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家庭教育励志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平凡不等于平庸、平凡更要会做人、平凡也要快乐地学习、平凡更需要好父母、平凡是教育的基础。生活就是如此零散,教育就在点点滴滴。对普通人来说,教育更多的不是凭理论,而是凭常识和本能。要幸福还是要赢?这确实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了赢,就必须牺牲很多,包括孩子的健康、快乐,以及他的兴趣。牺牲孩子的兴趣,实际上就是牺牲了他自己天性的选择,也许天赋就真的埋没了。我们相信,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有触动你的地方。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家庭教育励志书。

这本书鼓励为人父母者从平凡的家庭中培养不平凡的孩子,表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书中针对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对如何培养一个人格健康、素质全面,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孩子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解决之道。

这本书所涉及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作者有亲身经历,又有思考深度,视角独特,富于智慧,语言独具功力,亲切而不琐碎,现实而不落俗套,不可多得。

目录

一、平凡不等于平庸

 要幸福还是要赢 

 既要积极,也要豁达 

 从容是一种力量 

 总有一样适合你 

 走自己的路 

 读书不是唯一的标准 

 想到孩子二十年以后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成功只是阶段性的 

 成功是人生的营养 

 和最强的人联系在一起 

 永远争取坐前排 

 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自己 

 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 

 求学也是一种经历  

 不平等是必然的 

 拼搏让人自豪 

 压力也有好处

 孩子的承受力

 只想今天

 考上是福,考不上也是福

 机会靠自己争取

 90分就行了

 落后也能给人力量

 一切存在的,都是有用的

 起跑线上哪有输赢

 只要越来越好

 等待孩子突然成熟

 让孩子学会自治

 不希望孩子是神童

 神童为什么长不大

 何不晚熟两年

二、平凡更要会做人

 最重要的是做个好人

 好孩子是善良的

 要做好学生,更要做好人

 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有目标的人生

 人生的走向

 人生就像一条河

 儿子在向青春走

 让男孩更像男孩

 自信的获得

 身体是第一的

 最重要的不是解毒

 说谎是逼出来的

 让失足止于萌芽状态

 学会正确对待钱

 责任感不是天生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不要轻易说随便

 优秀的孩子更要平和

 礼貌不是一种技术

 孩子不要太听话

 必须学点体育

 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

 没有绝对不好的性格

 人生有无穷的可能性

 不要怕孩子太老实

 紧张是正常的

 胆小不是坏事

 自信比瘦更重要

 妥协也是一种宽容

 以自己的方式成长

 不要小看外号

 游戏并非坏东西

 童真的友情

 伙伴是成长的重要元素

 给孩子一点面子

三、平凡也要快乐地学习

 孩子为什么不快乐

 学习并不只是累

 孩子可以快乐地赢

 只要觉得好玩

 学习是自己的事

 给孩子一个好胃口

 让孩子自己走

 学英语的理由

 平民的梦想之所在

 要不要读奥数班

 多学一点没有害处

 培训就像一场赌

 怎样选择课外班

 家长最好去旁听

 学乐器的孩子

 有挑战才有刺激

 是金子还怕不闪光

 孩子需要和孩子在一起

 好习惯受益终身

 习惯重于一切

 专时专用水滴石穿

 孩子为什么拖拉

 不专心正是因为太专心

 天大的事情都有办法解决

 来了就不晚

 把一套教材学好

 老师是一个气场

 有量才有质

 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

 阅读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阅读没有标准方式

 读书最好读原著

 允许孩子囫囵吞枣

 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

 家长要学会装聋作哑

 作文的潜规则 

 吃蛋糕作文法

 写作文从说作文开始

 不要太注重书面整洁

 允许孩子写废话

 允许作文出点格

 写作像说话一样自然

 写好作文是需要天赋的

 重视日积月累

四、平凡更需要好父母

 儿子的作文让我想哭

 做一个好父母,上帝都会高兴

 永远不离开孩子的只有父母

 为孩子建一个“档案馆” 

 我们必将被继承

 孩子带给我们的

 孩子什么都记得

 不要拿孩子去赌

 放下我们的骄傲

 多一些怜悯,多一些理解

 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孩子

 不要替孩子谦虚

 孩子需要真实的评价

 指责不能解决问题

 把“但是”改成“而且” 

