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07中国最佳杂文/太阳鸟文学年选
内容
编辑推荐

2007年“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近日由辽宁出版社出版,这是该年选持续出版的第十个年头。该系列由年度最佳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诗歌、随笔、杂文、散文等六分卷组成,王蒙任总主编,各分卷主编均为各自专业文学领域的行家。2007年度“太阳鸟文学年选”依然延续了以往平实的民间视角、鲜明的人文关怀和纯文学特色。正如编选者所言,文学年选对于专家来说,是文学流年的历史见证,是对作品流变过程的分类赏析;而对于大众来说,就是一种普及传播文学的快餐,省时、便捷,各得其所。

本书为其中的杂文卷。

内容推荐

辽宁人民出版社太阳岛文学年选为当代文学存档,已历时十年。

丛书将日光锁住纯文学的佳作精品,以其独具的民间视野,爬梳整理着文学的年度精品。它恪守纯文学阵地,坚持编选的民间视角,逐年梳理,逐年集粹,自成风格。

选本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打开了文学的多元生存空间,走的是平民化、人众化的阅读路线。它更多的是参与其中,而不是以客观审视或居高临下的姿态亲近现实,它关注生活,靠近民众的阅读心理。因此,这套选本不奇异、不乖张、不空蒙、不小资,平实、亲切、生活、现场,就是它的特点。

目录

序 用杂文透视中国病

阿 敏 穿上“行头”就完事大吉了?

安立志 将太阳作为月亮的一部分“批发”

白 驹 “新社会的裹脚布”

毕淑敏 最简单美容法

陈 仓 半部《论语》治不了天下

陈 章 “无情对”或可传情

陈长林 阿炳在世丢饭碗吗?

陈鲁民 人话

陈四益 “陈文丁画”谢幕辞

椿 桦 央视比郭德纲更会演相声

狄 马 无权势者的睡眠

范敬宜 “敬宜愚兄,你好!”

冯日乾 问君能有几多愁

冯远理 让“胡话”远离生活

符 号 厕所“万花筒”

高 低 人一堕落,连鞭毛虫都不如

高尔泰 将进酒

高红十 一路走神儿

瓜 田 韩国人,你胃什么傻气?

郭庆晨 恨不得脸上刻个“阔”字

郭松民 皇帝的尾巴和学皇帝的人的尾巴

郭兴文 “我没有‘经济学家’无耻”

郭怡安 摩登洋泾浜

郭振亚 “狐狸精”是“情色符号”吗?

韩浩月 余秋雨的“婉约”作风

韩小蕙 享受生活吧,用幽默

何三畏 昙花二现“说清楚”

和菜头 人人都爱刘德华

洪巧俊 城市人终于想起了农民

黄 波 宁为“愤青”,不做“犬儒”

黄 霞 “耶稣是革命家,我也是”

黄一龙 中华民族到了最什么的时候

季羡林 我的不安分,我的美人观

蹇庐氏 “华夏第一祖龙”现身:与政府“无关”

江曾培 将大活人注销为“死魂灵”

姜伯静 刘翔在北京输了怎么办

姜明安 论“铁腕”官员之“铁”

蒋 萌 听说过“首席道歉官”吗?

蒋元明 “二锅头先生”的搞笑和鲁迅妈妈的幽默

蒋子龙 谁愿生一副“癌性格”?

焦 加 预知死生

金陵客 孔子不知“儒服”

金一南 应从小知道在烈士墓前流泪

景 迅 “你试着改一个字看看!”

考 生 拿根大棒狠狠打在头上

孔 曦 “艾”死事小,失节事大?

雷 颐 “名词”乃日本名词

黎 明 老外为啥这么较真?

李 辉 博士叫诗仙“吃软饭”

李北方 抹去背景的半吊子幽默

李国文 没出息,没起子,很无聊,很委琐

李景阳 由“正说”想到“正吃”

李兴濂 采访毛泽东

李燕军 自病自诊

李忠志 地球上得不到的,从星空找

理 钊 “人学”是怎样丢失的

廖保平 附在狮子身上就以为是狮子

林 希 先请文学批评冼个脸

刘 齐 痛恨

刘吉同 公祭为什么这样滥

刘绍楹 世界大公司一旦进入中国

刘县书 猴子也有平等观,人呢?

刘兴雨 他拿出代表证晃了晃

刘运辉 没有方言伴奏,就

柳 萌 心无旁骛不显老

卢周来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

鲁 军 “茶水”是如何“发炎”的

陆士华 如果家里进了贼

闾丘露薇 忍看股票成废纸

马亚丽 作为领导的如来佛

梅桑榆 双重标准的人

缪 哲 不是一个“傻”字能了之的

潘采夫 像卖脑白金一样卖《论语》

潘德东 长城的“粉丝”

潘多拉 假如官员对“丑照片”不满意

彭 俐 比王冠更高的真理

彭 林 北京奥运,我们行哪国礼仪

彭大方 四字见大师

秦 海 对袁隆平说“风凉话”的人惭愧了吧

清风识字 何家栋和陈良宇:谁是共产党

曲维龙 良人不如恶犬

阮 直 “英雄”一多美女就多

商子雍 玫瑰铿锵过吗?

