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逝水年华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许渊冲的自传,是一个中、英、法三种文字的诗人写下的回忆录。他在许多书中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把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的许多名诗译成英文。他特别尽力使译出的诗句富有音韵美和节奏美。

本书记录了陈寅恪,吴宓、朱自清、叶恭超、钱锺书、沈从文等先生的谆谆教诲,记录了青春激扬的学生生活。

内容推荐

许渊冲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作家。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从翩翩少年到“诗译英法唯一人”,《逝水年华》的追忆,记录了陈寅恪,吴宓、朱自清、叶恭超、钱锺书、沈从文等先生的谆谆教诲,记录了青春激扬的学生生活。

目录

一、序曲

二、路

三、名师

四、文史哲

五、叶公超、钱锺书、杨振宁

六、作家

七、诗与友

八、吴宓

九、雅与俗

十、小林

十一、美国空军翻译

十二、联大毕业前后

十三、天下第一中学

十四、如萍

十五、出国之前

十六、出国·巴黎·牛津

十七、巴黎大学

十八、巴黎生活

十九、欧游心影:瑞士·罗马

二十、回国之后

二十一、尾声

二十二、逝水余波

试读章节

二、路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李白《下终南山》

一九三九年一月二十日

联大门口有两条路:一条是公路;一条本来不是路,因为走的人多了,慢慢成了路。现在走那条近路的人更多了,我却不喜欢走大家都走的路。我只喜欢一个人走自己的路:在南昌、在永泰、在黄昏、在月夜,我都有我爱走的路。如果能把我路上的脚印、河畔的影子,都描绘下来,那对于我是多美丽的回忆呵!

我过去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现在也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将来还要一个人走自己的路。

这是我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一年级写的日记。那时日本侵略军已经占领北平(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大。

我为什么留恋故乡南昌呢?在三十年代,赣江之滨的滕王阁早已名存实亡,再也看不到“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了。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也并不是南昌独有的风光。所以我在江西第二中学读书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乡土之恋。但一等到离乡背井之后,我才发现故乡也像健康一样,在失去后才觉得可贵。司空见惯的小桥流水人家,仿佛也旧貌换新颜了。和二中同学刘匡南同坐一辆汽车离开南昌,他在我的纪念册上写道: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与许君不期而遇于车,沿途休息于八都最久,遂相与散步村之附近,复坐于鲜见大树下闲谈,觉既别于二中,相见甚难,不料犹遇于兹,然自今以后,必难有此乐矣!因执笔记之以为念。

平平常常的几句话,但在我这个初离家门的游子读来,却有了不平常的意义,仿佛字里行间凝聚了一片乡情似的。后来二中迁到永泰,每逢月夜,我喜欢同匡南、燮昌在赣江之滨散步,望着滚滚北流的江水,仿佛它能把我们滔滔不绝的乡思,带回遥远的南昌。这时我们最爱读的诗句,是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们在江边谈得最多的人物,是教我们国文的汪国镇老师。同班同学涂茀生在《永远的怀念》一文中写道:“汪老师身材矮小,行动急遽,从不请病事假,从不迟到,讲课很快,要求严格,动不动就讲‘扣你五分啦’。再就是他的教法很怪,每周六节国文课,他分配为:课堂命题作文两节,两周一次(不写作文的那周则进行临时测验)。其余的四节课还要抽一、二时,高一时讲文字学概论,高二、高三时讲中国文学史,课本是他自己的著作。另外还指定《吕氏春秋》、《庄子》、《苟子》、《论衡》、《文心雕龙》、《史通》、‘四书’、《文史通义》等书,每学期各自选定一本为课外读物,轮到课堂测验的那一周,要交一篇读书报告,可以由各人畅叙读书心得,驰骋思想,如王树椒同学就写过《孔子为私生子考》。

“对受教育的学生来说,如果你升学学文科,这已经从文史哲诸方面给你指引了门径;即使不学文科,这也给你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全貌,给了你广博的文史知识。其次,在写作方面则由课堂命题作文,锻炼你应时应事即时写作的能力,简明扼要的文风。再由写读书报告锻炼你发挥自由思想创作抒怀的情意。”后来我在联大听余冠英教授的《中国文学史》,觉得汪老师讲的《文学史》简直不在其下。

但汪老师一身硬骨,宁可杀身成仁,不肯苟安江东。当日军进攻南京时,南昌动摇,二中迁往清江县永泰镇,汪老师坚决不随校南迁。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日,我去向他告别,他用毛笔在我的纪念册上写下了十四个大字:

日学新知多致用;得师取友愿齐贤。  这两句话体现了他对我们的一片深情厚意。“学以致用”就是他教过我们的《论语》中的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今天看来,知识如能用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美,那真是世上最大的乐趣了。“得友齐贤”是化用《论语》中的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幸福如有朋友分享,可以倍增;如不分享,就会消失。《论语》中的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没有写下来,却付诸实践了。他有大学教授之才,却甘心在知名度不高的中学任教;人也不堪其忧,他却不改其乐,这不是名符其实的“君子”么!

