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应该读的书(37位文学大师推介的70部文学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文学家看文学经典,总是更深刻、更贴切、更有力度,能看出别样的风景来。但文学家不知,在他们对这些文学经典进行欣赏与评论时,这些文学批评本身已经不知不觉地征服了读者,成为了又一种经典。本书收录了37位中外文学大师视野中的70部文学名著,这些文学批评篇目,皆节取自于文学家的相关文章而又重新独立成篇。每篇的篇幅都不长,而思想的火花却不时地跳跃其中。如果我们还没有来得及读这些文学经典,那他们的片段点评则吸引着我们迫切地想一睹为快。如果我们早已经熟读了这些文学经典,则文学家的别样见解,依然会带给我们不期然的风景,仿佛他们在我们早已熟知的路途上发现了被我们所忽略的景致。

内容推荐

写作的经历跟人们欣赏文学作品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同样经历了构思、想象、描写等文学创作的过程,使作家对其他作家的作品的感受会与不是作家的人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作家们的看法更贴切、更深刻,更有力度。

可以打开这本书,看一看文学大师们对文学经典的看法。书中汇集了37位文学家的文学批评文章。这些文学家包括王尔德、罗曼·罗兰、博尔赫斯、泰戈尔、斯蒂芬·茨威格、巴金、钱钟书等37位中外著名学者,他们在该书中的第一身份是作家,第二身份才是文学批评者。其所推介的文学经典包括了《感伤旅行》、《白鲸》、《蒙田随笔》、《昆虫记》、《沙恭达罗》、《神曲》、《失乐园》、《老残游记》、《聊斋志异》等70部,涉及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传记等多种文学体裁。今天,这些文学家以及他们所推介书籍的作者都已然作古了,然而,那些文学批评和文学经典却依然可为当代楷模,启蒙世人。经典的东西是可以超越时空,永远活在当下的。

目录

编者前言:跟着文学大师读文学经典

 小说

1.列夫·托尔斯泰推介:《漂亮的朋友》

2.列夫·托尔斯泰推介:《农民》

3.陀思妥耶夫斯基推介:《巴黎圣母院》

4.陀思妥耶夫斯基推介:《贵族之家》

5.斯达尔夫人推介:《少年维特之烦恼》

6.维克多·雨果推介:《昆廷·达沃德》

7.海涅推介:《堂吉诃德》

8.司各特推介:《爱玛》

9.萧伯纳推介:《艰难时世》

10.毛姆推介:《汤姆·琼斯》

11.毛姆推介:《傲慢与偏见》

12.毛姆推介:《大卫·科波菲尔》

13.毛姆推介:《高老头》

14.毛姆推介:《包法利夫人》

15.毛姆推介:《卡拉马佐夫兄弟》

16、17.弗吉尼亚·伍尔夫推介:《简·爱》、《呼啸山庄》

18.弗吉尼亚·伍尔夫推介:《鲁滨孙漂流记》

19.弗吉尼亚·伍尔夫推介:《儿子与情人》

20.弗吉尼亚·伍尔夫推介:《感伤旅行》

21.弗吉尼亚·伍尔夫推介:《古董家》

22:赫尔曼·黑塞推介:《白痴

23.里尔克推介:《布登勃洛克一家》

24.劳伦斯推介:《莫比·迪克》(《白鲸》)

