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迷途的孩子(专家对孩子潜在问题的诊断)/现代家教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现代家教丛书”的作者们根据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育心得,借鉴国内外典范事例和先进理论,深入浅出,对日常生活中父母们经常发生的认识上的误区、方法上的错误以及种种疑难困惑做了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供父母视实际情况参考使用。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

孩子身体有病会明显不舒服,父母也会马上带孩子去看医生,但对于其他方面的问题,粗心的父母根本就难以发觉或是束手无策。请你们认真看看教育专家的诊断吧!每一个建议都可能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内容推荐

也许并不是每一个成才的孩子都是让父母费尽心血、手把手教出来的,他们的成才之路自己走得就很顺利;但每个走上歧途的孩子,都肯定地表明了父母的失职,他们忽略了孩子的潜在问题或最早显露出来的小问题,终于酿成大错。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心理和性格上的问题最不易得到父母的重视,也最不易解决。心理和性格上的缺陷实际上会让人成为“精神残疾”。

孩子身体有病会明显不舒服,父母也会马上带孩子去看医生,但对于其他方面的问题,粗心的父母根本就难以发觉或是束手无策。请你们认真看看教育专家的诊断吧!每一个建议都可能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目录

第一辑 没有乐趣的学习

 刻苦努力,却不会学习/3

 精神压力大/7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13

 写作业的时间长/侣

 小网迷/21

 家有私人老师/27

 

第二辑 成才的隐患

 心理脆弱/35

 不会动手/41

 “阴盛阳衰”/44

 不问问题/47

 “三分钟热度”/52

 缺乏创造力/55

 

第三辑 潜在的健康问题

 好动是不是多动症/65

 肥胖比营养不良更糟/71

 眼睛的问题/77

 睡的好不好/83

 花季烦恼/91

 弱不禁风/97

 

第四辑 道德的矛盾

 “拿”家里的钱/103

 拾金不昧/107

 孩子也有沉默的权利/113

 抢别人的玩具/120

 没有伙伴/127

 

第五辑 生活的烦恼

 高消费/133

 不爱劳动/138

 有话不和父母说/145

 “安全物”/149

 遇到意外束手无策/152

 电视问题/156

 黄毒的诱惑/162

 

第六辑 复杂的情感

 “隔代教育”的利弊/169

 和母亲过于亲密/173

 不到位的爱/177

 “星星河乐园”/182

 品尝“青苹果”/187

 

第七辑 性格决定命运

 脾气特别大/193

 胆小怕事/199

 过于认真仔细/203

 觉得自己不如别人/209

 心胸狭隘/213

 任性/218

 学会分享与合作/223

试读章节

我们的家庭和学校常常忽视了受教育者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致使他们在学习习惯上表现出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缺乏自觉性和创造性。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习不应主要靠外力的作用,而应该靠内部的动力与自觉。有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做家庭作业时,时时要靠父母监督,父母一松懈,就自由放任。孩子自制力缺乏和升学考试的迫近,使许多家长苦不堪言。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头脑变为现有知识的贮存器,形成了求同性和收敛性的思维习惯。平时,学生以能记住、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为满足;临考时,千方百计地去探听考试的重点,揣测教师的出题习惯、思维倾向,硬背标准答案。在中国,应试教育实际上就是求同教育,它造成了学生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应该知道教育不仅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学海无涯,家长和教师传授的知识仅是沧海一粟,而一旦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就会使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去追逐时代的浪潮。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呢?

家长要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兴趣,才可能有学习的自觉性。学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自我克制力,自觉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兴趣对他们就显得更重要。

家庭环境因素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广泛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儿童早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当家庭环境这个外在因素进入孩子的认知世界时。就会影响心灵与行为。一个鄙视知识、缺乏学习风气的家庭环境。很难使孩子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一位家长说得好:对孩子的教育可以简单到“从自身做起”这样一句话。

另外,习惯要从小培养。在生长发育期,人的可塑性最大,容易受引导,因此,包括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越早越有效。许多专家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认为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长能的欲望强烈,容易接受成年人的引导与训练。12岁后,特别是18岁后,孩子已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扎下根来就困难多了,因为常常要受到早先的或旧的习惯的干扰。

同时,还要发挥优势,让孩子有更多的成功体验。每个孩子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家长和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发挥其优势,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发现自身的价值所在,激发学习主动性,增强自信心,自觉地弥补其不足。如果拔苗助长,就可能使孩子难以应付而屡遭挫折,其结果是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也就没有了学习的自觉性。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仅能自觉地学习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创造性,就会变为书呆子,只有把自觉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的思维习惯结合起来,才会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既有丰富知识,又有开拓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具体来说,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看、读、听、说、写等方面入手。

看一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智慧的门径。学会求知首先应从观察开始。巴甫洛夫对自己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应当先学会观察,不学会观察,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钻进林子里去观察、探索。后来成为颇有成就的昆虫学家。通过观察,孩子能够发现什么和什么一样或不一样,进而探究为什么,是怎么回事。善于观察不但要喜欢观察,而且要会观察。孩子观察事物往往受情绪影响,而且观察得不全面,时问也不会太久。因此,家长不仅要保护、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还要注意逐步引导他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观察。

要经常带孩子接触社会、大自然,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在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家长各自带孩子去公园,孩子回来后反映却不同。有的孩子能说出在公园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感受。有的却说得很少甚至说不上来。这时,后者的家长常会埋怨孩子:“光疯跑了,白去一趟公园,看人家孩子说得多好。”其实,这是因为前者的家长在游园过程中,时时注意引导孩子观察,是个“教育的有心人”。所以,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对大自然进行细致观察。