 让我们克服唠叨

 关键是现在做什么

 忆苦思甜适可而止

 家长要善于沟通

 倾听给人力量

 连残疾孩子也能做到

 孩子不需要可怜

 承认孩子不优秀

 当孩子陷入泥坑

 不要太焦虑

 有自信才敢冒险

 不要妄想一蹴而就

 解放自己,解放孩子

 家长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小事背后的根源

 赢得孩子的敬重

 打孩子是可耻的

 大人不要欺负孩子

 爱和虐待只有一线之隔

 让孩子参与大人的事

 母亲更要养好孩子

 母亲的眼光太具体

 母亲尤其不要唠叨

 母亲如何教育男孩 

 负面问题小心触碰

五、教育需要宽容

 教育需要宽容

 金钱不能代替尊重

 学校为什么不春游

 中国孩子为什么体能差

 没有课间活动的孩子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也是好事

 放弃学历崇拜

 人生充满变数

 孩子厌学怪谁

 分数是重要的

 没有什么好抱怨

 排名次也没什么可怕

 让每个孩子都有希望

 升学不凭成绩凭什么

 教育不是一改就灵

后记

  孩子永远是最重要的

试读章节

成功是人生的营养

人的自信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必须通过成功!

成功才会有自信。孩子生下来就在学习,生下来就在努力,从活动自己的身体,从抓住一个东西,从学说话、学走路,每一个进步,都是对自己的肯定,成长的过程就是确立自信的过程。

付出努力是自信的前提,成功如果不是自己努力得来的,就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自我肯定和赞许。同样,努力而总是失败,自信心也无从建立。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自信就是在不断的努力和成功中滋长。

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有自信的,他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能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本身就是无数次努力和成功的结果。自信心其实深埋在人性之中,几乎是一种本能。但随着孩子的长大,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参与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难免经受失败。

失败本身并不可怕,每一个孩子学走路的时候,都是摔过无数跤的,但那时候为什么没有影响到他的自信呢?因为我们大人的宽容。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没有人会苛求他。学步的孩子,即使走得晚一点,姿势差一点,大人仍然是疼爱的,呵护的,没有人会因此而将他归入另类,报以白眼。更重要的是,孩子终究能学会,每个孩子最终都能走路,他成功了,他必然能成功,这就是他力量的源泉,更是他继续上进的基础。

长大以后就不一样了,大人们渐渐不能容忍孩子摔跤,不能容忍他的落后。一方面是孩子的个人意识增强,对自己要求更高,而学习的东西更复杂,更不容易达到目标;另一方面是大人不宽容,将失败的压力加倍放大。这些就构成了一种可怕的环境,更可悲的是,他再也不是必然成功了,也许失败之后还是失败。成绩不好的孩子,很可能是一直不好,甚至越来越差。孩子在这样的境况下,还怎么可能像小时候那样,从容快乐地学步?

长大以后的学习就成了一种可怕的生涯。

这其实是个误区。孩子的失败并不是他无能,而是目标和能力没有匹配。如果他努力了而达不到目标,那就是失败,就是打击,就是对他自信心的扼杀。

我们为什么不把目标定低一点?

儿子在小学低年级时,成绩一直不好,学校年年举办学科竞赛,一年两次,他从没得过一次奖。看见别人拿着大红的奖状,儿子有点羞愧,我总是心平气和地说,没关系,你能够跟上,不是班上最差的,已经很不错了。儿子慢慢赶上来,学习越来越轻松,到三年级下期的时候,他终于拿到了一个数学的奖,其他科成绩也处于中上水平了。这在其他家长看来,也许只是个很平淡的表现,但我已经很满意,我对儿子说,人生犹如马拉松,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坚持到最后才是赢。我希望的不是最好,是越来越好。

每一步都有合适的目标,每一步都能获得成功,总趋势是越来越好,这样的人生才是踏实快乐的。

成功是人生的营养,没有成功的生活必然是畸形的。几乎所有问题儿童,都是正常秩序中的失败者,得不到正常的成功,他们只能从别的途径寻找肯定,比如沉溺游戏的少年,比如一些走歪门邪道甚至犯罪的孩子,那都是他们寻找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你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就让他在那个方面获得成功吧。给他机会,给他宽容和鼓励,帮他得到成功——小小的成功,会把他带向更大的成功。和最强的人联系在一起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为什么呢?

