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发现你的心灵/名家讲坛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书汇集了近期曝光率非常高的一些文化名人在各地的演讲录,每人一个讲题,针对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的讲座,这些讲座都是没有在媒体上曝光过的。于丹,阎崇年,纪连海,孔庆东等名家赫然名列其中,含金量颇高,着实的呈现给暑期读者一道大餐。名家讲坛里,名家更多的是针对大中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专题讲解,而不是泛泛的就某一种史籍或为普及某种常识泛泛而谈。名家加实用才是这本书的出版特色。

内容推荐

本书汇集了于丹、阎崇年、孔庆东、纪连海、孙云晓等五十多位文化名人最新的精彩演讲,内容涉及人文、历史、教育、百姓生活等诸多方面。他们根据各自研究的专长,结合自身的经历,用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讲解方式,告诉我们学会审视自我,修炼自我,完善自我。他们的远见、智慧和气魄,给了我们无尽的力量,让每一位聆听者都深受启迪。这种感晤式的解读,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全身心投入交流的方式直指心灵,既中肯又实用。在感受名家激扬演讲魅力的同时,也“品尝”了一道可口的文化大餐。

目录

于丹:发现你的心灵

阎崇年:袁崇焕的业绩与精神

纪连海:正说清朝重臣之和坤

孙云晓: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

陶宏开:素质教育与青少年网络问题

孔庆东:武侠与人文素养

樊富珉:健康文明从“心”开始

于康:营养饮食与健康

陈冬牛:学习健康,体验快乐

赵之心:让运动打开健康之门

阎学通:中国崛起与和谐社会

王秀海:衣食住行中的法律点

试读章节

袁崇焕的业绩与精神

大家好!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想对社会有所作为,都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也都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靠什么?我想,首先要有过人之处,这个地方你做不了我能做,我超过你就是有过人之处。为什么有的人有过人之处,有的人没有?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过人之处必有过人之思想,所以他的行为,他做的事情过人。为什么有的人有过人的思想有的人没有过人的思想?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凡有过人之处必有过人的思想,凡有过人的思想必有过人的学习。因为有过人的学习,掌握比别人更多的知识,激发比别人更多的智慧来指导他的行动,才可能做出过人的事情。学习,对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于想做出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想讲一个例子,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大家知道世界上有一些人叫犹太人,他们人数很少,可是为什么犹太人这么突出?我多次去美国,美国的朋友和我说,犹太人如何如何,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很多人是犹太人,很多金融专家是犹太人。我举一个数字,大家听一听。犹太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25%,约占美国总人口的3%,但是犹太人占美国获得诺贝尔奖人数的27%,近1/3。美国有一个计算机协会,有计算机电脑发展基金,是一个最高的奖项,犹太人得这个奖的占美国人的25%,每四个得奖的人中有一个是犹太人。国际象棋比赛,得冠军的人中犹太人占50%。在19世纪,德国人里犹太人占1%,但做医生的占50%;在维也纳,犹太人的医生占到60%。今天美国的医生、律师、高级的电脑专家、华尔街金融精英,很大一批是犹太人。于是有人研究,说犹太人聪明,所以那么多人做医生、律师、金融家、电脑工程师、得诺贝尔奖或拿世界象棋冠军。很多医学家对犹太人的基因做了研究,证明犹太人的基因和德国人、美国人、法国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那么犹太人为什么这样突出?反复研究以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犹太人从小就重视教育。重视到什么程度呢?他们举了一个例子,中国的小孩刚会在床上、地上爬时,大人为了测验孩子将来的志向,用一种方法叫抓阄让小孩抓糖或钱等物。犹太人民俗里面也有抓阉,放一本书,书上抹一点蜂蜜,让小孩在上面爬。他闻到蜂蜜的香味,就会用舌头舔--孩子在不懂事的时候就培养他对书、对科学、对文化的兴趣和爱好。稍微懂一点事之后就特别注意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犹太人有一种传统,上学的孩子之间不攀比谁家的钱多、汽车好、父母官大,而是比孩子是否有健康的身体和丰富的学识,这是犹太人全民族的风气。现在我国的学校还有一种流传下来的风俗,尤其是在寄宿制学校,学生之间攀比谁的父母官大、谁家的汽车好、谁家的钱多。犹太人这种社会风气、风俗有利于激励青年人学习、前进、奋发有为、积极进取。我们可以想一想,中国13亿人,如果全社会、全民推崇学习,把中国建设成为13亿人的学习型社会,从小孩到老人,孜孜以求地学习,那么我们青年一代将会在人类事业当中做出突出的贡献。比家长的官大小、汽车好坏、财富有多少,对个人来说是没有出息的,对一个民族来说也是没有出息的。

