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女人四季(女性心理学与现代生活)/心理学与现代生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女性心理学细腻的笔调,透过大量生动而丰满的案例与现代女性一起分享生命的成长与感悟。本书将女性的一生分为少女、妻子、母亲、奶奶四个阶段。少女如春,稚嫩天真,无忧无虑;妻子似夏,热情洋溢,芳香浓郁;母亲若秋,硕果累累,枝繁叶茂;奶奶像冬,宽容淡然,安详宁静。本书的旨趣不仅在于帮助女性朋友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更要促成其主体意识的觉醒,达致女性能力建设的不断提升与人格的日益完善。希望通过本书的女性心理辅导,可以唤起更多的女性挣脱这个社会的束缚和枷锁的欲望和行动,让她们活得更自由,更健康,少几分柴米油盐的束缚和妥协,多几分天地之间任我遨游的气魄与潇洒。让少女像春兰一样,高洁骄傲,快乐健康;妻子像夏竹一样,忠于自我,不屈不折;母亲像秋菊一样,成熟独立,绚烂多姿;奶奶像冬梅一样,傲霜斗雪,充满活力。

内容推荐

“心理学与现代生活丛书”第一批共包括《随时光而去》、《解读社会密码》、《窗外有蓝天》、《如沐阳光》、《女人四季》五本,每本书都有一个副标题,说明所揭示和探讨问题的学科领域。这五本书分别从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女性心理学等学科视角,对现代生活中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全方位透视;既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各门学科所研究和探讨的主要问题和方法,同时也为读者处理现代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干预策略。本书为《女人四季》分册。

目录

一 女性之春:少女——懵懂的豆蔻年华

 1.1 如果爱——解读早恋

 1.2 好想谈恋爱——爱情不是你的全部

 1.3 当爱成为往事——告别失恋 重新起航

 1.4 “新同居时代”——女生如何保护自己

 1.5 我是女生,我做主——“假小子”现象破译

 1.6 现代“小脚”——透视人造美女

 1.7 我的未来不是梦——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小结:营造快乐的少女生活

二 女性之夏:妻子——男人的加油站

 2.1 “娜拉”的出走——初为人妻的困惑

 2.2 要老板,还是要老公?——事业与家庭的两难选择

 2.3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亲”——应对性骚扰

 2.4 “打是亲,骂是爱”?——对家庭暴力说“不”

 2.5 理智与情感——婚外恋的抉择

 2.6 离婚: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婚姻危机的调适

 2.7 第二次单身——离婚后的生活

 小结:营造幸福的婚姻生活

三 女性之秋:世界上最伟大、最神圣的称谓

 3.1 否定女训:不做母亲——女性的生育选择

 3.2 “二变成三”的危机——初为人母的困惑

 3.3 在幸福面前你迷失了自己吗?——全职太太的风险

 3.4 单独飞翔——展现单亲妈妈的风采

 3.5 家有儿女——做女儿的好母亲

 3.6 女儿经——做女儿的好母亲

 小结:营造成熟的母亲生活

四 女性之冬:奶奶——外婆的澎湖湾

 4.1 “空巢家庭”不等于“空心家庭”——空巢家庭的问题

 4.2 更年期之痒——更年期的心理

 4.3 退而不休——退休后的调适

 4.4 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老年丧偶的伤痛

 4.5 梅开二度夕阳红——黄昏恋的喜与忧

 4.6 鸦无反哺时——来自子女的虐待

 4.7 身体病还是心理病?——疾病的心理问题

 小结:营造充满活力的老年生活

后记

试读章节

这个故事的结局尽管带着微微的酸涩,却不能称其为悲剧,因为还有很多故事书写了与此相反的结局。

由于“罗密欧朱丽叶效应”,反对的压力越大,就越容易促成两人的恋爱发生,甚至作出品尝禁果等过激的行为。早恋现象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情况总是令人担忧的。据上海一项关于10所中学的5000多名高中生的调查资料显示,其中有过恋爱史的高中生占30%;而北京某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在自己同学中进行的一次调查发现,75%的人认为早恋行为是可取的,选择有性行为的有48%,在被调查者中,45%的学生认为恋爱使自己变得很敏感,22%的人认为自己变得很脆弱,另有近70%的学生承认早恋使自己情绪波动大。君不闻,花季少女因早恋,轻者成绩下降,离家出走;重者怀孕。甚至自杀之类的报道更是触目惊心,而此类悲剧又让家长和老师视早恋为洪水猛兽,对之千方百计地围追堵截。

