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06中国年度散文诗
内容
编辑推荐

郑小琼的《在黄河入海口》一组六章,笔酣墨畅,深沉而不乏幽默,“黄河从源头哭着,一直奔了下来”;谷禾充分发挥了散文诗可以分章节抒写的特点,《天空之上》将“一棵悲怆的老树”般失落的情感抒写得“花枝招展”;周根红是位刚走出大学校园又回到大学校园的年轻诗人,正如他有着几分稚气的《把路上的雨滴带回家》的诗题一样,“我要让所有的亲人,都在一滴水里,亲近浪花”;郭贵勤的《菊颂》写四种不同颜色的菊,却写出了令人仰望的中国精神:“一朵金菊,挺起南山的高度;一朵金菊,打捞起史海沉舸的深度。”……

本书汇集了郭风、耿林莽、郑小琼、灵焚、海叶等198位作者的散文诗近400篇(章)。开头“十二支彩笔”,是中青年为主体的最新力作;第二组“名老散文诗人十一家”,是中国当代散文诗领军人物郭风、耿林莽等一批老诗人奉献的新作。本书中的一些作品不仅堪称年度精品,还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更为恒久的艺术价值。

内容推荐

“黄河从源头哭着,一直奔了下来……有五千年时光相互抱着哭泣,入海”,开篇大气,磅礴的意象中充满温厚的人情(郑小琼《在黄河入海口》)。“在超越深渊之际,请点燃十指。相信,所有的虔诚都可以照耀黑暗。”带有魔幻色彩的作品更显出结构的凝聚和诗的语言的灵动(灵焚《风景如海及其他》)。海叶的《雪落尘寰》扩展了散文诗即景抒情的传统格局而又不失诗人一贯的婉丽细腻的本色,在散文式的铺写里有着不显痕迹的节制,将现实的冬景聚升为触动心灵的凝望。潘永翔的《平原纪事》有如一幅北方平原敷色浑厚的长卷,而李茂鸣笔下的《川西乡村》则描绘出一帧帧“油菜花照耀的春天”明丽妖娆的风俗画,沾着“故乡土地的灵气”。伍小华的《一条河流》与雨田的《穿过被诗意瓦解的河流》都是非现实的“虚构的河流”,但他们抒写的笔触却都有着散文的徐缓、细致,都善于将深层的诗意隐藏在娓娓道来而又绝无拖赘的文字里,散文其形,诗为内核在此得到很好的结合。

选编者从全国散文诗、诗歌、文学刊物及出版物中,广搜薄取,沙里淘金,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XING 有权威性的优秀作品。

