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宁硖石灯彩/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抢救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浙江省文化厅、财政厅决定编纂出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对浙江省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十四个项目,逐个编纂成书,一项一册,然后结为丛书,形成系列。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海宁硖石灯彩》分册。硖石灯彩早在唐僖宗年间就誉满江南,南宋时被列为朝廷贡品。硖石灯彩重在“彩”,运用绘、拗、扎、结、糊、裱、刻、针八大技法,制作精细,造型各异,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给人以传神的感受,具有工细绚丽、玲珑剔透的特色。

内容推荐

硖石灯彩早在唐僖宗年间就誉满江南,南宋时被列为朝廷贡品。硖石灯彩重在“彩”,运用绘、拗、扎、结、糊、裱、刻、针八大技法,制作精细,造型各异,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给人以传神的感受,具有工细绚丽、玲珑剔透的特色。

目录

总序

前言

硖石灯彩概述

【壹】硖石灯彩的源流

【贰】硖石灯彩的特色

【叁】硖石的灯会

硖石灯彩欣赏

【壹】硖石灯彩的品种

【贰】硖石灯彩的形象变化

【叁】硖石灯彩赏析

硖石灯彩的制作

【壹】硖石灯彩的造型创意

【贰】硖石灯彩的造型制作

【叁】硖石灯彩的装饰工艺

硖石灯彩的展示

【壹】硖石灯彩的出迎

【贰】硖石灯彩的展览

【叁】硖石灯彩的对外交流

硖石灯彩艺人

【壹】早期的硖石灯彩艺人

【贰】现代的硖石灯彩艺人

【叁】当代的硖石灯彩艺人

【肆】代表性硖石灯彩艺人小传

【伍】其他灯彩人举要

硖石灯彩工艺的保护和传承

【壹】传统的硖石灯彩工艺传承

【贰】现在的硖石灯彩工艺保护

附录:硖石灯彩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杭嘉湖地区属冲积平原,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河流纵横,雨水充沛。这些自然条件使得这一方水土物产丰富,成为享誉九州的龟米之乡,是真正宜居宜稼的好地方。因此,杭嘉湖地区有许多江南古镇,处于海宁的硖石镇就是其中之一。海宁地域不大,老百姓以食为天,主要的生计之道不是拓荒开源,而是在有限的良田沃土上,在河池沟渠问的精耕细作中,酝酿出重“精细”的地域文化,他们在一个玲珑剔透的空间里生生不息,发挥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出许多文化珍品。

硖石镇历史悠久,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就做了由拳县的县治,当时称“峡山”。唐代永徽六年(655年),置硖石镇;开元十一年(723年),设硖石市。明朝诗人高启的《过硖石》诗,把硖石地名的缘由道了个明白,诗云:“硖石颇奇怪,长河出连山;绝壁两崖开,舟行过其间。”硖石镇的地形特征是:镇东有东山,又名审山;镇西有西山,又名紫薇山。两山隔镇相望,镇区就在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这个狭长的镇区被市河划为河东和河西,两岸各有一条主要的大街。《海宁州志稿》说硖石之地:“初本两山相连,秦始皇东游过此,见有王气,发十万囚徒凿之,遂分为二,一日东山,一日西山。”这一凿不要紧,凿出了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汀南商埠、千年古镇。“硖石”之“硖”字几乎就是专为硖石镇这个地名而设的汉字,硖者,两山以石相夹之谓也。

干百年来,四通八达的河道使得硖石成为一个越贾吴商云集的物资集散地,旧时“丝、茶、米、布”四大行当,行商集于硖石一埠,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也因此得以孕育、生长,其中的一些深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逐渐发展成为江南文化中的精品,硖石灯彩即其中之一。

硖石灯彩经过千年积淀,从制作到观赏,已形成一种文化习俗,也时常有人把它称为“彩灯”的。对于灯彩与彩灯的区分,比较翔实和权威的界定和澄清较少。其实,灯彩和彩灯,虽然只是字序的掉换,却是一个从自在到自为的进化过程,是从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转化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称之为灯彩抑或彩灯,关系不大,作为叙述灯彩的专著,却不能没有界定和澄清。

灯彩具有灯的某些特征。先来看看灯的定义,《辞海》对“灯”的诠释是从其实用功能来明确其内涵的:“照明的器具。……也指其他用途的发光发热装置,如红绿灯……。”灯是照明工具,有其明确的实用功能。当然,照明工具不只有灯,比如烛、火把,而名为灯者也不全是照明工具,但是,灯是实用工具是确凿无疑的。