但是,中学时代的恋爱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爱情呢?“早恋”本来就是一个标签,一旦被贴上这个标签,那就与品行不端挂上了钩,就需要教育和纠正。其实,“早”和“恋”本来就是一对矛盾,爱情一般是发生在心理都已发育成熟的两性之间,他们愿意为共同的未来而努力,愿意分担责任并为对方付出;而从社会学角度讲,爱情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婚姻。不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春期的感情是一种倾慕,而非爱情。有人说,青春期的“早恋”,其实应该是“早练”,那不是爱情。

然而,这种感情是如何产生的呢?从生理上讲,近几年,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普遍提前,第二性征出现变早,性心理成熟时间提前。不过,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青春期是自我身份认同的混乱时期,生理上开始成熟了,但是心理上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及道德的自我还未成熟,如此,造成了青少年心理自我的断裂,并在认知上出现混乱。到了中学阶段,少女们已普遍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开始迅速发育,体内荷尔蒙的分泌增加,性器官开始发育,对异性开始产生兴趣,性意识也开始萌动。于是这群被高乐高、钙中钙外加牛奶鸡蛋催熟的花季少女们,会过早地向爱神丘比特敞开心扉,爱的种子也开始觉醒。这样,正值情窦初开的少女,对爱情充满了向往,在她们心中,爱情是那样美好、那样圣洁。但是,在这个青涩的年龄阶段,少女们所经历的只是对爱情的一种试练,是羞涩的也是纯洁的,是朦胧的也是暖昧的。试问这个时候异性间有没有单纯的友谊、单纯的喜欢?毋庸置疑,有!但是,她们分辨不出是友情还是爱情,或者介于这两者之间,这就像那首歌里唱的:友达(朋友)以上,恋人未满,甜蜜心烦,愉悦混乱……她们也会问自己“这真的是爱情吗”?总之,早恋中的少女已真切体会到,和他在一起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甜蜜和陶醉;和他在一起能尽情倾吐内心的秘密和苦恼并获得支持,感到了释放情绪的轻松;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就像白驹过隙一样跑得飞快……这一切都是这么妙不可言。事实上,少女们所尝试的是一种与以往同性朋友不同的经历,是渴望获得成熟的认可中的一种证明,带着一点羞涩、一点敏感、一点不可名状的美丽;多了几分神秘、几分盲动、几分含蓄、几分可爱,那是欣赏,是好感,是一种寄托,是一种相互认可的默契,但是,却到达不了爱情。因为她们不明白喜欢不是爱情,喜欢可以是对朋友、对知己。而且她们也不明白爱情不仅仅只有这些,还有责任和义务,而这些责任与义务,也不是一个个稚嫩的肩膀扛得起的。

简言之,早恋仅仅是一种心动的感觉,感情和行为是有一段距离的,这种感情一旦显露出来,就会遭到老师和家长的粗暴对待。在师长的眼里,早恋是一剂毒药,一旦沾上便会无可救药。然而,这种不问缘由的高压控制,往往成为少男少女“行动”的催化剂,要么两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形同路人,要么就是同病相怜,假戏真做,而后者也成为孩子反叛和抗议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如她们所说:“既然没有友情,那么我们就要爱情。”正是在强烈的“罗密欧朱丽叶效应”的逆反心理下,少女们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加之,盲目的性冲动的鼓舞和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给她们提供的太多不经甄别的成人信息,“行动”的尺度就会一再失控,让早恋犹如潘多拉的盒子,一打开它,种种灾难就接踵而至。如此,“早恋”很容易造成狂热与痴迷,必然会冲击学业,使成绩滑坡;而盲目模仿成人也导致少女未婚怀孕,不仅少女的身体受到严重损害,精神也会受到重创,甚至还要经历道德的谴责和价值的冲突。此外,在感情发展遇到挫折时,比如情感转移、争吵、分手等情况发生时,也易使心理脆弱的少男少女产生偏差行为,如殉情、恶性报复、离家出走、患忧郁症等。可见,早恋是不能忍受之重,这其实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有人说:早恋是朵短暂却又灿烂的花,是朵绝对不会结果的花。但是它却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回忆,那种如百合一般纯洁而甜蜜的回忆,并在这个纷纷扰扰的尘世中,为心灵留下一片净土。