本书汇集了郭风、耿林莽、郑小琼、灵焚、海叶等198位作者的散文诗近400篇(章)。

目录

主编前言

2006:中国散文诗的回归与超越/1 邹岳汉

第一辑 十二支彩笔

在黄河人海口(外五章)/1

风景如海及其他(六章)/5

雪落尘寰(三章)/8

天空之上/10

把路上的雨滴带回家(外四章)/14

菊颂(四章)/16

穿过被诗意瓦解的河流(三章)/18

平原纪事(五章)/20

川西乡村(六章)/22

总是在秋天(选章)——献祭陈所巨先生/24

一条河流(外三章)/28

狂雪(节选)——为被日寇屠杀的30多万南京军民招魂/31

第二辑 名老散文诗人十一家

犁田(外二章)/33

闪过(外三章)/34

夕阳小曲(六章)/37

词牌散文诗(二调)/39

同明天的太阳携手/40

遐想嘉州卧佛/42

藏北(三章)/43

遥远的大陆(二章)——在大洋的浩渺那边/45

归来(外二章)/46

散落的阳光(五章)/48

第三辑 心星雨

星光集/50

梦之外(五章)/51

至美的东西总令人如此忧伤(四章)/53

杂咏/54

独唱(外二章)/56

生命远方(三章)/57

古井之歌(外二章)/58

想象的复活(二章)/59

在一个农家院子里(选章)/60

心星雨(四章)/61

轻歌短棹(二章)/62

随心所欲的散页(二章)/63

菊梦与秋湖/64

散文诗一束/65

与风共舞/66

左家庄艺术絮语/67

漂泊之风/68

动物篇/71

夜雨无痕(二章)/73

第四辑 阅读系列

阅读系列(三章)/74

读画(三章)/76

植物王国(二章)/77

与植物们聊天(二章)/71

阅读喀斯特(一章)/80

泪洒危栏(外二章)——写辛弃疾/81

岩层灯盏(三章)/83

唐诗素描(二章)/84

凝视与倾听(二章)/86

校园老照片(三章)/88

斧头/90

与白有关的事物/91

暮年之舞(二章)/92

那棵树(外一章)/93

水中的瓦砾(三章)/94

第五辑 走过四季

春天(二章)/96

眼睛里的风景(二章)/97

春天,江南有雨/98

这个春天/100

春送佳音(外一章)/101

三个和春天有关的节气/103

马山秋色/104

秋之絮语(外一章)/106

秋魂(外一章)/108

求天纪事(三章)/109

秋天深处/110

燃烧的雪/111

雪落关东(组章)/114

落在春节深处的雪(二章)/115

横山的春夏秋冬/117

第六辑 彩云下的故乡

彩云下的故乡(二章)/119

深情的黄土地(二章)/120

乡土背景(二章)/121

像羽毛一样轻(三章)/122

乡村纪事(三章)/124

九味泥土(二章)/125

行走在故乡(二章)/126

游在城角边的鱼(二章)/127

一个人的城市(二章)/128

重庆地图(二章)/129

母亲的锄头(外一章)/131

打工谣(二章)/132

村庄,点燃我的诗歌(二章)/133

辽河,辽河(二章)/135

回到老家仁章)/136

流溪河随想/137

壮乡二题/138

在河之洲(二章)/139

面对粮食/141

多彩的乡村(二章)/143

乡情/144

乡土的花朵(二章)/144

三种带铁的农具/146

溢湄村星海韵/147

黄河/147

第七辑 爱是一棵月亮树

我对你说/149

漠海恋情(二章)/152

爱是一棵月亮树(外二章)/152

海(外一章)/154

风,拂来拂去/156

江南春雨(三章)/158

十指乱弹(三章)/159

油茶树的婚礼(外一章)/160

钢琴女儿(三章)/161

琐忆(三章)/163

月亮泉(外一章)/164

冷月/165

放飞童年的歌(二章)/166

看不完的画册(二章)/167

开在阳台上的花(外一章)/168

恋(二章)/169

写给爸爸/171

爱情/173

我的自白(二章)/174

同心锁/176

最是那揪人的——笑/176

第八辑 人在旅途

珠穆朗玛,太阳的骄子(外二章)/178

感恩尼罗河(外一章)/181

沙漠的忧伤(二章)/182

梦里周庄(组車)/183

爱情圣地(二車)/186

西部魂魄(二章)/188

阳关/190

草原印象(三章)/191

阳光高原(二章)/193

灵魂北上(二章)/194

域外之音/195

洞洛大梦(三章)/197

金华二咏(二章)/198

怀化短歌行(二章)/199

九寨月色/20l

窗前梅/202

月牙泉/202

湘西札记(二章)/203

甘南草原(二章)/204

归来(外一章)/205

第九辑 生命的序曲

长河如梦(三章)/207

生命的序曲/208

煤魂的憩园/211

陶罐上的河流/214

词语的画面(三章)/215

宁静的生命(外一章)/217

等待(外一章)/218

以沉静,以叹息(二章)/219

生命遐思(选章)/220

清晨的诱惑/222

一些日子(二章)/223

生命的森林(二章)/224

生命骚动的潮汐/226

一生的潜渡(外一章)/227

一针新芽/227

我的眼睛/228

第十辑 意象组合

存在方式(三章)/231

深夜的耳朵(三章)/232

大河及其他(三章)/234

摄影大师/236

青果的瀑布(二章)/237

深夜,怀念一条河流(外一章)/238

时光班驳(二章)/240

自己的旗帜/241

水(三章)/242

内心的灯盏(三章)/243

慢(外一章)/245

匆忙赶路的雨滴(三章)/246

远方/247

摊冷于长城之上(外一章)/249

穿过釉面的抚摸/250

蝶舞/251

白纸黑字(二章)/252

寂寞的钟声/254

旧物二题/255

微光(二章)/256

琴·雨(二章)/257

第十一辑 抒情或叙述

忧郁的深度(三章)/259

滴露的村落(三章)/260

傍晚的蝴蝶(外二章)/261

鹰姿苍茫(二章)/263

风永远不知花的味道(二章)/264

抒情或叙述(三章)/266

城市屋檐下(二章)/267

一柄烙铁伸进水里/268

关于葡萄/269

故事并不荒诞(二章)/271

心亦物语(二章)/273

老渔夫(外一章)/274

让时间停顿片刻(二章)/275

热爱生活(三章)/276

滩涂琐记/277

心中那永恒的蔚蓝(二章)/279

柠檬茶的下午(外一章)/280

一串诗意燃烧约乡音/281

暮色/282

狗年说狗/283

河边的美丽/284

永恒的星辰//285

神助的谣曲/286

闲聊波尔卡(节选)/287

附录:当代散文诗的几个问题——邹岳汉答《中国当代散文诗) 主编赵宏兴/290

试读章节

    在黄河入海口(外五章)

