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苍茫隋唐路/史家说史
内容
编辑推荐

也许我们对隋朝早已形成固定的思维,短命的隋朝允满了荒淫、腐朽,在盛唐的光环下显得渺小与卑微。当我们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才发现,隋朝还有我们不曾认识的另一面;塞外英豪铁马金戈,一代雄才纵横天下。有了隋的铺垫,我们才见识了壮丽辉煌的大唐盛世,结缘了横扫千军的唐太宗,领略了君仪天_上的女帝王,体验了霓裳羽衣曲吹奏的生死恋;九曲回肠的史实,迷蒙深宫的探幽,尽凭作者道其中隐情,揭千古玄机。

内容推荐

穿越时间长河,回望祖先过往;金戈铁马的战争,气象万千的盛世;多少朝代更迭,多少文化沉浮!本书以讲述历史故事的手法,将隋唐按照编年史的时间顺序,围绕大的历史现象和事件,以丰富的资料、翔实的细节展示,浩浩荡荡地为观众提供一套生动的普及性的历史知识电视文献。

目录

塞外英豪——隋唐豪杰的崛起

那罗延的诞生——一代雄才隋文帝

烟花三月下江南——南北大统一

轻骑出渔阳——征辽悲歌

尘封献陵——李唐创业

载舟基业——千古一帝唐太宗

红墙径深——武则天入宫

巨碑无言——女皇的诞生

雄健当须竞武举——创立武举

开元如梦——盛世之路

寂寞泰陵——玄宗功过

一船明月一帆风——文化东传到日本

千年正仓院——见证古代文明辉煌的宝库

海不扬波送梵音——佛教传播的南海之路

谁家玉笛暗飞声——绚丽多彩的唐朝乐舞

何处望神州——文化沦丧的盛世挽歌

试读章节

烟花三月下江南——南北大统一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

江南,那是一个小桥流水的地方,溪水环绕,绿树掩映着村庄,小船漂荡,鸬鹚低飞于河洲。青山苍翠,丘陵起伏,不但呈现出完全不同于北方的景色,也决定了迥然相异的开发和生产方式。

江南水网密布,土地肥沃,不似北方黄土松软,使用简陋的石器或者木质农具难于开垦这种黏度很大的土地,遍地的树木也使得开辟成片农田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因此,江南的开发往往是由大族率领大批劳力进行的,呈现出一派依山傍水的庄园景象。豪门大族往往有田万顷,奴婢数干,沿江上下,皆有良田。精心构建的庄园,极尽幽居之美:

敞南窗以对远岭,辟东窗以瞩近田。田连岗而盈畴,岭枕水而通阡。阡陌纵横,塍埒交经。导渠引流,脉散沟并。蔚蔚丰秫,口口香口。送夏蚤秀,迎秋晚成。兼有陵陆,麻麦粟菽。候时觇节,递艺递熟。供粒食与浆饮,谢工商与衡牧。生何待于多资,理取足于满腹。

偌大一个庄园,亭台楼榭依山势蜿蜒,碧水莲池点缀其间,林中笛声清幽,引云雀百啭柔媚。泉边佳酿流觞,共高朋酬唱玄谈。稻菽成浪,桃李芳菲,飞禽走兽,丝竹瓜果,无不俱备。虽奢华享尽,仓廪依然充实。所以,南方商业发达,钱币流行。这种通过大量依附人口集约生产而支撑起豪门大族经济的繁荣,造成城市里夜市千灯,彻夜笙歌的景象。

五胡进入中原以来,不愿被奴役的北方土族众庶纷纷南下,让原本地广人稀的南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流域在短时间内迅速开发出来,奠定了同北方相抗衡的人力、物力基础。北方在胡族的民族压迫政策下,相当一段时间文化衰落,粗鄙逞狠。而南方经过东晋约百年的安定与积累,到南朝出现文化上的突破和发展,佛典梵音与洛阳官话、江南吴语糅合,各种文化相互激荡,首先在音韵方面出现突破,带来文学形式的纷纷变化,讲究韵律音调的诗歌骈文蓬蓬勃勃,玄学追求的自然境界化成文学美的铺张,清新婉约之风,拂人心醉。

文化上唯美的追求,让世家子弟陶醉其中,变得柔弱萎靡,不习军旅,不但失去了收复北方河山的雄心,甚至忘记了盘踞于长江北岸的金戈铁马正虎视眈眈。

自从中原政权播越江南以来,长期借助北方南来人员组成军队抗击胡族来犯,这几乎成为习惯。所以,梁朝皇帝萧衍把国家导向繁荣的时候,也很自然地接受了来自北齐的叛臣侯景,自以为可以一箭双雕,既削弱北齐,又多了一道守边的力量。可他就没有想到,这种为私利就可以轻易背主叛国的人,有什么忠诚可言,如何能够成为柱石?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如何对你,更要看他如何对待别人,尤其是对他有恩义情谊的人。从人品来考察,侯景完全不及格。所以,当他叛主出奔之时,邻国都不愿收容他,梁朝大臣也是反对者居多,只有萧衍一意孤行接纳了侯景。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必赘言了,如众人所料,侯景很快发动叛乱,围禁宫室饿死萧衍,蹂躏江南。这场灾难把好端端的南方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虽然陈霸先自岭南起兵,重整山河,但是,江北失于北齐,湖北至四川战略要地皆入北周之手。南北对峙,以淮河为消长之关键。南方若以淮河为前线,以四川为后方,则进可统一北方,退亦足以自保。现在不但江北尽失,而且长江上游又落入敌手,南方不亡何待。当年西晋统一中国,首先就是袭取巴蜀,以后才有顺流直捣建康的壮观场面:“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干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所以,陈朝的灭亡,并不能一味责怪陈霸先的后嗣。

