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消逝中的风情(守护古城)/行走中国
内容
试读章节

江湾腹地

环绕玉龙雪山的金沙江不仅是中围的一条母亲河——万里长江的上游,而且它在滇西北高原的重要河段“长江第一湾”和“虎跳峡”是藏区和内地的自然分界线。

滚滚流淌的金沙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冰山雪峰中一路奔腾南下,由滇两北进入云南,与怒江、澜沧江一起,在横断山的高山深谷中并肩穿行。但在丽江境内的石鼓,它陡然转向东北,在高大的群山中面出了一条优美的弧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U”形大湾,这就是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湾”。这里河宽水缓,草长鹰飞,村落点点,是金沙江在滇西北高原上塑造的一块净士。金沙江从这里向东北行30公里就进入了虎跳峡。虎跳峡为两座大雪山夹峙,东岸为终年披云戴雪、银峰插天的玉龙雪山,西岸为悬崖壁立,峥嵘突兀的哈巴雪山。虎跳峡深不可测,峡谷最窄处仅有30余米,中有巨大的岩石突兀而出,将江水劈为两半,造成水花冲天,彩虹入水的奇景。相传,这里曾有猛虎下山,在江心石上一下脚,就越过对岸,故而得名虎跳峡。金沙江一入虎跳峡,犹如自由奔行的蛟龙受到了捆绑约束,一下子变得暴怒起来,在狭窄的但落差极大的峡谷中狂奔跳跃,左右冲突,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虎跳峡全长17公里,落差210米,两岸壁立3000米,如两山将合,犹石门半开。

丽江就在“长江第一湾”和“虎跳峡”的东面,北面是雄峻的玉龙雪山,由于为金沙江从西北然后再转向东南所环抱,被称为江湾腹地,纳西语古称“英占底”。它在雄伟高峻,雪山重重的滇西北宽广怀抱中,一直是一块神秘的、长期为原始森林覆盖着的福地。

丽江整体地势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然而真正到达丽江这块金沙江环绕、群山环抱的江湾腹地,你不会有地势高峻的感觉,更没有空气稀薄的感受。只会惊异地感到,这里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有如“香格里拉”世外桃源——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丽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递降。最高点在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为5596米;最低点在金沙江河谷,海拔为1219米。因而立体气候明显,干湿季分明,年温差小。自古以来,到过丽江的人都对丽江的阳光和空气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这里的阳光和空气极其迷人。阳光中七彩纷呈、温柔如水,为丽江所独有;而空气,清凉爽朗,没有一丝杂质。在这样的阳光和空气中生活应该才算真正置身于天生地化的原初大自然的怀抱中。也许正因为如此,很多丽江人会对你说,这里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甚至是最适合神仙居住的地方。的确,丽江很早就是古人类活动的舞台。早在1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息繁衍,使丽江成为中国西南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丽江人”、金沙江河谷洞穴岩画和其他众多新石器、青铜器、铁器等的考古发现提供了可靠的见证。

丽江是滇川藏的腹心地带,居住着纳西、傈僳、普米、汉、白、彝、藏等十多个民族。其中纳西族18.4万人,占总人口的57%。

纳西族是丽江的主体民族。在历史上,纳西族的称谓较为复杂,但大体上称为“麽些”。在历代的文献记载中,把纳西族称谓与为“摩沙夷”、“磨蛮”、“磨些蛮”、“末蛮”、“摩裟”、“麽些”、“摩赀”、“摩荻”、“摩梭”等等,是同音异写,且带侮辱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围家的民族政策,并按照本民族的意愿,确定“纳两”为全族共同的族名。纳西族内部分为“纳西”和“纳口”两个支系,纳西支系自称“纳西”,他称“摩些”;纳日支系自称“纳”、“纳恒”和“玛沙”,他称“摩梭”。在纳西语中,“纳”是大或尊贵的意思,“西”、“日”、“恒”等意为“人”或“族”。

据学者考证,纳西族渊源于中国西北部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后向南迁徙至岷汀上游,又向西南至雅砻江流域,又向西迂至金沙江上游地带。这也就是滇川藏的腹心地带。在这里,南迁的古羌人与“丽江人”土著居民长期交往,共同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融合成了纳两族。

纳两族分布在滇川藏三省区毗邻的澜沧江、金沙江流域,即三省区的丽江、迪庆、凉山、甘孜、昌都、攀枝花等6地州市和玉龙、香格里拉、宁渣、维西、水胜、盐源、木里、华坪、德钦、芒康、巴塘、盐边等12县境内,大约8万平方公里的范围。滇西北的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足纳四族最集巾的聚居区。