25.王尔德推介:《被侮辱和被损害的》

26.阿·尼·托尔斯泰推介:《静静的顿河》

27.罗曼·罗兰推介:《复活》

28.罗曼·罗兰推介:《安娜·卡列尼娜》

29.罗曼·罗兰推介:《战争与和平》

30.斯蒂芬·茨威格推介:《一千零一夜》

31.斯蒂芬·茨威格推介:《爱弥儿》

32.斯蒂芬·茨威格推介:《尤利西斯》

33.斯蒂芬·茨威格推介:《绿蒂在魏玛》

34.萨特推介:《喧哗与骚动》

35.萨特推介:《局外人》

36.爱·摩·福斯特推介:《蝇王》

37.威廉·福克纳推介:《老人与海》

38.博尔赫斯推介:《格列佛游记》

39.博尔赫斯推介:《月亮宝石》

40.博尔赫斯推介:《伪币制造者》

41.博尔赫斯推介:《源氏物语》

42.博尔赫斯推介:《聊斋志异》

43.博尔赫斯推介:《红楼梦》

44.巴尔加斯-略萨推介:《铁皮鼓》

45.茅盾推介:《呐喊》

46.巴金推介:《父与子》

47.巴金推介:《处女地》

48.周作人推介:《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49.周作人推介:《你往何处去》

50.郁达夫推介:《老残游记》

51.郁达夫推介:《却泰来夫人的爱人》

52.梁实秋推介:《水浒传》

53.柯尔律治推介:《失乐园》

 诗歌

54.叶芝推介:《吉檀迦利》

55.泰戈尔推介:《罗摩衍那》

56.老合推介:《神曲》

57.博尔赫斯推介:《埃涅阿斯纪》

58.博尔赫斯推介:《草叶集》

 散文、戏剧、传记及其他

59.毛姆推介:《蒙田随笔》

60.E.V.卢卡斯推介:《伊利亚随笔集》

61.里尔克推介:《午夜后一小时势

62.赛珍珠推介:《吾国与吾民》

63.周作人推介:《塞耳彭自然史》

64.周作人推介:《昆虫记》

65.屠格涅夫推介:《威廉·退尔》

66.泰戈尔推介:《沙恭达罗》

67.梅特林克推介:《李尔王》

68.林语堂推介:《邓肯自传》

69.钱钟书推介:《伊索寓言》

70.赫尔岑推介:《格里布尔奇遇》

附录

1.被推介的70部文学经典简介

2.推介70部文学经典的37位文学大师简介

试读章节

读《伊索寓言》

钱钟书

比我们年轻的人,大概可以分作两类。第一种是和我们年龄相差得极多的小辈,我们能够容忍这种人,并且会喜欢而给以保护;我们可以对他们卖老,我们的年长只增添了我们的尊严。还有一种是比我们年轻得不多的后生,这种人只会惹我们的厌恨以至于嫉忌,他们已失掉尊敬长者的观念,而我们的年龄又不够引起他们对老弱者的怜悯;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少,我们的年长反使我们吃亏。这两种态度是到处看得见的。譬如一个近三十的女人,对于十八九岁女孩子的相貌,还肯说好,对于二十三四的少女们,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所以小孩子总能讨大人的喜欢,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间就免不了时常冲突。一切人事上的关系,只要涉到年辈资格先后的;全证明了这个分析的正确。

把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慢慢地到了现代。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它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了古代进步。

这些感想是偶而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给与我们三重安慰。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迹后访穷朋友、衣锦还故乡的感觉。但是穷朋友要我们帮助,小孩子该我们教导,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这当然不是蝙蝠,这只是——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一到冬天,蚂蚁把在冬天的米粒出晒;促织饿得半死,向蚂蚁借粮,蚂蚁说:“在夏天唱歌作乐的是你,到现在挨饿,活该!”这故事应该还有下文。据柏拉图(《菲得洛斯》对话篇说,促织进化,变成诗人。照此推论,坐看着诗人穷饿、不肯借钱的人,前身无疑是蚂蚁了。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

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狗衔肉过桥,看见水里的影子,以我是另一只狗也衔着肉,因而放弃了嘴里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抢影子衔的肉,结果把嘴里的肉都丢了。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贪得,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应用到旁的方面。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譬如这只衔肉的狗,照镜以后,反害他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当作攻击狂吠的对象。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里,大叫“救命”;他的邻居听见了,叹气说:“谁叫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呢!”只向高处看,不顾脚下的结果,有时是下井,有时是下野或者下台。不过,下去以后,决不说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说有意去做下层的调查和工作。譬如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借口:坐井观天。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

乌鸦的故事:上帝要拣最美丽的鸟做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他鸟类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相。这就是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顶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么旁的东西?这个寓言也不就此结束,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气,问小蛙道:“牛有我这样大么?”小蛙答说:“请你不要涨了,当心肚子爆裂!”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的。所以,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不会相安无事。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养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她一天下二个蛋,加倍喂它。从此鸡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贯。伊索错了!他该说: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弃,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它就是吃到了,还要说:“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它是一只不易满足的狐狸,这句话它对自己说,因为现实终“不够理想”。假如它是一只很感满意的狐狸,这句话他对旁人说,因为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

驴子跟狼的故事:驴子见狼,假装腿上受伤,对狼说:“脚上有刺,请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时舌头被刺。”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踢伤逃去,因此叹气说:“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医生呢!”这当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道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这几个例可以证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卢梭在《爱弥儿》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会跟被骗的乌鸦同情,反而羡慕善骗的狐狸。要是真这样,不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吗?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卢梭认为寓言会把淳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缘故是,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而我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P

序言

有人说,当一个人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他的人生经历对于他领悟作品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可以想象,经历过“莫斯科大火”的人,阅读《战争与和平》时,会比一般的读者有更深的感悟:维特时代的情场失意者,对《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感受,一定会比未涉爱河的人更有切身的体会。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读起《围城》来,一定会勾起他们对自身经历的回忆……

写作的经历跟人们欣赏文学作品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同样经历了构思、想象、描写等文学创作的过程,使作家对其他作家的作品的感受会与不是作家的人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作家们的看法更贴切、更深刻,更有力度。

可以打开这本书,看一看文学大师们对文学经典的看法。

劳伦斯评论麦尔维尔及其作品《白鲸》时说:“……只把他对世界的感悟呈现给我们时,他就了不起,他的作品就在灵魂中唤起一种宁静,一种敬畏。”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对《浮士德》、《神曲》和《战争与和平》有一个比较:“歌德的《浮士德》仿佛缺乏紧炼、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似乎只有人间趣味。《神曲》里什么都有,而且什么都有组织,有理由,因果。”

伟大而博学的阿根廷人博尔赫斯在读了《聊斋志异》后的感悟是:“一个国家的特征在其想象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这本书页数不多,却使人依稀看到一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同时也看到一种与荒诞的虚构的异乎寻常的接近。”

经典之作,垂范万世;大师之论,精赅非凡。由大师推介经典,堪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因为大师与大师之间存在着更多的心灵沟通,所以经由大师的导航,对于感悟经典更有意义。

时下商潮滚滚,红尘万丈。然而,还有潜心读书的人,面对茫茫书海,“表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有限的人生里,让读者“跟着文学大师读文学经典”,以利于深受启思,多方获益,正是选编本书的目的。

有句老话:事不经过不知难。本书从搜集材料至选编完稿,寻寻觅觅,琢琢磨磨,竟用了几年功夫。大师的推介文字,有些是序,有些是跋;有些是书评,有些是后记;有些来自传记、札记,有些则摘自文章、专著。由于材料来源复杂,个别译者目前还联系不上,尚望将其联系方式告知本书责编刘逸先生,以便援例酬谢。

刘光前

2006年8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应该读的书(37位文学大师推介的70部文学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光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317252
开本 16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06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50
17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