一方面,名师之所以为名师,必有其过人之处,做名师之徒,得名师真传,自己也就变成高人了。

其二,名师通常占据着某个圈子的制高点,名师身边的人,也自然接近了圈子的核心,在圈子中占据了有利地形。  师徒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二者资源共享,彼此支撑,有了名师,哪怕徒弟天资一般,也很可能变成高徒了。

永远要和最强的人联系在一起。如果可能,选择一个在事业和生活上比较成功的人做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更好。

一个人不成功,必定是有原因的,在外部环境大致相当的条件下,成功与否主要由自身的素质决定。作为一个老师,如果他本人都是个失败者,他又怎样去指导别人成功呢?不仅是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传授,更糟的是,失败者的消极心态以及导致他失败的不良性格等,都有可能不知不觉地传染给学生。

固然,对什么是“成功”,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种符合主流社会价值标准的成功,在另一些人眼里可能就是失败;一些人引以为豪的成功,另一些人可能会不屑一顾,任何一种标准都不可能取得所有人的共识。但只要我们并不希望孩子成为另类,希望他的成功是符合主流标准的成功,希望他的奋斗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相应的回报,那我们就必定要追求一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教育。

和一个老朋友聊起往事,她说有一天在公园遇到两个以前的学生,其中一个是王老师班上的,另一个是燕老师班上的。在谈到毕业这几年的感受时,王老师班上的那个说,很感谢王老师,当年教给他们许多很实际的东西,出去以后受益匪浅。燕老师班上的那个说,燕老师当年教的都是风花雪月,当时觉得很浪漫,现在觉得受害不浅。

两个老师本来就属于不同类型,后来的命运也大相径庭。王老师调去教委,一路向上。燕老师则调到另外一个学校,后来婚变,再后来,还是不说了罢,反正很不幸。

两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都很大,因为学生在那个年龄阶段,处于那种位置和身份,必然会受到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极大影响,这种影响很有可能是终身的。任何事情都很难说清绝对的对错,事物本来就是祸福相生,但是,一件事总有它的基调,大体上的好坏还是容易判断的。无论孩子将来做什么,都需要有积极的心态、理性的眼光、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是成功者的共同标志。

成功的人大同小异,失败的人各有各的原因。作为家长,大多数时候并不能为孩子选择老师,但家长可以了解老师,多和老师沟通,在孩子和老师之间做一个中和剂,把一些不良的东西化解掉。P14-17

序言

到书店看书,见家庭教育方面的有两大书架,都非常积极向上,都很有雄心壮志,“哈佛女孩”“哈佛男孩”“如何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人生成功的N条法则”“名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突然感到有点烦,想到我的鲁鲁儿,他似乎只是个平常的孩子,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看不出多少优秀乃至卓越的迹象。

说实在话,我不知道儿子将来会走什么样的路,会成什么样的人,会有多大的造化,一切都在他自己,一切都在天,未来还长得很。

我并不打算刻意培养出一个名人、伟人,孩子有多大的造化,有多大的福分,那是他自己的事,我只能给他一些基本的东西,有助于他一生平安、一生幸福的东西,这样,哪怕将来没有了我,哪怕他成不了万众瞩目的人物,他也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得到快乐,得到力量,得到人生的意义。相反,灵魂有病的人,就算是得到所谓的成功、所谓的荣华富贵,最终也未必幸福。

成功不是终极目标,考上个名牌大学,创办个著名企业,在某个领域成为顶尖人物,这些都只是人生的一个方面,当然,这些成功有助于幸福的实现,但却不能必然导致幸福来临。

前段时间有个人大的女博士跳楼了。看报道说,她很优秀,即使在著名学府的博士生中也是鹤立鸡群,不容易了。但她却并没有感觉到幸福,反而痛苦甚于常人,以至于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解脱。同样的情况在名牌大学中并不少见。

要幸福还是要赢?这确实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了赢,就必须牺牲很多,包括孩子的健康、快乐,以及他的兴趣。牺牲孩子的兴趣,实际上就是牺牲了他自己天性的选择,也许天赋就真的埋没了。

当然,人都是有惰性的,孩子更是贪玩,不可能主动、自觉地专注于学业,家长似乎不强制他奋斗就是不负责任。朋友说:“还给孩子快乐童年,留给孩子终身遗憾。”确实有这种可能。因为中国整个社会环境还没有达到能让孩子自由发展的程度。