邵燕祥 “掩耳盗铃”解

沈 栖 外国官场多有窝囊事

盛邦和 健康情趣从哪里来?

盛大林 当小偷行善的时候

十年砍柴 现代中国尚有多少“远村”

石 飞 警察变“家丁”

舒 芜 贫下中农应该根本看不上地主婆

宋志坚 “曲线”说话

宋子牛 过去很痛快,如今爽歪歪

苏显龙 谢谢厦门大学这个“泳池”

孙立平 娃的裤子炸线了

孙振军 做“文明人”还是做“王八蛋”

唐德亮 “权牛”的胃口

滕朝阳 把反腐玩成游戏

童大焕 在冰冷的社会面前

汪金友 像鸭子一样趴在地上

汪涌豪 我们如此虚荣

王 琳 怎么对付“臭规定”

王春瑜 谈古论今剽窃考

王国华 做元凶最舒服

王景山 我和电脑的恩怨

王乾荣 北大跟我做生意

王石川 文学再一次被调戏

王重旭 很多贪官都在自己举报自己

韦洪乾 公检法的“瓜分”

魏得胜 去农村,干什么?

魏剑美 用最好的纸出废书

魏书生 中国家长身上藏着十把刀

魏英杰 都云“选手”痴,谁解其中味?

邬四毛 还是风花雪月的好

吴冠中 路

吴营洲 曹雪芹的“迷”与“悟”

吴志实 到山外找姐姐去

伍立杨 文化脱水的病灶

肖复兴 包子皮还在,馅变了

熊培云 一根拉链可以敞开多少年?

徐 冰 吴市场的美妙“市场”

徐 强 为自己的主义招致信徒

徐怀谦 炎黄很生气,诸葛亮很着急

徐迅雷 五步笑一百步

许身健 演戏才需穿行头

薛 涌 不管干什么,写作是成功的基石

鄢烈山 评论政治人物应“意在笔先”

严 瑶 “秀”给谁看?

严宝康 棒杀张艺谋

阎 纲 总有那么一天

杨 伟 不打不成才

杨沛霆 管人·管己·做人

杨学武 主义不一样,广场也不一样

叶匡政 刘心武证明了“红学”是一门伪学

叶延滨 关于情人的另类解说

叶志军 一百一十年,北大被人津津乐道什么?

佚 名 中国历史在外国试卷上搞笑

佚 名 在美国,你最怕什么?

佚 名 “麻脸女人做的豆腐”这道菜

张 闳 是“狗屎”是“垃圾”无碍,钱最紧要

张建伟 先冤于古赃官,再屈于今教授

张结海 乱穿马路很安全

张天蔚 向王朔致敬

张卫平 军服上突然出现花花绿绿的标志

张心阳 俄罗斯人怀了一下旧

张雨生 人心的回归

张召忠 开博有什么用

赵健雄 而已而已

赵启正 微笑——无需翻译的语言

郑连根 不要让美女坐到怀里

直言了 让眼睛充满光明

钟 伟 经济学者的言语边界

周 实 说话

周士君 排污式“忏悔”

朱健国 来自老百姓易,回到老百姓难

朱铁志 如果我死

试读章节

穿上“行头”就完事大吉了?

◎阿敏

中国人对于自己国家形象的关注,从来没有到过今天这样高的热度。“仓廪实而知礼节”。在“仓廪”不实的时候,国人对于国家该是何种形象的思考好像全被“争气”二字所代替,造出了一颗卫星或拿了一块金牌,所有舆论的重点和中心,都集中这两个字上。“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大约就是那时追求的“形象”境界。这当然不能说有什么不对,但到底还是一种拿自己某一点的优势与富人攀比的穷人心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从蓄势到强劲飙升,只用了短短二十几年,所取得的成就,却震惊了整个世界。在“仓廪”相对过去“实”了许多的情况下,重塑国家形象,便成了国人的精神诉求。在一片热议之中,不乏好的见识,但有一种主张很值得商榷:像包装产品一样来打造国家的品牌形象。

提出把国家作为产品来包装,无非追求一种“速成”效果。为什么想“速成”呢?都因为我们得到的东西来得太快。一方面,中国的GDP增长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方阵,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全球各个角落,外汇储备已达上万亿,不仅是体育大国,还有许多“大国”的称号也当之无愧;有些人跑到发达国家转了一圈,觉得北京、上海的高楼大厦跟那儿比相差不多,洋人们使用的手机甚至还不如咱们的精巧,不免沾沾自喜;另一方面,中国人的口碑、中国的形象,在世界舞台上的改观却没有与经济成就相匹配,离心中自我设定的预期高度有不小的距离。所以,想通过包装的办法,希冀用标牌化、符号化的手段,在短时间内改变别人的印象。他们已等不及甚至不能容忍一点一点地、循序渐进地改善中国原有形象的速度了,其迫切的情状颇似乍富者急着忙着张罗置办一身体面的行头。 

可是,改变一个国家的形象,是不是靠穿上了一件好“行头”,就完事大吉了呢?