我们看看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历史人物很多很多,芸芸者众,杰出者寡。明清时代杰出的、有传记的人物数以十万记,但是历史已经化为灰尘,在人们的心里还留下深刻记忆并且还震动人们心灵的人为数不多,我想袁崇焕是其中之一。袁崇焕为何能震动我们的心灵?我想袁崇焕有四个字值得我们重视——“仁、智、勇、廉",即"仁爱、智慧、勇敢、清廉”。

第一,“仁”

袁崇焕不是名门贵族或豪门权贵出身。袁崇焕家原来在广东,他祖父一辈经营一点木材、药材,小本生意。在广东和广西交界的地方有一个藤县,县里有个小山村叫白马村,袁崇焕在那儿上学,非常用功。袁崇焕先考秀才,又考举人,最后考进士。那个时候三年考一次进士,全国考中的人数约二三百名。整个广西藤县在276年间考上进士的只有两人,可见那时考进士比我们考大学、考重点大学都难。没有家庭背景没有特殊关系走后门。袁崇焕考取进士那年是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北京考场就是现在北京的贡院。

袁崇焕考取进士之后第二年分配工作,到福建邵武县做知县。我几次去过福建邵武县,是一个山区,自然条件比较差。

袁崇焕考进士时,东北努尔哈赤已经兴起,万历四十四年建立了政权,也有了八旗军队。这一年努尔哈赤和明朝打了一仗,明军的指挥叫杨浩,也是进士出身,统率军队号称四十七万,兵分四路围剿努尔哈赤的根据地,努尔哈赤根据地所在的这个村只有一口井。(我小时候所在的村庄,几百户人家全村三口井,但努尔哈赤根据地的村子只有一口井。)杨浩统率四路军围剿努尔哈赤的根据地,要将其夷为平地。不料四路军队都战败了,消息传到北京,举朝上下极为震惊,这时袁崇焕在北京。他到福建邵武县后老惦记着到当时国家最需要人的山海关去。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袁崇焕到北京。明朝规定,全国一千三百多个县,每年知县都要到北京进行考核,腊月二十五进北京,不许进城,住在城外的寺庙里,各省管人事的副省长先对他们初步考核,考核完之后再进到城里由吏部、都察院进行复试。考的结果是成绩好的升官,成绩一般的平调或再任一届,成绩差的退休或免职。考查后,袁崇焕的结果是有人推荐他升到兵部职方司主事——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干部。他一个人骑马从北京到山海关,考察军事形势,回来说了一句 “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矣”,意思是给我兵、马、钱、粮,我就能守住山海关。这在当时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明朝皇帝派官员到山海关以外去,官员说身体不好不去,从陕西、山西到河北一带派去的兵都跑了,怕打仗,因为打仗可能丧命。

袁崇焕这时想的是“仁”。这时山河破碎、黎民流亡,他要去拯救难民于水火。于是皇帝派他去了,他去之后非常勤苦、敬业,政绩卓著,从六品升为五品,后又升至四品,三品,二品,官做到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当时是六个部)兼沈阳军区司令。袁崇焕不带家眷,直到后来打仗最危急的时候,他才把妻子和八十岁的老母亲带到城里--与城共存亡。国难当头,袁崇焕挺身而出,哪里困难就到哪里去。当时在北京做官的尚书、侍郎、翰林,有些人把家眷打发回家,金银财宝运回南方,怕北京失守后家破人亡。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到了山海关,袁崇焕的“仁”不是一般的“仁”,而是“大仁”。

第二,“智”