那天李萍打来电话,从德国打来的,聊了很久。她女儿是在德国出生的,女儿所在的学校教画画,从不让临摹,想画什么画什么,他们的理论就是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想像力,不能扼杀孩子的创造性。李萍自己是会画画的,国画画得很好,但她不敢用她当初学画的方式来教女儿,因为她当初学画就是从临摹开始的。中国孩子学画,哪个又不是从临摹开始的呢?鲁鲁学画,画荷花,全班都是荷花,画茶壶,全班都是茶壶,连茶壶嘴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

中国就是这环境,我们还真不能太脱离社会,另类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我们可以作一些变通,让生活多一些鲜活,多一些浪漫,多一些可能性,多一些令人惬意的东西。

事实上,当我们这样想时,铁板一样的生活就已经裂开了一条缝,透出一些不一样的气息,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到的东西,产生一些以前不曾产生的想法,生活的选择实际上就更多了,生活的路实际上也更宽了。

那天,电视里在介绍袁隆平,一个著名的专家说,袁隆平引领我们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我说:“中国这么多人,要吃饭,上帝派来了袁隆平。”

儿子说:“上帝派来了李鲁!”

“上帝派你来干什么?”

“吃饭!”

“上帝不派没用的人来。”

“是啊,我就有用啊!没有吃饭的人,种粮食的人也没有用了!”

说得好。没有需求,供给也就没有意义。施的人固然伟大,受的人也不可或缺,每个人都是上帝派来的,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意义。  世界上没有废物。世界上更没有废人。

“别忘了寂寞的山谷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想起了一首歌。

每个生命都是珍贵的,不管他漂不漂亮、优不优秀,最终都会绽放,都会散发自己的芳香。

世界上真正卓越的人只是少数,不管我们的孩子是不是那少数之列,他只要有了健康的身体,健康的人格,只要他一直向着自己的目标走,成为一个他想成为的人,无论他最终是否卓越,他的人生都是美好的。

后记

孩子永远是最重要的

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绝大多数父母都没有我这样的幸运——能够有这么多时间和儿子在一起,并且将所感所想写出来。

读着这些文字,我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感激,哪怕我的人生除了这件事,其他的都一无是处,就仅仅凭着这一件事,仅仅因为儿子,就足以证明我生命的价值。我已经非常非常满足了。

父母们在一起,说起孩子总有说不完的话。因为大家都有相似的问题,父母之间的交流,没有功利的成分,是最真诚、最真实,也是最有效的。

这本书其实就是与父母们的一次交流。教育观也是人生观的一部分,一个人对待人生、对待社会的态度,必然会体现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认识孩子,其实就是认识自己。写书的时候,有一个强烈的感受,这世界变得快,孩子变得更快。每天都有新的内容要写,仿佛永远完不了稿。世界上真是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事。也许书刚印出来,观点就已经旧了,又已经有了新的想法。孩子在成长之中,我们对孩子的认识也在成熟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本身就是多么美妙的状态。孩子也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之一。现在书虽然已经出版,但孩子还在继续成长,我们的思考也就不会中断,交流还会继续下去。

这本书里写了很多鲁鲁的事,许多想法都因他而生,如果我不是母亲,我不会写这本书,没有儿子就没有这本书。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母亲最真实的教育体验,也是一个母亲最宝贵的人生经验。对于母亲来说,人生最重要的作品就是孩子,很多时候,孩子就是我们生活的意义,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看了这本书,你也许会觉得鲁鲁很可爱,羡慕我的好运气。确实,好孩子就是天赐。但就鲁鲁而言,除了他本身的可爱,还因为我爱他,我始终用赞美的眼光去看他,用赞美的笔触去写他,在我心目中,他就是最好最好的。

每个孩子都是好的,只要你爱他,用赞美的心去对他,你也会发现他有很多很多的优点,很多很多的可爱之处,你的孩子就是最好的孩子,我相信就是用世界上最优秀的孩子来换,你也不会同意。

孩子大了,我们也老了,世间万物都是这样新陈代谢的。不管从个人、社会还是人类的角度看,我们的事再重要也没有孩子重要,因为我们终归是要老的,世界终归是孩子们的,孩子是未来之所在、希望之所在,孩子永远是最最重要的。

鲁稚

2007-2-2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家庭教育励志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05778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7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