在硖石灯彩中,“彩”所依托者为“灯”,灯是灯彩艺术的载体。凡是以照明为功能的实用工具基本被称为“灯”,即使灯有装饰,借用现代术语来说,有包装,但是只要它是用于照明的,它就是灯,例如古代的灯笼,许多灯笼饰以流苏,色彩艳丽,但是只要它还是夜间照明的实用工具,充其量只能誉为彩灯,却未可轻言灯彩。灯彩是一种非实用的观赏品,它借用灯的光源来实现其审美价值,使得灯彩成为艺术的是承载在灯上的“彩”,彩者,就硖石灯彩而言,主要是通过在材质、造型、结构、图案、色彩、活动状态(如走马灯)上的特殊工艺制作,使灯成为审美趣味的体现、审美观照的对象,尤其是后者:即在人们的观照中,认定它不是照明工具,而是观赏对象时,是借了灯的载体来表现意志、情趣、追求、向往,以及显示凝结在制作过程中的精神风格的,它就是灯彩,它就是艺术。灯彩是作为审美对象而非功利的对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当灯的用途由照明转化成为烘托,以显示“彩”的时候,“彩灯”就变成了“灯彩”。

硖石灯彩何时起源,史载寥寥,今人研究大体上有秦汉时期和五代时期两种说法。两种说法的依据,似乎均源于清代硖石人许葆翰在1922年硖石灯会写的《硖川灯市》诗,诗云:“问翁灯市始何年,兼问致盛何因缘。翁言由拳课岁贡,始自武肃盛于宋。”主张灯彩源自秦汉者,以诗中提到的“由拳”为海宁在秦汉时的古县名为由,推测硖石灯彩在秦汉已经作为岁贡了;主张灯彩始自五代者,则以“始自武肃盛于宋”为依据。诗中被问及的“翁”指的是徐见石,时六十一岁,是一位灯彩艺人。诗人许葆翰的《硖川灯市》作为一种对灯市的描绘,其关于硖石灯彩起始时间的说法,聊备一格,尤其在缺乏史料的情况下,是一种宝贵的提示和线索,但是不能孤证定乾坤。既是秦汉就作贡品,又如何“始自武肃”呢?诗人当初不经意的几句铺陈,会引起后人关于硖石灯彩起源时间的争执,恐怕是许老先生自己也始料未及的吧?P4-8

序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世界发展的历程昭示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作为保留民族历史记忆、凝结民族智慧、传递民族情感、体现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活”的见证,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薪火,就是维护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之源,拥有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掘,早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活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浙江大地积淀了著名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浙江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熠熠生辉、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省项目数量位居榜首,充分反映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彰显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留存于浙江大地的众多非物质遗产,是千百年来浙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浙江地域文化的瑰宝。保护好世代相传的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努力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责任,是建设文化大省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对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历来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重视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为此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制定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保护机制,建立保护载体。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民间老艺人,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无私奉献,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抢救保护了一大批浙江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对我省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逐一进行编纂介绍,集中反映了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成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的出版对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将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保护文化遗产,既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原则,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把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新台阶,促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后记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海宁硖石灯彩》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本书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叙述性强而又略带一些探讨性的内容,浅显明白,是一本普及型的读物。撰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宣传海宁硖石灯彩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期能唤起更多的人关心硖石灯彩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

《海宁硖石灯彩》共六万余字,近一百五十幅图片,编写人员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努力,特别是在材料的收集、整理方面,我们走访了遍布海宁全市的几十位灯彩艺人和陈伯良、高健行、柯瑞荣等相关人士,他们为充分摸清硖石灯彩的悠久历史和发展脉络提供了充足的依据。本书同时也参考了姚伏林、孔庆云所著的《硖石灯彩纪事》和“海宁三大文化丛书”之一的《硖石灯彩》,以及《硖石灯彩史料专辑》等。

《海宁硖石灯彩》的出版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海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成立了以局长虞铭华为主任、分管副局长王珏为副主任的《海宁硖石灯彩》编委会。成书过程中得到了海宁市硖石灯彩研究会、海宁市文化馆、海宁市博物馆、海宁市图书馆和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全力支持。尤其是海宁市硖石灯彩研究会的张镇西、胡金龙、陈伟炎、张文宾、平炎石、俞进飞、孙振常、宋振华、孙祖生、潘大龙、王丽琴等,他们积极提供文字、照片、实物等第一手资料。本书同时也得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顾希佳研究员的指点。

书稿中的照片由王超英、李卫东、宋振华、钱雪华、方炳华、张庆中、沈祖生、褚树浩、平炎石、张伟中、胡金龙、潘大龙、朱峰、张镇西、俞进飞、许明江、陈新民、袁培德拍摄,部分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照片,由宋少莲拍摄。

在此,对所有关心、指导、帮助过我们编写本书的各单位和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

限于时间和水平,本书在各方面难免出现诸多不足,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海宁硖石灯彩》编委会

2008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宁硖石灯彩/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虞铭华//王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67235
开本 32开
页数 1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528.7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5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3: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