我们培养孩子,从小到大,特别要注意培养、启发他的智慧,不要死读书。

袁崇焕的智慧体现在什么地方?努尔哈赤很了不起,不过我发现袁崇焕比努尔哈赤更高明,因为努尔哈赤就败在袁崇焕的手下。

努尔哈赤起兵后攻打辽宁抚顺,明军败;接着打清河,明军又败;然后打开平,明军再败;再打铁岭、沈阳、辽阳(当时辽宁的省府不在沈阳而在辽阳)、广宁……明军还是败。明军退到山海关和宁远,兴城离山海关二百里,明朝在东北兵部尚书、督师、总兵都是大官,怎么回事呀?屡战屡败。明朝的官员很多也是进士出身,官做到三品二品甚至到一品。努尔哈赤攻打抚顺,明朝守军把城门一关,将护城河的吊桥吊起来不就可以吗?因为当时努尔哈赤的部队没有后勤,马、弓箭、刀枪、粮食自己预备,他们一般带七天到十天的粮食,把部队集中起来开到抚顺再回去,来回两天的路程,所以打仗的时间只有五天,如果明军把城门一关把吊桥一吊守城,耗上七天,没有粮食了努尔哈赤自然就回去了。努尔哈赤弄了一些人牵着马、驴扮装成商人混到抚顺城里,攻城的时候里应外合,里面的人把城门打开,就打赢了。后来也是这样。明朝丢了四个城,应该想一想为何会丢。沈阳是卫城,孙子兵法讲:守城守住就是胜,攻城攻下才是胜。而明朝的沈阳城的将领看努尔哈赤来了,城外是空河,他和士兵先喝酒,喝到半醉半昏打开城门就带着骑兵出去了。明朝的骑兵打不过八旗的骑兵,为什么打不过?明朝的马是在马圈里喂的,天凉了还给盖上棉被一样的东西御寒。而八旗的骑兵训练的时候,让兵骑着马跨沟,从火里或者水里冲过去,使战马像武器一样。明朝的兵戴毡帽、穿长衫,冬天冻得直哆嗦,没有武器,骑兵把马卖了喝酒,租个瘦马、骡子混事,这样的骑兵怎么可以打仗呢?努尔哈赤的骑兵身着盔甲,结果守城的明朝将领被努尔哈赤的士兵射中十四箭,落马而死,全军覆没。到辽阳时明朝的守城将领是进士出身,他不吸取丢沈阳的教训,亲自下令把城门打开,吊桥放下,在城外安营扎寨,和努尔哈赤的大营对着。辽阳城外是平地,两军大战,打不过努尔哈赤的军队,守城将领退到城内看形势不好就自杀了。明朝六个城丢了,还不吸取教训,明朝的将领还不关闭城门。在辽河边大约一百步一个兵,辽河长约一百里,以河为界,每人手里拿个棍子站着,能守住城吗?还是不派兵守城,而是带了三万兵在平原上和努尔哈赤交战,最后投降。明朝换了一个王在进,后来又换了高缔,高缔下令撤兵,从锦州一直撤到山海关。城毁了,兵撤了,从锦州走到山海关大约三百里,老百姓扶老携幼,路宿荒郊,哭声震天,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受命。

袁崇焕吸取了前几次城门失守的教训,把城门关上守城,城外的老百姓也不让入城。努尔哈赤、皇太极叫阵,袁崇焕就是不出城,依靠坚固的城池,军民联防(他派人到巷口调查看是否有奸细,往城墙上送饭、弹药、水),死守固守拼命守。守城时袁崇焕让士兵们在城上向下滚木头、石头,放箭。努尔哈赤挖城,袁崇焕用被子、绳子包着炸药放到下面去炸。袁崇焕还使用“红夷大炮”守城,“红夷大炮”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努尔哈赤的军队被炸得人仰马翻、死伤无数,努尔哈赤也受了伤。袁崇焕就靠六个字"凭坚城,用大炮"把仗打赢了。只有宁远没有努尔哈赤内应的奸细,没有夺门之叛徒。努尔哈赤从起兵到宁远之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却败在袁崇焕的手下,那年努尔哈赤六十八岁,袁崇焕四十三岁。努尔哈赤受伤、生气,当年8月11日就死了。袁崇焕用西洋大炮守城,取得宁远大捷。明朝这个时候朝廷欢欣雀跃,论功请赏,魏忠贤头等功,赏袁崇焕三千两银子。

