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沈从文与凤凰城
内容
编辑推荐

沈从文以乡土文学闻名于世,其创作植根于他的故乡凤凰,很多人通过他的作品了解了这座拥有美丽风景和奇特民俗的边城,并专程到此寻访沈从文的足迹,其中不乏专家学者,留下一些很有价值的散文、游记,经过选编即成本书。该书对了解沈从文,了解凤凰都很有价值。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沈从文与凤凰古城的散文集,汇集了包括沈从文、黄永玉、黄苗子、金介甫等名家的散文、游记26篇,分为跟沈从文回凤凰、在凤凰寻找沈从文、湿湿的思念三个部分。书中配有大量凤凰风景、民俗以及名人的图片,是向往凤凰的旅行者的佳伴。

目录

跟沈从文回凤凰

我所生长的地方

凤凰

八旬沈老故乡情

深沉的乡恋——一九八八年五月七日上午沈从文先生忆家乡人事

在凤凰寻找沈从文

凤凰游——湘西凤凰散记

在凤凰,解读一颗文学灵魂

在沈从文先生的故乡

凤凰流不尽的声音——沈从文故乡散记

文化边城——凤凰

凤凰游记

沈从文的风景

在沈从文故园

谒沈从文故居

在沈从文墓前

世间最朴素的坟墓

傅汉思夫妇在凤凰

凤凰县的印象和沈从文研究的几缕思绪

湿湿的想念

沈从文的童年

湿湿的想念——写给爷爷

另一种纪念碑

在凤凰与法国作家谈沈从文

从文表叔的家乡亲人

沈从文先生的故乡人

家乡人迎葬沈从文

情系凤凰的“湘西·沅陵的人”

试读章节

在沈老教诲的影响下,这些家乡后辈,后来都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如凤凰籍的摄影记者吴智江,现在已成为摄影专家,拍摄了大量反映民族地区和民族同胞的新闻艺术摄影照片,多次在省、州和全国影展获奖。土家族画家田儒龙,不但擅长画山水花卉,而且自辟蹊径,独创了口吹玻璃画技法,有多幅作品获得文化部和国家民委颁发的优秀作品证书,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家”称号。知青画家刘鸿洲,由于执着从艺,现在荣任凤凰画院院长,成为省、州和全国美协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有的作品还被中国美术馆和齐白石纪念馆珍藏。

还有凤凰籍作家韩棕树,他也是在沈老的关怀下成长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同韩是邻居,他写了一篇小说想请沈老提意见或推荐发表。当时他才二十出头,试探性地给沈老写了一封信,连同稿子一并托赴京的县文化局长带去面呈沈老。信送出后,小韩心想:沈老年事已高,公务繁忙,这样的大作家大概不会给自己这个小字辈回音了。但他哪里知道,沈老收到信后,认真地给他写了回信,而且一行行的蝇头毛笔小草书足足写满了四张纸,写好后又认真地用圆珠笔作了多处增添和修改,在字里行间倾注了老人对后辈的无限深情。还有县中医院苗族医师欧治安,他编写了一部《苗医史考》,把书稿送请沈老指教,沈老不顾年老体弱,认真在书稿中密密麻麻写满了修改文句,还为作者开列了一大串医学参考书目录,使欧治安大受教益。

吉首讲学拳拳意

五月二十七日,吉首大学师生请沈老赴校讲学,他欣然前往。讲学地点在吉大图书馆会议室。沈老非常谦虚,他一上来就说:“六十多年前,我是打烂仗出去的……这次回来,想看看家乡,向各方面学习。”于是他简略地介绍了自己这六十年来在外边从事文学创作和文物考古的工作情况,然后就让大家提问。

当一位教师向沈老提到湘西地方历史文物的发掘保护问题时,沈老兴趣极浓,说:“我看了几期《吉首大学学报》,对有几篇文章很感兴趣。关于酉水流域悬棺葬问题,由于我在博物馆,这方面不是专门,只略有常识。这是个大问题。我们这一带,是太史公看不起的荆蛮之地,过去许多人总是受《史记》的影响,讲这地方筚路蓝缕,破破烂烂,什么都没有。其实,现在从出土文物来看,最多接受商文化的倒是楚国……”

