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骏细解二战谜中谜
内容
编辑推荐

希特勒的一个奇怪命令,使被德军围困在敦刻尔克的30多万英法军队成功逃脱,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希特勒为什么要下这样一个命令?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这是否是罗斯福为了使美国民众支持他参战而施的“苦肉计”?诺曼底登陆,第二战场的开辟,使德国法西斯陷入绝境,迅速走向灭亡,但为什么选择在1944年?为什么选择在诺曼底登陆?为什么选择6月6日6时30分开始实施……本书对二战时期发生的非常有特点的战例进行了全面研究,为您揭示这些历史之谜。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著名军事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马骏先生在北京电视台“名师讲坛”所讲《战争谜中谜》基础上修订而成,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些重大战役的重大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内容包括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列宁格勒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敦刻尔克大撤退——败而不败的奇迹

暮春开始的“镰刀收割”

英法联军为什么不堪一击

元首发来的一个奇怪的命令

希特勒为什么要下达这样一个奇怪的命令

偷袭珍珠港事件——永远不解的疑云

日本“北进”“南进”战略的选择

万里大偷袭——一个极其冒险的计划

是罗斯福在施“苦肉计”吗

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日本人自己把自己给骗了

日本陆海军的战略分歧

尼米兹膺任太平洋舰队司令

日本陆军让步海军

“里”号对“瞭望台”

瓜达尔卡纳尔岛血战

莫斯科会战——用血肉与忠诚铸成的盾牌

元首命令:下一个进攻的目标就是莫斯科

莫斯科已成为吸引德军的巨大磁铁

间谍巨星的秘密报告打消了斯大林的顾虑

史元前例的战时大阅兵

上帝加入了俄国国籍

一位少女牺牲带来的力量

列宁格勒保卫战——与死神最亲近的共舞

芬兰为什么参加进攻列宁格勒的作战

战争初期苏军为什么一溃千里

斯大林与朱可夫——不打不成交

意志与死神在这里共舞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谁之功过

对攻——斯大林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策

曼施坦因和他的进攻力学

如果斯大林知道“知彼知己”……

斯大林格勒外围作战

几个片断剪辑的伟大巷战

诺曼底登陆——历史在这里定格

为什么选定在1944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为什么要选定在诺曼底开辟第二战场

最为关键的登陆作战准备

此刻,德国人都干了些什么

D日H时——历史在此定格

阿登战役——希特勒最后的反扑

元首指令:我想反攻

情报准确但判断失误

婚礼进行曲中的惊愕

“巴斯托尼不败,反攻就要开始!”

试读章节

1944年12月16日凌晨,冬雾笼罩着西线战场,静谧的群山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天气非常寒冷。

在阿登山区北侧比利时境内有一个小村庄,名叫兰茨拉特,它位于美军防御北线的南翼。兰茨拉特村的重要性在于它位于一条重要公路交叉路口以南仅300英尺处,而这条公路正是德军第6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即将争夺的一条公路,是德军前往列日的一条最佳路线。

驻守兰茨拉特村的是美军第99步兵师第394步兵团的一个侦察排,只有18个人。他们是12月10日开进阵地的,头一个晚上还挺警惕,全排没有睡觉。后来,见平安无事,士兵们便放下心来,晚上轮流睡觉,白天则上山打猎。这里有野鹿,他们准备过圣诞节时摆一桌鹿宴。

然而,他们的愿望很快被德国人的炮火炸得无影无踪。

德军是在这一天的5时30分发起阿登战役的。美军还在沉睡。突然,大地如同地震般抖动了一下,整个天空出现了一片红光,上千门德军大炮把成吨的炮弹倾泻过来,炮击的火光中映照出德军阵地上无数辆等待进攻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的轮廓。

德军的炮火袭击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

天色渐亮,山谷里还笼罩着薄雾,德军开始发起地面进攻。令人奇怪的是,进攻中的德军士兵不是猫着腰、端着枪向美军阵地进攻,而是把枪扛在肩上,向两边张望着,满不在乎。

这是怎么回事儿?