皇太极继位,又率大军进攻,结果宁、锦大捷,袁崇焕又胜了。

第三,“勇”

一个人很难做到勇,从政、经商、治学、统兵,都需要勇敢的"勇"字,袁崇焕突出的一点就是"勇"。

袁崇焕去离山海关四十里的地方办事,一个人走夜路,大概走了五个小时。当时荒无人烟、野兽出没、遍地荆棘,守城的将士无不惊讶、称赞--他胆子太大了。

王在进说锦州、宁远都守不住了,就守山海关吧,想在山海关城外八里的地方再修一座城,用那座城来保卫山海关这座城。袁崇焕不同意,说不行,敌人打到那座城山海关这座城也完了。袁崇焕是个小官,王在进是个二品官,王在进不听袁崇焕的意见。一般的人就算了,但袁崇焕有责任心,正式写了封信给当朝宰相,讲自己的意见,见没有回信又写了第二封信。宰相不能判断是袁崇焕的意见正确还是王在进的意见正确,他给孙承宗写信,孙承宗是当时的大学士、天启皇帝的老师兼兵部尚书。孙承宗说:“我亲自去调查一下,看谁的意见正确。”他去到山海关看了形势,觉得袁崇焕的意见对,应当在宁远修城。宁远北面是两座山,骑兵从沈阳过来必须通过山口,山口宽约一百米,过了山口修一座城把山口挡住。孙承宗大学士是一品,皇帝的老师,孙承宗诚心诚意和王在进谈了七天七夜,王在进还是不接受。孙承宗就回朝和宰相说了,给天启皇帝上课时和皇帝说了,王在进不可重用,皇帝把王在进调到南京。谁也不愿意去宁远,皇帝派孙承宗去了。越级上告是官场的大忌,袁崇焕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孙承宗后来给免官,那时朝廷很黑暗,正直的官员待不住。天启皇帝过生日,孙承宗想在给皇帝祝寿时向皇帝汇报前方的情况,求皇帝的支持。魏忠贤以为孙承宗要清除皇帝旁边的奸臣,先向天启皇帝汇报不许孙承宗进城,紫禁城的城门都关了,又打开城门加急到朝阳门外把孙承宗截住,说“你再前进一步就杀头”,孙承宗没有办法就回了山海关。后来孙承宗被免职,清军打过去的时候,孙承宗全家48口殉难。

高缔要撤兵,袁崇焕不同意。高缔说:“如果袁崇焕不撤,就让其他人撤。”袁崇焕说一个人要躺在宁远的孤城里,独挡努尔哈赤的侵入。袁崇焕一万人阻挡努尔哈赤号称十三万人的进攻,袁崇焕说死也要死在宁远。

明朝派养马、打梆子、传膳的太监做山海关总监,做辽东军区驻宁远、锦州等地的钦差。

太监在宫里没有文化,没打过仗,更不会用火枪火炮,袁崇焕不同意,要求撤掉。当时魏忠贤当权,魏忠贤派太监去看着他。崇祯皇帝又派了一个太监在北京监军,李自成打北京之前太监先投降了。袁崇焕提出要撤这些太监,这需要勇气,敢对皇帝说"不"是很难得的。

第四,“廉”

袁崇焕做福建邵武知县,穿着官服登墙上屋爬到房上给老百姓做主。袁崇焕做了一任知县,县志对他的评价是"分文不取"。袁崇焕在辽东时老家来信说父亲死了,让他回家处理丧事,袁崇焕没有路费,没有钱给父亲安葬,靠同事、朋友赞助。这么大的官回家的盘缠都没有!袁崇焕统率军队多的时候大约有十五万军马,过手的银两数以百万计,历史对他的评价是“分文不取”。袁崇焕死了以后抄家的结果是“家无余资”——当时抄家的报告显示家里没有钱。有一次我做一个报告,在场的大约有四十多个人,有一个人,我看着级别至少是处级干部,我刚一讲他就站起来,说:“你说袁崇焕仁、智、勇、廉,难道比我们共产党员还高明吗?”我说:“袁崇焕做知县分文不贪,死后抄家是家无余资,你是否敢说你分文不贪?”我们看了袁崇焕的事迹都非常受感动。袁崇焕大仁、大智、大勇、大廉,经手上百万的银子,修一个太和殿才几十万两银子,他能做到分文不贪;和皇太极打仗,袁崇焕是文进士出身,身上中箭仍与皇太极交战。