一九三八年七月二日,汪老师惨遭日寇杀害。他的学生周礼写了一阅《水调歌头》,现在节录于后:

日寇侵赣,入彭泽,执夫子,骂贼不屈,壮烈牺牲。忆教诲之深恩,痛忠良之死节,为词以哭,聊当悲歌。

正气今犹在,彭泽一书生。

窥江胡马十万,攒戟拥孤城。

不见当年张许,只见纷纷弃甲,烽火使人惊。

金瓯嗟已缺,生死一朝轻。

骂寇贼,申大义,是人英。

男儿所学何事?肯做楚囚鸣?

不负平生宿抱,拚却头颅一掷,浩气振丹青。

华表归来处,一笑大江横。

在汪老师遇难时,我们正在参加中学毕业考试。毕业之后,就要确定人生的道路了,我打算报考联大外文系。但是江西教育水平不高,那时全省甚至没有一所大学,南昌二中虽是全省最好的中学,每年考取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屈指可数,例如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吴有训,就是二中首屈一指的首届毕业生,而我并不在屈指可数之列,能考上联大吗?虽然我在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但学习方法非常可笑,我把英文二十六个字母中的最后四个编成口诀:“打泼了油,吓个要死,歪嘴!”这样才勉强记住了。后来学习生词,我又在“儿子”(sons)下面注音“孙子”,在“女儿”(daughters)下面注上“刀豆子”,就是用这样动植物不分、长幼无序的方法死记硬背的,自然对学英文没有什么兴趣。升人中学后,我和同班同学涂茀生、王树椒等都喜欢集邮,而认识英文却可以知道是哪国的邮票,这才觉得英文有点用处。那时我有一个表姐在美国学教育,有一个表哥在欧洲学音乐,我要他们给我寄邮票来,结果得到了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图,德国的萨尔风景票,我玩得爱不释手,仿佛旅游一般。初中三年级时,我写了一篇《集邮的经过》,寄给芜湖《邮话》杂志,那是我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这才增加了学习英文的兴趣。熊式一表叔写了一个英文剧本《王宝钏》,得到英国大作家萧伯纳的赞赏,在英美舞台上演,引起轰动,回南昌来把全家三个“孙子”和三个“刀豆子”,都带到英国去定居,这更加强了我学英文的念头。于是在高中二年级时,我突击背熟了三十篇英文,包括莎士比亚《凯撒大将》中的演说词,考试成绩居然从中等跃居全班第二,从人中人变成人上人了,这又加强了我学英文的信心。到了高中三年级,我在永泰河滨读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英译本,觉得人与自然融洽无间,这是我从前读郭沫若的中译本感觉不到的,尝到了学外文的甜头,我的决心就下定了。加上那时浙江大学从杭州迁来江西泰和,也带来了西子湖畔的歌声,我们就跟着大学生唱起英文的《江上彩虹》来,仿佛要用歌声组成彩虹,飞上高不可攀的象牙之塔似的。

抗日战争之前,名牌大学只在当地招生,要考清华、北大就要北上,不但需要屈指可数的人才,还要屈指难数的钱财,二者缺一不可。平津京沪失陷之后,各大学纷纷迁往内地,举行统一招生考试,并且不收学费,反而发给贷金,这对没有钱财的人才,才是大开了方便之门。于是我们二中毕业班的同学,多半都在浙江大学参加入学考试。我还记得考英文时要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团结就是力量》。我用比喻开始,说一支箭容易折断,一束箭就坚不可摧;然后言归正传,说如果中国四万万同胞团结一心,全民抗战,那国家就不会被日本鲸吞蚕食了。结果英文得了八十五分,考取了联大外文系。同时考取的同学有吴琼(现为清华大学英文教授)和万兆风(江西师范大学英文教授)。

P7-13

序言

一、译曲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有美的身体,以身体悦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悦人。”张爱玲这句话说得不错。这本小书就像锦瑟一样,一弦一柱,都在追忆我所见过的“美的身体”,我所听到的或是读到的“美的思想”。这是我对李商隐诗第一联的注解。

“为别人做传记也是自我表现的一种;不妨加入自己的主见,借别人身上来发泄。反过来说,每逢作自传时,并无自己可传,那就称心如意地描摹理想,写到照了镜子也不认识是谁,或者一味东拉西扯地记载交游,传述别人的轶事。所以,你若要知道一个人的自己,你须看他为别人做的传;你若要知道别人,你倒该看他为自己做的传。自传就是别传。”

