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形式,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世,通篇的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
《龙文鞭影》是以介绍人物掌故和历史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韵语书,旨在巩固儿童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后的识字成果,使他们继续认识一些新字,并进一步接受思想、知识方面的教育。
| 图书 | 弟子规龙文鞭影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形式,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世,通篇的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 《龙文鞭影》是以介绍人物掌故和历史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韵语书,旨在巩固儿童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后的识字成果,使他们继续认识一些新字,并进一步接受思想、知识方面的教育。 内容推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清中叶以后,此书最为流行,一度成为私塾的必读课本。 《龙文鞭影》是一部流传极广、影响很大的启蒙读物。它的原名叫《蒙养故事》,编撰人萧良有,杨臣诤又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并将它改名为《龙文鞭影》,流传至今。可以说是一本典故大全。 目录 弟子规 总叙 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龙文鞭影 卷之一 一 东 二 冬 三 江 四 支 五 微 六 鱼 七 虞 卷之二 八 齐 九 佳 十 灰 十一 真 十二 文 十三 元 十四 寒 十五 删 卷之三 一 先 二 萧 三 肴 四 豪 五 歌 六 麻 卷之四 八 庚 九 青 十 蒸 十一 尤 十二 侵 十三 覃 十四 盐 十五 咸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弟子规龙文鞭影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清)李毓秀//(明)萧良有 |
| 译者 | 于童蒙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99973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8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60 |
| 出版时间 | 2007-08-01 |
| 首版时间 | 2007-08-01 |
| 印刷时间 | 2007-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2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H194.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3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黑龙江 |
| 长 | 239 |
| 宽 | 155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