从鹤庆坝子进山,盘山北上,有一处两山夹峙的山口,称“关坡”,丽江为金沙江从东西北三面环绕,这里是南行的一个险要通道,望着巍巍群山,可知这里过去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处。P11-P12

后记

1995年,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将丽江纳入了世人的视野,古城的风貌,纳西族人民的精神也为天下瞩目。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个玉龙雪山下的古城迅速闻名世界。

仿佛仅仅一夜之间,丽江古城成为了全球关注的旅游胜地,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商人、学者、艺术家蜂拥而至。

这种突然出现的火暴场面、全新变化引起了各方有识之士,热情之士的关注和担忧,他们担心这个世界罕见的,也许是独存的少数民族文化古城将会在这种罕见的迅速升温的旅游大潮和商业大潮中被淹没消失,这个“活的世界文化遗产”将在不久的将来不复存在。

2001年5月5日,为了了解丽江古城出现的新情况以及它的保护与发展,我和中国新闻社摄影记者罗小韵女士前往丽江。

一踏上丽江,就感到人满为患,昔日宁静的古城变得非常热闹,纳西人平静的生活变得热烈起来,古城传统的纳西文化陡增现代化的重彩。灯红酒绿与小河流水交相辉映;流行音乐与纳西古乐杂混夜空;洗脚城、古客栈门庭若市;珠宝店、古董店、传统工艺品琳琅满目,排列街市。据说,今日在丽江古城做生意,日进斗金,不足为奇。商业狂潮似乎正在冲击、吞噬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当地的一切。对此,我们拜访了时任丽江地区行署副专员的和自兴,听完我们对丽江变化的看法和担忧,和专员表示理解。

之后在丽江采访中,我们在一位朋友处看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白海思写给和自兴的信。

我从1982年开始到云南采访,至今大约去过云南近二十次。1999年、2000年元旦都是在云南最偏僻的怒江州度过的,我对云南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自称云南人,云南在我心中是最后的香格里拉,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在开发西部过程中这最后的净土被毁掉。而且正如白海思先生信中提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有可能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濒危名录’,这是将该遗产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中取消的第一步”。如果白先生说的变为现实,那丽江及云南省各级领导将如何向国家和全国人民交待,这将是丽江及中国的耻辱,也是每一个云南人,每一个在云南工作过的同志,每一个热爱云南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恳请书记在百忙中过问此事,如果解决得好,可以在中央西部开发战略中起到典范作用。

从丽江回来后,我们写出了《丽汀古城》,对丽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报道。此后,我们又多次去丽江,看到政府加大了古城保护的力度,各类专家学者,以及当地的民众也积极地参与到古城保护的行列中。对丽江占城保护所取得的成绩欣喜小已。于是,我们决定对丽江做一次长篇报道,目的存于:一、全面揭示丽江古城的历史和文化,使人们深度认识丽江从而热爱丽江;二、剖析丽江古城在旅游大潮和外来文化冲击下出现的问题;三、世界遗产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丽江古城保护取得的成效,将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一个有益的模式和成功的范例。

历时一年,书稿完成。在此,我们要感谢吕石明先生对该书写作的关心,以及对书稿修改昕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对该书出版给予的支持;感谢所有关心支持我们的朋友们。

王清华

2007年8月28日

目录

总序 江山多娇魂脉永系

第一章:高原古城

 滇西北高原

 江湾腹地

 高原古城

 古城今昔

第二章:水域之城

 玉龙河入城

 桥梁大观

 没有城墙的古城

 建筑博物馆

 古城生活

第三章:神灵之城

 东巴文化

 东巴的三大祭典

 东巴艺术节

第四章:繁华之城

 古城商业发展轨迹

 旅游业和商业火爆兴起

 恢复建立“专业街”及其他

第五章:文化之城

 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新兴文化风景线

 古城危机之一

 古城危机之二

第六章:保护古城

 古城的传统保护

 古城的现代保护

 国际古城保护会议

 丽江古城情结

后记 守护丽江

序言

江山多娇魂脉永系

历史文化图书《话说中国》的工作暂告一段落后,我随即开始了它的延伸产品——中国地理文化系列的图书出版工程《行走中国》的策划和编辑。与《话说中罔》的策划思路一脉相承,《行走中国》系列丛书是要秉持“普及人文地理知识,弘扬祖国民族文化”的编辑方针,结合更多的文化资源,向广大读者倾力推出又一批大众文化精品力作。

《行走中国》,顾名思义,显然要讲祖国的地理知识,讲我们脚下的这块大地的故事。但如果光讲自然地理,不讲生活在这块美丽的大地上的人,不讲我们民族的先人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绚丽的文明,也许难以激发我们对中华民族生存的这块大地的激情,更难以激发对曾经为她付出辛勤劳动乃至献出自己生命的先驱们的崇敬,我们面对的这块大地会因此失去光彩,这套丛书也会因此失去灵魂。