P7-9

序言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需要的迫切性越来越强烈,对精神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心理学逐渐成为广大民众和青年学子所关心和崇尚的热门研究领域。

然而,专业的心理学研究不仅体系庞大,内容艰深,而且与广大民众所关心的日常生活问题相去甚远,在专业心理学研究领域和广大老百姓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这样,使得不少本来对心理学抱有浓厚兴趣的人感到心理学令人生畏,望而却步。

为了弥合专业研究与普通民众需求之间的鸿沟,我们推出了这套丛书。本套丛书的宗旨是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所关心的心理问题出发,用心理学的观点来阐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关心的心理问题,透过心理现象的分析来说明和解释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它所关心的是什么样的问题;它为人们处理心理问题提供了什么样的视角,以及如何从专业和系统的角度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我们把本套书定位为一种亚学术著作,所谓亚学术即指介于学术研究和科普读物之间的著作。亚学术著作也是一种学术著作,只是这种学术著作并不是写给专业人员作为纯粹的学术研究用的专业书籍;而是写给广大老百姓和普通民众阅读的学术著作。因此,亚学术著作并不是降低书的学术品位和旨趣;相反,它对著作的学术标准要求更高,因为它要求作者不能囿于研究者一孔之见,仅仅阐述个人的学术观点;不能因为作者自己的学术兴趣和偏好而误导读者。亚学术著作既可看成是一种科普读物,又不同于一般的科普读物。科普读物的主要目的是把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普通民众所能够接受的方式和语言传播到广大民众之中,其中也包含了作者的重新创作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但它的主要功能在于普及和宣传,而亚学术著作本身就是一种再研究和再创造的过程,是学术研究的继续和延伸。

本套书第一批共包括《随时光而去》、《解读社会密码》、《窗外有蓝天》、《如沐阳光》、《女人四季》五本,每本书都有一个副标题,说明所揭示和探讨问题的学科领域。这五本书分别从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女性心理学等学科视角,对现代生活中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全方位透视;既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各门学科所研究和探讨的主要问题和方法,同时也为读者处理现代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干预策略。

心理学虽然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作为一个学科只有短短的历史。与人类科学的其他成熟的研究学科相比,心理学还是一个处于不断成熟和发展壮大的学科;心理学的研究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有效干预人们日常生活心理问题的程度。因此,对于现代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我们并不期求通过有限的书籍就能够揭示清楚;但我们真诚地希望读者能通过系统地阅读对现代生活心理问题有一个达观的理解,并以此作为思考现代生活各种心理问题的起点,开始有意识地、系统地、科学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本套书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各门心理学科的大量研究成果,由于版式和图书风格的需要,没有一一注明资料来源,这里谨向各位研究者表示衷心感谢!本套书从策划到选题到写作也一直得到武汉大学出版社陈庆辉社长、郭园园博士的关心帮助,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出版亚学术著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加之自己学术研究所限和时间仓促,本套书难免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遗漏,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导,不吝赐教。

余双好

2007年3月17日

后记

时光如梭,转眼飞逝。历时十个多月,终于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完成了这本书稿。这十个多月的辛苦工作中无时无刻不渗透着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浓缩着我们身为女性的体会和认知。春华秋实,夏荣冬枯,岁月流转之间,人生从指缝中悄悄溜走,自然界的永恒规律在女性的生命历程中是那么切合而神奇地体现出来。在东湖之滨,珞珈之畔,感受着自然的韵味与体会着生命内涵之时,我们遂将女性的一生分为少女、妻子、母亲、奶奶四个阶段,而这正是女人一生中要扮演的四种最重要的角色。少女如春,稚嫩天真,无忧无虑;妻子似夏,热情洋溢,芳香浓郁;母亲若秋,硕果累累,枝繁叶茂;奶奶像冬,宽容淡然,安详宁静。然而,本书的旨趣不仅在于帮助女性朋友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更要促成其主体意识的觉醒,达致女性能力建设的不断提升与人格的日臻完善。如此,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女性心理辅导,可以唤起更多的女性挣脱这个社会的束缚和枷锁的欲望和行动,让她们活得更自由,更健康,少几分柴米油盐的束缚和妥协,多几分天地之间任我遨游的气魄与潇洒。比如,少女要像春兰一样,高洁骄傲,快乐健康;妻子要像夏竹一样,忠于自我,不屈不折;母亲要像秋菊一样,成熟独立,绚烂多姿;奶奶要像冬梅一样,傲霜斗雪,充满活力。尽管这些论述都是对男性的比喻,但是,协助女性朋友赋权并能控制、主宰自己的命运及生活是我们的初衷,而为更多的女性提供成长和生活的指南则是我们的目标。