        郑小琼

黄河从源头哭着,一直奔了下来。

最后一滴水逝于祖国的境内,孔子如此说,逝者如斯夫!逝者,一个读经的女人。一个漫游的女人站在黄河的入海口,目睹黄河入海,目睹中国的历史入海,目睹自己是一条黄河入海。

有泪,有恨,有爱,有痛,入海。

有五千年时光相互抱着哭泣,入海。

有肉,有骨,有血,有灵魂,入海。

有草叶,有树木,有鱼的嘴,有一线青天,有流水,有诉说。有田野,有城市,有轰鸣的钢铁厂,在疯长,在覆盖,在入海。

黄河,还在走着它遥远的路,在它看不见的光的汹涌中。

白天入水,黑夜入水,剩下暮色已苍茫。

朝代入水,皇帝入水,剩下历史在鸣奏。

它长年浸在灾难的水里的骨头,在白花花的痛,隐隐传来涛声。

它们如何拐过课本,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明代一只木鱼,拐过清朝的淤泥,拐过陕,晋,豫,青……拐进鲁国的大地,拐进辽阔而苍茫的海边。

我站立,守着,黄河,入海。我目睹的只是秋日河岸,白云飘动,有船驶过历史的隧道,像一场大病。

  心经

有很多种可能,在黄昏,在舟与水,人与兽,村与城,我们逃亡,渺茫了与祖先脐带之间的联系,学不会记忆,剩下兽性在世界奔波。

遗忘了祖先诗化的训诫。

在空舟与空岛之间,我们是孤儿,零落在雨季的霓虹间。

祖先的告诫离我们很远了。在雨季中,我们目睹祖先的墓穴。

记忆令我们如此辛酸。酸化成一场世纪的大雨,落下——我们在祖先的告诫中越逃越远,离死更近。死亡像雾霭一样围绕着我们,抚摸着我们。

它让我们有了生的记忆,活着的感受。

我已忘记祖先原是北冥之鱼,他已化鸟为鹏,隐居在南冥与天地之间。

祖先已遗忘了我们!

在起风的海岸线上……水,淹没了我们的来路。

剩下我们在愚蠢地美化着我们愚蠢的往事,把历史美容成一种没有生命的塑料饰品。

祖先已远。

在历史的水中……浮出了无数个企图瞒住的蹩足。

我们学不会记忆,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剩下死亡的空茫收敛着我们。

天地苍苍,却杳无人迹。

  茫经

时间如此之锈,在威严的石狮子背后,一片肮脏的暮色,生满菌斑的水洗涤着人间,在生与死,天干与地支,妓女与绸缎……缺少西质的年代里。

人类像生锈的雨,落着。

暴力与药品揭开了内在黑暗,取走了祖先遗留了数千年的意志。

还有多少人在虚幻之中活着,他们凿石为碑,立铭立志立传,企图像石头一样顽冥地活着,多少人血煮出来的英雄与历史,在脑袋里沸腾着。

光如猛虎,焚烧着我与祖先的星座之间的音讯。

哦,这光,这虚幻,让我们丧失如同夜色一样的羞涩。

大地沉淀着落日,死,沙,水,河,海,沉淀着岩石的肌肉,鹰的羽翼。

黑色的泪水。视野在灌木丛里消失。  祖先的音讯,消失于星座之间。在蔚蓝之间,我对语迢迢星座。

沿着河流另一边的风雨,祖先的音讯悬于高崖之间。

命运蜷伏于此地,你听风,听雨,听星,听一个人独坐之内心。

听岁月在脚下匍匐前进,听落日像长河一样倾泻而下,它巨大的黄,万吨黄金投影于人间。

此刻时间生锈,你与祖先的梦未圆,落日归去。

唉——

谁的一声叹息于天地之间,徘徊。

  沧经

疏中夹着野火,寒山渐远,生前的泪水哑默成一片苍茫的雷霆。

吴桥霜冷,长河潜伏在你命运的深处,一条鱼拥进历史的怀中。它是你前世的妻子。明月高照,对鱼讲经,鱼翔浅底,对月伤怀。命已如流沙,逝者如斯夫。

它们已隔世,现世是一盏灯笼,曙映着桃花。她读经,读史,读书,读百姓,读替天行道,读轮回转世,读古,读今……读得内心巨大的空虚。读海面漂过来的字迹,白云朵朵,清风不息,新坟旧茔上,原本都是一棵迎风的松柏。