钱锺书先生《写在人生边上》的这番话就是“美的思想”,但是我却反其意而用之,用来写回忆录了。回忆录可以是自传,也可以是别传,如果记下了一代人的梦想和心思,那甚至可以说是合传。我们这一代人青年时代的梦想,多是考入名牌大学;大学毕业后的梦想,多是出国留学;而留学回国后的梦想,多是成名成家。这一代人的心思,青年时代多是读书交友;大学时代更要谈情说爱,留学之后就要成家立业了。李商隐诗第二联的“庄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望帝”是情人的典型;“蝴蝶”自由飞翔,恋花采蜜,既可以象征读书之乐,也可以隐射爱情之欢;“杜鹃”送春归去,泣血悲鸣,则可以暗指时光流逝之快,生离死别之苦。总之,无论是庄生或望帝的自传也好,蝴蝶和杜鹃的别传也好,回忆的都是悲欢离合之情。

如果把自传和别传中人物的优点,集中到一个人身上,那就可以写出一个圣人;如果把自传和别传中人物的缺点,集中到一个人身上,那又可以写出一个魔鬼。钱锺书先生笔下的魔鬼,并没有集中人的缺点;他《围城》中的人物,也没有体现书中“美的思想”。因此,对同一个人物、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写法。如李商隐诗第三联,可以看到沧海遗珠,也可以看到珠海交辉;可以看到过眼烟云,也可以看到蓝田美玉。因此,对一些大人物的小事情,或小人物的大事情,既可以像《围城》一样看到它的反面,也可以像本书一样写出它的正面,使海上美人鱼的眼泪,在月光下凝成珍珠;使烟云缭绕的蓝田美玉,呈现出雾中看花的朦胧美。

关于雾中看花,白居易写过一首朦胧诗: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首诗可以用来为李商隐诗的第四联作注解,说明“追忆”之情,“惘然”之感,有如雾中之花,因为朦胧隐约,反而显得更美。而“追忆”的逝水年华,“来如春梦”,“去似朝云”,反而会发出永不消逝的青春光辉。

一生出了三四十本书,写了五六十篇文章,回忆起来,最难忘的还是从大学时代到留学时代这十二年。而这十二年中,最值得回忆的,却是别人的轶事,真是别传成了自传。一个人的一生,值得留下来的是多么少!

回顾我这一生,小学是全市最好的小学,中学是全省最好的中学,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不过我在这些最好的学校里,只是一个不上不下,时高时低的中等人物,也就是“人中人”。大学毕业之后,我在“天下第一中学”任教,在世界第一流的、培养过罗曼·罗兰和居里夫人的巴黎大学研究,认识了不少“人上人”,自然就不免“见贤思齐”了。  回国之后,我这种向上看齐的思想,被说成是“名利思想”,“白专道路”,每年都要受到批判。而在五十年代,“一三五七九,运动年年有”,我又自然成了“运动健将”。不过我是“口服心不服”,因为我认为批“名利思想”应该批的是“名不符实”,或是“名高于实”,而不该是“名符其实”;如果批判“名实相符”,那岂不是要人“有实无名”么?如果“有实”的人都没有名,那“有名”的人岂不都是“无实”的么?无怪乎后来会出现“武大郎开店,不许比我高”的现象了!

幸亏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知识分子才算开始翻身,但是经过“武大郎”三十年来的压制,知识分子大多成为“有名无实”的了。无怪乎毛泽东在“八大”二次会议上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名家是最落后的,最怕事的,最无创造性的。”“年轻人要胜过老年人的,学问少的人可以打倒学问多的人,不要被权威、名人吓倒,……”“学问再多,方向不对,等于无用。”

看看中国的外文界,翻译界,真正名符其实的名家,寥若晨星。在我看来,英译中要达到杨必《名利场》的水平,法译中要达到傅雷译作的水平,才可以算是翻译文学,译者才可以算是名家,因为他们的译作可以和创作并列于文学之林而毫无逊色。一般人认为译作比起创作来,总是要低一等,不能平起平坐的;我却认为这种看法“方向不对”,对世界文化的发展非常不利。历史是铁面无隋的。试想当年的诗词歌赋,都曾被当作“雕虫小技”;戏曲小说,也不过是“稗官野史”。但在今天看来,有什么作品比《西厢记》和《红楼梦》更能“以美悦人”的呢?国外也是一样,莎士比亚生前不如波芒出名,巴尔扎克没有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托尔斯泰没有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金。但在今天看来,哪个院士和得奖人比得上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呢?看到今天文学创作的地位,就不难预见到二十一世纪翻译文学的地位了。

英国诗人济慈说过:“美就是真,真就是美。”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更说过:“最高级的善就是美,最高级的乐趣就是美的创造。”如果能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成为全世界的美,那不是最高级的善,又是最高级的乐趣吗!而翻译文学正是为全世界创造美的艺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逝水年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渊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8136
开本 32开
页数 24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04
12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