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特以1957年发表的《房间》为人所知,迄今已经发表了29部剧作,其中的《生日晚会》、《看房人》、《情人》、《归家》、《独白》、《虚无乡》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些作品被许多评论家归入荒诞派戏剧的范畴。品特在当代英国乃至西方戏剧领域的成就已经获得普遍的认同,他与斯托帕德一道被目为当代英国戏剧的双峰。
| 图书 | 战后英国戏剧中的哈罗德·品特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品特以1957年发表的《房间》为人所知,迄今已经发表了29部剧作,其中的《生日晚会》、《看房人》、《情人》、《归家》、《独白》、《虚无乡》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些作品被许多评论家归入荒诞派戏剧的范畴。品特在当代英国乃至西方戏剧领域的成就已经获得普遍的认同,他与斯托帕德一道被目为当代英国戏剧的双峰。 目录 品特简要年谱 第一章 战后英国戏剧与哈罗德·品特(Ⅱ) 1.1 英国“新戏剧”与品特戏剧的诞生 1.2 新戏剧:两个方向和两次浪潮 1.3 “新戏剧”中的“社会性剧作家” 1.4 “新戏剧”中的哈罗德·品特 第二章 哈罗德·品特:作家与文本 2.1 西方哈罗德·品特研究的现状 2.2 从作家到文本 2.3 早年形成的双重视角 第三章 政治主题:权力游戏与道德审视 3.1 品特“权力政治”中的两个层面 3.2 早期政治剧:“威胁喜剧”中的两个声音 3.3 80年代的“政治剧”:矛盾声音的延续和演变 3.4 《灰烬》:走出矛盾的困惑 第四章 女性主题:作家和男性的两个声音 4.1 作家与男性:不同眼光中的女性 4.2 早期女性人物:从传统形象到“新女性” 4.3 《昔日》:女性主义与反女性主义 4.4 两种声音的平衡和倾斜 第五章 家庭:不和谐的声音 5.1 家:一幅难以描绘的画面 5.2 婚姻:游戏和道德责任 5.3 父子亲情:仇恨与爱的交融 第六章 内在现实主义 6.1 界定“内在现实主义” 6.2 《他乡》三部曲:困惑中的人 6.3 品特戏剧中的内在现实主义:都是“他乡”中的人 第七章 记忆性话语:谎言与真言的编织 7.1 晶特话语中的矛盾性互动 7.2 用文字编制的矛与盾:品特话语的社会性 7.3 雾中庐山:话语中的内在性 第八章 《看房人》:从舞台文本到影视 8.1 从舞台到影视:戏剧类别的跨越 8.2 银幕上的《看房人》:戏剧意义的延伸和 演变 第九章 哈罗德·品特与战后英国戏剧(Ⅱ) 9.1 品特与同时代的剧作家:不同色彩中的重叠 9.2 现实主义与内在现实主义:都是现实主义 9.3 左翼/右翼:都是社会和政治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战后英国戏剧中的哈罗德·品特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红薇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078798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9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26 |
| 出版时间 | 2007-03-01 |
| 首版时间 | 2007-03-01 |
| 印刷时间 | 2007-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73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561.07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1 |
| 宽 | 140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8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