寒山寺外,醒悟似风。吹着线装书里几张草药方子。

人扭动着旷世,八月无风,你在世界之外的位置看世界,看人活在命的镜框里。

看阅历,看世故,看得骸骨垮塌,看明月加深池塘,看魂魄加重村庄。

看时间抽象了万物,看世事完全虚无,在形影的视角里,你是如何在这旷世被万物抽象后遗忘。

看生,看死,看时间如何把穷人富人都带到了安宁。她举灯。

看自己,等待春风吹去她的肉体!

  江边

江水清淡,堤岸清淡,船只清淡。一轮更加光亮的落日。

清淡。岸上走过青衣女孩,岸上走过牛羊,岸上走过云朵,岸上走过秋天的景物,草啊,人啊,秋啊,水啊,它们都有一颗云淡的心。树梢按熄了手中的烟头,橘红的暮色在她的额头,她在江边濯衣裳,谈收成,谈雨水,谈男人,谈夏季越滑越远,谈二胡声里的声音越来越清凉,淤积了泥,滩涣的苦。

她的身体一天一天站上了枝头,她的目光高过山冈上的桉树。

秋天挽着湖水,牛羊忍受着黄昏。

看轮回如此地不规则,前生是鱼,是鸟,是兽,后世是颧鸟里的一声长鸣,是松柏体里的结,今生呢,你兄弟姐妹,披挂着情与世,缘与孽。

云朵很白,江水很浊。活着的人,都很疲倦。

清瘦的颊骨上,雨水落着长堤,落着行人,落着一颗似云淡的心。

花鼓调里的行人,弓着腰的路人。他们抽穗,灌浆,结实,结成了一座空空的坟墓。

竹林的白云,秋天的长堤,直达天堂。

她脸上的暮色,是泥泞的黑,是淤积的疼。她的丈夫舌在水中,活成了一只白色的鹭鸶,向水中啄食着一日三餐,子孙后代。

她看江,滔滔的江水。

看见自己,在水中脚踝踏到了生锈的病。

  病笺

病锈在肉里,痛在骨头里。月光抓住命里的河流,入海,逃亡成另一种疾病,在庭院或者山冈居住,你是如此理解着肉体里的辛酸。病把手搭在骨头的肩上,从骨头上剥去了一层鲜亮的光泽,再剥一层,剩下霜与发黑的寂寞,紧贴在日子上。  人在逃亡着,在疾病的声响里,在茱萸,艾草,菖蒲,车前草之间,从一种病逃亡到另一种病,他们说你在康复。你看到自己一天一天在变薄,变薄,已无法返回童年的辛酸。

一路下来,路在变短,房屋变矮,流水变窄。

人生不过是另一场巨大的病,在日子里痛着,折磨着。它走过爱,恨,情,仇,走过悲喜交加的命。

病载着命,命载着你,在河道中颠簸着。

躯体像一座开始融化的冰山,不舍昼夜地崩溃着。

一些清风翻着宁静的旧药方。明月三钱,松柏两棵,阳光四两,清心一颗,世间的箴言,笑对生死,剩下半筐清脆的鸟鸣,在绿叶间翻腾。

病活在它长短不一的日子里。我们活在长短不一的疼痛中。

进入它的内部,踩出了细节。我们在病中,找着自己的日子。

一些疾病在体内涌动,养活了一些人。

一些疾病在身外走动,死去了一些人。

          (选自《红海滩》2006年第4期)

          P1-P4

序言

    2006:中国散文诗的回归与超越

岁末年初,又有机会与大家一起共享这一年一度的散文诗“盛宴”。

自2000年以来本书连续出版七卷,书市上连年脱销,反映出读者的热忱;散文诗作家网、原点寺歌网等多家网站纷纷评介,反映出评论界的关注;本书2004年卷中彭国梁的《童趣》(四章)、张庆岭的《多彩校园》(三章)同时被选入北师大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的《同步阅读文库·语文》七年级上册等。反映出本书的一些作品不仅堪称年度精品,还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更为恒久的艺术价值。