在以上女性成长的目标下,为了更好地给读者提供建议,并使她们更容易理解和运用看似高深莫测的心理学知识,由此解决自己和身边的问题,我们采用了“案例一评析一小贴士”的写作架构。首先,我们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叙事的手法编写了生动而丰满的案例,并设身处地地为读者们设计了种种复杂与抗争的现实境况,分享女性在各种生活及自身发展中的困惑、挑战;其次,在每篇文章的“评析”部分,我们运用女性主义视角和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对案例进行了较透彻地评论和分析,目的是让读者了解问题出现的社会脉络与深层原因,也许一个个小故事,一段耳熟能详的话语就可以帮助读者看清问题背后的奥秘。最后,我们根据现实际遇为读者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议。即希望通过几条汇集我们智慧和知识的、简洁明了的建议,为女性朋友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启示她们沿着女性话语下的方向成长。

回首这本书的写作过程,我们仿佛是陪伴一个女人走过了她的一生,从少女时的懵懂到初为人妻的彷徨,再到迎接新生命的喜悦,直至优雅地老去……这个过程既是快乐的,又是痛苦的,我们既可以分享她们初恋的甜蜜心情,也会为这份恋情过早的开花无果而伤怀;既可以为她们找到一生的伴侣而欣慰,又会为她们遭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婚姻问题而焦虑及备受煎熬;既会为她们成为了伟大的母亲而欣喜,也会为她们亲子沟通不良而感到忧心;既会为她们在年老的时候有着安逸的生活而开心,也会为她们被贫穷、疾病、心理问题所困扰的生活而忧虑……

如前所述,本书的故事是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案例之后编写出来的,在查阅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我们的心里也是沉甸甸的……因为我们看到了因失恋而遭受折磨甚至放弃了生命的女孩;看到了为迎合男权主流话语对美的认知而不顾自己身体健康及减肥整容的女性;看到了为孩子而忍受丈夫粗暴虐待而身心备受严重摧残的妻子;看到了为家庭和睦而放弃了自己追求到最后被丈夫抛弃的母亲;看到了年轻时含辛茹苦抚育子女而老来却被子女残酷虐待的老人……对每一个案例的当事人我们怀有的感情都是那么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于是,在编写这本书时,我们便理所当然地运用了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女性的遭遇与困境,同时,在叙述这些故事时,我们都希望女性在做妻子或母亲时,首先不要忘记自己是独立于这个世界上的个人,我们也希望所有的女性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也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希望,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以此让自己的羽翼不仅为庇护家庭而存在,也为在蓝天下自由的飞翔而存在。此外,编写这本书的过程对于我们而言,也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因为同为女性,我们可以了解女性一生要走过的路,一生要经历的挫折,一生要面临的困境,也许当我们以后再遭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我们领悟了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并乐意将这样一些办法通过这本书与广大女性分享;同时,我们更希望每个女性在人生的路程中,能够平静地经历沥沥的春雨,夏日的暴风,秋天的落叶,下雪的冬季;同时怀着美好的心情去欣赏春暖花开、夏风阵阵、秋的果实、冬日午后宁静而和煦的阳光……。

本书作者:李晓凤,女,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博士,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姝娟,女,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生;李羿琼,女,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生。

最后,在编写这本书稿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在这里我们一并表示感谢。感谢身后默默支持我们的家人,感谢帮我们查找资料的朋友,感谢这套丛书的主编,也感谢为了这本书辛勤改稿的编辑,没有你们也没有这本书的出版。

作者

2007年5月1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女人四季(女性心理学与现代生活)/心理学与现代生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晓凤//王姝娟//李羿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059061
开本 32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2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5
丛书名
印张 8.3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29
15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5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