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郁达夫作品的研究专著。全书共分为八章内容,采用了专题论述的方式,从历史、文化、文学、语言、美学、宗教、心理等相关联的角度,结合郁达夫本人的文艺思想、主观因素、外来影响及艺术创作上的表现手法等,对其各类作品及译著,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图书 | 是颓废还是辉煌(郁达夫作品的思想与艺术)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郁达夫作品的研究专著。全书共分为八章内容,采用了专题论述的方式,从历史、文化、文学、语言、美学、宗教、心理等相关联的角度,结合郁达夫本人的文艺思想、主观因素、外来影响及艺术创作上的表现手法等,对其各类作品及译著,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内容推荐 郁达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时映霞蔚。他和古代写景抒情之作不相蹈袭,而又得其神髓,写到山水,尤其是他故乡富阳一带风光,不愧是一代大画师。是颓废还是辉煌赋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绿叶、每一块■岩、每一株小草,让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情味,再把风俗人情穿插其问,浓淡疏密,无往不美,灵动浑成,功力惊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郁达夫小说 第一节 对“感伤情绪与颓废色彩”的重新思考 第二节 “性爱主题”的人文意义 第三节 关于主人公的“自卑情节” 第四节 前期小说个性化特征及其成因 第五节 风格的嬗变及艺术创作上的得与失 第六节 艺术的产生、特征及其影响 第二章 郁达夫散文 第一节 基本主题与审美情趣 第二节 描写的领域 第三节 语言艺术与审美效应 第四节 纪游散文中的文化色彩 第五节 纪游散文中的美学特征 第六节 纪游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 郁达夫传记 第一节 自传 第二节 中国文人传记 第三节 外国文人传记 第四节 日记 第五节 书信 第六节 对现代传记理论的独特贡献 第四章 郁达夫旧体诗 第一节 思想内容 第二节 艺术特色 第三节 艺术渊源 第四节 对旧体诗文类的选择 第五章 郁达夫杂文 第一节 对时局政事的揭露和抨击 第二节 对民众生活的忧虑和同情 第三节 对大革命的认识和评价 第四节 对日本侵略行径和国民党政府腐败现象的揭露 第五节 对无耻帮凶文士的谴责和鞭挞 第六节 宣传“自力更生、团结抗战” 第七节 必胜的信念 第八节 艺术特色 第六章 郁达夫文艺理论 第一节 小说论 第二节 戏剧论 第三节 诗论 第四节 散文论 第五节 理论贡献 第七章 郁达夫译著 第一节 翻译经历 第二节 译文特色 第三节 有关译论 第四节 对待翻译的态度和认识 第五节 翻译对郁达夫创作的影响 第八章 郁达夫研究综述 第一节 20年代初至40年代末: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第二节 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否定批评多,客观评价少 第三节 新时期以来:重新评价,纵深拓展 附录:1985年-2005年郁达夫研究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是颓废还是辉煌(郁达夫作品的思想与艺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茂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703371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6 |
出版时间 | 2006-12-01 |
首版时间 | 2006-12-01 |
印刷时间 | 2006-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6 |
丛书名 | |
印张 | 23.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宁夏 |
长 | 230 |
宽 | 16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2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