打开书目,读名习惯将目光首先投注在“头题”作品上。如:2000、2002年卷开篇耿林莽先生的《水岸风景》、《一个幽灵在水边》,2001年卷开篇陈劲松的《点亮雪中的灯盏》,2003年卷开篇李耕先生的《暮雨之泅》系列,2004年开篇空间、心亦等三人作品组成的“三片叶”,2005年开篇曼畅、陈计会、方文竹、王尔碑、郑小琼、鲜圣等7人作品组成的“彩云朵朵”,等等,都在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

本卷格局更新。开头“十二支彩笔”,是中青年为主体的最新力作;第二组“名老散文诗人十一家”,是中国当代散文诗领军人物郭风、耿林莽等一批老诗人奉献的新作。

老树,新花,交相辉映。

后辈推崇前辈,前辈提携后进,这是中国散文诗界一个好的传统。

而更多的佳作分市在大致以题材,风格区分的各辑之中,有待我们逐一去细细品味,比如《心星雨》中诸多充满智慧与灵性的短章……直至篇幅稍长、放在压轴位置的《闲聊波尔卡》。

《中国当代散文诗》主编赵宏兴先生曾在访谈中问及我主编《中国年度散文诗》的选稿标准是什么。“不拘题材,不拘风格,不拘表现形式,主要看作品是否既有散文畅达的语言又有诗的深层意蕴。”这就是我的回答。

散文式的畅达语言好理解,而“诗的深层意蕴”往往容易被忽视。

而散文诗的落脚点仍然在“诗”。

散文诗作品的优劣、真伪最终取决于它诗质的饱满或缺失。

即以本卷“十二支彩笔”中的作品为例。它们均以突出的个性色彩、强烈的现代意识和饱满浓郁的诗情体现出中国当代散文诗创作达到的新高度,也从各个侧面提示了中国当代散文诗的多样性,值得赏读,值得珍视。郑小琼既写分行分节的新诗,也写散文诗。我以为她优秀的诗作大都是散文诗。《在黄河入海口》一组六章,笔酣墨畅,深沉而不乏幽默,“黄河从源头哭着,一直奔了下来”,“有五千年时光相互抱着哭泣,入海”,磅礴的意象中充满温厚的人情。灵焚曾被王光明称为“中国当代散文诗园地的一个怪才”,“一个探险者”,然而他的探索持续而卓有成绩,这里所选的《风景如海及其他》较之他早期带魔幻色彩的作品更显出结构的凝聚和诗的语言的灵动:“在超越深渊之际,请点燃十指。相信,所有的虔诚都可以照耀黑暗。”意象纷呈,语言奇兀而并不晦涩。海叶这组《雪落尘寰》扩展了散文诗即景抒情的传统格局而又不失诗人一贯的婉丽细腻的本色,在散文式的铺写里有着不互:痕迹的节制,将现实的冬景聚升为触动心灵的凝望。谷禾充分发挥了散文诗可以分章节抒写的特点,《天空之上》将“一棵悲怆的老树”般失落的情感抒写得“花枝招展”、“玉洁冰清”,“像一个梦探望另一个梦”。周根红是位刚走出大学校园又回到大学校园的年轻诗人,正如他有着几分稚气的《把路上的雨滴带回家》的诗题一样,“我要让所有的亲人,都在一滴水里,亲近浪花”,“草原的早晨,是一杯刚刚挤出的牛奶,让我们的呼吸带着青青的草色”,我们从他这些诗作中确乎嗅到了青春的芬芳气息。郭贵勤的《菊颂》写四种不同颜色的菊,却写出了令人仰望的中国精神:“一朵金菊,挺起南山的高度;一朵金菊,打捞起史海沉舸的深度。”同样写乡土,潘永翔的《平原纪事》有如一幅北方平原敷色浑厚的长卷。而李茂鸣笔下的《川西乡村》则描绘出一帧唢“油菜花照耀的春天”明丽妖娆的风俗画,沾着“故乡土地的灵气”。伍小华的《一条河流》与雨田的《穿过被诗意瓦解的河流》都是非现实的“虚构的河流”,但他们抒写的笔触却都有着散文的徐缓、细致,善于将深层的诗意隐藏在娓娓而来而又绝无拖赘的文字里,散文其形,诗为内核在此得到很好的结合。还要特别地提到洪放的《总是在秋天》和王久辛的《狂雪》。洪放的这组作品为祭奠同乡前辈诗人陈所巨而作,他一反过去每章作品大都十分精短的常态,以较为细密婉转的铺叙表达出发自内心的长久的难以平复的思念与沉痛。这是诗人赤子之心的流露。王久辛曾以长诗《狂雪》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他曾说:“较之其他种类的新诗,散文诗更接近自由诗的本质。”(载《散文诗》2001年第10期)这里所选的是诗人新近改写的“散文诗版”《狂雪》的片断,既是他诗观的一种实践,也为我们深入理解散文诗的本质是诗提供了实证。