为孩子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全面观察创造条件。如果孩子学会了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就会提高其智力和能力,使其认识更深刻,对观察更有情趣,并逐步做到善于观察。为此,家长可让孩子养一些像小金鱼、小蜗牛、小鸡等小动物,种植一些豆类、萝卜等。也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纸笔,让他用图画做太阳影子变化的记录。这些活动能充分调动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对发展他们的观察力非常有效。

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每个孩子都喜欢看连环画册,他们在看连环画的过程中,不仅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还促使自己做事专注、认真仔细、有始有终,也能提高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

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阅读活动发挥应有的作用,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图书时应注意:为年龄偏小的孩子选择色彩鲜艳、画面大、以动物为主、情节简单的图书;为年龄稍大的孩子选择一些有人物、情节且情节较复杂的图书。买来新书后,家长要教会孩子按顺序阅读。一是先认识书的封面、封底,再从头到尾一页一页地看,在看每一页时,也应按顺序进行。二是引导孩子概括出整个故事的大致意思。找出每幅画面的不同点、衔接点。从中逐步分辨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等。三是教育孩子爱护图书。要求孩子取放书要轻、不要弄脏弄破书。对于五六岁的孩子,可让他及时修补掉页、破页的图书,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大人可帮助他修补图书。四是让孩子看书时保持正确的姿势:眼离书本一尺远,光线充足不晃眼,姿势端正拿好书,一页一页认真看。

P14-16

序言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当他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助的哭声,于是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了里面,于是弗莱明把这个小孩从死亡边缘救出来。

隔天,有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

就在那时。农夫的儿子从茅屋的门走进来,绅士问:“那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骄傲地回答说:“是。”绅士说:“我们来定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小孩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骑士爵位,且得到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谁救活他呢?盘尼西林。那绅士是谁呢?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是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教育是头等大事,对于一个家庭和孩子来讲,教育也是头等大事。因为教育是最有效的投资,它可以改变世界,改变未来。如上述故事中的弗莱明。如果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极有可能仍旧成长为一个农夫,尽管他也许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农夫,但世界终归因缺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遗憾。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曾指出:欠发达国家要想发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兴办教育:要想帮助落后地区和贫困家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教育帮助。教育是消灭贫富差距、发达与落后鸿沟的最有效手段。

大道理不用多讲,每一位父母心中都应该清楚:教育对自己家庭,对孩子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教育的主战场是家庭

我们仍然来看一个故事。

拿破仑有一次在同贡庞夫人交谈时问道:“传统的教育体制似乎一无是处,为了使人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

“母亲。”贡庞夫人回答说。

这个回答深深地打动了皇帝。“不错!”他说,“在这一个词里包含着一种教育体制。那么请您费心,务必要培养出知道怎样去教育自己孩子的母亲。”

母亲的品质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一个家庭,哪怕穷得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殿与快乐力量的源泉。母亲为社会贡献的最主要的产品就是你的孩子,除了自发的爱以外,母亲必须学习教育的艺术,否则,任何教育改革都将是徒然。

当然,我们今天虽不能像拿破仑那样说“传统教育体制一无是处”,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下几点:

1.学校是教育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而孩子要成长为一个健康合格的人材,需要大量的生活磨炼,社会锻炼,也就是说只有在生活、社会大课堂中,人的性格、品质等多种综合因素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学校的教育模式是流水线作业。一个老师面对数十个孩子,不可能面面俱到。观察孩子的个性差异,引导孩子个性的发展仍是父母责无旁贷的任务。

3.现行教育体制与师资力量远非完善,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无法等待、无法袖手旁观,只能用自己的行动去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更不能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父母都能成为优秀的教育艺术家

同样,我们再来看一则故事。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唯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写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的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的一位服刑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现在,让我们来做个竞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认识,主要误区有下列几种:1.我们的孩子很好,不需要我们太多的投入;2.我们的孩子很差,再怎么投入也没用或者已经太晚了;3.教育孩子哪有那么多讲究,我们父母就从来没管过我们,我们不也长大了吗?4.我们太忙,又没什么文化。能学好教育管好孩子吗?5.我们不行了,做好经济后勤工作,送孩子上好学校,给孩子请家教总可以了吧?……

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孩子的潜能逐渐开发出来,健康成长,也极有可能成为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相反,如果不能给予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孩子又经常受到错误教育的伤害,那么他们也许会走上另外的道路,甚至给社会带来危害。

教育是一门综合艺术,虽然同教育者的知识水平、素质技巧有很大的关系,但归根结底。它是一门爱心的艺术。所有爱孩子的父母都具备成为教育艺术家的前提条件。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有许多文化水平很低甚至大字不识的父母,为国家培养出了栋梁之才。究其教子有方的原因,他们多是以善良正直的本质、朴实随和的性格,在逆境中勤劳向上、不屈不挠的毅力和精神,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感染着孩子,为孩子做出一个人生的榜样,引导着孩子积极向上,成就大器。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很高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却很难称得上是懂教育、合格称职的父母,听着他们哀叹家门不幸的时候,我们在同情之余,也不仅要问:早干吗去了?

为了孩子,我们可以做一切。那么为什么不能看一本书呢?

出版本套丛书是我们很早就有的想法,只是想为父母们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帮助。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将这套丛书呈现在大家面前。

作者们根据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育心得,借鉴国内外典范事例和先进理论,深入浅出,对日常生活中父母们经常发生的认识上的误区、方法上的错误以及种种疑难困惑做了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供父母视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愿父母们与孩子们共同进步!

编 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迷途的孩子(专家对孩子潜在问题的诊断)/现代家教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健鹏//胡足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35188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4: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