袁崇焕也有弱点,过于耿直,得罪了一些人,最后被崇祯皇帝所杀。明朝的杀人刑罚有两种,一种是“绞”,一种是“斩”,“斩”比“绞”的刑罚重。因为"绞"后尸首是全的,"斩"后头身分离不能留全尸。袁崇焕是"磔"刑,即千刀万剐。我看过一个照片,是清末民初一个澳大利亚人拍的。北京一个国际协会请外国大使、参赞等,邀请我给外交官讲清史,讲之前吃饭时,一位大使夫人说送我一套书,里面有莫理士的照片,有几幅是斩首,有两幅是"磔"刑,虽然是清末不是明末的,但刑罚是一样的,这对袁崇焕是多么残酷。

崇祯皇帝把袁崇焕杀了,当时有个兵部尚书叫陈西甲,皇太极要和明朝谈判,崇祯就派陈西甲负责此事。有一天夜里陈西甲看完信后睡着了,把信放在书桌上,早晨家人以为要发出去就抄了发出去了。满朝知道后哗然,说怎么还要谈判,明朝特别忌讳谈判,崇祯皇帝就把陈西甲杀了。康熙皇帝敢于自己承担责任,但崇祯皇帝文过饰非,把袁崇焕给杀了,逼着皇后、贵妃自杀,自己杀了十五岁的女儿,四面楚歌,孤家寡人,天亡崇祯也。

有人写信给我提意见说:“您说明朝不好,万历皇帝二十几年不上朝,机构不是照样运转吗?”万历皇帝吃全国最好的,穿江宁、杭州最好的丝织品,住在北京的紫禁城,中国有9000万人,9000万人用血汗养着他,他却二十多年不上朝,这是非常不对、不好的。

封建君主的罪恶要揭露、要批判,为国家做过贡献的民族英雄要学习。要有一个是非,特别是要提倡民族精神,我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要特别提倡,袁崇焕的爱国精神要特别提倡。我到韩国,韩国人处处体现他们的大韩民族精神;我去美国,韩国、美国人不买日本的汽车。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正义的传统精神,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发图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让我们的人民生活更美好。

谢谢大家!

P27-36

序言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一个真正的市民社会和公民社会正在逐步形成,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既要有普通公民的基本素养,同时还要有深刻的人文素养,“名家讲坛书系”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等栏目经常出现的于坍、阎崇年、纪连海、孔庆东等多位文化名人,以及在社会上卓有影响的孙云晓、陶宏开、于康等专家,成为我们这部融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精神大餐的首批参与者。感谢他们!

按照中国古汉语的解释,“和”者乃“禾苗入口”,“谐”者乃“言皆”,即“每个人都能发言”,意思就是说“只有每个人吃饱肚子,并能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社会才谓之和谐”。前者为物质文明,后者为精神文明;也就是说,处理好每个人的物质问题与精神问题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这部演讲集里发言的诸位名家,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上述若干重要问题,无论是“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还是“素质教育与青少年网络问题”,以及“学习健康,体验快乐”、“营养饮食与健康”……这些问题既是当下时代的热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常识。

这套书系有两大特色:一是全部为名家讲演,二是内容通俗易懂。

当我们通过学习与合理运动拥有了健康,当我们懂得了通过应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我们通过对袁崇焕和传统武侠精神的重新审读来坚守并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也就真的步向了期盼中的和谐。这也是我们编辑这套“名家讲坛书系”的真正目的。

在此,我们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广大读者带来一点丰富和趣味,我们便颇感欣慰与满足,不足之处恳请同仁与读者指正。

2007年 酷暑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发现你的心灵/名家讲坛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丹//阎崇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89800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3
出版地 重庆
23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3: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