因此他希望湘西的有关方面把对这些悬棺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抓起来,“给予人力,有组织地进行”,因为“它有助于解决巴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问题”。沈老还指出,“楚文化的研究是个大事情”,因此“吉首大学也可以有计划地培养这方面的人,给他们以助力,让他们到研究单位去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有人插话:“沅水一带也发现有楚墓。”沈老说:“是,常德德山一带就有,在澧水一带还发现一个‘龙山文化’,还不曾公开,实在值得多培养这方面的研究人员,我搞这个搞了几十年,晓得全国性专门搞这一行的只有二百多人,远远不够。我们地面上有一部二十五史,地底下有一百部二十五史!值得有人对我们国家无比丰富的文物产生兴趣。基础差不要紧,慢慢学嘛,吉首大学学生中有对文物喜爱的,要鼓励他们考研究生。考不起也不要紧,我来带!”这时场内又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感谢沈老”的喊声。

在讲演中,沈老还讲到了湘西土家族、苗族的纺织工艺问题,他说:“我们湘西土家族苗族原始文化,文献也有限,恐怕也还得注意原始纺织技术的研究,如果我们州博物馆还能像个样子,多收集一点这一方面的资料,有地方性,这样也就会具有国际性。”这一精辟的见解,又一次给予了大家很大的启发。会后,吉首大学根据沈老的指导,在历史文物研究和培养专业人才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并取得新的成就。

在吉首大学讲学结束后,沈老意犹未尽,又在黄永玉和肖离等人陪同下,来到山城的峒河码头,举目眺望河边渡船穿梭往来,苗族阿蚜在水边挥动棒棰捣衣,以及在河中泅水的小男孩把身上脱下的衣服顶在头上从容地向对岸游去的情景。这时,沈老不禁兴致勃勃地说:“我又可以写《新湘行散记》了!”直到傍晚时分,他才恋恋不合地离开码头,返回住地。

沈老这次还乡,从五月初到凤凰,到六月初返回北京,在湘西停留二十多天,这是他解放后在家乡停留时间最多的一次。但是,对于这块孕育了他本人以及他许多作品的土地,他仍充满着眷恋,意犹未尽。在回到北京之后,他在写给一位凤凰友人的信中,还透露出对许多没来得及去看的地方的怀念,并写道:“保靖、花垣也都是我生活过的地方,本意至少到保靖住一两天,到处走动走动,看看五十年来变或不变的一切,可是因为行程中受到一定限制,都成不由自己做主安排,就匆匆返回北京了。大是憾事!估计体力若还好,过一二年,一定还有机会再来各县看看。还希望坐一次船,由龙潭到保靖,由保靖到王村。又由麻阳出辰溪,下桃源看看一切……”

可是,第二年——一九八三年,他就因脑血栓形成,半身瘫痪,行动不便,直到一九八八年溘然长逝,他就再也没有能够实现这一愿望。如果说他终于又回到故乡的话,那就是在逝世四年之后,他的骨灰回到了凤凰,一半洒入绕城而过的沱江,另一半落葬在听涛山麓的墓地里,永远和他所热爱的故乡山水在一起。

今年沈老已离开我们十四年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的故居和安息的墓地,常常是络绎不绝前来瞻仰的人流。沈老的人格人品和崇高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的人!P32-34

书评(媒体评论)

不过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分皆在交通,物产,经济活动情形下面,成为那个城市枯荣的因缘,这一个地方,却以另外一个意义无所依附而独立存在。

——沈从文《我所生长的地方》

凤凰的江水和泉水,孕育了明朗的心胸,孕育了幻想、文学.诗,还有画。

——黄苗子《凤凰游——湘西凤凰敞记》

谈文学离不开人的命运。从文表叔尽管撰写再多有关文物考古的书,后人还会永远用文学的感情来怀念他。

后死者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他爱过,歌唱过的那几条河流,那些气息,声音。那些永存的流动着的情感……

——黄永玉《从文表叔的家乡亲人》

不进入湘西的腹地——凤凰,哪能懂得边城文化,虽出于狭小地域,虽生于水与火,却能水火交融,异常开明与豁达?

文化与人一样,均有自己的出身与生存逻辑。

——凸凹《文化边城——凤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沈从文与凤凰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糜华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56303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