显然,《行走中国》要做到人与大地的结合,也就是地理与文化的结合。这就是编辑出版这套地理文化系列丛书的宗旨。

面对祖国神秘的高原、险峻的峡谷、辽阔的草原、巍峨的群山、万年的冰川、奔腾的大问、澄净的湖泊、浩瀚的森林以及这自然界的万物,我们可以无比自豪地说,在中华民族生存的这块大地上,我们拥有着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质地貌和自然风光。

《行走中国》将带你走进被喻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探寻世界上最幽深、最奇险、最壮阔的地质地貌:峻美的雪山、圣洁的湖泊,就像高原神灵的化身,神秘而美丽。而每逢盛夏,广袤的草原之上,杜鹃花盛开、点地梅争妍、黄羊奔突、野驴悠闲、云雀恬唱、雪鸡盘旋,又完全是一派动植物天堂的景象。

《行走中国》将带你走进中国乃至世界地理环境最复杂的地区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地区。发源于青藏高原冰山雪峰中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这三条大江并肩南行,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三江并流”的名字由此而来。在这里,山河险阻,雪峰林立,高大的雪山和滚滚长问构成了滇西北地区大山大水大气派的地形地貌,也成就了一块神奇雄壮的土地。身临其境,人们的精神就会飞越万水千山,眼前展现的是一个圣洁的世界,那样洁净、明亮,没有一丝杂质。

《行走中国》的力量,不仅使我们为祖国的壮丽河山所惊叹、所感动,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奇造化所折服,更使我们的灵魂为一种人类文明的力量所震撼,那就是中华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披荆斩棘、生生不息,在历史长河里所创造的灿烂文明。

今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到处都留下了我们民族世代相承的文明遗迹。这些文明遗迹,有的是无形的、有的是具实的;有的深处崎岖险地、有的遗落于风景绝胜,它们长存于天地之间、和谐于自然之中,依附于大地也照亮了大地。而如果要说最具代表性、最密切地关联着中国自然地理的古代文明遗迹,则无疑要属绵延万里连接中西商贸及文化交往的古代“丝绸之路”、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万里长城,以及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旷世奇观——古代建筑地标。

这些也正是《行走中国》要带你穿过的必经之路。

在这几条路上,我们将充分了解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前如何打通连接欧亚大陆之路,为世界文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我们将充分认知,中国古代建筑,如伺独树一帜,并影响了许多亚洲国家,成为和伊斯兰建筑、欧洲建筑并列的世界三大主要建筑体系之一;我们会更加坚信:长城,不仅是为了抵御外来入侵而建造的,她绵延万里的雄伟身姿,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形象符号,深深镌刻在人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每个中华儿女,都为祖国拥有万里长城而感到骄傲。

《行走中国》,让我们循着大自然的瑰丽,沿着古文明的踪迹,期待着一次次震撼和感动。与此同时,一路走去,我们将接触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不同习俗、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不同民族,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华夏大地异彩纷呈、魅力无限。正是这些绽放在中国大地上绚烂的民族之花,给沉寂的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和魅力。一路走去,我们还将沿着历代英雄的足迹,遥想他们为民族的生存发展所创建的丰功伟绩,以激励自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壮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国的瑰宝。在大地之上建设着家园、创造着文化、守护着文明、延续着民族精神的华夏儿女,更是这片神奇土地永恒的灵魂。《行走中国》,固然是对中国自然地理、历史文明的一次深刻的记录,更是一场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激情呈现。

我深深地相信,读完《行走中国》,你会更加热爱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块大地和生活在这块美丽大地上的人民。

内容推荐

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她藏于中国西南深山,民族文化深厚,是一个充满神话和离奇故事的地方。长久以来,一直令人神往。本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深度探访,全面揭示丽江古城的历史和文化,使人们深度认识丽江从而热爱丽江;剖析丽江古城在旅游大潮和外来文化冲击下出现的问题。世界遗产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丽江古城保护取得的成效,将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一个有益的模式和成功的范例。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水域之城、神灵之城、繁华之城、文化之城、保护古城。内容真实,文笔感人,图片精美。通读全书,令人感叹连连。

编辑推荐

《行走中国》将带你走进丽江古城。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她藏于中国西南深山,民族文化深厚,是一个充满神话和离奇故事的地方。本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深度探访,全面揭示丽江古城的历史和文化,使人们深度认识丽江从而热爱丽江;剖析丽江古城在旅游大潮和外来文化冲击下出现的问题。

读完本书,你会更加热爱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块大地和生活在这块美丽大地上的人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消逝中的风情(守护古城)/行走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清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59131
开本 16开
页数 1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7.42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7
19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2: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