陈朝在侯景之乱的废墟上重整残破河山,好不容易使南方安定下来,慢慢恢复元气,到陈宣帝时,虽然不可能有多大作为,但好歹维持着一个统一的政权,外能守弱,内无大患,雄踞北方的隋朝一时也找不到可以利用的机会,南北暂时相安无事。   P22-24

序言

自从东汉帝国崩溃之后,中国就陷入长期的分裂与动乱之中,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持久、最深刻也最悲惨的大分裂。造成分裂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信仰的崩溃和文化的沦落。

中国自古就说马上得天下,但不可马上治天下。也就是说,建立国家需要依靠军事实力,但是,要国家长治久安就不能光凭以军事力量为代表的国家暴力了。推翻西晋政权的胡族统治者迷信武力,以为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就能把百姓压服,结果,军力强大的政权倒得比谁都快,应验了“特德者昌,恃力者亡”这句格言。

国家长治久安,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符合时代潮流的文化,在文治的旗帜下,凝聚民心,形成一种精神,一种民族意志,成为一种开明的国家行政制度和法律制度,这就是凝聚力,就是国家最强大也最深远的力量所在。

五胡十六国南北朝长期的动乱,让人民觉醒。所以,一批起自边塞的青年立志救世拯民,他们团结一致,在关中崛起,短短十余年间,由弱变强,灭掉了因军力强大而傲慢的北齐。不久,这批人之中的杨坚因为偶然的机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励精图治。二十年左右,让国家建立起一套在当时最为先进且公正的国家制度,统一了中国。隋朝的命运有点像秦朝,作为新型国家的开路先锋,其制度被后继王朝继承光大,影响甚深,而其本身却因为种种失误而昙花一现。隋朝从隋文帝晚年就因为政治猜忌而走向专制独裁,到隋炀帝时代更因为无限制地征调力役而激成民变,国家毁于一旦。

夺取隋末民变成果的李唐王朝,创始人李渊也和杨坚一样出自相同的边塞家族,尤其是第二代皇帝李世民,以多谋善战指挥唐军平定天下。但在随之而来的和平年代,他没有用斗争的手段治国,而是迅速改弦更张,为国家建立深谋远虑的公平制度,强调以德治国,取信于民,走富民强国的道路。所以,唐朝的风气刚健尚武,而全国上下则是开放崇文,唐代诗歌乐舞、绘画雕塑、文化之盛,空前未有。文化带动社会品质的提升,世人以没有文化、行为粗鄙为耻,见贤思齐,畅所欲言。没有文字狱,也没有民族压迫,很多外国人争相来到唐朝,以做唐人为荣,那才是中国古代真正的盛世。

但是,为了防备来自北方草原的入侵,唐玄宗建立了新的军事制度,授予将领在地方上的行政、财政和军政大权。独揽一切的权力必定造成腐败和挑战国家的后果,不加制约或者制约松弛的权力一定会祸国殃民。“安史之乱”用血和火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边疆军将不去守边卫国,而是调转枪口谋求窃夺国家最高权力,摇身变为军阀。“安史之乱’’虽然最终被平定了,但留下的是北方大部分地区藩镇割据的惨状。

军阀割据,势必重走践踏文化的老路,要立竿见影,就必然辅以高压,文化被蹂躏的结果是人类最基本的理性和良知被泯灭,奋发向上的朝气和凝聚力丧失,有钱、有权便有了一切的丛林规则沉渣泛起。军阀斗争越发无耻,终于发展到石敬瑭公然卖国,以求当儿皇帝。他割让的幽云十六州,是华北最后一道国防要地。从此,华北平原暴露于草原骑兵之下,从而造成从五代以来数百年国家饱受欺凌的孱弱局面。北宋最终抵挡不住来自草原的铁蹄而灭亡,失去华北的南宋也……

更让人震惊的是,在中华民族日益强盛的今天,竟然有人站出来为石敬瑭鸣冤叫屈。由此可见,文化建设何等重要,没有道德,没有中华民族的精神,就不会有真正的凝聚力,就不会有明天的希望。和谐社会的根本就在于树立凝聚民心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规范,唐朝因弘扬文化而盛,因文化萎缩而衰落。历史的经验,随着祖国大好河山上演出的历史画卷而展现。本书就想尽绵薄之力去勾画那段迷人而铭心刻骨的历史,去追忆那扬眉吐气的辉煌岁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苍茫隋唐路/史家说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502955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1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1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0.6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2
出版地 吉林
240
16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5: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