“包装”,对于一件商品也许非常有用,能够令它身价倍增,这自有其中的原理;尽管如此,它也必须以商品本身的质优量足为前提,否则漂亮的“包装”就会成虚假的代名词。国家的形象,说到底,也完全在于本身的“质量”,这一点上倒与商品的质量要求相同。可是质量是靠“包装”得来的么?

如果用客观的、全面的眼光,特别是站在世界格局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国家的“质量”,我们在自豪于中国经济成就的同时,还有许多问题应当正视的,而且正是这些问题在对我们国家的“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如环境恶化、就业困难、医疗昂贵、道德下滑、产品质量不过关、食品安全令人担忧、许多官员不够廉洁,等等。在未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只能说,我们国家的“质量”还不够高,无论穿上怎样鲜亮的“行头”,要改变别人的看法都只是一相情愿。国家形象的好与差,表现在外,根子在内。乱吐痰、不按秩序排队成为中国人一个“著名”的毛病,就是道德教育、公共管理不到位的恶果。

此外,有些事情也不是通过“包装”就能够了结的。英国外交政策中心的一项研究认为,“中国人对自己的看法同外部世界对它的看法相差很远”。这是着眼点不同导致的,一个问题,一方看轻,一方看重,就会出现这种分歧。要别人随同自己,放弃“看重”的立场改为“看轻”,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这里有很深的利益关系,不可能通过“包装”自己,就能化解矛盾。一个国家的经济崛起,不可避免地要打乱国际原有的利益秩序。日本经济的异军突起,其产品充斥全球,欧美国家的利益无疑受到了损害。于是美国人语含讥讽把日本人形容为只会做工的蚂蚁。日本是美国的“铁杆”,涉及国家利益,也照样开骂。中国的经济发展,让发达国家感到了压力,我们想给它们一个好形象,靠“包装”恐怕根本无济于事。国家问的利益,彼此只有最大程度上的互惠互利,而不存在没有摩擦的互惠互利。我们需要分清的是,哪些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哪些冲突不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我们的产品因为价格低廉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享受到了实惠,是不是的确也应该在产品的质量上做一些提高呢?在这一点上,人家抓我们的小辫子,我们是无话可说的。眼下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实实在在把本应该做好的事情做好,少让人抓一些把柄。

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多一点“人类意识”。例如把资源消耗降到最低程度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今,“地球村”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它不仅是一个环境生存概念,还是文化概念、政治概念。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按说这事与其他国家的物质利益无关,也不会影响法国或德国任何一家超市的菜价,可世界舆论不都给予一致的谴责吗?我们在为经济发展的本身需求注入动力的时候,也应多留意一下,我们的文化遗存保护得怎样,我们的山河是否美丽。

现在我们有了一点资本可以向世界表明我们的价值,可以适度地搞一些文化交流,多亮一亮相,为世界和平与美好花一些钱,这都是应该的。但像商品广告那样,集中火力在国际上“包装”自己,以求达到“明星出炉”般的吸引眼球的效果,说轻点是不自信,说重点是不自重,有失一个大国的体统。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文化自有一种雍容的气度,不论今后中国的发展如何出色,即使在某一天进人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也不应去搞什么“包装”,“雍容气度”应该永远是中国形象的背景色,一切与“背景色”不协调的浮华和喧闹都应远离。

原载《环球时报》2006年12月15日

P1-3

序言

文学的历史足迹

——十周年寄语

不经意间,一套丛书已经出版了十年,累计出书六十本,它记录了1998—2O07年十年间中国文学的历史足迹。

十年流变,对人生是个节点,对一套书也是不短的历程。十年间经历了太多的变化:生活的节拍在加快,阅读的取向和方式在变更,文学的律动也在市场的选择中改变。在当下快餐文化盛行的社会氛围里能够经得起十年磨砺的选本,一定有它生存的理由。

辽人版年度文学选恪守着纯文学选本的初衷,不因时潮变化而更改,默默耕耘,锲而不舍,披沙拣金,集腋成裘。这些作家和作品,以文学的视野覆盖了现实生活的四度空间,其美妙、深邃的文思,其触及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既给人以文学的审美享受,又给人以思想的审美撞击。

文学本来不是大热闹的去处,年选却曾是群雄角逐的热地,当然也异彩纷呈。辽人版年度最佳作品选一路走来,既见证了沿途的七色风光,又记录了文学十年的足迹,同时也在书界留下了坚实的印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07中国最佳杂文/太阳鸟文学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乾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62903
开本 16开
页数 3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8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27
15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