握、表现方式。具体体现在鲁迅小说中,则至少演化(表现)为以下两个叙事模式。

其一,“看/被看”二项对立模式。

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大概都很难忘记那篇独一无二的《示众》——没有情节故事,没有人物性格,没有风光描写,没有主观抒情,没有推理论证,只有一个场面:“看/被看”的二项对立,只有一个动作:“看”。但它却凝结着鲁迅对中国“人”的生存方式、人际关系及人生价值、命运最深刻的观察与把握:在中国这个一切都“戏剧化”、“游戏化”的国度里,“人”不是充当“看客”,就是“被人看”;这同时内蕴着鲁迅自身最痛苦的人生记忆与体验,不仅是鲁迅在《呐喊·自序》里绘声绘色地描写过的“幻灯事件”中的“看客”图像,给予他的无以愈合的刺激与创伤,更是纠缠于心,无以摆脱的“被看”的屈辱、寂寞感,以及“烦腻,疑心,憎恶”等等。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示众》是鲁迅对人生世界的客观把握与对心灵世界的主观体验二者的一种契合;而《示众》在艺术表现上的“无情节,无人物性格刻画”的特点,就使它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内含着多方面的“生长点”——我们甚至可以把《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中的许多小说都看做是《示众》的生发与展开,从而构成了一个系列,不仅“示众”的场景,“看/被看”的二元对立图景在《狂人日记》、《孔乙己》、《明天》、《头发的故事》、《药》、《阿Q正传》、《祝福》、《长明灯》以至在《铸剑》、《理水》、《采薇》中一再出现,而且在《示众》里有意省略的人物、情节在这些作品里都因具象化而获得(展示)了更具体、也更深刻的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孤独者(鲁迅小说)/名典书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24638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0.2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29
15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1: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