原来,德军以为当面的美军已被炮火全部埋葬,在他们看来,他们的任务就是踩着美军的尸体,至多向美军尸体吐一口唾沫,然后占领整个阵地。

美军第394步兵团的这个侦察排排长名叫鲍克,是个中尉。他的18个部下,除了几个负伤外,还真是没有被德军的炮火埋葬。因为,他们的掩体非常好,除非直接命中,可以说是很安全的。

鲍克一面向团长报告眼前发生的事情,一面率全排士兵等待着德军进入他们的射击圈。“打!”当德军大摇大摆地接近阵地并进入有效射程时,鲍克发出了命令。顿时,绵密的子弹如同冰雹一样扑向敌人,雪地上横七竖八躺下了一片德军尸体与伤兵。

到中午时分,侦察排击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但鲍克的士兵伤亡也很大。他不断向团部呼叫,要求炮火支援,却没见一发炮弹打过来。  鲍克用报话机焦急地质问:“我们还要孤军作战多久?”

“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阵地,直到接到后撤的命令!”团参谋回答。

“混蛋!”鲍克气愤地摔掉报话机,继续指挥战斗。

德军的进攻仍在进行。战斗又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侦察排全都疲惫不堪,子弹也几乎打光了。美军有一不成文的规定,如果子弹打光,部队即使没有接到后撤的命令,战场指挥官也可以根据情况下令后撤,把部队带出战场。所以,鲍克带领他的士兵们一步步向后面森林撤退。

可是,后面的退路早已被包抄的德军切断了,一个德国兵打着白旗喊:“美国兵,投降吧!”

“排长,我们怎么办?”一等兵威廉·詹姆斯问道。他是排里最年轻的士兵,只有19岁,脸部受了重伤,右眼珠掉了出来,挂在脸上。

全排只剩下10名士兵,均带伤挂花,突围已是无望。鲍克想了想,低沉地说道:“交出武器投降,我们已经完成了应该承担的任务,剩下的事情由艾森豪威尔将军去做吧!”

尽管侦察排投降了,但是他们在白天的作战中却表现得十分勇敢。18名官兵足足支撑了一天,击退了德军第3伞兵师的多次进攻,成功地封锁了兰茨拉特公路,保护了美军394团的南翼。如果他们这个阵地在清晨就失守的话,那很可能意味着他们团的防御阵地乃至美军北线防御的全面崩溃。

兰茨拉特村血战的同时,美军第99步兵师师长沃尔特·劳尔少将也接到他防区的其他部队的报告,德军的攻势太猛,部队抵御不住。米德尔顿少将指挥的美军第8军当面德军的进攻更猛。德军第3伞兵师和第18人民掷弹兵师的第294团、第295团,分3个方向进攻重镇洛希姆缺口,在付出较大伤亡后,夺占这一要点。而在美军防御的南线,尽管号称“拱顶石”的第28师师长诺曼·科塔少将命令他的部队死守每一寸阵地,但还是抵御不住德军潮水般的进攻。

当美军各线危急的情况如雪片一样地飞到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的司令部时,艾森豪威尔并不在自己的司令部里。他正在凡尔赛宫附近的一座天主教堂参加一个婚礼。统帅部的一些高级官员也在这里。

新郎是盟军最高统帅部的传令兵米基·麦基奥中士,新娘是美国陆军妇女队的下士帕里·哈格里夫。穿着军装制服的女傧相,从前面的圣坛走下来。新娘子不知从什么地方搞到了一件结婚礼服。今天,她作为一个女人,而不是一个军人到这里来举行结婚典礼的。

“亲爱的来宾,我们聚集在这里……”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

婚礼热闹、简朴、隆重,一直持续到中午。布莱德雷赶到教堂时,婚礼正进入高潮。

艾森豪威尔见了布莱德雷,非常高兴地握着他的手,热情地向他问候。布莱德雷感到有些奇怪,一向不苟言笑的最高统帅今天为什么这般高兴,一位中士的婚礼总不至于令一名上将如此兴奋吧。

布莱德雷没有猜错。艾森豪威尔高兴的原因不是这个婚礼,而是今天早晨从华盛顿来的一个电话。这个电话通知他,国会正式通过了总统提交的一份议案,晋升他为五星上将,这是美军中最高的军衔。同他一起被晋升为五星上将的还有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乔治·马歇尔、总统府海军参谋长威廉·莱希、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尼米兹等。在这些人员中,艾森豪威尔最年轻,资历最浅,却获得了相当于外国军队陆军元帅的军衔,他怎能不高兴!