从以上一组作品的简析及本书所选的其他优秀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散文诗作品诗的质地正在逐年提升,正从“非诗非散文”的模糊界定中向诗的本体回归,并从“一景一扑、一事一议”平面的,单向的传统结构模式中解脱出来,实现了符合现代审美潮流的卓有成效的超越。

值得注意的是,在散文诗文体的定位上,当前流行一种“化合独立”说,认为散文诗是散文与诗两种文体经过“化合”或“融和”而形成的一种既不是诗也不是散文的完全独立的文体。从表面看,这种观点似乎是在维护散文诗的独立地位。然而,抹煞散文诗作为“诗之一体”的本质属性给散文诗创作和散文诗理论研究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写作者不必将散文诗作为诗来写,读者不必把散文诗作为诗来读,文学评论界不必把散文诗作为诗来评论。诗学家、文学家不必把散文诗写进中国新诗发展史,文学、诗歌评奖不必把散文诗纳入诗的评奖范围……对散文诗文体“非诗非散文”的不当定位正好与“非驴非马”的贬损相呼应,不利于确定散文诗文体在诗和文学领域应有的地位。

散文诗,用散文形式写的诗。

散文诗,是诗体解放的产物,诗体嬗变历史的必然。

早在20世纪20年代的文学界开展的一场关于散文诗的讨论中对“散文诗乃诗之一体”已达成七较一致的认识。

从近百年中外散文诗发展的历程看,至今尚无不是诗的散文诗作品,尚无不是诗人的散文诗人。

在缪斯面前,散文诗与讲究分行押韵的新诗有着平等的地位,大可不必自惭形秽。

散文诗回归诗,不是弱势文体向强势文体的归附。散文诗作为诗之一体,代表着现代诗的中坚和前沿,它将与讲究分行押韵的新诗一起争妍竞秀,共存共荣,促进中国当代诗的多样化、现代化。

散文诗回归诗,将从根本上(而不是硬性地从字数上限定)划清它与抒情散文、小品文的界限,从而促进散文诗沿着诗的轨道健康发展。

诚然,作为诗体之一的散文诗有其相对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只存在于诗的大范畴内与另一和诗体——分行的新诗的比较与交汇之中。

关于散文诗的本质是诗,我在即将出版的《中国当代散文诗发展简史》最末一节会作进一步的、较为详尽的阐述。

2006年,散文诗作品的发表园地更加扩大了。除《散文诗》继续出版半月刊以外,《散文诗世界》经过前后14年的努力终于在2006年3月获准公开发行,2007年起将出版月刊。赵宏兴主编、以发表原创作品为主的《中国当代散文诗》已出版2005、2006年两卷,坚持下去,也能成力一方重要的发表园地。

随着发表园地的增加,散文诗作品的“年产量”空前,注重作品“诗的质地”的提升已是散文诗创作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读过本书,我们有理由对中国散文诗创作的现状感到满意,也对中国散文诗的发展前景抱有足够的信心。

本书2007年卷将按计划出版。凡当年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的散文诗作品请用16开纸复印并于文末注明发表于何刊何期,作者详细通信地址、电讯联系方式(当年出版的散文诗作品集则寄书一册,通信地址、电讯联系方式书写于后扉页),于2007年10月20日前寄达(413000)湖南省益阳市长坡路38号中国年度散文诗主编者本人候选。信封左下角注明“2007中国年度散文诗应征稿”。一经采用,由出版社邮寄稿酬及样书一册。慎勿一稿两寄,概不退稿函复。

                邹岳汉

              2000年11月20日于益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06中国年度散文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邹岳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38235
开本 16开
页数 2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7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1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3: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