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音”是指中国的汉字读音。当时日本把中国叫“唐国”,也就是由于中国唐代在世界上的兴盛和地位,加之该时期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崇拜和尊重中国,直至明清时期,日本人仍然称中国为“唐”。
该书是以“近世唐音”研究为主线,对唐音进入日本语言的经过、历史根源、形成过程、使用现状、文献资料的多少、与中国各方言音的对照、唐音反映的当时日语音韵的实况、中日语言交流的瓜葛、以及相同特殊音的相互影响、唐音的位置等问题进行相关的论述。
图书 | 日语语音研究--近世唐音 |
内容 | 编辑推荐 “唐音”是指中国的汉字读音。当时日本把中国叫“唐国”,也就是由于中国唐代在世界上的兴盛和地位,加之该时期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崇拜和尊重中国,直至明清时期,日本人仍然称中国为“唐”。 该书是以“近世唐音”研究为主线,对唐音进入日本语言的经过、历史根源、形成过程、使用现状、文献资料的多少、与中国各方言音的对照、唐音反映的当时日语音韵的实况、中日语言交流的瓜葛、以及相同特殊音的相互影响、唐音的位置等问题进行相关的论述。 目录 はじめに 第一章 近世唐音.文献資料及びろの特徵 1.近世期の日中貿易びろの闋係 2.近世唐音資料.成立上種類 A.黄檗宗唐音文献資料 B.唐通事唐音文献資料 3.参考資料 4.近世唐音資料の特徵 5.近世唐音資料の研究現状 注紙1 第二章 近世唐音資料に反映されゐ中国語と 日本語の特徵 1.近世唐音に反映されゐ中国語の位相 2.近世唐音資料に反映されゐ中国語の音韻体系 3.近世唐音資料に反映されゐ中国語の語彙特徵 4.近世唐音資料に反映されゐ中国語の文法特徵 5.近世唐音資料に反映し日本語の音韻特徵 注积2 第三章 近世唐音の寞態 1.近世唐音ぱ中国江南地方の音ごめゐ 2.南京官話音 3.杭州音七寧波音上福州音 4.近世唐音七中国語音との对■ 注积3 第四章 近世唐音上明清中国語音ぅ上の比較 1.果摄字 2.假摄字 3.遇摄字 4.蟹摄字 5.止摄字 6.效損字 7.流摄字 8.咸め 9.深摄字 10.山摄字 11.臻摄字 12.宕摄字 13.江摄字 14.曾摄字 15.梗摄字 16.通摄字 明清時代声母表 明清時代韻母表 注积4 第五章 近世唐音の耘写法 1.唐音耘写にらゐ唐音歌 2.反切法の利用 3.直音法の利用 注积5 第六章 近世唐音の音偭推定 1.近世唐音の音偭 2.近世唐音表記中の撥音[ソ] 3.近世唐音表記中の促音[シ] 4.近世唐音表記の多樣性 注积6 第七章 結ぴ 1.近世唐音の分類 2.近世唐音の性格 3.近世唐音に代表さ九ゐ中国語の■態 4.近世唐音に反映ちはこぃゐ日本語の音韻 5.近世唐音の耘写法 6.近世唐音の利用 注积7 参考文献 付錄1 [16摄各字唐音七中国語音の对照表] 付錄2 [慶安元年(1648)-安政四年(1858)期間唐船入港数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日语语音研究--近世唐音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升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07132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7-12-01 |
首版时间 | 2007-12-01 |
印刷时间 | 2007-12-01 |
正文语种 | 日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13.2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1 |
宽 | 186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