艾森豪威尔兴奋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布莱德雷,并说道:“这件事为我的部下晋升开辟了道路。我已建议马歇尔上将提升你为四星上将,这样,你就与蒙格马利平级,比巴顿和霍奇斯将军多了一颗星。”当时,布莱德雷和巴顿、霍奇斯都是三星中将。

布莱德雷听后,向自己的上司表示祝贺和感谢。艾森豪威尔笑道:“你的祝贺与感谢留在晚间说吧,昨天,罗斯福总统托人给我用飞机送来一些牡蛎,他知道我特别爱吃这个东西,大概有两年没吃到它了。今晚我摆个牡蛎宴,咱们一起尝尝鲜!”P202-205

序言

记不起究竟是西方哪一位哲人所说(也可能是西方的一句谚语):战争是死亡的筵席!话,虽短,却是不争的事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战争发生了14500多次,共夺走了约36.4亿人的生命,等于将当今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类毁灭一半还多,能说战争不是死亡的筵席吗?

战争如同商品一样,有着价值特点。原始社会末期,物质生活极其低下,一个人的劳动甚至还满足不了他本身的需求,而战争则可以使战胜者获取到比劳动更加多的果实。因此,战争已是氏族部落经常的“一种职业”,成为氏族部落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对于氏族部落的成员来说,参加战争究竟是权利还是义务的概念,如同吃饭、睡觉、狩猎究竟是权利还是义务的问题一样荒谬。由于战争能给整个氏族部落的生存和繁衍带来生机,因此在当时人们的眼里,战争的社会价值在于它是“比进行创造的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的事情”(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国家诞生以后,主权是一个国家固有的属性,主权的最基本特征是:最高的权威性、绝对的排他性和不可争议的合理性。由于国家代表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求,因此它的利益是以这种需求为前提条件的,即追求利益集团安全是国家的首要任务和最根本的利益。于是,自奴隶社会以后的各种社会形态的国家,一直把战争作为谋取经济、安全和其他利益的推动器。国家的统治者把战争视为不同利益集团解决相互间利益冲突的最后和最高的手段。于是,这时期,战争的社会价值则是“所有解决纷争手段中最好最快的一种”。德国人认为:“战争是万事之父”,“战争不仅是一种生物规律,也是一种道德规律,因而是文明不可缺乏的因素”(丁建弘、陆世澄《德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3页);小毛奇说:“人类最可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德]卡尔·李卜克内西《帝国主义和反军国主义》,莱比锡1970年版,第9页)法国人则宣称:“拉丁种族”是优秀的种族,“高卢文化”是优秀的文化,法国的首要任务“就是准备对付德国的战争”,为了建立强大的法兰西,“为了维护和平,只能准备战争”(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28页);意大利人则声称:战争“能够促进经济的扩张与殖民扩张,把意大利文明传播到‘全世界”’([苏]罗斯图诺夫主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81页)。

而马克思主义则从战争是阶级对阶级的暴力斗争认识出发,承认战争的历史作用,认为战争的价值在于它是“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恩格斯则进一步解释马克思的这个论断,指出暴力“是社会运动借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摧毁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恩格斯《反杜林论》)。这表明,把暴力作为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是马克思主义战争价值观的重要思想。

既然战争有价值,就有人使用它,而且是经常使用。人类为了打赢战争,就要研究战争,总结战争规律,用智慧去打仗。然而,战争还有一个人们不太注意的特点,即它与任何社会现象不同,它不能进行试验性研究。人们不可能在平时通过你死我活的交战,去试验战争的数据。因为,战争是经验科学!而又由于历史认识的特点,所以人们更多地把研究战争的目光投送到战例上来。我在《百家讲坛》讲《孙子兵法》时,曾说:“军人学习兵法,必须结合战例;军人不结合战例学兵法的害处,要比不学兵法都大。”就是从这点意义上说的!

我这本小书说是谜,其实只不过把在正史上大家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拿出来再细细地讲讲而已,目的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发生的这几个非常有特点的战例重新研究一下,再介绍给读者。书中的战例都是在北京电视台《名师讲坛》讲过的,我将讲稿整理了一下,交中华书局出版,权作是给爱好军事史的朋友们一个小礼物吧。  马骏

2007年7月于京郊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骏细解二战谜中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57508
开本 16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52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41
16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2: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